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一世界是什麼意思?
誰知道“一葉一世界,一界三千葉”的意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世界就是有許許多多不同個性的人組成。
一葉一世界,一花一佛陀。是什麼意思?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一葉一世界一界三千葉什麼意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世界就是有許許多多不同個性的人組成。
就是從一朵花可以看到世界物質的奧祕,從一片葉子中可以體會到造物主的恩惠。此為佛學名句,包含了深刻的哲學道理,有多種含義。個人認為有“感一物而知世界,悟一事而悟法”之意。
一花一葉一世界,一生一世一雙人,什麼意思?
“一生一世一雙人”出自(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原詩很長,中有一句“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後(清)納蘭性德詞《畫堂春》引用駱詩,似乎比駱的有名,原文“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消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至於你說這句,應該是現代人為了聽著好聽寫的,也還算有點意思。
一花一人一世界,一樹一葉一知秋是什麼意思
一花一人一世界,一樹一葉一知秋:
從一朵花、一個人中看到整個世界, 從一棵樹、一葉子中 知到四季變化。
通過一朵花 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從一件事、一現象中悟出深刻的道理,看破紅塵,悟透人生,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 ……………………………………………“ 難得糊塗!”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什麼意思??
原文應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出自《華嚴經》
這是華嚴菩薩一真法界的描述,不是我們凡夫用意識思維能夠理解的。
大家不要企圖理解這句話,給大家一些參照:
1、虛雲和尚開悟偈中說: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2、祖師有偈雲: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3、 又有蘇東坡之名句: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續傳燈錄卷第二十目錄
內翰東坡居士蘇軾字子瞻。因宿東林與照覺論無情話有省。黎明獻偈曰。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未幾抵荊南聞玉泉皓禪師機鋒不可觸。公擬仰之。即微服求見。泉問。尊官高姓。公曰。姓秤乃秤天下長老底秤。泉喝曰。且道這一喝重多少。公無對。於是尊禮之。後過金山有寫公照容者。公戲題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瓊州。
顯然見得東坡雖得此句,卻未能在玉泉皓禪師底下悟得過關去
又請看:
羅湖野錄下
宋江西沙門 曉瑩 集
程待制智道.曾侍郎天遊。寓三衢最久。而與烏巨行禪師為方外友。曾嘗於坐間舉東坡宿東林。聞溪聲。呈照覺總公之偈。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它日如何舉似人。
程問行(烏巨行禪師)曰。此老見處如何。行(烏巨行禪師)曰。可惜雙腳踏在爛泥裡。曾(曾侍郎)曰。師能為料理否。行即對曰。溪聲廣長舌。山色清淨身。八萬四千偈。明明舉似人。二公相顧歎服。
籲。登時照覺能奮金剛椎。碎東坡之窠窟。而今而後。何獨美大顛門有韓昌黎耶。雖烏巨向曾.程二公略露鋒鋩。豈能洗叢林噬臍之嘆哉。
此段可為佐證。
又,如何解: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華無非般若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第十五
僧問忠國師。古德雲。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華無非般若。有人不許雲是邪說。亦有信者雲不思議不知若為。
國師曰。此蓋普賢文殊境界。非諸凡小而能信受。皆與大乘了義經意合。故華嚴經雲。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於法界。豈非法身乎。
又般若經雲。色無邊故般若亦無邊。黃華既不越於色。豈非般若乎。深遠之言。不省者難為措意。
又華嚴座主問大珠和尚曰。禪師何故不許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華無非般若。
珠曰。法身無像。應翠竹以成形。般若無知。對黃華而顯相。非彼黃華翠竹而有般若法身。
故經雲。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還能應用。座主會麼。
主曰。不了此意。
珠曰。若見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隨用而說。不滯是非。若不見性人。說翠竹著翠竹。說黃華著黃華。說法身滯法身。說般若不識般若。所以皆成諍論。
師(大慧普覺禪師)雲。國師主張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直主張到底。大珠破青青翠竹不是法身。直破到底。老漢將一個主張底。將一個破底。收作一處更無拈提。不敢動著他一絲毫。要爾學者具眼。透國師底金剛圈。又吞大珠底慄棘蓬。具眼者辨得出。不具眼者未必不笑。
本來還有一些資料,有關翠竹黃花的禪宗公案,可惜多說無益,盡是文字窠臼,不再多錄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明心見性的人方可領會得,請大家不要作意識思維邏輯的理解,是要去參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佛語裡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是什麼意思
佛教用語。
一朵花就是一個宇宙。一個人身也是一個宇宙。萬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觀世界或者宏觀世界,都是一個世界。對於生長在花裡的細菌來說,哪就是他們的地球。對於生長的地球之外的比我們更宏大的生物來說,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皮球。
當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糾纏於佛的外表,不會以聲色行為等見佛。
萬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沒有發現,平凡人不具備那個能力看見罷了。所以說一樹也是一個菩提。
當你有了微觀和宏觀隨時轉換的眼界時,你就想開了許多事情,不計較許多事情。你會發現自己不過是大宏觀世界的花朵上的一隻螞蟻。
當你有了萬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當你意識到萬物和自己的歡樂與痛苦時,你就會寬容與滿足,不會計較哪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一枝一葉一世界 什麼意思
一枝一葉一世界
話題作文:唐詩曰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宋詩說春色出牆來。“一葉飄落而知秋 一葉勃發而見春”,尋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請以一枝一葉一世界為話題作文。題材詩歌除外。
李智勇
小時看通俗小說,得道之士比如呂洞賓之流出場,常吟兩句定場詩曰:袖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後來知道,他的詩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鐺內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門的高僧,則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氣魄大得緊。
小時懵懂,理解為高僧仙長法力高強,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裡,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遊記》裡的小妖,真的認為孫行者那隻葫蘆能裝天,心裡羨慕煞。
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讀。
後來學唯物主義,有過念頭:是不是說,世界這棵大樹,是數不清的枝葉構成的?一枝一葉雖然渺小,但共同構成了大千世界。——這話雖不錯,但這是另一個道理。一枝一葉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異曲同工,是談“藏”,而不是構建。“藏”字當做蘊藏解,隱著“容納”的意思。莊子說,蝸牛角上有兩個國家爭鬥不休;胡司令唱:遇皇軍追得我暈頭轉向, 多虧了阿慶嫂,她叫我水缸裡面把身藏——倆國家之於蝸角,胡傳奎之於水缸,才叫作藏。
佛說的更明確:納大千於一芥子。一個米粒大的地方,能夠容納一個完整的世界。
要從物質角度去理解,很簡單:這不可能。要容納整個世界,就得一個地球。一片樹葉就只是一片樹葉,頂多藏些細菌和塵土。
幸好,我們還有個博大的精神世界。
從傳播學的角度,一片樹葉可就不是一片樹葉了。它是豐富的信息的載體。“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飄落,能夠推斷季節的變換;它如果被壓在地下,成為化石,便成了至寶,可以推斷地球的運動、當時的氣候、植物的進化;如果,它被夾在一本借來的書中一起還給書的主人,那麼,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隱晦的情詩。
我們使用010101的二進位編碼,可以把整個大英博物館的內容放進一個小小的磁盤中,那麼,從理論上說,把整個世界的信息承載上一片葉子上,又有什麼不可能呢?
它承載的是一個蘊藏豐富信息的世界。
這並不是唯一的解釋。這片葉子,如果是出現在審美領域內,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蘇曼殊有詩:“終日尋春不見春,莽鞋踏破壟頭雲。歸來卻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而 在錢鍾書眼中,一座老座鐘“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在詩眼看來,一朵小花之中,便蘊藏了整個春天。一座鐘表,便容納了人類的豐富情感。李香君的桃花扇,寶二爺的通靈玉,也是這樣的小花和座鐘,興亡世變、悲歡離合、盡在其中。別小瞧了一沙一石,詩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詩腹中醞釀、烹煮,繡口一張——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它容納了波瀾壯闊的人類情感,它是半個盛唐,它是整個世界——如S·H·E所唱:手不是手,它是溫柔的宇宙。
這片樹葉,如果出現在哲學和思辯的層面呢?回過頭來看,那些高僧和仙長,可是研究傳播學,或者搞藝術的麼?
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這埂古的問題始終高懸在人類的頭頂,我們無從解答,卻沒有放棄過探尋。
一開始的探索,是從具像中發現抽象。如禪宗所說,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人們以為,道在虛無飄渺間,在高遠幽冥處。深山藏古寺,絕處有高人。但這個見解,層次是低的。高人不見得必須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更高的層次似乎是,見山仍是山,見水還是水。
佛在靈山說法,說是說法,卻不說話。只拈起一隻花,示諸眾人。眾弟子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他悟了道,傳了佛的衣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