經濟學擠兌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當經濟危機時銀行為什麼會發生擠兌

這要從多方面來回答:

1、對存款銀行不信任。經濟危機發生後,如果存款銀行出現信戶危機,儲戶對銀行的信用產生不信任感,為保障自己的利益,提取存款,人多了就出現擠兌現象。

2、對社會經濟的穩定性產生懷疑。經濟危機發生後,物價漲幅較大,存款利息不足以抵禦物價漲幅,為保值,儲戶大量提取存款,轉向購買實物保值。

3、儲戶投機行為爆發。經濟危機發生,意味著貨幣貶值現象明顯且幅度不可預見,因此儲戶大量提取存款,轉而購買硬通貨、實物或進行惡性消費,促使擠兌現象發生。

總之,在經濟危機的形勢下,對貨幣貶值的恐懼感,促使銀行擠兌風潮的發生

中國的銀行會不會發生擠兌?

今天中午去了工行存一點錢,如同大家所料的那樣,還是那個老樣子,排了半個小時的隊。憤憤之餘,我就想了,中國的銀行一定不會發生"擠兌"的事件。

第二個原因,所謂擠兌,是因為老百姓取錢多了,導致銀行一下子週轉不靈。可國內的銀行,辦事效率如此低下,要取點錢,可真是不容易,你就是想擠兌,它也兌不了那麼多呀。

所以,有這二個原因,我認為中國的銀行體系還是有加強的抗風險能力的,呵呵。

經濟學白痴想問幾個問題

1、美國用白紙和印鈔機制成美元發給歐洲,美國的成本是製造紙幣的成本,而歐洲要付出相應的勞務或者商品,之間的差價就是鑄幣稅。

2、拿美元換石油,對於美國而言就是白條換石油。石油如果100美元1桶,那美國造一百億美元紙幣就能換1億桶石油。如果我們假設:相當100萬桶石油的價值可以造出100億美元紙幣,那麼9900萬桶石油就是美國獲得的利益,也就是鑄幣稅。

3、大部分國家以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就意味著美元可以用於支付。那麼美國只需要造美元就可以買東西,而美元的發行體制規定“美元是美國政府承擔的債務”,所以發行美元越多,美國佔便宜越大,美國債務也就越大。

4、戰爭地區風險太大,拿著美元跑到安全地區才可以有命享福,美國又繁華又安全,緊張局勢多了人就帶著美元往美國跑,美元就回流了。

生活中有哪些經濟學問題?

1\生活中的經濟學:美國的通貨膨脹(中) 當貨幣供應量不變時,物價總水平還會降低。這正是我們調整物價的目的。以為任何一種商品的價格總是低一點比高一點好,實在是一種幼稚的想法。然而它確實是當今最普遍的經濟學的盲區。 茅於軾(茅於軾博客),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作者:茅於軾,著名經濟學家大家都討厭甚至痛恨通貨膨脹,但如果和中國比起來,美國人討厭的程度大概不像中國人那樣厲害。因為絕大部分美國人的收入來源於市場,當物價水平上升時,他們的收入隨著上升,水漲船高,所以他們的購買力並不受多大影響。而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拿固定工資的國家職工,如果工資不相應調整,漲價就等於降低生活水平。 通貨膨脹如此可惡,那麼通貨緊縮,物價水平降低應該受歡迎吧?的確,就個人而言,把鈔票鎖在抽屜裡就增加了購買力,財產可以從天而降,確實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經濟學家從更廣的角度看問題。因為財富不可能無中生有,一切財富都是人類創造性活動生產出來的,如果財富不歸生產它的人所有,而分配給了將鈔票鎖在抽屜裡的人,生產財富的積極性就要受打擊。這顯然對社會不利。所以經濟學家既反對通貨膨脹,也反對通貨緊縮。上文提到,美國在 30 年代初經濟大蕭條時,3 年之內物價下跌了 23%,其直接的原因是貨幣供應大幅度減少,其後果是打擊各個從事創造性經濟活動的人,使得大蕭條肆虐達 7 年之久。經濟蕭條時減少貨幣的供應,是倒行逆施的經濟政策。當時凱恩斯的理論還沒有問世,決策者的無知造成了巨大的災害。 我們反覆提到,要保持一個“適當的”貨幣流通量。然而這個量既無法觀察到,也無法計算出來,使問題更加難的一個現象是,美國經濟對貨幣流量的反應相當遲鈍。多發了鈔票要隔一年半之後物價才會上漲,等到發覺物價上升再來控制貨幣流通量時,為時已晚。這使人們更難從物價變化上去判斷當前貨幣流通是多還是少。在 80 年代以前,美國用銀行利率作為通貨流通量的指標,利率上升說明大家對貨幣的需求殷切,意味著需要增加流通中的貨幣。所以貨幣的發行盯住銀行利率,這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是有效的。但在市場經濟中,利率原應起到平衡儲蓄和投資的作用,當儲蓄少而投資過多時,資金供不應求。此時由於市場規律的作用利率上升,從而可以抑止過熱的投資活動。可是如果用發行鈔票來抵消利率的上升趨勢,利率就不能抑制經濟過熱。這一調劑作用的喪失,曾使美國連年貨幣發行過量,發生兩位數的通貨膨脹。 在此期間,一種新的經濟理論逐漸為更多的人所接受,這就是由 197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當時在芝加哥大學執教的弗裡德曼所創立的貨幣主義。貨幣主義建議每年增加的貨幣發行量完全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量成正比。這個理論認為每一元通貨在一年內被使用的次數大體不變,或者說,通貨的週轉速度不變。因此生產總值的增加,要有同樣比例的貨幣增加來保證新增的產品有足夠的支付手段在市場上交換。貨幣主義甚至還認為,在一定條件下,通貨量增加的百分比可以決定國民生產總值增加的百分比。 貨幣主義的理論是弗裡德曼利用美國過去一個多世紀的統計數字研究出來的。雖然他的理論還有不少爭議,但他確實揭示了過去大家所忽略的許多重要關係,使人們對貨幣與經濟運行的相互作用,有了比以前更深的理解。然而由於這一理論的前提條件太複雜,在理論的應用上還有許多問題。舉一個例子,近一兩年來東歐諸國的經濟大大地開放,交易中廣泛使用美元和馬克;這使相當數量的美元流入東歐,如果不加補充,原來使用美元的地方將發生貨幣供應不昆的現象。可是究竟有多少美元流出(或流入)了美國,這是很難估計的。再說,假定貨幣週轉速度不變也未必符合事實。計算機的應用、電子銀行的出現、......

經濟學名詞,

A部分

-----

英文 中文

----------------------------- ------------

A priori approach 先驗法

Absolute advantage 絕對利益

Absolute equality 絕對不均等線

Absolute price 絕對價格

Acceleration principle 加速理論

Accelerator 加速因子

Accountion costs 會計成本

Accountion profits 會計利潤

Acquisition 取得

Action lag 行動上的落後

Actual inflation rate 實際的通貨膨脹

Adaptive expectation 適應性預期

Administered price 支配價格

Advalorem tax 從價稅

Adverse selection 逆向選擇

Agency shop 代理廠商

Aggregate demand curve 總合需求曲線

Aggregate expenditure 總支出

Aggregate income 總收入

Aggregate spending 總支出

Aggregate supply curve 總合供給曲線

Aggregates 總量

Allocative efficiency 分配效率

Allocation of resource 資源分配

Alternative uses 多種用途

Altruism 利他行為

Annuity 年金

Anticipated inflation 意料中的通貨膨脹

Anticyclical 反景氣循環

Anti-dumping duty 反傾銷稅

Anti-inflation policy 反通貨膨脹政策

Anti-recession policy 反衰退政策

Antitrust law 反托拉斯法

APEC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Appreciation 升值

Arbituage ......

經濟危機的表現是什麼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的。

李易峰和他的經濟人為什麼擠兌楊樣

你說反了哦。是楊洋跟他經紀人擠兌李易峰。李易峰在公司是沒有經紀人的。楊洋跟他的經紀人合夥,雜誌來找李易峰拍照上雜誌也必須要帶上楊洋,不然就把消息攔截下來營造李易峰耍大牌不去的場景。然而李易峰其實並不知道。李易峰好些雜誌和廣告都被這樣搞黃了

經濟危機何時結束?

這個很難說,的確,這個對職業人士是一個很大的不好,不過我相信不會很久的

這次經濟危機來勢凶猛,誰都躲不過去,是繼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堪稱百年一遇。今年是1929年大蕭條式經濟危機80週年紀念。80年來一次大輪迴,歷史何其相似。

這次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美國人借錢消費造成的惡果。在過去幾年裡,美國借中國、日本的錢給美國人消費;借未來的錢維持現在的消費,造成虛假繁榮。由於美國人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導致石油、煤炭、礦石、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瘋漲,造成經濟生產不堪重負,最終導致資金鍊斷裂、虛假泡沫破滅,先由次貸危機、房地產信貸危機、金融危機逐步釀成嚴重的經濟危機。

不能將經濟危機簡單地說成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只不過是經濟危機的前奏和序幕。將經濟危機說成是金融危機,是不敢正視現實,諱疾忌醫的表現,那樣會掩蓋主要矛盾,看不清危機的實質,也不能對症下藥。社會各界面對經濟危機不必杞人憂天、驚慌失措;要泰然處之、從容應對、統籌兼顧、措施得當、變危機為機遇。

經濟危機的實質是舊的生產力產能過剩,有效需求飽和與不足;要擺脫經濟危機,使經濟復甦,需要適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時必須開發、創造新的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戰勝經濟危機。

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危機過後,都是產生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我們要抓住機遇,乘風破浪,在下一輪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中搶佔先機、有所作為、開拓進取、發展壯大。

兩千年前老子曾經說過: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我國來說可能是一個發展壯大的極好機遇,要變危機為機遇。

我預測,2009年年末經濟危機將到達谷底,2010年上半年開始復甦。

這次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與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不同。1929年那次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是由於美國全民瘋狂地爆炒股票,因而導致股票市場泡沫破裂進而引發曠日持久的經濟大蕭條,造成股票市場崩盤,銀行大量倒閉,實體企業大規模破產,國民大批失業,使整個經濟體系陷入山體滑坡、泥石流傾瀉、江河絕口、堤壩崩潰式的災難之中。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場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的前因後果。

1929年,世界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波及全球、毀滅性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併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原因。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對於美國的經濟以及股民來說,都是最黑暗的一天。上午10點,紐約證券交易所剛一開市,猛烈的拋單就席捲而來,“拋!拋!拋!”所有股票成了燙手的山芋,不計價格、不計成本,只要拋掉就好,經紀人被“拋”得發暈、交易大廳一片混亂,隨之而來的就是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為發端,美國乃至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全民炒股催生股市崩盤 對於這個黑色的夢魘,所有人都陷入恐慌和怨天尤人之中,但他們沒有想到,這個日子的降臨恰恰是他們自己親手釀造的。這一切都要從美國經濟大發展說起。

對於美國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個千載難逢的發家致富機會,美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戰爭結束後,美國由債務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紐約也取代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美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帶來的是股市一派牛氣,對於股民來說,一個黃金時代來到了。

為了吸引更多的遊資,美國的券商僱傭大批股票推銷員,在城市的街道,在鄉鎮的小路,在千家萬戶的門前,一遍遍向民眾講述炒股的好處,但他......

為什麼會發生經濟危機

這次是信貸危機,顧名思義,這次的危機是和信用貸款有關。

你也知道,美國人有用未來錢的習慣。新電腦出來了,買;新ipod出來了,買;新psp出來了,買;哇,名牌打折!怎麼可以錯過?!當然,更多的是一些人想趁著樓市大熱賺一筆。

可是沒錢,怎麼辦?

向銀行貸款!

本來這也沒什麼,大家都這樣嘛。可是這次的危機又叫次貸危機,次級貸款造成的經濟危機。

什麼叫次級貸款?

好,通常銀行借錢給你不是要資產審查,或乾脆要你提供借貸抵押(房產之類的),以保證你有能力還錢給他。

可是有很多人並不能提供很好的入息證明,也沒有可以抵押的東西,更有甚的以前也有破壞信用的記錄(信用卡債拖著不還)。給這種人貸款存在較大的風險,所以叫次級貸款。本來這種人是輕易借不了錢的,可是你知道,資本家的貪婪猶如一個無底洞,這麼龐大的一個群體,要借錢給他們的話,收益是很可觀,所以銀行還是鋌而走險,給他們借錢。

他們一有錢就拼命消費,大大刺激經濟增長,可是這是超負荷消費,是建築在借貸基礎上的,並不是正常的經濟增長,可以說是經濟泡沫,吹得很大,但一戳就破,脆弱的很。

結果怎麼你也知道了,這種海市蜃樓式的繁榮景象終於支持不了了。

那些本來就收入不穩定的人的貸款還供了了,使那些大資本家(銀行)首當其衝。接著股市下跌,樓市跳水。股民被套牢了,房奴見樓價跌的太厲害,乾脆不供了,抵押給銀行算了。結果連累一大群真正有還款能力的人,他們也還不了錢了。經濟變差了,公司為了節省開支,都拼命裁員;失業的人都勒緊褲帶了,消費額大幅下降,經濟就更差了;而那些還有工作的人都擔心朝不保夕,也跟著節制消費。。。。。

惡性循環不斷,經濟持續變差,經濟危機就誕生了。

以下是我搬別人的的,比較正規:

美國銀行或金融機構長期以來對只有次級資信評級(還款能力較差、收入不穩定)的個人和機構發放大量貸款,加之美國經濟逐漸下滑,這些個人和機構收入水平逐漸下降導致還款能力逐漸下降,日積月累引發不能按期還款的現象大量發生,造成銀行收不到應該收的錢而出現資金週轉困難,因此由次貸危機引發變成金融危機。

而金融危機導致的就是大量銀行和金融投資機構倒閉,連鎖反應影響到世界相關國家的經濟下滑和金融機構出現擠兌風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機。

上面是比較規範的回答,我說說我的看法。主要就是因為還是在於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太大,美國的金融機構業務幾乎遍佈全球,所以當這些機構垮掉的時候,相關的機構都會直接受到影響。所以就變成了全球性的了。

當初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沒有造成全球性的危機,完全可以說是泰國的影響力沒美國牛啊。

~~~~~~~~用自己的話說,次貸危機就是金融創新產品的一種,次貸就是銀行把錢貸給信用比較差的人,所以風險可想而知。當大部分人還不上貸款的時候,銀行是不是該倒閉了啊?這就是次貸危機的原因,金融創新產品風險累計到一定程度的結果。

參考資料:我看報紙得出的理解

如何利用經濟學來分析經濟事件? 20分

案例分析

資料之一:1988年8、9月份全國各地發生的擠兌、提款、搶購風潮,標誌著通貨膨脹預期在我國的形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從1987年的7.3%上漲到1988年的18.8%,1989年為18%。由於中央政府在經濟整頓中對通貨膨脹進行了治理,1990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了3.1%,1991年只上漲了3.4%。但是,由於行政推動經濟急速增長,出現了“經濟過熱”,於是,1992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6.4%,1993年再次快速攀升至14.7%,1994年達到改革以來的最高點――24.1%。這時,中央決定把反通脹作為今後一個時期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致使1995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為17.1%,1996年繼續下降至8.3%,1997年只有2.8%,實現了經濟“軟著陸”,即“低通脹、高增長”。

資料之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各類商品的供給逐步地在於需求,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等多種制約因素,1998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至負數,為-0.8%,1999年為-0.14%,2000年雖然轉為正數,但也只有0.4%,2001年不到2%。這樣,從1997年10月份,全國零售物價指數首次出現負增長(-0.4%),以後持續6個月保持這一趨勢。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到1999年7月,我國物價已經連續22個月下降,物價不振,商品積壓嚴重。而且,到2002年末,這種現象還沒有完全消失,這在建國曆史中也是沒有出現過的。按照經濟學的解釋,這是輕微的通貨膨脹。

結合上述案例分析下列問題:

(1)什麼是通貨膨脹?根據形成原因,通貨膨脹有哪些類型?

(2)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3)在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你認為應該採取什麼樣政策來治理?

1 通貨膨脹,指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通貨膨脹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

有需求拉動形成的通貨膨脹,成本上升形成的通貨膨脹(也叫供給型通貨膨脹),有結構性通貨膨脹。

2 在需求拉動形成的穿貨膨脹中,需求增加導致物價上漲,在AS曲線垂直之前,即在充分就業產量下,產量是增長的,但是在達到充分就業產量之後,y就不會增長,總需求增加只會導致價格上升。而結構性的通貨膨脹一般也不會造成失業,因為只是人們追趕生產率高的企業造成的價格水平的上漲。

但是在成本上升形成的通貨膨脹,則會導致失業與價格上漲並存的局面,即是滯漲。

3 經濟過熱的本質就是供給多但需求跟不上,所以國家應該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因為存款準備金率越高,銀行能貸出去的錢越少,從而抑制經濟過熱。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向央行的貸款利率,高的再貼現率可以減少央行對商業銀行的貨幣供給,所以可以抑制經濟過熱。

相關問題答案
經濟學擠兌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槓桿是什麼意思?
經濟硬著陸是什麼意思?
經濟大氣候是什麼意思?
經濟中窗口是什麼意思?
經濟附加值是什麼意思?
經濟適用房是什麼意思?
經濟所有制是什麼意思?
經濟新引擎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專業是什麼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