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為什麼土葬?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許世友為何堅持土葬,是報誰的恩情

要試著解開這個啞謎,就不得不從許世友的身世、從許世友的母親說起。

1905年2月28日,許世友出生在湖北省麻城縣泗店區(現屬河南省新縣)一個叫許家村的山村裡,當時,許世友一家十餘張嘴吃飯,卻只有3分薄地,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屋漏又遭連陰雨,許世友的父親許存仁積勞成疾,得上癆病過早去世。雪上加霜,為了餬口,他幼年時便跟著母親討飯。數九寒冬,母親用破棉衣把他裹抱在懷裡,以體溫溫暖著他。討要到好吃的東西,母親要放在懷裡焐熱,要不放在嘴裡嚼溫才給他吃。夏天,母親怕晒著他,常用一塊破布蓋在他的頭上,既擋太陽,又擋雨水。8歲時,許世友的小妹餓死在荒野,為了吃上一口飯活下一條命,母親只好把他送進少林寺當雜役。從那時起,他就立下誓言,一定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在少林寺他一呆就是8年,8年之後回到故鄉,他就投身到黨領導的農民運動中。革命賦予他的第一個職務是農民的敢死隊大隊長兼炮隊隊長。從此,他和槍桿子結下不解之緣,而且一干就是60餘年。從1926年開始,許世友和他的部隊轉戰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很少時間和母親在一起。1935年10月開始長征之後,他與母親完全失去了聯繫,直到1949年初秋他擔任山東兵團司令員,母親才知道自己的兒子還活著。

1949年10月,許世友把母親接到剛解放不久的濟南。繁忙的工作之餘,他親自為母親生火盆,端洗臉水,特意交待夫人田普為母親做可口飯菜,量體裁衣。

然而,來部隊10天,母親就嘮叨著要回鄉下:“世友,給俺買張火車票送俺走,咱那菜園子沒人管要荒,十幾只雞沒人喂,還有一擔棉花 沒 紡……”

許世友希望母親多住些時間,能適應城裡的生活。不料,母親卻病了,而且越發地重。吃了不少藥都不太見效。母親堅持死要回老家去,許世友慌了,只好派人護送她回家。工作人員回來報告他說,老人家到家第二天病就好了,喂完雞鴨接著上紡車。

許世友的母親是辭世在紡車上的,那車還留有半個線穗沒紡完。電報發到部隊,許世友軍務纏身,未能趕去與老母訣別,他痛苦地朝著家鄉的方向跪下磕頭,流下遺憾和內疚的淚水……

中國古代有“結廬而居,服孝守靈”之說,許世友不可能像古人那樣,在母親的墳塋邊搭一間草棚,素食披孝,守靈3年,他能做到的,就是將完好的遺體埋葬在母親墳邊,伴著母親長眠於青山。

許世友死後為什麼能睡棺材

許世友的遺願是和母親土葬。早在毛主席當政時,他就拒在火葬協議上簽字。對許世友還鄉土葬一事,鄧小平的批示是:“下不為例。”

“我死後不火化”。許司令語出驚人,“中央關於領導工作人員實行火葬的倡議書,我沒有簽字。我死後和母親埋在一起。我從小離開家,沒有在母親身邊盡孝道,死後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給了大兒子許光50元錢,要他給我買口棺材,死了往裡一裝就行了。”許世友幼年喪父,從小跟母親相依為命。參軍以後,幾十年戎馬倥傯,為國盡忠,顧不上對母親盡孝,他內心常存歉疚之情。1952年,他任山東軍區司令員時,請假探家一次,見了母親,長跪不起,眾人百般勸慰才把他扶起來。1959年,他為看地形又一次路過家門,見 74歲的老母親還在打柴、餵豬,不禁淚流滿面。母親病危時,他因公務纏身,未及趕回去給老人送終,引為終生憾事。當時他發下誓願:自己死後,一定來為母親守墳。緣於這筆“感情債”,許司令才沒有在領導幹部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簽名。許光收到父親寄來的50元錢,他又添了點錢,買了幾棵松樹,做了一口棺材。這棺材最後沒用上,許世友下葬的棺木是用尤太忠將軍特為精選的楠木做成的。對許世友還鄉土葬一事,鄧小平的批示是:“下不為例。”

中國現在為什麼不准許土葬

當初為了推行火葬制度,主要基於兩點考慮,節約土地,2節約木材,骨灰盒需要的墓地面積和木材較棺材多很多,但是有些時候,人們基於自己的信仰或民間傳言仍然在火葬後用棺材裝骨灰。當時國家推出這項政策的意義也就微乎其微。其好處也就是樓上所述

實行火化制度有三大好處:1、增加民政部門的收入;土葬會被罰款2、促進“墓地”產業的發展;現在的骨灰盒價格不會低於棺材3、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殯葬業的黑幕人所共知。

火葬制度今天存在的唯一合理解釋是維護上述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

許世友,為什麼沒有火葬

許世友的遺願是和母親土葬。早在毛主席當政時,他就拒在火葬協議上簽字。對許世友還鄉土葬一事,鄧小平的批示是:“下不為例。”就這樣,特殊的將軍含笑於九泉。

許世友死後為什麼沒有開追悼會

最後,出面解決難題的是鄧小平,他在許世友的那份申請土葬的報告上作了親筆批示。在許世友逝世四天後,這份批示由時任中顧委副主任的王震帶到了南京。王震在轉述鄧小平意見時說,“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同志籤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特殊。”

但是同時也宣佈了六個不準,這也是鄧小平的,據說是鄧小平的意見,就是不準開追悼會,只准搞遺體告別儀式。不住登報宣傳,就是關於他喪事怎麼辦理的,不要登報宣傳這個事情。不準家屬子女外傳。不準立碑。

唯一土葬的開國將領是誰

唯一土葬的開國將領是許世友

1985年剛過元旦,許世友交代祕書給黨中央寫了報告,說自己來日不多,對組織別無他求,要求黨中央在他死後實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參加革命,報效生母不足。活著盡忠,死了盡孝,葬在老母墳邊以盡孝道。

許世友要求棺葬的報告送到北京,中央領導和中央軍委領導傳閱,全國解放後,除了任弼時沒有火葬,誰有這個膽量要求土葬?誰也作不了這個主。最後,報告送給了鄧小平,請他拍板。鄧小平最瞭解許世友,他瞻前顧後,最後感到許世友畢竟是許世友,全中國只有一個,便在報告上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唯一被主席批准土葬的開國上將 他是誰

許世友,1905年出生於湖北麻城縣(今河南信陽新縣)一農民家庭,從小家境貧寒,少年習武少林寺,23歲參軍,幾十年戎馬倥傯,官至開國上將,1985年逝世,享年80。逝世前,許世友向國家領導人提出一個驚人的要求:請求土葬。他為什麼敢提出這個要求呢?又為啥會被批准呢?

許世友幼年喪父,母親把他含辛茹苦拉扯大,很艱辛。許世友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但參軍後忠孝不能兩全,對母親一直深懷愧疚。1932年,他回家探親,臨走時對母親跪拜:“娘啊,兒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我活著不能伺候娘,死後要埋在娘身邊,日日夜夜陪伴娘!”此一別,許世友17年未見母親。直至抗戰勝利、國家解放。期間家中屢遭不幸,媳婦被迫改嫁,母親生活艱難。許世友含淚給家中寫信說:“等全國解放後,我頭一件事就是回去看娘。”誰知,解放後,許世友又有了新任務。念母心切,他讓兒子將母親接至身邊。看到白髮蒼蒼、身材幹瘦的母親,許世友當著100多名部下的面當場跪地,慈母孝子無不令人動容。

1952年,他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回鄉探親時再次在母親面前長跪不起,淚流滿面,村民紛紛上前勸慰。1959年,身為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路過家門,見到七旬老母瘦骨嶙峋,揹著一捆柴禾回家走,許世友再次負疚落淚。

戰場上的許世友驍勇善戰,以三國張飛自詡。但生活中對母親真心愧疚,每思及此就心酸落淚。許世友一生七跪母親,卻在母親臨終時仍未能見她一面,未能為娘送終,成為心中永遠的遺憾。他曾發誓:死後一定回來為母親守墳。

1956年4月,國家領導人紛紛在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簽字,唯獨許世友拒籤。1978年,73歲的許世友向國家提出土葬的請求。沒有被立馬批覆。

1985年10月許世友逝世後,王震受鄧小平委託赴南京軍區,鄭重傳達上面的意見:“許世友在60年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批示准予土葬,但不開追悼會、不立碑。“這是特殊中的特殊”。

許世友去世後鄧小平做了什麼批示

許世友是個大孝子,生前就立願死要葬在母親的墓旁,得能生不盡孝,死來相陪。但許將軍是個長命的人,死之前中央已有文件出臺,中央領導也一率火葬,不得土葬。但許將軍還是堅持自己的願望,不得已向鄧小平上書,讓其遂願,小平也是為其孝心感動,特為批示:“下不為例”。因此許世友得已土葬,這也傳為一段佳話,成人之美,畢竟許將軍的功績足以換來這一特例,老百姓也是樂見其成。

李先念是土葬的嗎?

中央人物只有許世友是土葬!

相關問題答案
許世友為什麼土葬?
李世民為什麼殺李建成?
男友為什麼那麼花心?
我的世界為什麼是英文?
我的世界為什麼這麼火?
我的世界為什麼這麼卡?
男友為什麼總想接吻?
我的世界為什麼不能玩?
世勳為什麼嫌棄燦烈?
迷你世界為什麼點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