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應節氣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24節氣對應的節氣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由於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瞭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中國正統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 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 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 反應氣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春季 立春 太陽位於黃經315度,2月2-5日交節 雨水 太陽位於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太陽位於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春分 太陽位於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清明 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穀雨 太陽位於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 太陽位於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小滿 太陽位於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太陽位於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夏至 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太陽位於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大暑 太陽位於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 太陽位於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 處暑 太陽位於黃經150度,8月22-24日交節 白露 太陽位於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 秋分 太陽位於黃經180度,9月22-24日交節 寒露 太陽位於黃經195度,10月8-9日交節 霜降 太陽位於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 立冬 太陽位於黃經225度,11月7-8日交節 小雪 太陽位於黃經240度,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 太陽位於黃經255度,12月6-8日交節 冬至 太陽位於黃經270度,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 太陽位於黃經285度,1月5-7日交節 大寒 太陽位於黃經300度,1月20-21日交節 節氣與中氣 二十四節氣又分為十二節氣(節)與十二中氣(氣),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 月份 節氣(節) 中氣(氣)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驚蟄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穀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滿 五月(午) 芒種 夏至......

二十四節氣分別對應哪個月份

季節 月份 節氣 太陽到達黃經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共七十二候 )(附公元月日對照) 春 [孟春] 立春315°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上冰 2月3——5日 雨水330° 桃始花 倉庚鳴 鷹化為鳩 2月18——20日 [仲春] 驚蟄345° 獺祭魚 鴻雁來 草木萌動 3月5——7日 春分0° 玄鳥至 雷乃發聲 始電 3月20——21日 [季春] 清明15° 桐始華 田鼠化為鴽 虹始見 4月4——6日 穀雨30° 萍始生 鳴鳩拂其羽 戴勝降於桑 4月19——21日 夏 [孟夏] 立夏45° 螻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5月5——7日 小滿60° 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5月20——22日 [仲夏] 芒種75° 螳螂生 鵙始鳴 反舌無聲 6月5——7日 夏至90° 鹿角解 蜩始鳴 半夏生 6月21日——22日 [季夏] 小暑105° 溫風至 蟋蟀居闢 鷹乃學習 7月6——8日 大暑120° 腐草化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7月22——24日 秋 [孟秋] 立秋135° 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8月7——9日 處暑150°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8月22——24日 [仲秋] 白露165° 鴻雁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 9月7——9日 秋分180° 雷始收聲 蟄蟲培戶 水始涸 9月22——24日 [季秋] 寒露195° 鴻雁來賓 雀攻大水為蛤 菊有黃花 10月8——9日 霜降210° 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 蟄蟲鹹俯 10月23——24日 冬 [孟冬] 立冬225° 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大水為蜃 11月7——8日 小雪240° 虹藏不見 天氣上騰 閉塞而成冬11月22——23日 地氣下降 [仲冬] 大雪255° 鴠鳥不鳴 虎始交 荔挺生 12月6——8日 冬至270° 蚯蚓結 麋角解 水泉動 12月21——23日 [季冬] 小寒285° 雁北向 鵲始巢 雉始雊1月5——7日 大寒300° 雞始乳 鷙鳥厲疾 水澤腹堅 1月20——21日 節氣日期速算法:通式壽星公式——[Y×D+C]-L Y=年代數、D=0.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 本世紀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這麼簡單。 編輯本段 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

大寒豈可無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什麼意思

永樂沽酒

宋·方回

大寒豈可無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幣破慳捐一券,瓦壺絕少約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凍面微溫尚帶冰。

爨僕篙工莫相訝,向來曾有肉如陵。

大寒日晚餐備小酒一盅,自斟、自飲、自嘆為應應節氣。理由是因宋人·方回在大寒日寫過一首《永樂沽酒》詩。

24節氣歌 及對應節氣 是什麼??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   最多隻差一兩天。

禮記·月令的對應節氣

【春】孟春立春 315°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上冰 2月3——5日雨水 330° 獺祭魚 鴻雁來 草木萌動 2月18——20日仲春驚蟄 345° 桃始花 倉庚鳴 鷹化為鳩 3月5——7日春分 0° 玄鳥至 雷乃發聲 始電 3月20——21日季春清明 15° 桐始華 田鼠化為鴽 虹始見 4月4——6日穀雨 30° 萍始生 鳴鳩拂其羽 戴勝降於桑 4月19——21日【夏】孟夏立夏 45° 螻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5月5——7日小滿 60° 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5月20——22日仲夏芒種 75° 螳螂生 鵙始鳴 反舌無聲 6月5——7日夏至 90° 鹿角解 蜩始鳴 半夏生 6月21日——22日季夏小暑 105° 溫風至 蟋蟀居闢 鷹乃學習 7月6——8日大暑 120° 腐草化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7月22——24日【秋】孟秋立秋 135° 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8月7——9日處暑 150°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8月22——24日仲秋白露 165° 鴻雁來 玄鳥歸 群鳥養羞 9月7——9日秋分 180° 雷始收聲 蟄蟲培戶 水始涸 9月22——24日季秋寒露 195° 鴻雁來賓 雀攻大水為蛤 菊有黃花 10月8——9日霜降 210° 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 蟄蟲鹹俯 10月23——24日【冬】孟冬立冬 225° 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大水為蜃 11月7——8日小雪 240° 虹藏不見 天氣上騰 閉塞而成冬11月22——23日 地氣下降仲冬大雪 255° 鴠鳥不鳴 虎始交 荔挺生 12月6——8日冬至 270° 蚯蚓結 麋角解 水泉動 12月21——23日季冬小寒 285° 雁北向 鵲始巢 雉始雊1月5——7日大寒 300° 雞始乳 鷙鳥厲疾 水澤腹堅 1月20——21日

24節氣對應的食物

二十四節氣養生常識之立春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的開始。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人們按舊曆習俗開始“迎春”,我國的臺灣還將立春這一天定為“農民節”這是冬三月農閒後的最後一天休息。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農事活動由此開始,這時人們也走出門戶踏青尋春,體會那最細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鬱金、丹蔘、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二十四節氣養生常識之雨水  公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後為雨水節氣。雨水,“鬥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雪花紛飛,冷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溼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蕭蕭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春天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雨水的時候,雨就下起來了。一個“好”字,不但讚美“雨”,同時也讚美那些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及時雨的人。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歡這樣的“好雨”。  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對農民來說,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而我們的生活也充滿了新的希望。  根據雨水節氣對自然界的影響,聯繫到養生篇中我著重強調雨水節氣“調養脾胃”的重要性。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嶽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係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髒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二十四節氣養生常識之春分  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這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慾、姿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使臟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四時八節”,在二十四節氣裡,春分是八個基本節氣之一。“春分者,陰陽相半也。......

一天當中對應一年二十四節氣例如5點對應驚蟄那麼6點7點分別對應什麼節氣

採用24小時制一天當中時刻對應二十四節氣的情況如下:

立春:03:00 雨水:04:00 驚蟄:05:00 春分:06:00 清明:07:00 穀雨:08:00

立夏:09:00 小滿:10:00 芒種:11:00 夏至:12:00 小暑:13:00 大暑:14:00

立秋:15:00 處暑:16:00 白露:17:00 秋分:18:00 寒露:19:00 霜降:20:00

立冬:21:00 小雪:22:00 大雪:23:00 冬至:24:00 小寒:01:00 大寒:02:00

相關問題答案
應應節氣什麼意思?
照應標題是什麼意思?
應用文是什麼意思?
應約而已什麼意思?
轉銷應收賬款什麼意思?
應勢而為什麼意思?
自適應近光是什麼意思?
凡所應有的凡什麼意思?
對應號碼是什麼意思?
應付補差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