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象徵什麼?
杏花有什麼寓意?
在唐詩中,杏花是輕愁淡喜之花、心緒繚亂之花、輕浮易謝之花、美人遲暮之花。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杏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為:少女的慕情、嬌羞、疑惑。
杏花形象是什麼意思
1)以杏象徵幸福。因為杏與“幸”諧音,表示“有幸”,杏與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時因為杏花非常美麗,常用以象徵美麗的少女;杏仁則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語常說“柳葉眉,杏仁眼。” 2)杏花是爛漫和自由的象徵 3)杏花象徵著猜疑 4)杏花薄粉輕紅,象徵著春意盎然。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5)杏花象徵愛情 6)杏花是女子可愛的象徵譬喻少女貞潔可愛,古代以杏花為貴,杏諧音杏----幸,合在一起是誇獎男的志趣高潔合乎乾道,女的貞靜端方合乎坤道,易經裡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兩儀結合繁衍其昌,然而還暗示了有幸(杏)成梅(媒)的意思 7)相傳孔子杏壇設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藝之學。自古以為美談,為士林所稱頌。進而又將杏壇作為孔子興教的象徵,列入孔廟的建築體系之中,這種格局甚至影響到了儒學所及的東南亞諸國。
杏花的文化內涵?
杏花,因春而發,春盡而逝,既有絢麗燦爛的無限風光,也有凋零空寂的悽楚悲愴,不同的文人因不同的人生際遇,對杏花的聯想感慨也千姿百態:有人在羈旅飄泊中感受到杏花盛開的熱烈溫馨,有人在惆悵莫名中發現杏花綻放的朦朧灰暗,有人在歷盡坎坷後感嘆杏花飄飛的落寞淒涼,也有人在相思離別時哀怨杏花凋謝的蒼涼無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下面擇取部分杏花飄飛的唐詩,稍作剖析,以饗讀者。(一)輕愁淡喜之花 杜牧的《清明》抒寫“路上行人”的悲喜情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是一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複雜的。偏偏這時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溼,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欲斷魂”呼應並深化了“雨紛紛”的情感氛圍,突出行路之人的心事重重,悽迷紛亂。一、二兩句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的羈旅愁思。三、四兩句則記事誌喜。行人希望找個酒家,歇腳避雨,飲酒澆愁,於是問路牧童,牧童隨手一指讓人產生意外的驚喜:那隱約可見的枝頭紅杏,那隨風飄飄的古樸酒旗,喚起了行人心間多少熱情和溫馨啊!紅杏出林,粉紅似霞,遙而可及,望而心動。一顆流浪飄泊的心在紅杏林邊的小小酒店得到了暫時的安頓,行人的心頭頓時湧起一股暖流——輕輕的喜悅,淡淡的欣慰。全詩四句,先愁後喜,借杏花閃現傳行人悲喜交加之情,細膩而曲折,感傷而悽美。溫庭筠的《碧礀驛曉思》借詩人夢醒所見抒寫思鄉之情。“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詩人大夢初醒,迷離恍惚,只見孤燈熒熒,明滅不定;只覺楚國故里,遠在天涯。他不禁悲從中來,悵然若失,走出客舍,徜徉庭院,只見曉色朦朧之中,殘月緩緩下沉,山杏開滿庭院,原來長夜悲啼的子規這時也斂聲靜氣,歇息下來,在清晨的清空靜謐當中,詩人有一點思鄉的寂寞和憂傷,也有一份滿目春色、繁花似錦的喜悅和欣慰,陌生、孤獨、驚喜、欣悅交融在一起,借“朦朧淡遠”的杏花巧妙地傳達出來。 (二)心緒繚亂之花 李商隱的詩以捕捉和描繪日常生活中某種微妙的詩意感受而見長,《日日》就是這樣一首典範之作,寫的就是由爛漫春光所引起的一種難以名狀的意緒。“日日春光鬥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遊絲百尺長?”首句寫春光與日光爭豔競妍,造語新奇,意趣盎然。麗日當空,春光爛漫,萬物生長,方興未艾,大自然呈現出一派熱烈歡快的勃勃生機。日光,既指豔陽春日,又兼有時光之意。著一“鬥”字,似乎眼前這爛漫紛呈的春光日日與時光爭雄比長,力求在這美好的時光尚未消逝之前展現它的全部美豔。這一比鬥本身就暗含韶光易逝的輕微惆悵,暗逗下文意緒的紛擾不寧。第二句實寫春光,微寓心緒。城郊野外,山路橫斜,豔陽高照,杏花盛開,惠風和暢,芳香四溢,極目遠眺,只見山杏燦爛卻微呈白色,亮人眼目卻略帶灰暗,這種色調容易觸動詩人春日的無名惆悵。杏花開放,一見春光爛漫,二見詩人內心深處難以言狀的繚亂不寧。三、四兩句更進一步點出了詩人消融紛擾的企盼。什麼時候才能使心緒擺脫眼前這種紛擾不寧的狀態,能夠象這百尺遊絲一樣輕鬆悠閒呢?通讀全詩,不難發現,芳香四溢的杏花實際上折射出詩人傷春、傷情的紛亂不寧。 (三)輕浮易謝之花 花本無情人有意,古人喜歡託物言志,借花言情。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就通過對比杏花和幽竹來抒發自己的人生志趣。“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如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前面兩句寫眼前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渲染出春光消逝,了無蹤影的凋零空寂的氣氛。後面兩句寫詩人的驚喜發現:窗前幽......
紅杏花在愛情中的含義
杏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為:少女的慕情、嬌羞、疑惑
杏花有變色的特點,含苞待放時,朵朵豔紅,隨著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謝落時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這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詠杏五絕,他對杏花的觀察十分細緻。
杏花,因春而發,春盡而逝,既有絢麗燦爛的無限風光,也有凋零空寂的悽楚悲愴,不同的詩人因不同的人生際遇,對杏花的聯想感慨也千姿百態:有人在羈旅飄泊中感受到杏花盛開的熱烈溫馨,有人在惆悵莫名中發現杏花綻放的朦朧灰暗,有人在歷盡坎坷後感嘆杏花飄飛的落寞淒涼,也有人在相思離別時哀怨杏花凋謝的蒼涼無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喜歡此花的人或受到這種花祝福的人:外觀跟內在截然不同、外表柔弱、害羞,內心卻蘊藏著靈敏的思維及無比的堅強,是經得起風浪的女孩。自少便得到家人的呵護,習慣被愛,卻不懂得主動愛護別人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杏花代表的是什麼
這裡的杏花是指山西汾陽城北三十里地區有一片杏花林,傍邊有個小村叫杏花村。
詩中的杏花是怎樣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北陂杏花 (一)
一陂(bei一聲)春水繞花身,
花影妖嬈各佔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
絕勝南陌碾成塵.
這首詩是王安石晚年所作.詩人原先積極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閒居江寧,眼看著自己親手製定的新法被一一廢止.
首句通過一個“繞”字,寫出了春水愛花、惜花、護花、戀花的情景,側面寫出了杏花的可愛.詩人以水邊的杏花自況,縱然被春風吹落水上,仍保持著純潔,遠勝於路邊的杏花,在車水馬龍中被碾碎,化為汙濁的塵土.流露出悲壯的情感,表現出堅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願同流合汙的精神.
(二)
一陂春水繞花身, 池塘的春水環繞著杏花,
花影妖嬈各佔春. 花朵爭奇鬥豔春色滿園.
縱被春風吹作雪, 即使像雪樣被春風吹落,
絕勝南陌碾成塵. 也勝過南陽杏花碾為塵.
拂雲豪逸之氣 屏蕩老健之節——王安石《北陂杏花》欣賞
這首絕句寫於王安石貶居江寧(今南京)之後,可以說是他晚年心境的寫照.
一、二句寫景狀物,描繪杏花臨水照影之嬌媚.首句點明杏花所處地理位置.“陂”,此處是指池塘.一池碧綠的春水環繞著杏樹,預示著勃發的生機.“繞”字用得精巧,既寫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勢,又寫水花之相依相親.王安石愛用“繞”字摹寫山形水勢,如他《江上》一詩中說:“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在《書湖陰先生壁》(其一)中寫到:“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又在《鐘山即事》中說“澗水無聲繞竹流”,無一不給人以清婉、柔媚、幽靜之感.
次句從花與影兩個方面寫杏花的綽約風姿.滿樹繁花競相開放,滿池花影搖曳迷離.“妖嬈”二字本用於寫人,這裡移用於杏花,展現了杏花爭奇鬥妍的照人光彩.一個“各”字,表明在詩人眼中,花與影一樣地美豔、多情,一樣令人流連忘返、沉迷自失.宋人許顗《彥周詩話》曰:“荊公愛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瀉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詩》雲:‘晴溝漲春淥周遭,俯視紅影移魚舠’,皆觀其影.”王安石寫花善於從本體和投影兩方面著手,如此刻畫,虛實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體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詩人的審美趣味,即對虛靜恬淡之美的情有獨鍾.
三四句議論抒情,褒揚北陂杏花品性之美.這兩句對偶精工,誠如陳衍《宋詩精華錄》雲:“荊公絕句,多對語甚工者,似是作律詩未就化成截句(絕句)”,這兩句託物言志,耐人玩味.“東風吹作雪”,這一筆淋漓地描繪出風吹杏樹,落英繽紛,似漫天飛雪,而隨波逐流的悽美景象,比喻生動,浮想聯翩.即便是東風輕拂,嬌媚的花兒也不堪吹折,她凋謝了,零落了,這本是讓人黯然神傷的.但詩人卻偏說它勝過南陌杏花,矜持與自足之意溢於言表.這一對比啟人深思:“南陌”在此詩中與“北陂”相對立,這兩個背景意象包含著一種空間的隱喻.若說清幽靜謐的“北陂”是遠離浮世喧囂的隱逸之所,則“南陌”正是熙來攘往、物慾橫陳的名利之場.“南陌”繁華,“北陂”僻靜;“南陌”熱鬧,“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潔;而南陌的杏花要麼歷盡褻玩、任人攀折;要麼凋零路面、任人踐踏,碾成塵土,滿身汙穢.若說這南陌杏花是邀功請賞、黨同伐異的得勢權臣的影射,則北陂杏花是詩人剛強耿介、孤芳自賞的自我人格的象徵.王安石從熙寧三年到九年,兩次拜相,又兩次罷相,最後退居江寧,寄情於半山.罷相之後,他雖被迫退出政治舞臺,但仍然堅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與立場,積極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縱”,一“絕”,呼應緊密,激濁揚清,擲地有聲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與人生操守.
全詩融情於景,寄意於物,辭......
送人杏花是什麼意思?
杏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為:少女的慕情、嬌羞、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