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員外郎是幾品官?
吏部所有官!
吏部有堂官3人。尚書(天官)從二品、左右侍郎(從三品)下設四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設置有郎中(五品)、員外郎(從五品)、和六品主事、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另有各典使若干、還有宮中的吏部給事中(職務在吏部卻是監察吏部的官員,地位超然)
清朝吏部員外郎是幾品官?
員外郎從五品
明朝工部員外郎是幾品
部的正長官是尚書,兵部尚書、刑部尚書,這些都是該部門的老大,副長官是侍郎;司的正長官是郎中,副長官是--就是本文的主角--員外郎了。簡單地說,員外郎這個官,就是省下面的部,部下面的司,司裡的副司長,品級是從五品,不算高也不算低
附上明朝從五品官職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宋代員外郎是幾品官?
六品七品都有
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六品
尚書諸司員外郎七品
宋朝盧俊儀員外是幾品官員
,宋朝朝廷封其為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後因同高俅、楊戩有矛盾,被兩人設計在皇帝的御酒裡放入水銀,盧俊義喝後不能騎馬,在泗州淮河乘船時失足落水而死。
幾品沒查到。。
安撫使:隋代曾設安撫大使,為行軍主帥兼職。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視經過戰爭或受災地區,稱安撫使。宋初沿之,為諸路災傷及用兵的特遣專使。後漸成為各路負責軍務治安的長官,以知州、知府兼任。如系二品以上,即稱安撫大使。官品低者稱管勾或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陝西、河東、廣南等路,以關係至要,稱經略安撫使,以直祕閣以上充任。其官署名安撫使司,亦稱為“帥司”。元代僅於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參用土官。明清沿置,為武職土官。宋富弼《范文正公墓誌銘》:“延州大將戰沒,關中警嚴,於是還公舊職,移知永興軍,道授陝西都轉運使......改充經略安撫副使,仍遷龍圖閣直學士。”《宋史.張浚傳》:“未幾,除資政殿大學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撫大使。”
吏部侍郎在宋代是幾品?
吏部侍郎
吏部副長官,
唐朝時吏部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
明代正三品,清代為從二品。在吏部僅次於尚書。
禮部員外郎是什麼官
禮部中國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雞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四司之外,清設有鑄印局,掌鑄造皇帝寶印及內外官員印信。會同四譯館,掌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佈“仿行憲政”,將原設之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併入禮部。禮部內部機構中添設承政、參議二廳,儀制、太常、光祿三司及禮器庫、禮學館。宣統三年(1911),將禮部改為典禮院,成為清政府專管朝廷壇廟、陵寢之禮樂及製造典守事宜,並掌修明禮樂、更定章制的機關。
唐朝禮部
禮部尚書一員, 正三品。侍郎一員, 正四品下。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禮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其科有六:一曰秀才, 試方略策五條。此科取人稍峻,貞觀已後遂絕。二曰明經,三曰進士,四曰明法,五曰書,六曰算。
宋朝禮部
元豐改制後禮部有3個下屬部門祠部、主客、膳部。尚書、侍郎各一人,郎中、員外郎四司各一人。元佑初,省祠部郎官一員,以主客兼膳部。紹聖改元,主客、膳部互置郎官兼領。建炎以後並同。
明朝禮部
尚書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屬,司務廳,司務二人,從九品;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員外郎一人,從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正統六年增設儀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又增設儀制司主事一人,教習駙馬。弘治五年增設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會同館。所轄,鑄印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萬曆九年革一人。
清朝禮部
禮部尚書,左、右侍郎,俱滿、漢一人。其屬:堂主事,清檔房滿洲二人,漢本房滿洲、漢軍各一人。司務,滿、漢各一人。筆帖式,宗室一人,滿洲三十有四人,蒙古二人,漢軍四人。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郎中,滿洲六人, 典制、祠祭,各二人,餘俱一人。 蒙古一人, 主客司置。 漢四人。 司各一人。 員外郎,宗室一人, 主客司置。 滿洲八人, 典制、祠祭司各三人。餘俱一人。 蒙古一人, 祠祭司置。 漢二人。 典制、祠祭司各一人。 主事,宗室、蒙古各一人, 精膳司置。 滿洲三人, 典制、祠祭、精膳司各一人。 漢四人。 司各一人。 印鑄局,漢員外郎、滿洲署主事、漢大使, 未入流。 各一人。堂子尉,滿洲八人。 七品二人,八品六人。~~
唐朝官分幾品?各級官品對應的稱謂是什麼?
唐朝官員品級依正、從、上、下分為九品三十級。
正一品
官: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
爵:親王
從一品
職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
武散官:驃騎大將軍
爵:嗣王、郡王、國公
正二品
職官:尚書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職,後來此職一直空置)、大行臺尚書令
文散官:特進
武散官:輔國大將軍
爵:開國郡公
勳:上柱國
從二品
職官: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護
文散官:特進
武散官:鎮軍大將軍
爵:開國縣公
勳:柱國
正三品
職官:侍中、中書令、六部尚書、十六衛大將軍、太子賓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護
文散官:金紫光祿大夫
武散官: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
勳:上護軍
從三品
職官:御史大夫、祕書監、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左右散騎常侍、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大匠、諸衛羽林千牛將軍、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長史、大都護府副都護
文散官:銀青光祿大夫
武散官:雲麾將軍、歸德將軍
爵:開國侯
勳:護軍
正四品上
職官:黃門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軍器監、上都護府副都護、上府折衝都尉
文散官:正議大夫
武散官:忠武將軍
爵:開國伯
勳:上輕軍都尉
正四品下
職官:尚書右丞、尚書中司侍郎、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中郎將、親勳翊衛羽林中郎將、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議大夫
武散官:壯武將軍
從四品上
職官:祕書少監、殿中少監、內侍、大都護府/親王府長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將軍
勳:輕車都尉
從四品下
職官: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駕、大都督府/大都護府/親王府司馬、中府折衝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將軍
正五品上
職官: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國子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都水使者、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先縣令、親勳翊衛羽林郎將、中都督/上都護府長史、親王府典軍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遠將軍
爵:開國子
勳:上騎都尉
正五品下
職官:太子中舍人、內常侍、中都督/上都護府司馬、中州別駕、下府折衝都尉
文散官:朝議大夫
武散官:寧遠將軍
視正五品:薩寶
從五品上
職官:尚書左右司諸司郎中、祕書丞、著作郎、太子洗馬、殿中丞、親王府副典軍、下都督府/上州長史、下州別駕
文散官:朝請大夫
武散官:遊騎將軍
爵:開國男
勳:騎都尉
從五品下
職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內給事、上牧監、下都督府/上州司馬、駙馬都尉、奉車都尉、宮苑總監、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遊擊將軍
正六品上
職官:太學博士、中州長史、親勳翊衛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令、武庫中尚署令、諸衛左右司階、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議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勳:驍騎尉
正六品下
職官: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下州長史、中州司馬、內謁者監、中牧監、上牧副監、上鎮將
文散官:承議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從六品上
職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書諸司員外郎、大理司直、國子助教、城門郎、符寶郎、通事舍人、祕書郎、著作佐郎、侍御醫、諸衛羽林長史、兩京市令、下州司馬、左右監門校唬、親勳翊衛旅帥、上縣令
文散官:奉議郎
武散官......
明代史部郎中是什麼官位
郎中屬員外級, 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其職位僅次於尚書、侍郎、丞相的高級官員。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始有,秦漢治置。後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郎中作為醫生的稱呼始自宋代。尊稱醫生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後官銜氾濫所致~
宋代兵部總官是幾品官
總官?記錯了吧,說的是不是樞密使或元帥府總領?簡要的說一下宋代的軍事制度.據《宋史 職官》載,所謂“其下兵權三分:“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就是以樞密使(類似現在國防部長)為總長官,節制諸軍.到南宋之時,經過高宗的一番簡單改革,原本大權在握的樞密使逐漸被架空,設元帥府,故而樞密使的權利轉移到了”元帥府總領“的頭上.至於是幾品官的問題,因為終宋一朝,除北宋狄青外,樞密使一職都為文官所擔任,故而不存在防範武將造反的問題,一直都是正一品,元帥府總領不定,大多一品.不過在南宋中後期亦不太受重視了,地位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