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父親是?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司馬遷的父親到底是誰

司馬遷的父親是司馬談

司馬遷編寫《史記》,受了父親的哪些影響?

影響一:

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聽著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裡十分激動。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掌管修史的官員,他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黃帝到漢武帝這2600年間的歷史。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他還四處遊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後,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託,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蒐集來的資料。

影響二:

一、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掌管修史的官員,他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黃帝到漢武帝這2600年間的歷史。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他還四處遊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二、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後,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託,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蒐集來的資料。後來,司馬遷繼任父親太史令之職,開始寫《史記》,十多年後,終於完成。

漢朝司馬遷父親是誰

司馬遷之父是司馬談。 司馬遷(前135 ~ 前87)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他生於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後,任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司馬談博學,精通天文、《易》學和黃老之學。司馬遷十歲起誦讀「古文」,並接受其父的啟蒙教育。淵源久長的家學對他後來治學道路有深刻的影響。後隨父去長安,同當時著名經學大師孔安國、董仲舒學習《古文尚書》和《春秋》。十九歲為補博士子弟。二十歲隨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開始了他的遊歷生活。他的足跡到達會稽,訪問夏禹的遺蹟;到過姑蘇,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達淮陰,訪求韓信的故事;到過豐沛,訪問劉邦、蕭何的故鄉;到過大梁,訪問夷門,並考察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過楚,訪問春申君的宮殿遺址;到過薛地,考察孟嘗君的封邑;到過鄒魯,拜仰孔孟的家鄉。此外,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遊沅湘,西至崆峒。壯遊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回到長安後,武帝對這個廣聞博識、學問豐富的年輕人十分重視,命他為郎中,讓他帶著皇帝的命令出使巴蜀,到達今天昆明一帶大西南地區。

司馬遷父親所在的朝代是什麼時候被滅的

司馬遷父親所在的朝代是西漢,

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司馬遷的身世誰知道啊?

司馬遷(約前145~前90年),卒於公元前90年,56歲終。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名國)。司馬遷是西漢夏陽龍門人。夏陽(今陝西韓城南),縣名,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 司馬遷出生地韓城位置“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蹟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

公元前145年(漢景帝中元5年)司馬遷生於龍門。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六歲,在故鄉讀書。

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談為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間。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十歲,在故鄉。

《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陽,年十歲,則誦古文。”按:司馬遷十歲左右,即在故鄉過著貧苦的生活。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 十一歲。

竇太后死,漢武帝罷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發動尊儒。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元光元年)十二歲。

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司馬遷時在夏陽耕讀,時在長安求學。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元朔二年)十九歲,從夏陽遷居長安。

漢武帝從主父偃建議遷民於茂陵。司馬遷隨家遷於京城。從孔安國學《尚書》,從董仲舒學《春秋》。孔安國為侍中。

司馬遷生卒年代,史無明文。近人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認為司馬遷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約卒於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56歲。據說司馬遷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司馬錯是秦惠王時伐蜀的名將,司馬昌是秦始皇的鐵官,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又做漢武帝的太史令,恢復了祖傳的史官恆業。

司馬遷的少年時代,“耕牧河山之陽”。司馬遷在這“山環水帶,嵌鑲蜿蜒”(《韓城縣誌序》)的自然環境裡成長,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氣所陶冶,又對民間生活有一定體驗。

十歲,司馬遷隨父親至京師長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國學習;家學淵源既深,復從名師受業,啟發誘導,獲益不淺。這個時候,正當漢王朝國勢強大,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的時候,張騫奉使通西域,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漢武帝設立樂府……;也是司馬遷在京城裡豐富見聞,熱情迸發的時候。

大約二十歲,司馬遷開始外出遊歷——“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回到長安以後,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隨漢武帝到過平涼、崆峒,又奉使巴蜀,他到得最南邊是昆明。

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舉行大規模的巡行封禪,步騎十八萬,旌旗千餘里,浩浩蕩蕩。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史官,本應從行,但病死在洛陽。司馬遷接受了父親的遺志,趕到泰山,參加封禪,隨後沿著東海,繞道長城塞外回到長安。

司馬遷之父是誰?

司馬遷之父是司馬談。

司馬遷(前135 ~ 前87)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他生於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後,任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司馬談博學,精通天文、《易》學和黃老之學。司馬遷十歲起誦讀「古文」,並接受其父的啟蒙教育。淵源久長的家學對他後來治學道路有深刻的影響。後隨父去長安,同當時著名經學大師孔安國、董仲舒學習《古文尚書》和《春秋》。十九歲為補博士子弟。二十歲隨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開始了他的遊歷生活。他的足跡到達會稽,訪問夏禹的遺蹟;到過姑蘇,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達淮陰,訪求韓信的故事;到過豐沛,訪問劉邦、蕭何的故鄉;到過大梁,訪問夷門,並考察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過楚,訪問春申君的宮殿遺址;到過薛地,考察孟嘗君的封邑;到過鄒魯,拜仰孔孟的家鄉。此外,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遊沅湘,西至崆峒。壯遊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回到長安後,武帝對這個廣聞博識、學問豐富的年輕人十分重視,命他為郎中,讓他帶著皇帝的命令出使巴蜀,到達今天昆明一帶大西南地區。

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父司馬談,漢武帝建元、元封之間任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養的學者。他在《論六家要旨》中,對春秋戰國以來的“百家之學”,概括出重要的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分別以評論:對陰陽等五家,既有所肯定,也指出其不足,而完全肯定了道家。這說明司馬談接受的是西漢初年占主導地位的黃老思想的影響,與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不完全合拍。司馬談十分重視自己史官家世的傳統和史官的職責,曾慨嘆說:“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史記·太史公自序》)所有這些對司馬遷後來所從事的事業都有十分明顯的影響。司馬遷的童年是在家鄉黃河邊上的龍門山下度過的。10歲時,隨父親司馬談到長安,開始了對古代文獻的研讀,並直接受學於當時著名儒學大師董仲舒、孔安國。20歲,南遊江淮,據《史記·太史公自序》,他這次“上會稽,探禹穴,上九嶷,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樑、楚以歸”。以後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書令時,或奉旨出使,或陪駕巡幸,遊歷了更多的地方。這些經歷,使他有機會親身領略祖國壯闊的自然風貌,調查瞭解許多歷史故實,訂正和補充文獻上的疏漏,也使他有可能接觸廣大人民的實際生活,增加了他對社會現實的瞭解。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場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一、繼父志,任史官

司馬遷,宇子長,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於龍門山下(在今天的陝西省韓城縣)。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承父親司馬談的遺志,當上了太史令,開始從皇家藏書館中整理選錄歷史典籍。司馬遷的祖先並不十分顯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職。但是司馬遷和他的父親都以此為榮,在他們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他們為此奉獻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馬談一直準備寫一部貫通古今的史書。在父親的直接教導下,司馬遷十歲時便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他又跟著董仲舒學習《春秋》,跟孔安國學習《尚書》。司馬遷學習刻苦,進步非常快,極有鑽研精神。

司馬遷的父親病危時,拉著兒子的手,流著眼淚對他......

司馬遷是什麼時候的人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攻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後人尊稱為“史聖”。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該書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

司馬遷的爸爸是誰如題 謝謝了

司馬拆 不拆哪來的遷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是一個忍辱負重修史記,公正明理,不畏權勢,博古通今的人。

司馬遷,(前145—前90)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於公元前90年,55歲終。 (補註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義》,所依據的是唐代張守節《正義》注稱:“太初元年,遷年42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則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國維,梁啟超等主此說。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隱》,依據晉代張華《博物志》稱“大夫司馬遷,28歲古六月乙歲卯,石也”。也就是說,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升為太史令,年28歲,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應為司馬遷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說。一般採用前說)補註:持“建元六年說”者,千方百計證明《博物志》是對的,而認為張守節《正義》的記載是錯誤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博物志》該條所錄的是漢代記籍簿,它記載著司馬遷的姓名、年齡、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祿等等。如此詳細而真切,是錄自漢代文書,其真實無疑。這是一種原始材料,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一般史書中的材料。其二,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有一句話:“今僕不幸早失二親。”如按《正義》所言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馬談死時,司馬遷應是36歲。按常理,36歲死去父母說不上“早失二親”。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馬遷生於武帝建元六年,即26歲父死,說早失父母尚說得過去。其三,司馬遷《報任安書》作於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於景帝中元五年,這一年應是55歲,他做郎中是在20歲左右邀遊各地回來後的事,那麼,他應該說待罪輦轂下30餘年了。顯然,司馬遷不會連自己做過的事都記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說。 持“景帝中元五年說”者除依據張守節的《正義》外,還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或論據。其一,王國維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認為後人引用《博物志》所以年“二十八”應是“三十八”之誤。《正義》注稱太初五年,司馬遷“處四十二”是正確的。其二,根據〈史記·遊俠列傳〉所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下令將各地毫強和資財三百萬緡以上的富戶遷往茂陵,郭解財產不多,也被強行遷徒,司馬遷也見到郭解,他說:“吾觀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若司馬遷生於建元六年,當時年僅九歲,決不可能對人有如此深刻的觀察和心理活動。如果按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年齡為十九歲,似更合適。其三,根據《漢書·儒林傳》,司馬遷曾向孔安國學習古文,然據《史記·孔子世家》和《資治通鑑》,孔安國在元朔二年為博士,元朔二年司馬遷年方九歲,一個九歲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學向一個經學大師求教和商量問題的;如果生於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較合理。 補註2:司馬遷出生於何地?《太史公自序》雲:“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此龍門在何處,歷來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說在今陝西韓城,一說在今山西河津縣。 最早持陝西韓城說者是唐代的張守節,他在《史記》“正義”中說:龍門山在夏陽縣(今韓城)。同時,韓城鬼東鄉徐村住有馮、同二姓,均自認為是太史公後裔。他們自稱,原本為司馬姓氏,因為司馬遷受宮刑,後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馬的“司”字左邊加一豎,成為“同”字;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成為“馮”字,並列陝西韓城芝川鎮司馬遷廟為佐證。 持山西河津縣說者認為,自古以來,龍門(包括龍門山、禹門口)都記載在山西河津縣。黃河自西北而東南出禹門口,急轉彎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馬遷......

相關問題答案
司馬遷的父親是?
司馬遷的著作是什麼?
秦始皇的父親是?
司馬遷的死因?
我的父親是板凳?
王源的父親是做什麼的 ?
司馬遷是西漢的什麼家?
司馬遷悲的是什麼?
司馬遷是誰的後代?
司馬遷是什麼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