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還體現了什麼?
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中,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體現人類活動對下列哪個環節施加了影響( )A.①B.④C.
A、圖中的①是水汽輸送,目前人類對環節⑤施加影響最大,比如三峽水庫,南水北調工程.改變局部地表徑流,可以調節水資源的時間空間的分佈,從而使人們合理的利用水資源,故不符合題意;B、④是降水,人工降水成本太高,目前不太現實,故不符合題意;C、⑤是地表徑流,目前人類對環節⑤施加影響最大,比如三峽水庫,南水北調工程.改變局部地表徑流,可以調節水資源的時間空間的分佈,從而使人們合理的利用水資源,故正確;D、⑥是地下徑流,比如抽取地下水,是不可取的做法,會造成地面下沉等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
南水北調的提出體現了什麼道理
人可以順應規律,改造自然。
南水北調的作用是什麼
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意義重大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我國水資源時空配置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的特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是未來我國可持續發展和整個國土整治的關鍵性工程,對解決我國北方地區—系列因水資源短缺而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對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宏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著十分關鍵的決定性作用。在國務院的領導下,經過各個方面專家的反覆論證,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已經完成。“十五”計劃明確提出:“加緊南水北調工程的前期工作,儘早開工建設。”現在,該工程已開工在即,這是本世紀初我國人民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創舉。我國水資源總量雖豐富,但人均擁有水量少。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擁有量僅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並被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另外,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差異較大,加劇了一些地方水資源短缺的嚴重程度。我國幅員遼闊,降雨的時空分佈和年內分配的差異,導致水資源在空間的分佈極不均勻。北方水資源貧乏,南方水資源豐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徑流量佔全國七大河流總徑流量的81%,人均水資源和畝均水資源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是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而黃淮海流域水資源量只佔全國的7.2%,人均水資源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5%,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目前,北方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5%,耕地佔全國的65%,GDP佔全國的47.5%,但水資源只佔全國的19%,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南方人均量的1/4。北方地區河流斷流,地下水嚴重超採,大面積地下水位下降現象日趨嚴重。聯合國亞太經合會在《2000年亞太地區環境狀況》的報告中,將我國的北方地區與中亞的裡海盆地並列為嚴重缺乏淡水資源的地區。由於上述人均量不足和時空分佈不均的基本特徵,使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長期面臨和必須妥善處理的基本問題之一。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將開始向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與前面的兩步戰略目標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僅要實現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實現以共同富裕為目的的地區協調發展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明顯改善。目前,我國雖然已基本實現小康的目標,但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日漸突出,並呈繼續惡化的趨勢,表現在城鄉和地區間經濟增長速度和收入水平的差距還在逐步擴大。我國地區差距主要表現在東、中、西三大地域之間,造成這種發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華北和西北地區自然條件相對較差,特別是水資源短缺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是實現我國國民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實現共同富裕和現代化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解決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問題,實施南水北調工程,保障該地區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的基本要求,必將有助於我國區域間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目標的實現,有助於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鑑於我國南北之間的差異也有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儘快實施南水北調工程也將有助於控制這種差異的擴大。同時,現代化還意味著良好的生態環境質量,意味著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間的協調發展。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的短缺,不僅嚴重製約了這個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還引發了大量的生態環境問題。事實表明,只有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才有可能為解決這些生態環境問題創造必要的條件,才能使該地區滿足基本實現現代化對生態環境質量良好的要求。當今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1992年世界環境首腦會議指出:“我們能夠改變我們的發展途徑,我們能夠幫助那些需要改善生活的人們,我們能夠更好地管理和保......
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中,南水北調工程體現人類活動對下列的哪個環節施加影響( )A.①B.④C.⑤D.
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中,南水北調工程體現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對應的是⑤.故選:C.
南水北調利用了什麼物理原理
南水北調利用了倒虹吸原理
所謂倒虹吸實際上就是一個連通器,流水在障礙物的下方,利用高差,從下面的封閉管道中流過。因為像一個倒置的虹吸管,故稱為“倒虹吸”。
在水工工程中經常使用倒虹吸,小的如通過一條公路的下方,大型的如南水北調的穿越黃河的倒虹吸。
什麼是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是解決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的特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目的是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保障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1952年,毛澤東在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宏偉設想。1972年,中國在漢江興建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開發打下基礎。
1992年,江澤民提出要抓緊南水北調等跨世紀特大工程的興建,南水北調的實施被提上國家議事日程。經過廣大科技工作者持續進行幾十年的調研工作,在分析比較了50多種方案的基礎上,形成了分別從長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調水的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
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江蘇省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上,並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經隧洞穿黃河,流經山東、河北至天津。輸水主幹線長1156公里;一路向東,經濟南輸水到煙臺、威海,輸水線路長701公里。中線工程,從長江中游北岸支流漢江加壩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輸水總幹線全長1267公里。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補充黃河水資源的不足,主要解決涉及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等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在規劃的50年間,南水北調川程總體規劃分三個階段實施,總投資將達4860億元人民幣。
2002年至2010年為實施南水北調工程近期階段,總調水規模約200億立方米;2011年至2030年為中期階段,調水規模約增加168億立方米,累計達到368億立方米左右;2031年至2050年為遠期階段,年總調水規模約增加80億立方米,累計達到448億立方米左右。
南水北調經過了哪些省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即國家戰略東線工程,簡稱東線工程,是指從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提水,途徑江蘇、山東、河北三省,向華北地區輸送生產生活用水的國家級跨省界區域工程。東線工程供水範圍:涉及蘇、皖、魯、冀、津五省市。
西線調水工程主要作用是解決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6省的缺水問題,必要時也可向黃河下游補水。項目規劃分三期實施,西線工程規劃於2001年通過審查 。
目前,西線工程前期研究工作,仍未進入基建審批階段的程序。
中線規劃
水源70%從漢江流域,陝西的漢中,安康,商洛地區,匯聚至丹江口水庫, 由丹江口大壩加
南水北調東線、中線,西線引水線路圖
高後擴容的丹江口水庫調水,從河南南陽的淅川陶岔渠首閘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後,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終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