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怎麼死的?
項羽怎麼死的
氣死的。
西楚霸王項羽是怎麼死的!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人。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樑、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楚霸王四年八月,與漢軍對陟於廣武的楚軍糧盡;而劉邦也沒能調來韓信、彭越等人的軍隊,無法對楚軍進行最後的合圍。於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天下。 隨後,九月,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迴線路向楚地撤軍。劉邦也欲西返。但是,正當劉邦打算率軍西返之時,張良、陳平卻建議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偷襲。張、陳二人認為:“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史記·項羽本紀》)。 劉邦於是採納二人建議,遂背約,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追擊作戰。大軍追至夏南時,劉邦約集韓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圍楚軍。 五年十月,劉邦親率二十多萬大軍追擊十萬楚軍至固陵(今河南太康)。但此時,韓、彭二人沒有一個出兵配合劉邦。項羽知道後大怒,於清晨在此地發動突然反擊,斬殺漢軍近兩萬餘人,再次將漢軍擊敗。劉邦慌忙率軍退入陳下,並築起堡壘堅守不出,而楚軍又一次合圍了劉邦。堅守壁壘的劉邦向張良詢問:“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張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於是,劉邦採納張良的意見,將陳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就這樣,劉邦以加封土地為報酬,終於搬動了韓、彭二人,使他們盡數揮軍南下,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共同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垓下之戰隨之開始。 齊王韓信親率三十萬大軍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樑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樑地出發,先南下後西進,於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後退;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合兵十萬,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先克壽春,再攻下城父並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叛楚,先屠滅六縣,再與英布、劉賈會師,隨後北上合擊項羽;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多萬出固陵東進; 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七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 楚霸王四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五路大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基本完成了對10萬楚軍的合圍。劉邦立刻任命韓信為聯軍統帥,指揮大軍作戰。韓信命劉賈、英布軍自南將楚軍外圍出路全部封閉,命彭越軍自北封閉通路,韓信軍三十萬於劉邦本部軍主力則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萬楚軍發起進攻,展開決戰! 當時的情況,楚軍處於絕對劣勢: 一、西楚國位於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萬楚軍成為絕對的孤軍; 二、楚軍缺糧已經幾個月,士兵飢餓,軍隊根本沒有半點補給; 三、漢軍聯兵約七十萬,且精力飽滿、糧食充足、士氣旺盛,而項羽孤軍十萬,連續久戰疲憊,決戰之時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軍剛從廣武前線上撤下來,未經補給,多為穿著夏秋季的裝備,寒冷飢餓,士氣潰散; ......
項羽的啞父是怎麼死的?
一、秦末著名政治家 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一前204)秦末著名政治家。居巢(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區亞父鄉)人。《史記·項羽本紀》載:"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索居家,好奇計。"曾勸項梁立楚王族後裔為楚懷王。公元前207年,秦軍圍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楚懷王命宋義、項羽救趙,他為末將。後歸項羽,為其主要謀士,被尊為"亞父"。曾屢勸項羽殺劉邦;羽不聽,反中劉邦反間汁;削其權力,憤而離去,病死於途中。劉邦嘗言:"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秦朝末年,劉邦先入函谷關,想據守關中稱王,項羽破關而入,與劉邦在鴻門(今陝西省臨潼縣東)相會,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楚漢之爭"。在刀光劍影、殺氣騰騰的作鴻門宴"上,好用奇計"的范增,定下暗殺之計,要把項羽的敵手劉邦奈掉,以絕後漶。在·舉杯祝酒聲申,范增多次向項羽遞眼色,並接連三次舉起他佩帶的玉硤,暗示項羽,要項羽下決心趁此機會殺掉劉邦。可是項羽講義氣,不忍心下毒手。此刻范增非常著急,連忙抽身離席把項羽的堂弟項莊找來,面授機宜,要他到宴會上去敬酒,以舞劍助樂為名,趁機刺殺劉邦。由於項羽的叔父項伯和劉邦部下的猛將樊噲的阻攔、救護,劉邦才得以脫身逃走,保全性命。"鴻門宴"暗殺陰謀未遂,范增勃然大怒,撥出所佩寶劍,劈碎劉邦贈給他的一雙玉斗(玉製的酒器),明斥項莊暗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後來,劉邦的謀臣陳平用離間計,項羽奪其權,范增:"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餌"。未至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一命嗚呼。“空餘孤冢在湖濡"。
范增死後二年,項羽的軍隊被劉邦,韓信、彭越的聯軍:擊敗,退至垓下 (今安徽靈璧縣南)。不久,項羽逃到和縣-烏江,自刎而死。劉邦以"楚漢戰爭"的勝利者,登上·了皇帝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強大的漢朝。劉邦總·結項羽失敗的教訓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是居(今中國南部安徽省桐城南)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農民戰爭中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勸說他立楚王的後裔為楚懷王,以此號召天下百姓。在項梁陣亡後,他跟隨項羽,成為他的重要謀士,後來封位歷陽侯,項羽尊稱他為“亞父”。
項羽的妻子是誰?她是怎麼死的?
他的心中充滿了痛苦和反悔。此時,有一蒙面女子在將校的押送下進入賬蓬。女子揭去面紗,莞爾一笑。項羽大吃一驚,原來來者竟是不久前楚漢鴻溝簽定和約時放回漢營的漢王劉邦的夫人呂雉。呂雉此次隻身入圍,即肩負著劉邦讓她勸降的重任,又心懷著自己的主意,在楚漢爭霸的過程中,呂雉對劉邦有了清楚的認識。劉腹有韜略、奸詐狡猾,為了自己的帝業和生命,不惜犧牲任何人的利益。在彭城大戰中,他為了輕車逃命,曾將親生兒女數次推倒車下,這件事深深刺傷了呂雉的心。呂雉曾做為人質在楚營中羈留數年,對項羽的為人也有清楚的瞭解,項勇武無比,但有時卻像婦人般仁慈。劉視女人如敗履,尋花問柳,用情不專。項注重感情,用情專一。對這兩個男人,呂雉進行了反覆的比較。劉是成熟的政治家,項卻是空前絕後的奇男子。她清楚地知道,劉邦嬖愛的是戚夫人,他此次派己入楚營明著是讓己勸降項羽,立不世之功,實則是藉此動搖項羽意志。如果項怒而殺己,則將使漢軍怒火沖天,士氣大漲,而同時也為立戚夫人為正室掃清了障礙。如果自己能勸降面羽,也可為漢軍減少損失,並且可以把頭功歸己,從而為戰後削抑韓信等諸候的功勞做了準備。這真是一箭數雕的妙計。呂雉城府極深,但同時也是感情熾深、慾望如火。她在楚營羈留期間,曾與虞姬有過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她做為女人,對虞姬能得到項羽專一的愛情極為嫉妒。她的心,早已暗戀項羽。此次隻身入楚營,她打定主意:勸項羽攜己殺出重圍,去過一種男歡女愛的世俗生活。如項羽不從,則伺機刺殺之,立此蓋世功,進一步奠定自己做王后的基礎。舞臺上,呂后調動了女人的全部手段,對項羽展開了攻心戰,使優柔寡斷的項羽陷入了迷惑中。此時,令項羽朝思暮想的虞姬仗劍衝入大賬。時間在這一刻回到了暴秦已滅,項羽大軍已經進駐咸陽。項羽沉溺在秦宮的奢侈的生活中,虞姬一怒之下,不辭而別,欲返江東。夫妻二人在壩橋上爭鬧不休。此時的虞姬,是一個沒有政治意識的小女子,她撒嬌撒痴,吃醋使性子,助長了項羽性格中兒女情長的一面,促使他堅定了放棄咸陽,返回江東定都的決心,釀成了大錯。亞夫范增也來到壩橋,他陳述利害,力阻項羽的東還,甚至想拔劍刺殺虞姬。但項羽決心已定,怒斥范增,並下令火燒阿房,裂土分疆,永不再戰,范增感嘆不已。歲月無情的飛走,此時,楚漢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一輪圓月照耀著羈押呂雉的囚籠。兩個聲勢顯赫的"第一夫人"會面,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對話是在敵對的氣氛中開始的。兩個女人脣槍舌劍,互相攻擊。但話題很快轉移到對劉邦和項羽的評價上。呂雉猛攻虞姬,說她耍小孩子脾氣壩橋私奔釀成了千古大錯,毀了項羽的帝業。虞姬反脣相譏,說呂雉私通審食其違背了為妻之道。呂雉憑著她的政治經驗和老練,很快使虞姬處於劣勢。但虞姬在談話中表現出來的對項羽的深摯的愛情也是呂雉深受感觸。這次談話的重要意義是:虞姬認識到,即便貴為皇后,但得不到專一的愛情,做為女人,也是致命的缺憾。互相攻擊者其實暗中接受了對方的觀點,醉心愛情的虞姬通過反思,下定犧牲感情,促使項羽成就帝業的決心。這一場戲決定了下開場戲中,兩個女人的心理動機。舞臺上又是秦時的明月了,虞姬前來追趕被項羽放逐的亞父范增。范增被逐的原因是因為力阻項羽與劉邦和談。劉邦指使陳平暗使反間計,使項羽對范增生疑。而此時的虞姬,通過那次與呂雉的交談後,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她月下追范增,力勸範回去,繼續襄助項羽與劉邦角逐天下,最終成就帝業。但范增已對項羽深感失望,虞姬力勸,范增稍有回意。此時,項羽帶隨從到,三人見面,不由回乙起當年壩橋追虞姬的情景,項羽心中惱怒,冷嘲熱諷,范增怒氣沖天,背疽大發,倒地而死......
項羽的老婆是怎麼死的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項羽被劉邦困在了垓下,劉邦手下有不少人會唱楚歌,項羽幾番突圍失敗,兵孤糧盡,夜晚聽到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楚營裡的將士們聽見家鄉的歌聲,軍心渙散,都紛紛逃跑了。楚霸王看見大勢已去,心如刀絞,他什麼也不留戀,只惦記著愛妾虞姬。兩人飲酒帳中,不由悲傷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悽然起舞,忍淚唱起《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的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歷史上少見的絕命悲歌,也是愛情的悲歌,虞姬唱罷,拔劍自刎
項羽的妻子虞姬是怎麼死的?
虞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項羽寫)。
此際,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隨侍在側的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自刎,以斷項羽後顧之私情,激禒羽奮戰之鬥志,希冀勝利突圍。後來清朝有位詩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詩一首:“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虞姬如此大義凜然、忠於愛情,人民至今傳頌不已。
史料也沒有記載她有沒有生育
當然這後代也無從說起了
項羽咋死的?
項王的部隊駐守在垓下,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的軍隊把他重重包圍。深夜,(項羽)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著楚地的歌,項羽於是大為吃驚,說:“難道漢軍把楚人都征服了嗎?他們那邊楚人為什麼這麼多呀!”項王於是在夜裡起來,在帳中飲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寵跟在項王身邊;有駿馬名騅(zhuī,追),(項羽)一直騎著。這時候,項羽不禁情緒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詩(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氣概舉世無雙,時運不濟時騅馬不再奔跑!騅馬不奔跑可將怎麼辦,虞姬呀虞姬,(我)將怎麼安排你才妥善?”項王唱了連唱幾遍,美人虞姬應和著一同唱歌。項王眼淚一道道流下來,左右侍者也都跟著落淚,沒有一個人忍心擡起頭來看他。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獨自一人騎上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後面,當夜突破重圍,向南衝出。天剛亮的時候,漢軍才發覺,命令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去追趕。項王渡過淮河,部下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項王到達陰陵,迷了路,去問一個農夫,農夫騙他說:“向左邊走。”項王帶人向左,陷進了大沼澤地中。因此,漢兵追上了他們。項王於是又帶著騎兵向東跑,到達東城,這時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項王自己估計不能逃脫了,對他的騎兵說:“我帶兵起義至今已經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擋我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來沒有戰敗,因而能夠稱霸,據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終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今天必死無疑,我願意給諸位打個痛痛快快的仗,一定勝它三回,給諸位衝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讓諸位知道的確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
於是把騎兵分成四隊,面朝四個方向。漢軍把他們包圍起幾層。項王對騎兵們說:“我來給你們拿下一員漢將!”命令四面騎士驅馬飛奔而下,約定衝到山的東邊,分作三處集合。於是項王高聲呼喊著衝了下去,漢軍像草木隨風倒伏一樣潰敗了,項王殺掉了一名漢將。這時,赤泉侯楊喜為漢軍騎將,在後面追趕項王,項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嚇壞了,退避了好幾裡。項王與他的騎兵在三處會合了 。漢軍不知項王的去向,就把部隊分為三路,再次包圍上來。項王驅馬衝了上去,又斬了一名漢軍都尉,殺死有百八十人,聚攏騎兵,僅僅損失了兩個人。項王問騎兵們道:“怎麼樣?”騎兵們都敬服地說:“正像大王說的那樣。”
這時候,項王想要向東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裡,對項王說:“江東雖然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讓您稱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沒法渡過去。”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干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來,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心中沒有愧嗎?”又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長者,我騎著這匹馬征戰了五年,所向無敵,曾經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送給您吧。”命令騎兵都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追兵交戰。僅憑藉項羽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項王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馬童這時才跟項王打了個對臉兒,於是把項羽指給王翳看:“這才是項王。”於是項王說:“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封邑萬戶懸賞徵求我的腦袋,我送你個人情吧!”說完便自刎而死。
楚漢相爭的時候 項羽是怎麼死的? 死在哪裡?死的時候身邊有多少精騎?
無顏見江東父老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從垓下兵敗後,率壯士騎兵800多人突圍南奔,敗退至和縣烏江時,僅剩下20多人。項羽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在江邊自刎而亡。由此引出了中國歷史上一段落敗英雄的動人故事。
詳細:
項羽(前二三二——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國將門後裔。楚亡後,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志要學「萬人敵」(就是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身高八尺,力能舉鼎,年青時志向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上:「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二十四歲的項羽,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古。
項梁起義後,徵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牌將(副將)。為了便於號召,採納謀士范增建議,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建都於盱眙,仍稱楚懷王。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鬥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死。
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鉅鹿(今河北平鄉)。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
項羽率車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他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隨後親率主力渡河,鑿沉船隻,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只帶三天口糧,這就是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一到戰場,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把秦軍包圍起來。項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楚軍個個勇猛殺敵,一以當十,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俘獲秦將王離,殺死秦副將蘇角,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解了鉅鹿之圍。在項羽軍與秦軍激戰時,各路諸侯援軍卻縮在壁壘上觀看,不敢參戰。戰鬥結束後,項羽召集援軍將領,他們「入轅門,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成了諸侯軍的統帥。
鉅鹿戰後,項羽乘勝追擊,秦軍節節敗退,軍心渙散。章邯見大勢已去,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在西進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繩池東)下令將這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這時,另一路起義軍劉邦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鉅鹿,關中空虛,佔領了咸陽。
項羽大為不滿,率軍破關而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當時項羽軍四十萬,劉邦軍不足十萬,雙方力量懸殊。劉邦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採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
伯,親自到鴻門請罪。鴻門宴上,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項羽的謀士范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暗示項羽殺死劉邦,項羽卻優柔寡斯,被劉邦藉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項羽依靠強大兵力,暫時壓制劉邦。引兵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挾其軍事上的餘威,以諸侯上將軍自居,發號施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取樑、楚之地九郡(佔有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部分地區),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封劉邦為漢王,王漢中、巴蜀,企圖限制劉邦勢力的發展,使其不得東進。結果養虎貽患,導致漢軍勢力日後捲土重來。
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先是田榮據齊反楚,項羽急忙率軍討伐,劉邦便乘隙東進。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漢軍......
項羽的烏騅馬是怎麼死的?
後世傳說,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有“江東第一山”的美譽。
後世考證認為,烏騅馬因太留戀主人而自殺是傳說,真正的原因極有可能是它打仗久了接近虛脫,再加上暈船才跌入江中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