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孫權是什麼樣的人?
孫權是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備的英雄。
和曹操一樣,孫權也很重視農業的生產。大約在建安七、八年間,他就開始推行屯田。東吳的屯田分為軍屯、民屯兩種,採用軍中編制,設置典農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職管理屯田事務。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種田,免除役事。公元226年,孫權還採納陸遜的建議,擴大屯田面積,並將自己駕車的牛由八頭減為四頭,用於耕地。他常身為士卒先,親自耕田,“與眾均等其勞”,這些作為大大鼓勵了士農的情緒。
南京古石頭城遺址這裡古為長江古道,孫權在這裡依山築石頭城,所謂“石城虎居”就在此。
孫權還注意興修水利。他在建業開鑿東渠,寬五丈深八尺,把玄武湖水傾瀉入秦淮河裡。他又在句容開鑿破崗瀆運河,通往雲陽(今江蘇丹徒)。這些水利工程,既便於內河航運,又可供灌溉農田。
為了長江水戰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孫權還大力發展造船業。他設置官員,監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船的規模也相當可觀。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後,為了擴大勢力,東吳的對外聯繫也擴大了範圍。公元230年,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土萬人,浮海求夷州、稟州。”吳軍達夷州(即今臺灣島),開始書寫大陸與臺灣島交往的歷史。孫權還進一步鞏固了對交州的統治,積極派人與海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諳國建立了友好關係。以後,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諸國,與印度建立了聯繫。
同時,為恢復和發展生產,孫權還多次寬賦息調。奪取荊州後,他曾下令諸將,“盡除荊州民租稅”,並加強武備,崇尚節儉。公元226、231年都曾下詔,放寬催收農夫所欠租稅,不要再徵租賦。
這些措施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東吳的綜合國力,在客觀上也有利於農民生活的穩定和逐步改善。
孫權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孫權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 但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於非命。自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 《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作用有些誇大,對周瑜的描寫也比較多,但忽視了孫權的作用,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畢竟有些出入。歷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出自孫權的、 古人對孫權的評價很多,但大多數都是認為孫權很有才智,很能幹。
孫權是個什麼樣的人
易中天:孫權有“勾踐之奇英”,他把皇袍反過來穿,說明他有雄心壯志,但他沉得住氣,三國中最後一個稱帝;同時也變得了臉,其實孫劉聯盟的真正締造者是孫權,後來還白衣渡江奪回荊州;他還彎得了腰,比如向曹魏稱臣以自保。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策: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處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賈詡:東吳孫權,能識虛實。
孫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曾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孫策遇害,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即秦漢時的百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公元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公元211年,移治於秣陵,次年改為建業(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蜀軍。公元229年,曹丕死,孫權即正式建立吳國,稱帝,都建業。公元252年病逝。 孫權是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備的英雄。他從兄長孫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時間內據有江東。其最大功績就是開發了東南地區,促進丁東南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 和曹操一樣,孫權也很重視農業的生產。大約在建安七、八年間,他就開始推行屯田。東吳的屯田分為軍屯、民屯兩種,採用軍中編制,設置典農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職管理屯田事務。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種田,免除役事。公元226年,孫權還採納陸遜的建議,擴大屯田面積,並將自己駕車的牛由八頭減為四頭,用於耕地。他還身為士卒先,親自耕田,“與眾均等其勞”,這些作為大大鼓勵了士農的情緒。 孫權還注意興修水利。他在建業開鑿東渠,寬五丈深八尺, 把玄武湖水傾瀉入秦淮河裡。他又在句容開鑿破崗瀆運河,通往雲陽(今江蘇丹徒)。這些水利工程,既便於內河航運,又可供灌溉農田。 為了長江水戰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孫權還大力發展造船業。他設置官員,監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船的規模也相當可觀。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後,為了擴大勢力,東吳的對外聯繫也擴大了範圍。公元230年,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土萬人,浮海求夷州、稟州。”吳軍達夷州(即今臺灣島),開始書寫大陸與臺灣島交往的歷史。孫權還進一步鞏固了對交州的統治,積極派人與海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諳國建立了友好關係。以後,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諸國,與印度建立了聯繫。
孫權勸學中孫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聰明,好學的人
孫權人物分析
孫權:東吳大帝孫權,我國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武雙全,膽略超群。曹操曾贊: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182年12月22日-252年),字仲謀,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睢寧西北)。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幼年跟隨兄長孫策平定江東,孫策英年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他仁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了父兄基業。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孫權稱吳王,建興七年(229年)稱帝,建立吳國。252年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大皇帝。
東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政治家
東吳大帝·孫權(182-252)
。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於徐州下邳(今江蘇邳州),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1]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二十二世後裔。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曹操曾稱讚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兄孫策病死,孫權繼位吳侯、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開始統領江東。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黃祖,並於其間收得大將甘寧。同年,漢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宜城亭侯、左將軍、豫州牧劉備。曹操佔領江陵(南郡治所)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周瑜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謀,以三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戰後,孫權與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須一帶對峙,各有勝負。其間孫權聯合劉備,將妹妹嫁入荊州。又從魯肅之計,將所據荊州部分的南郡暫與劉備。215年五月,徵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同年劉備取蜀成功,孫權討還荊州,劉備不從。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然曹操於此時拔漢中,劉備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孫權議和,歸還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土地。219年,劉備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這時的孫權看著劉備逐漸做大,並以相當的兵力對自己構成威脅,旋即改變戰略,向曹操稱臣聯盟,拔掉門口這顆定時炸彈。以呂蒙為都督取下劉備所據荊州地,潘璋、朱然擒殺關羽。 220年,曹丕取代漢稱帝,建國號大魏,史稱曹魏。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並隨即興兵問罪討伐東吳。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彝陵之戰大破蜀軍。
222年,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使其節督荊揚交3州諸軍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吳,其中兩路各有勝敗,魏軍整體局面佔優,然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魏軍不如預期,只得引退。(曹丕時代,對孫權四次用兵,皆不如意)
223年,劉備病逝,蜀、吳互通使臣,關係緩和。226年,曹丕病逝,孫權乘機攻江夏,不克而還。
229年,孫權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為皇帝,建國號大吳,孫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南京市)。
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229年後,孫權多次......
孫權、呂蒙是什麼樣的人(分析人物形象)?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孫權,坐擁江東數十年,有極高的軍事、政治才能,幼年時隨父親孫堅南征北戰,後在其兄孫策死後接管江東。孫策曾說,行軍打仗,卿不如我,選賢任能,我不如卿。少年老成,善於用人。但晚年便變得專制、昏庸。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軍事家,其才能不在劉備、曹操之下。 呂蒙,東吳大將,曾與陸遜策劃併發起荊州之戰,大敗關羽,後成為東吳都督。年少時,不喜讀書,魯莽衝動,時被孫權責備。後來發奮讀書,引得眾人刮目相看。是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出處。周瑜死後,領東吳奪取荊州,穩固局面。文韜武略,智勇雙全,能力可比魏之張遼,蜀之姜維。
《三國演義》中,孫權是怎麼樣的人?
這就是孫權獨特之處,只要能保我江東無危,荊州又算的了什麼,待兩虎相爭過後傷其銳氣,再動手也未遲,魏、蜀、吳、誰最後被滅?當然是吳國咯,開始與劉備合夥打曹操,後來又和曹操合夥打劉備。三國之中只有吳國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