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詩有哪些要求?
詩有什麼要求嗎
詩歌的一種。篇式、句式有一定規格,音韻有一定規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則。它是古老和傳統的詩體,結構嚴謹,字數、行數、平仄或輕重音、用韻都有一定的限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格律詩。如中國的近體詩(絕句、律詩)、西方的十四行詩、五行打油詩、四行詩、西班牙的八行詩、意大利的三行詩以及日本俳句等。 格律詩是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都有許多講究的詩。它規定詩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講平仄,嚴格壓韻,而且律詩的中兩聯要對仗等。它是根據漢語一字一音,音講聲調的特點和詩歌對音樂美、形式美、精煉美的特殊要求而產生的,所以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而流轉不息。 格律詩對聲律的要求極為嚴格。聲律包括壓韻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說:“因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給陳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詩分為絕句和律詩,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詩還有排律。那種以為絕句就是律詩的分割的觀點應該說是不正確的,絕句產生在律詩之前,絕句產生的時候格律詩還沒有完全定型,故而還有不合律的古絕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詩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體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詩的中間兩聯一定要對仗。韻腳方面格律詩多以平韻為主,起首一句可壓韻也可不壓韻,其他的單句尾字講究平仄,一定要與韻腳的平仄相反。那麼最難的,應該就是句中字的平仄問題了。 這裡,我們簡單地說一下格律詩的創作規則。關於格律詩的創作,王永義先生編了個歌謠,可供參考: 格律不難記,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為平仄平。 上下句要對,鄰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連同。 七絕重一遍,七律也就成。雙末押平韻,單末多仄聲。 七言去兩字,五言不費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體意思是:近體詩的格律不難記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應該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與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對立,鄰句,就是第一聯的末句和第二聯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個字一定要防止出現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鄰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個字應防止全平或全仄。確定了絕句格律的步驟,再重複一遍就成了律詩的格律。律詩雙句末一字都是平聲,押一個韻,單句末一字多數是仄聲。七言詩的格律去掉前面兩個字,注意,此時第四字應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詩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詩是平起還是仄起,是平收還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該句末一字。
寫詩歌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寫作方法 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託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託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古詩有什麼要求
古詩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從上學起,我們就開始和古詩接觸,那麼,古詩的分類有哪些?作詩有什麼要求?接下來一起看看以下相關介紹。
古詩的分類有哪些
《 唐詩三百首 》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作詩有什麼要求
1.句子的整齊
漢族古典詩歌,除了詞和曲以外,多數是句子長短整齊的,如《詩經》基本上是四言,《楚辭》大體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體詩和近代詩大多數是五言或七言。
2.平仄和對仗
平、仄是漢語聲調的兩大類。在近代詩和詞、曲中,用字的平仄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在一些位置上,必須用平聲字,在另一些位置上,必須用仄聲字。
3.詞藻和句法
因為每一個漢字基本上都是一個兼具形音義的獨立單位,而且很多漢字是一字多義的,字與字之間粘合的關係多種多樣,所以,這種粘合而成的詩歌中的詞藻,就顯得異常複雜多樣。例如,在“風”字後面再加一字,可以構成很多詞語:風姿、風物、風雷、風霜、風鬟等。
在句法方面,由於漢語的特點(如缺乏形態、結構靈活等等),以及漢字的獨立性,在漢族古典詩歌中,常常出現把兩個漢字拆開,或者把某些漢字從後面移到前面的情形。典型的詩句是杜甫的“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正常的句法應是“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
古詩的基本要求有什麼?
怎樣寫古詩詞(初級學習版)
怎樣作古詩詞,是一個既簡單又不太簡單的問題,筆者在本文中只針對古詩詞的結構進行解說,希望廣大愛好古典詩歌的朋友能從中獲益。一、 詩體關於詩歌的種類,問題是相當複雜的,這裡只是根據王力先生〈詩詞格律〉書中說法簡要講講。古代詩歌按格律分,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風或古詩;近體詩又稱今體詩,近體詩以外的古典詩歌通稱古體詩。律詩只能押平韻,古詩則還可以押仄韻。古代詩歌以字數分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都分為五言詩,七言詩。這是古典詩歌的基本結構,為什麼要這樣分,因為這和古詩的“節奏”有關,至於古詩節奏是什麼,會在以後的章節中講到。古風按字數分為五古、七古。律詩也可分為五律和七律。律詩中也有長篇,稱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詩還有雜言體。雜言指長短句雜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難〉就是雜言。雜言詩歌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法,沒有什麼理論根據。古代詩歌還有一種絕句,過去把絕句算為律詩,但根據北師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傑教授的說法,作為五言四句體的絕句,應該比律詩的起源更早,所以絕句單獨算一類,既包括古絕也包括律絕。為什麼叫絕句,明吳吶〈文章辯體〉引〈詩法源流〉說:“絕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說絕句是把詩歌的開頭、結尾或者中間部分截取後的詩。但是,絕句的本質是一種五言或七言四句詩體。二、律詩而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產生與初唐,一般認為他們的開創者是初唐人沈詮期和宋之問。為什麼律詩比較難做卻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呢?這是因為此前古代中國的詩歌,從〈詩經〉到樂府詩歌都是合樂的,有音樂伴奏。但後來詩歌逐漸脫離音樂,這樣它只能依靠自身解決音樂中的節奏和抑揚頓挫之美,這也就只能靠漢語本身的聲調變化來解決了,這是律詩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律詩的發展有兩源,一是對仗的盛行,二是聲調的發展。正常情況下,做好律詩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詩,所以,寫古典詩歌都先叢律詩開始。由於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很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的特點,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 整:每句字數整齊,或五言,或七言。2、儷:要求在詩歌中使用駢儷,即使用對仗。2、 葉:指奇偶兩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對的。4、韻:指古詩只能押平聲韻。5、諧: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較嚴格的規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實際上,律詩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啟功先生的說法,只有四個關鍵: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詩每兩句稱為一聯,其開頭兩句稱為首聯,中間兩句稱為頷聯,下面兩句稱為頸聯,最後一句又稱尾聯。2、 只能押平聲韻。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與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規定。4、 每篇必須有對仗,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三、韻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用韻也叫“押韻”。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的韻母。學過拼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拼音包括聲母和韻母兩大類。比如“公”字,拼音為“gong”,其中“g”是聲母,而“ong”是韻母,押韻也就是押韻母相同的字。凡是同韻的字都可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習慣上叫“韻腳”。押韻的目的是為保持詩歌聲律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重複,這就構成了聲音迴環之美。律詩的韻古人寫律詩,是嚴格依照韻書來壓韻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閱《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韻書。過去所指“詩韻”就是指這個來說的。通行的詩韻共有108韻,因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劉淵所撰寫的《壬子新刊禮......
寫詩歌都有什麼要求? 30分
其實 樓主 每個人都有第一次,不是嗎?你只要努力去寫了 無論好還是不好都是能被自己承認的! 不過,我還是給你一些技巧。 首先 一首詩讀起來要讓人覺得爽口,應該注重押韻,其次,你還要注意意境,不能亂想 亂寫,力戒空談,要符合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我最近和詩友們創了一個群!8 4 3 2 8 6 1 8 如果有興趣的話,去看看!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轉載)
寫詩歌有什麼要求,比如壓韻那些。還有寫詩歌有什麼方法
關於以上兩個和詩歌創作有關的問題詳解如下:
一、詩歌創作的基本要求:
1、詩的節奏
傳統的詩被稱作韻文(verse),和散文(prose)不同之處在於有獨特的結構、節奏和韻律。歐洲語言的字詞本身有重輕音節的區別,因此西方的詩也特別著重字詞的節奏(rhythm)。從希臘時代開始,不少的詩由輕重格(抑揚格,iamb)或重輕格(揚抑格,trochee)等的節拍(meter)組成。而在中國,由於中文的詞語本身可以由兩字或三字等組合而成,例如一句七字句的詩詞常常可以分作“四、三”或“二、二、三”的詞組。由於這種特性,每個詞組之間念起來自然形成短的停頓,形成中國詩詞獨特的節奏感。
2、詩的韻律
無論西方或中國的詩都著重字詞的聲韻,常常利用押韻將句子的結尾關聯起來。漢語本身有平仄聲調的分別,因此不少詩詞對字句的聲調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稱為格律。
3、詩的結構
傳統詩對每一句的字節的數目,以及句子的數目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利用整齊的句子或不規則的長短句來達致節奏上的美感,如西方的十四行詩,和中國的近體詩有五言絕句、七言律詩等格式。
二、詩歌創作的基本方法:
1、基本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2、比擬
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
現代詩歌的在寫作上有哪些基本要求
沒有情,無以談詩,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