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應該怎樣度過?
我們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智力發展的高峰期,是創造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是人生的奠基時期。我們要珍惜寶貴的青春年華,勤奮努力地讀書學習,我們應該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合理安排時間,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快樂地學習。只有這樣度過自己的青春,將來我們才能更好地生活、學習工作,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為集體、為人民多作貢獻,我們的生命才更有價值和意義。
青春應該怎樣度過
青春是人生中的黃金時代。要有所作為,不能白白度過。
青春應該怎樣度過
青春就是要好好的玩耍呀
怎樣度過有意義的青春?
青春猶如夢一場,如此短暫。時光飛逝,青春稍縱即逝。然而,擁有青春,就擁有了一個夢想和奮鬥;擁有青春,就擁有了活力與生機;擁有青春,才會擁有完美的人生。
對待青春,我們唯有珍惜。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時期。它代表活力,這段時光總是充滿歡聲笑語;它代表想象,人總會對未來的世界充滿期待;它代表精彩,人總會為自己的前途打拼,挫折、失敗接二連三,成了一段情節曲折的故事。沒有青春,人生不可能不是殘缺的。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許多青少年不知青春歲月之短暫,荒廢學業,沉迷於遊戲機、網吧,為追求時尚,穿名牌,買手機,這難道不是虛度光陰嗎?“書到用時方恨少”,沒有學識,只得漂漂盪蕩在人世間,這往往是不知青春寶貴之人的結局。要想化悲劇為喜劇,只有珍惜青春。
那麼,如何珍惜青春呢?為了父母我們理應挑燈夜戰,吃苦耐勞,回報養育之恩;為了自己,我們更應發奮圖強,持之以恆,創造輝煌的明天;為了祖國,我們甚至應該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只有這樣,青春才有真正的意義,我們才算珍惜青春。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但是,如何把握青春並非易事。我們要學會珍惜青春,為青春奮鬥到底。
青春如夢,要想讓它成為美夢,我們必須珍惜青春。
青春應當如何度過?
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境遇狀況也是不同的。
我覺得青春應該在拼搏奮鬥中度過,這樣你才沒有浪費你的青春,你才覺得這個青春過得是有意義的。
青春該怎樣度過
編者按:這是《風華正茂》第十期上面的一篇文章,作者探討了大學四年究竟怎麼過這個問題,希望大家都參與進來,討論我們的大學該怎麼過。我想這樣的討論,對大學教育,甚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在大學裡物慾橫流,拜金主義盛行的今天。原文如下:即將畢業,走出學校站在社會的十字路口,又一次從內心深處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和茫然;那個關於人生道路的選擇和判斷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不容迴避地縈繞身心。有限的思考是蒼白無助的,越是思考就越是感到異常沉重:思考和不思考都是一種痛苦,然而只有思考才能讓人痛並快樂著。同樣是關於人生的思考,1980年發表在《中國青年》雜誌上的潘曉來信---《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一個少女飽含淚水的激越訴說和痛苦思考,引發了全國圍繞一場關於人生觀的大討論,她在信的末尾這樣寫道:“我相信青年們的心是相通的……”時至今日,重讀此信,依然能夠感受到這一拷問的冷峻和強烈的時代穿透力。青年的心靈相通,命運相連,越走越窄的人生道路讓我們充滿疑惑。其實疑問即是思考,思考才意味著我們對於人生產生了懷疑和警醒。這一拷問尤其可貴,當年引發人生觀的激盪促使一代青年思想的解放。我們的精神和人生也需要這樣的“思維暴動”,通過這種暴動,才有可能砸碎一個壓抑的、按部就班的、桎梏絕望的生存邏輯,解放出一個自由的本我。陳勝吳廣引領的大澤鄉起義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為了向被安排走向奴役和死亡的悲慘命運的挑戰,以此來凝聚共識爭取自由的可能;潘曉“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是向人生道路和生命價值發出反抗絕望的吶喊,喚醒自我思考和選擇,反抗人生被時代所安排,掙脫被物質所奴役,拒絕渾渾噩噩的自我麻醉與盲從。人的思想,價值觀,人生道路都是一個個陣地,積極的、自我的、向上的、高尚的思想不去佔領,如蟻附羶般蜂擁而上的將是消極的、自私的、物慾的等思想的瘋狂搶攻。人生就充滿這樣的戰鬥,第一敵人是自己,第二個敵人是社會環境和冰冷的現實。人生的“思維暴動”是自我掌舵,我主青春的自我救贖,它是那麼的可貴,同時又顯得格外艱辛和迫切。二 青春凋謝:反抗絕望的自覺和勇氣人生需要選擇,人的價值需要思考,而人活著就得有希望,否則人生就會戛然而止,人的價值自然無從談起。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心靈的絕望,作為個體的人在面對漫長人生和紛繁的社會時,顯得那麼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個人生活在社會和人生這兩個載體上,總是充滿了挫折與磨難,我們會時常感慨人生大沉重和現實的無奈。同齡中有人在這種無奈面前絕望了,選擇自我凋謝青春的花朵,這便有一個嚴肅的話題橫亙在我們面前:如何反抗絕望?這個問題不妨以“楊元元事件”做以剖析和啟示。楊元元自殺讓很多人沉重的質疑這一名言——知識改變命運。在此,我們不對楊元元是否缺乏生命韌勁和責任擔當做任何評價,道德範疇的反思不是悲劇的本質啟迪之所在。在“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面前,楊元元徹底絕望了,她的絕望時由兩部分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這個社會的現實鐵一般的嘲笑了相信這句話的人:十幾年應試教育學習的知識在面對社會時成了腦袋中的脂肪;夢寐以求的大學成了產品生產線;指引探索靈魂的師長只教會我們如何賺錢;壓抑的大學不再是知識和思想的海洋,而是扼殺天性、禁區遍佈、墮落鬱悶的牢房;努力拼搏換來的結果不如“爸爸是李剛”;兩世輪迴才能買得起今世的車和房……另一方面,最可怕的是楊元元對知識也徹底的絕望,孩子和洗澡水被一同倒掉,幫我們認識現實、把握命運、改造自我、改良社會的唯一工具和武器也被絕望徹底扼殺,那麼一切又怎麼可能還有希望呢?真理經常被人踐踏,我們絕不能因此看不起它甚至拋棄它,相反,我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