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具體的民族有 壯族 漢族 侗族 布依族 土家族 畲族 黎族
三月三歌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壯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
記得采納啊
大理三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大理三月街民族節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舉行的大理三月街是一個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大理各民族物資文化交流的傳統盛會,古代又稱觀音市或觀音會。1991年,大理州人大常委會將這個大理各族人民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節"。
三月街街場位於點蒼山中和峰麓,傍古城、眺洱海,地勢廣闊、風光秀麗。據清代刊印的佛教故事集《白國因由》所說,在南詔細奴邏時期(唐永徽年間),觀音於農歷三月十五到大理傳教,並制服了魔王羅剎。為感謝觀音的恩德,每年到期,信徒們搭棚禮拜誦經,並“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觀音處,後人於此交易。傳為觀音街。”觀音入大理只是傳說,大理是西南陸上絲綢之路的要衝,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地區優勢才是三月街千年不衰的主要原因。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機會遊了兩天三月街,先後記下了當時的情景:“俱結棚為市。環錯紛壇……千騎交集。……男女雜沓,交臂不辯。……十三省物無不至。滇中諸蠻物亦無不至。”清末修的《大理縣誌稿》記載的更為詳盡:“盛時百貨生易頗大,四方商賈如蜀、贛、浙、桂、秦、黔、藏、緬等地,及本省各地州縣之雲集者殆十萬計,馬騾、藥材、茶市、絲綿、毛料、木植、磁、銅、錫器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數萬。”清光緒年間,大理首批留日學者李燮羲有一首《竹枝詞》,描寫了三月街的盛況:
昔日繁盛幾春秋,百萬金錢似水流。 川廣蘇杭精巧貨,買賣商場冠亞洲。
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 薺菜(串心草)以及歌會等活動。 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臺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採鼠麴(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壯族
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侗族
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
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畲族
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
黎族
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關於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土家族
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三月三歌節是什麼民族
三月歌圩歌滿天,歌妹趕圩賽蜜甜;你唱我對歡歌起,歌妹牽手意纏綿……”,4月11日是農曆三月初三,在中國壯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三月三”歌圩,身著鮮豔的民族服裝的壯族同胞,載歌載舞,歡慶“三月三”歌節。像武鳴歌圩一樣,農曆三月初三的八桂大地,無論是城市的街道綠地,還是村寨的山邊田頭,處處歌聲盪漾。壯族現有人口約1900萬,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少數分佈在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
“三月三”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唱節日,歷經千百年不衰,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同凡響的藝術創造力。據調查,現在廣西有640個歌圩點。
壯族人愛唱歌,壯鄉素有“歌海”之稱,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就是壯族民間歌手的典型代表。每逢農閒、節假日或婚喪嫁娶,壯族各地區都要舉行對歌活動,壯族人稱之為“歌圩”。尤其是每年的三月初三,方圓數百里的男女青年都身穿節日盛裝,雲集一方,對唱山歌,少則幾百人,多則上萬人,使美麗的壯鄉成為歌的海洋。
“歌圩”不僅有歌,也有各種各樣的活動,還是娛樂和青年男女社交戀愛的場所。在“三月三”歌節上,壯族人每年都會舉行搭綵棚、擺歌臺、拋繡球、碰紅蛋、擇佳偶、放花炮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動,隨著時代的進步,“三月三”歌圩還加入了許多時代感的元素。武鳴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轄縣,縣城距南寧市區37公里,面積3366平方公里,人口64.8萬,其中壯族人口約佔87%,是壯族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從1985年開始,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武鳴縣都要舉辦“三月三”歌圩活動。
據武鳴縣馬頭鎮歌師蘇鼎崇老先生的手抄本《山歌集》記載,流傳在武鳴的山歌演唱種類,有開頭歌、對歌、求愛歌、分別歌、比歌、故事歌(也稱長歌)“人之世界”歌(即歌唱盤古開天闢地的歌)、堪輿歌、通信歌、吊關歌、二句半山歌等十多種。此外還有各地流傳的迷歌、諷刺歌、入宅、新婚喜、滿月酒的頌揚之歌等。
3月3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歡度“烏飯節”,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同時還聚集一起盤歌、跳舞,紀念這一節日。連江縣小滄民族自治鄉畲族百姓也過烏飯節,這一天山村熱鬧非凡。烏米飯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種叫烏稔樹野生植物,取葉煮湯,然後將糯米泡在湯裡數小時撈起,放在木甑裡蒸熟而成。這種烏米飯色澤藍綠烏黑,並帶油光,吃到嘴裡香軟可口。由於烏稔有防腐、開脾作用,將烏米飯用苧麻袋裝起來,掛於通風陰涼處,數日不餿。如果再加上豬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說。 "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人們稱它為談愛日。 黃帝的生日
插花節、三月三、聖紀節、踩花山分別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插花節——彝族
三月三——壯族
聖紀節——回族
踩花山——苗族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初三為我國傳統令節,與“上巳節”、“清明節”、“踏青節”等都有密切的關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又是重要的歌舞節日,其中以壯族為最。由於是日的活動以對歌為主,故亦稱“歌圩節”、“歌婆節”等,亦簡稱“歌節”。壯族關於三月三日的來歷有多種的傳說,有說一對青年男女山歌傳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未能結合,雙雙殉情,後世青年為了紀念他們而形成歌節。傳說最廣是關於劉三姐的:南時劉三組歌聲優美,被奉為歌仙,財主們恨她以山歌揭露罪行,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入山谷身亡,後人便在她逝世的三月初三唱歌三天三夜,紀念歌仙。壯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記》等即有記載。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巖洞外唱歌。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飯,以祭奠劉三姐,並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對歌時男女分別三五成群結隊,雙方選定後即開始對歌,歌詞多為情歌,但由淺入深,所涉極其廣泛,在“談情說愛”的一問一答中歌唱現實生活、歷史傳說等等。其歌詞舊時多為即興編唱的。現在也有利用傳承歌詞的。曲調單一重複,但婉囀悠揚。這種對歌往往從傍晚開始,直到天亮,也有晝夜連續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還有碰彩雞蛋、拋繡球等習俗。現在,壯族三月三的活動仍然十分盛行,屆時有政府組織的,更多則是民眾自發的。現在的規模較舊時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為壯觀。(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今天召開新聞發佈會,確定每年的三月三
日為全國愛耳日。
首次全國愛耳日的主題是:“預防耳毒性藥物致聾”。
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耳聾的殘疾人兩千
零五十七萬人,由於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
聾人每年約增加三萬人,聽力的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群體的生活
、學習和社會交往。
一九九八年,部分政協委員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
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提案。衛生
部、民政部、教育部、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
總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全國婦聯、
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十部門對該提案給予高度重
視,經過認真調查論證後,一致同意確定每年三月三日為全國愛
耳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彭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白副主席出席了發佈
會。
火把節、沐浴節、三月三各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20分
1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2藏族獨有的沐浴節,也叫沐浴周。3.三月三對歌”是我國許多兄弟民族的風俗習慣,其中恭廣西最為盛行,“三月三”是該區壯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專門舉辦規模很大“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歌節是哪個民族的?
壯族傳統節日。亦稱三月歌圩。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老人小孩亦來遊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
,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盛況空前。1985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