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的戰爭?

General 更新 2025-01-04

什麼的戰爭

你好!!樓主!! 經典戰片。 《最長的的一天》 :全景式反映諾曼底登陸的戰爭巨片,當年為了拍攝這部影片 動用了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引起蘇聯方面的抗議,影片從美、英、法、德四個國 家的角度展現了這場戰役的全貌。 《拯救大兵瑞恩》 :大家都很熟悉,不多說了。 《虎虎虎》 :美日合拍的反映珍珠港事件的影片,分別從美、日兩國的角度反映 了珍珠港事件的來龍去脈,非常忠於歷史,日本方面的導演是黑澤明。 《珍珠港》 : 邁克爾·貝導演的燒錢娛樂大片, 戰爭場面視效一流, 但影片一般。 《奪橋遺恨》 :又名《英雄墳》 、 《遙遠的橋》 ,英國戰爭巨片,拍攝於七十年代, 反映了二戰末期盟軍在何蘭的一場名為“市場菜園”行動的戰役, 戰役以盟軍完 敗而告終,影片投資達三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近兩億) ,有包括辛·康納利 在內的諸多明星出演。 《巴黎戰火》 :又名《巴黎的大火燒起來沒有》 ,反映二戰末期盟軍及法國抵 抗組織解放巴黎的歷史,阿蘭德隆、貝爾蒙多等法國巨星聯合主演,非常精彩。 《巴頓將軍》 :傳記影片,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講述了巴頓從北非戰役到 二戰結束的一段傳奇經歷,是典型的好萊塢經典戰爭史詩片。 《麥克阿瑟》 : 《巴頓將軍》 的姐妹片, 大明星派克出演麥克阿瑟, 影片比 《巴 頓將軍》差很多,但其中講述朝鮮戰爭的部分值得中國觀眾一看。 《沙漠之狐》 :美國拍攝的關於隆美爾的傳記片,講述了隆美爾自北非戰役 失敗至被希特勒逼迫自殺的一段歷史。 《紅一縱隊》 : 《兄弟連》的電影版,講述一支名為“紅一縱隊”的美軍特種 小分隊轉戰歐洲的故事。 《納隆瓦大炮》 :也叫《六壯士》 ,講述一支英軍小分隊深入敵後摧毀德軍大 炮的故事,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大明星派克主演,值得一提的是,後來 的南斯拉夫電影《橋》實際上是抄襲了這個電影的主要情節。 《血染雪山堡》 :又名《魔窟尋諜》 ,英、美合拍的二戰驚險動作戰爭片,由 大明星理查德·伯頓、克林特·伊斯德伍德主演,非常精彩。 《鐵十字勳章》 :又名《英雄血》 ,從德國角度講述二戰期間東線戰場的一段 故事,場面極端火爆血腥,導演是意大利人斯金帕,他的電影以暴力美學著稱, 吳宇森等受其影響極大。 《斯大林格勒》 :德國拍攝的斯大林格勒影片,放德軍視角反映了這場大戰 的細節和過程。 〈帝國毀滅〉 :反映希特勒在柏林陷落前最後二十天的生活,德國拍攝,值 得一看。 《從海底出擊》 :世界上最好的潛艇戰影片。 《兵臨城下》 :美、德、法、英合拍的反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片,有明顯 的好萊塢風格,是一部娛樂片。 《坦克大決戰》 :好萊塢七十年代拍攝的反映二戰末期阿登戰役的影片,典 型的好萊塢風格娛樂片。 《凱利和他的英雄們》 :講述一小隊百無聊賴的美軍士兵偶然得知一家德軍 佔領下的銀行有大片黃金後千方百計搶奪黃金的戰爭喜劇片,伊斯德伍德主演, 著名反戰影片。 《十二金剛》 :講述一支由各種罪犯組成的美軍突擊隊奇襲德軍司令部的傳 奇故事。 《中途島之戰》 : 美國拍攝的反映中途島大海戰的影片, 影片總體質量一般, 但海戰場面可以一看。 《轟炸魯爾水壩》 :美國拍攝的反映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轟炸魯爾水壩的 經典戰爭影片,獲奧斯卡最佳特效獎。 《 633 中隊》 : 英國影片, 反映二戰......

什麼是戰爭?

戰爭其定義就是:當事者之間事情矛盾爭端到達白熱化之後,對對方採取的粗暴的毀滅行動。也可以譯成:一種不能通過其它手段解決問題的解決方式。 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鬥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決辦法。也可以解釋為使用暴力手段對秩序的破壞與維護、崩潰與重建。古今中外的戰爭,概莫能外。人類出現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寫成了《戰爭》一書。另有同名歌曲,讓人們警示戰爭。

戰爭的性質: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戰爭是統治者意志的體現。階級社會的戰爭,是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矛盾的最高的鬥揣形式。它是政治通過暴力手段的繼續,是流血的政治。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3902.htm

什麼的戰爭填空詞語

激烈的戰爭

殘酷的戰爭

人民的戰爭

世界的戰爭

自由的戰爭

什麼是戰爭-——

戰爭是什麼。戰爭就是流血,戰爭就是殺人。你不殺死他,他就殺死你。你不戳穿敵人的肚皮,他就戳穿你的肚皮。當你倒下去爬起來看看臉上粘的不是泥土,而是你隊友的腸油,你就知道怎麼幹了。用敵人的腸油和鮮血潤滑我們的坦克履帶吧!這就是戰爭

什麼在戰爭前 什麼在戰爭中 什麼在戰爭後

抗戰前國軍拼命圍剿紅軍,抗戰中國軍在正面戰場和日作戰,抗戰勝利後被解放軍趕走了。

戰爭給人們帶來了什麼?(不要太長的)

壞的方面:死亡、疾病、流離失所、創傷、貧困

死亡:沒人能在戰爭中保證自己能活,死亡是隨時必須面對的問題,而且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疾病:隨著戰爭死亡的人數會越來越多,疾病必定會蔓延

流離失所:這是必然的,因戰爭逃離家園的人很多

創傷:心裡的創傷也許一輩子都無法磨平

貧困:某中意義而言,有戰爭的地方基本是比較貧困的地方,尤其當戰爭失敗後。

好的方面:機遇、財富

機遇:不都說亂世造英雄嗎?也許戰爭能對某些人是種前所未有的機遇

財富:聽說美國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發跡的嗎?這說明戰爭也許能帶來財富,刺激經濟。當然這是相對而言,戰敗國連想都不要想

擇業:當全民皆兵的時候,就不會找不到工作了 - -!

人口:隨著戰爭越來越深入,死亡必定會越來越多,人口相對而言也會減少的。對於人口過度繁重的地球或國家也許是件好事 @_@

現在什麼地方還有戰爭?

主要是局部衝突,

歐洲:俄羅斯與車臣等加盟共和國的反叛組織有零星戰鬥,恐怖勢力比較猖獗。

中東:阿富汗 伊拉克就不用說了, 以色列也還和巴勒斯坦不清不楚的

南亞:巴基斯坦(邊境)印度(邊境及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 斯里蘭卡的泰米爾勢力目前和政府有望和解

東南亞:比較太平,但是伊斯蘭恐怖主義和販毒勢力依然很危險,菲律賓在清剿反政府武裝

非洲:索馬里 蘇丹一帶衝突比較多,此外還有一些小國的政變

南美洲: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邊境的反政府武裝比較猖獗

戰爭的意義是什麼

戰爭的真諦在於以一個國家的災難換取另一個國家的安定…… 一個唯心主義的詞無論在哪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它在給予我們悲痛的傷痕時也帶來了時代的躍進。使戰爭的藝術得到改進,並能更大程度帶來歡樂,然而卻只是理想化,所以世界一直反對戰爭。在戰爭的面前沒有贏者,因為人類在戰爭面前低下了頭,他們稱自己勝利,無非是自己的心理歡樂……

舊中國發生了什麼戰爭?

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枉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藉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衝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佈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弈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燬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弈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誌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鬥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衝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

什麼是戰爭?它包含幾個要點

戰爭是一種集體和有組織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為,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廣義來說,並 不是隻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等少數生物都有戰爭行為。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鬥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決辦法。也可以解釋為使用暴力手段對秩序的破壞與維護、崩潰與重建。

戰爭要素為戰力的泉源,勝利的保障,乃是遂行戰爭之主要因素,戰爭要素的是否具備與充足,通常就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關於戰爭要素的內函,因時代的不同和戰爭性質之不同,故有許多的說法,一般而言均以「人力」、「物力(資源)」與領域為其基本要素,而其中又以「人」為最主要的因素。接下來我們便依照課本上的分類來逐一解說:

第一節 時間與空間

現代的戰爭因受科技進步的影響,已無平時和戰時、前方和後方的區別,幾乎達到無時不戰、無地不戰;隨時可戰,隨地可戰的地步。同時,由於武器的烕力和命中率與日俱增,生死存亡可能僅是數秒之別罷了,人類無時無刻都生存在戰爭的威脅之中。當然這種心理上的威脅,在敵我雙方的感受是相同的,所以如何有效的利用時間、掌握空間,仍是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

時間為敵我所共有,平時能勵精圖治、充實戰爭準備;戰時能創造戰機、掌握戰機的,自然可以得到較大的勝算,反之則小。然而並非立國時間越久的國家便在時間因素上越有利,而是要看是否能充份的利用這些時間來充實國力和戰力。在以阿戰爭之中,立國不過數年的以色列能一舉擊敗立國數千年的埃及和阿拉伯聯盟,便是明證。先總統 蔣公曾說:「時間為生命之母」,因此虛擲光陰,鬆懈戰備,當戰爭發生時便是浪費生命。

在戰場上對時間的掌握則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蓋戰機稍縱即逝,勝負決定於剎那之間,指揮官若不能創機與握機,反而是「不為」與「退疑」,結果必是「兵敗身亡」、「喪師辱國」。因此孫子兵法中有云:「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當一個能創機、握機的指揮官能夠「制敵機先」,使對方處於不利地位,事實上已經取得勝利了,作戰只不過是一種必然的過程罷了。

空間的理論,不論是陸權、海權、空權或太空控領的概念,並非美一種都是可以提供致勝的萬靈丹,其他外在的、人為的因素,亦可以創造一切或改變一切,昔日蘇聯的超級強權,過去確實是控領不少地帶,但一夕間政體卻分崩離析。

空間的行動,最重要的是國家在地球上要有他的支點,也就是要有一個立足點,然後才能作為其有力的支撐,才能扭轉乾坤。當然,戰爭的指導者必須深切體認地理環境與戰略依存度,同時還包括山嶽、地形、氣候、水文、湖泊、距離、疆界等對戰爭所產生的正面與負面作用,所以如果戰爭漠視空間的概念,必然會導發嚴重的錯誤。

一、空間影響兵力部署

在野戰戰略態勢系比較下列態勢:○1雙方兵力大小、○2雙方兵力位置、○3補給安全與補給大小、○4爾後發展。

在雙方兵力位置方面,受制於空間大小、空間障礙,如民國二十六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日軍受制於登陸地區,兵力之運用無法對中國軍隊造成嚴重之威脅,若中國軍隊能按照原定計劃於國防線上利用既定工事,先期轉移兵力於第二、三線,以逐次抵抗日軍,則日軍於金山衛之登陸行動仍無法威脅國軍部隊。

再如民國卅八年的徐蚌會戰,黃伯韜的第七兵團向徐州轉進,受制於運河,加上未事先架橋,因而部隊移動速度大受影響,減低部隊運動能力。

二、空間影響戰力發揮

第二次......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的戰爭成語?
什麼的戰爭?
什麼的戰鬥填空?
什麼的戰士?
什麼的戰役填空?
什麼的戰艦填空?
什麼的戰士填空?
什麼的挑戰的作文?
我們的戰爭傷心怎麼辦?
中東為什麼那麼多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