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我做起如何講誠信?
在誠信方面,我們應該怎樣從自己做起?試舉例說明。
坦誠待人,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答應了他人,就一定要做到。
求一篇關於大學生如何從自我做起談誠信的論文
現代社會需要塑造大學生主體人格,誠信教育在人格塑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誠信教育通過確立主體意識、發展主體能力,發揮主體價值,從而塑造大學生主體人格,以保證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誠信教育過程中,應著重教育理念以人為本、教育內容與時俱進、教育管理制度規範。
高校教育中影響大學生主體人格建構的因素很多,在此僅談談在誠信教育中建構學生主體人格的一點思考。
所謂誠信,就是誠實和守信。誠實,就是動機在於傳達真實信息的一種行為;《辭海》對“守信”的解釋是“遵守諾言,實踐成約,從而取得別人對他的信任”。前者是指人的內在道德品質修養,而後者卻是著力於人際間的倫理關懷。誠信張揚了人性,弘揚了道德關懷,不僅是一種童叟無欺的商業精神,也是一種道德意境,因為它關注如何做人的問題,關注如何提升人生的境界,表現了人與人之間互視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人文關懷。誠信所蘊含的這種道德追求,在本質上完全契合於新時期大學生的主體精神,因為高校教育的總體目標固然是培養富有創造性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而在道德意義上也正在於尋求和培育更為健全的人格,更為完善的人性。就此而言,誠信不啻是構建主體人格的一個新的道德楔入點。
一、誠信教育與主體意識的確立
主體意識的覺醒是主體人格得以確立的基礎和前提。
所謂主體意識,是指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主體的人對於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主體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觀念表現,它包括主體的自我意識(主要表現在人與自我關係上,意識到“每一個人都無可爭辯地有權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對象意識(主要表現在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上,意識到人能將外部世界變為有益於自身發展的“人化世界”)。就此而論,主體意識的真諦正是誠信的精神,它既包含對他人的尊重,又表現出對自己所承擔義務與責任的體認與堅守,所以誠信教育對於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有重要影響。
首先,誠信教育有助於確立學生的自我意識。誠信是主體意識的道德基礎。“誠信是處己的立身之道。沒有至少一定程度的誠信,個人就站立不起來,說出話來沒人信你,連你自己也會感到懷疑、感到絕望,你自己成了前後不一,言行不符的斷片,而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更不要說謊言和不守諾將對社會帶來的危害以及他在道德上屬於惡這樣一種基本性質了。[1]”誠信本身就是真善美的統一,真是誠信的基礎,《增韻·清韻》中指出:“誠,無偽也,真也,實也”。通過誠信教育,使學生髮展了追求真善美尤其是求真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學生不僅能認識自己的直觀環境,而且可以超越直觀環境,放眼更廣闊的世界;更加意識到個人是最真實最根本的主體,個人不斷增長、變化的需要,使人充滿了為之忙碌不已的慾望和激情,這些慾望和激情激動著人不斷追求。這一切,使學生具有一系列主體的本質特徵:自覺性、能動性、目的性、選擇性、超越性,使其活動具有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真正確立。
其次,誠信教育有助於確立學生的對象意識。“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2]”人在活動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社會關係。人的社會關係既是人活動的結果,也是人活動的條件。而對於個人來說,它首先是先於個人的條件。
這樣,每個人在他的任何一項活動之前,都要首先面臨著一個如何處理各種社會關係的問題,這一過程實質上就是主體的對象意識確立的過程。誠信原則對調節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起支配作用。誠信原則要求個人充分了解包括自己在內的每一個人應享有的的權利,並由此認識到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只有在對每一個人的權利與義......
誠信從自己做起徵文
誠信從自己做起徵文
春暖花開”其實是一種悲傷至極的表達,也未曾發現自己那些關於“明天”的決心其實只是給自己在今天懶惰的藉口。
時間是一條長河,在這條巨大的長河中,我的時間是微小的,我所能發出的光和熱亦是渺小的,可這並不意味著渺小的就可以被放棄
,任何的時間都是唯一的。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英雄的偉大成功令人讚歎,更有千萬的勞動人民在辛勤奮鬥,正是這些看似渺小的成功
,才造就了中華五千年燦
誠信從我做起800字
範文:
誠是金,信是銀,擁有了誠信,就等於擁有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文章開頭直接點明誠信二字的重要性,很有力度。
老老實實怎麼能說明是講誠信呢?
我曾碰到過這樣一件事情,那是改:兩年前的一個下午。,我獨自走在街上,碰到一個乞丐。他說:“小妹妹,可憐可憐我,給我點錢吧。”我當時看他特別可憐,心一軟,就把自己身上的錢都給了他。可是,第二天早上我跟隨母親一起去銀行取錢時,看見有一個穿西裝的男子拿著袋子,走近一看,才知道袋子裡面裝的都是硬幣。仔細看這名男子,我才醒悟過來,這不就是昨天問我要錢的那個乞丐嗎?而他一看是我,便偷偷的溜走了.。孔子曾經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為本何也。”有人說“信乃立生之本。”就改:算你第一次欺騙了別人,別人相信你。那麼第二次、第三次呢?別人還會再相信你的話嗎?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源遠流長。
在一本雜誌上, 我曾看見過這樣一個報道。一位顧客喜歡上一款手機,說:“就要這個了,馬上交錢拿貨。”工作人員就立刻給他開了張發票,說:“交錢吧!”而這位顧客交完錢後馬上就離開了。後來工作人員才發現不小心拿錯型號了。改:於是這個工作人員打了三個小時的電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這位顧客的電話。此刻,已經是深夜一點鐘了。儘管如此,他還是立刻給那位顧客打了個點話,說:“對不起,打擾您休息了,手機給您拿錯了,明天來換一下吧。”第二天,當這位顧客見到這位工作人員時,淚流滿面。就是因為工作人員的誠信深深地打動了她。不久,這件事情被媒體了報道出來,這件事感動了不少的群眾。 最後,這家公司生意興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工作人員的誠信,給公司贏得了很好的聲譽。
所以,我們絕不可以丟掉誠信這一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誠信,要從自身做起。 結尾,再次強調誠信的重要作用,為人之根本,首尾相應,很到位。
如何做到誠信於人?
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
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為流傳。
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誠信是道德範疇和制度範疇的統一,
誠信是全體公民都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規範。誠信可以是對社會、對他人的期望,但首先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誠信不能以他人的誠信為前提。對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來說,正確的做法應當是身體力行,影響周圍,而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樹立誠信意識要從每個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誠信,才能要求別人也這樣做。社會由個體組成,每個人都以誠信要求自己,社會就會成為一個誠信社會。自己的誠信與贏得他人的誠信成正比,自己越誠信,就越會贏得他人的誠信回報。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誠信無欺的環境中,誠信環境的形成取決於每個人對誠信所持的態度。誠信建設是每個人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這就需要大家積極參與,添磚加瓦,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會雞誠信水平,人人有責,人人有利,個個出力,個個受惠。如果你騙我一下,我騙你一下,騙來騙去,只能落個“兩敗俱傷”。如果等全社會所有的人都講誠信之後自己再講誠信,那是等不到的,那等於為自己的不講誠信尋找藉口,無異於推卸自己作為社會的主人在誠信建設中應當承擔的責任。
誠信的養成不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只有通過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覺的行動。良好的教育猶如春風化雨,一個社會,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要高度重視對公民的教育引導,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
“言必信,諾必誠”,“小信誠,大信立”。誠信教育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娃娃抓起,從日常生活抓起。要在全社會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氣和強有力的輿論氛圍。
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公民誠信水平的必由之路.
誠信從我做起400字
誠信從我做起(一)
放寒假時,我媽媽讓我每天做題,不准我看電視。可苦了愛看電視的我了。我準備偷看一會兒。
媽媽上班去了,我自己在家。我掂著腳輕輕地走,終於走到了電視機旁我按了一下開關,電視開了。我想只看一會兒說不定媽媽一會就回來了。可是電視了正在播出動畫片,不看就可惜了,我依舊沒有拔動步。坐在電視機旁看動畫片。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媽媽馬上就要下班了。我還在電視機邊著迷的看著動畫片。
忽然,我聽到了門的響聲,說不定媽媽回來了。我急忙關掉了電視,裝作寫作業的樣子。腳步聲越來越遠,哦,遠來是樓上的。我一個箭步飛向電視,打開了電視。真是倒黴透頂了,我又聽到了腳步聲還以為是樓上的,我就沒搭理。聽到了開鎖的聲音,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馬上飛奔我屋,裝模做樣起來。
我本以為已經沒事了,可媽媽仍逼問我看電視了嗎?我吱吱嗚嗚地回答:“沒-沒-有。”媽媽摸了摸電視機說:“這電視機怎麼這麼熱?”我看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只能說出真話了。
媽媽說:“看電視沒關係只要寫完作業,大膽地看就可以,關鍵要誠實。”
在這個假期我學到了許多的東西。
誠信從我做起(一)
古人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想必這句話大家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吧,可是就算是熟悉大家也有失信的時候吧。比如:和同學約好去爬山,可到那天因家裡有事而沒去,沒有給同學打道;又如:因為自己有急事向同學借了一點錢,說是明天就能還上,可是到了明天同學來要賬時,卻說沒有向他借過錢,賴賬……這一連串的誠信問題,你又怎麼敢說沒有做過呢?當然,你會覺得:這只不過是一件很小的事,何必斤斤計較呢?那好,我下面來講一件真實的事:
那是我在上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和一位同學約定好週末去逛街,可是那天晚上我才知道爸爸媽媽週末要帶我去爬山,這可怎麼辦呢?一面是自己親密無間的好朋友,而另一面又是最疼愛自己的爸爸媽媽,該怎麼選擇呢?想著想著,就睡著了。第二天早晨,我就把這件事給忘得一乾二淨,高高興興的和爸爸媽媽爬山去了。直到週一到了學校,那位同學提醒我之後,我才想起來,可是已經晚了,只聽見她嘰裡呱啦的數落了我一頓,就轉身“哼”的一聲走掉了。從那件事以後,她就在也沒理過我。自從那件事以後,我就發誓一定要做一個守信用的好孩子。
同學們,守信用吧,不要讓失信把你你變成一個沒有朋友的人!
誠信從我做起的徵文怎麼寫三百字
大家看過這樣一段公益廣告嗎?城市越來越大,大廈越來越高,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人情是淡漠的,人心是戒備的,甚至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都是通過一點點大的貓眼和厚厚的防盜門。這說明了什麼?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誠信”二字已經缺失!
我很痛心。我想起了身邊的一些事:有的人沒有系紅領巾卻趾高氣揚的記上別人的班級和名字;有的人說了謊卻面不改色心不跳;有的人沒有做作業還振振有詞;有的人答應替別人保守祕密轉臉就偷偷洩露。。誠信,真就沒有生存的土壤了嗎?
誠信,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關於誠信的故事不勝枚舉:曾子殺豬、尾生抱柱、商鞅立木為信。。。。。。無不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誠信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品質,只有誠信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為。反之,那些丟棄誠信的人都不會有好的下場。且看周幽王為博得妃子一笑,烽火戲諸侯,從而亡國;鼎鼎有名的三鹿集團,因為奶粉裡三聚氰胺超標,企業一夜之間破產、三鹿品牌名譽掃地。。。。。這就是失信換來的慘痛代價,這結果的苦澀只有吞嚥者自己知道。
我認為,誠信是人生的立足點。老師和父母從小就用言行教導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恪守信用,決不自食其言。記得有一次,全家準備去姑姑家做客。突然我想起來和銘玉姐姐約好去游泳。於是我就和大家說不去姑姑家了。奶奶說,和她解釋一下以後再去吧,何況姑姑家還有我喜歡的小烏龜呢。我想了想,說:“你們去吧,我在家等她,我不能失信。”媽媽說:“就按她的意思吧!有句話說:‘言必信,行必果’。一個有道德的人要講信用,不能自食其言。”雖然,那天上午,姐姐沒有來,令我很失望,但是我很坦然,因為我履行了我的諾言,做到了問心無愧。
誠然,不誠信也不能完全怪我們自己,家庭和社會風氣的好壞對我們影響也很大。給大家說個笑話吧:我奶奶樓上一位阿姨質問她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說你明明放學後到同學家玩去了怎麼說謊說在學校大掃除呢?大家猜她兒子怎麼回答她的?她兒子想也不想就說,你明明在家打麻將呢為什麼告訴別人你在開會呢?可見,身教重於言教,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怎麼要求孩子去講誠守信呢!所以,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
“言而有信,無信不立”,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因為,金錢、才貌、榮譽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如過眼煙雲,終會隨風而逝。而伴隨我們一生的誠信,是道路、是智慧、是成功、是財富。只要你種下誠信,就一定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誠實守信從我做起的手抄報怎麼做
誠實守信從我做起的手抄報
誠實守信從我做起的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