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句讀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07

什麼是句讀?

就是古人寫文章都是不斷句的,沒有標點符號,文章連在一起。後來人(標點符號未發明之前的人)讀這些文章很不方便,常常要自己用筆把文章的句子點斷,從而便於更好的理解。這種方法就叫“句讀”。

現在句讀也能解釋為一些所謂的專家翻譯古文人老讓人看不懂,標點符號亂點,如魯迅說的“標點古文,不但使應試的學生為難,也往往害得有名的學者出醜,亂點詞曲,拆散駢文的美談,已經成為陳跡,也不必回顧了。”魯迅說的也是句讀。

古人讀書時所用的句讀標誌出現於哪代

最早出現於漢代。

中國的古籍,沒有類似今天使用的標點。古代有些文字(例如甲骨卜辭)有時用分行或隔離來表示停頓,這種情況也並不普遍。所以歷來認為學會斷句是讀書的基本要求。漢代表示斷句的符號是“、”和“?”。“、”用來表示較小的停頓,“?”表示較大的停頓。20世紀初發現的漢簡《流沙墜簡》中有使用了這種符號的簡片。“?”和“、”漢朝人稱之為句讀 。這兩種符號到了宋代才逐漸推廣使用,但形態有些改變。一種是句號用“。”,讀號用“、”;另一種是句號讀號都用同樣的點,句號的點用在字旁,讀號的點用在兩字之間。宋元時代出版的書籍,特別是經書,一般不加句讀。句讀符號多用於教學或校勘方面。宋刻本也有仿照校書式印上圈點的,但不多見。

元明刻本小說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的。有些戲曲和啟蒙讀物也採取這種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說還增添了人名號和地名號,前者是在人名右邊加一條直線,後者是在地名右邊加兩條直線。

標點這兩個字,始見於宋代。《宋史·何基傳》:“凡所讀,無不加標點,義顯意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者。”這裡的標點指的是閱讀古書時添加的句讀符號,即所謂舊式標點。

漢語標點史溯源到甲骨文中使用的線條和間空作為分詞分段的手段。林氏認為,狹義的標點指書寫形式的標點,廣義的標點還應包括非書寫形式的標點,如間空、大寫、分段等,並把非書寫形式的標點作為研究對象。鉤識號從先秦至少到漢代一直用來斷句。《說文解字》已把“ ”“、”正式列為條目,兩者配對,是漢語早期的句讀符號。然後逐次介紹唐代寫本和《金剛經》刻本的標點,宋代至清中葉的標點,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標點,以至新中國的《標點符號用法》,稱得起是一部扼要而又系統的標點符號簡史。句讀是中國傳統的標點,則在第一篇中設“句讀·圈點”作了專門的討論。

西方標點源於古希臘。林著說,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銘文,用詞連寫,只是偶爾用直行的二連點和三連點分隔詞句。大學者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辭學》中提到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為連寫難以斷句。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標點系統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語法學家和出版家A.馬努提烏斯(約1450~1515年)。他以語法原則取代誦讀原則制定五種印刷標點:逗號(,)、分號(;)、冒號(:)、句號(。)和問號(?)。他的家族在百年間出書近千種,行銷歐洲各地,這幾種基本標點為各語種普遍採用。歐洲各語種也逐漸形成自己的標點體系,英語標點是在18世紀晚期才完備的。

幾千年來,漢語和西方一些語種的標點符號的發展和變化是有很大差異的,從宏觀上考慮,也有相似的前進軌跡。那就是由字、詞、句的連寫,而逐步採用標點或非標點的方式斷詞斷句;由不同地域、不同見解、不同學派採用不同的標點符號,逐步舍異求同,而在一個語種內採取統一或基本統一的標點符號體系。

耐人尋味的是,人類在古代就創造出燦爛的文明,但是創造為數不多的標點符號卻是步履維艱。中國在殷商時代已創造出甲骨文,發掘出土的甲骨片所載約有4 500個單字(可識者約為三分之一)。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已收篆文9 353字,從那時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認可使用的還只有句(。)、讀(、)、表示著重的(.)、表示專名的(——)等幾個標點而已,而且這些標點符號常常同其他符號(如評點符號)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佈《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才有成為系列的12種標點。

古代希臘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已經是哲人輩出,為後世留下哲學、史學、文學、自然科學方面的大量文獻。可是直到希臘化時代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前18......

相關問題答案
明句讀的意思?
英文句讀的意思?
光明磊落的意思和造句?
涵泳誦讀的意思?
辰明名字的意思是什麼?
示兒最後兩句詩的意思?
深明大義的意思?
絕句的後兩句詩的意思?
池上後兩句詩的意思?
光明澄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