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General 更新 2024-11-17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

1堅持以人為本

2堅持科學發展

3堅持改革開放

4堅持民主法治

5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

6堅持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2006年10月11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胡錦濤指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1. 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2.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會穩定的工作。3.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和改善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領導,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認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和突出問題,不斷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和諧社會建設的特點和規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必要性是什麼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性:

“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要在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紮紮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從政治常識角度看必須懂得我國國家的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和提高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從經濟常識角度看在經濟上,必須瞭解只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正確處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經濟關係,特別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1,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揭示了社會的本質、發展動力和發展規律,使人類的社會和諧理想變成了科學。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辯證法揭示了社會系統內各種要素之間的普遍聯繫、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的規律,闡明瞭社會結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辯證關係。馬克思主義認為,未來理想社會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發展的社會,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這就是說,社會和諧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建設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逐步將其變成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目標和具體措施。把社會和諧明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有利於更全面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有利於更全面地體現黨的奮鬥目標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從而也有利於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完全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要求,是黨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2,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域,使社會建設成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具有同等地位的一個嶄新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全面現代化的社會。黨的十三大明確了“三步走”的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並且提出了包括經濟富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內的“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總體格局。十五大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基礎上,制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從而使“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不斷變化的國內格局,黨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變化的要求,正是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強調“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佈局,由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三位一體”深化拓展為包括和諧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由此拓展深化了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格局,反映了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新發展,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3,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黨執政理念的昇華。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為一個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只有認真研究和掌握執政規律,不斷完善執政方略,提高政治能力,才能有效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體現了黨執政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作為強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一,要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本質的內在要求。只有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廣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全體人民能夠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依據是什麼?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必然選擇。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反覆強調要把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其現實依據在於:

第一,這是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

第二,這是我們把握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

第三,這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體現,也是黨實現執政歷史任務的重要條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是什麼?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我們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開闢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新境界,梗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第一,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但只有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唯物史觀,揭示了社會的本質、發展動力和發展規律,才使人類的社會和諧理想變成了科學。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論證了實現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揭示了未來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特徵,指出了實現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辯證法,揭示了社會系統內各種要素之間的普遍聯繫、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的規律,闡明瞭社會結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辯證關係。馬克思關於“自由人聯合體”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表述,指出了未來高級的和諧社會的目標模式。我們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遵循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順應了人類歷史潮流,是把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未來社會的科學構想與中國實際結合,逐步將其變成社會發展的現實目標和具體措施,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的6個方面,相互聯繫、相互貫通,既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發展與穩定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這6個方面的要求既闡明瞭和諧社會的目標體系,又提出了實現這些目標的基本途徑和原則,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第二,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促進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從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社會主義運動在蘇東國家遭受的嚴重挫折,提供了深刻的教訓。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曾經是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樣板。但如此強大的國家卻出人意料地迅速解體,蘇聯共產黨也喪失了執政地位,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蘇聯共產黨在改革過程中沒有處理好社會成員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和諧發展問題,沒有把社會公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應有的重要位置。蘇共的許多黨員和廣大工人、農民對其感到絕望,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全面發展、全面進步、全面現代化的社會。黨的十二大明確了“三步走”的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提出了包括經濟富強、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內的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總體格局。黨的十五大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從而使現代化建設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進入新世紀,我們黨正式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佈局拓展為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這不是簡單的增加,而是認識上的一大飛躍。和諧社會的提出,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更加關注社會建設,更加註重社會和諧、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為什麼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徵有哪些?

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

為什麼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從國內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

2、從國際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把握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

3、從我們黨肩負的使命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總之,我們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既深刻、具體,又全面、系統,開闢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新境界,進一步深化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基本問題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徵有:

1、民主法治。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2、公平正義。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3、誠信友愛。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4、充滿活力。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6、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相關問題答案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為什麼會失敗?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建設社會主義什麼意思?
怎麼建設社會主義國家?
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如何為構建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的含義和基本內容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