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新常態是指什麼?
談談四個全面領導新常態的含義
首先,什麼是新常態。
新常態:“新”就是“有異於舊質”;“常態”就是時常發生的狀態。這個詞本身就是矛盾的。在新的環境下發生的以前總是發生的狀態,這不是廢話嗎?
政府拿新名詞繞藤老百姓,就像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中國夢一樣,中國根子不改變,結出的果
子還是以前那樣的。
你說新常態和以前有區別嗎?
新常態告訴你,在新的環境下,濤聲依舊。
以前怎麼樣現在依舊怎麼樣就行
新常態用四個詞來形容
所謂常態,就是正常狀態;新常態,就是經過一段不正常狀態後重新恢復正常狀態。人類社會就是從常態到非常態再到新常態的否定之否定中發展,人對社會的認識就是從常態到非常態再到新常態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貫穿在常態-非常態-新常態中的主線,是事物的本質與規律。人類總是經歷事物的正反面發展、總結正反面經驗,經過感性-知性-理性、具體-抽象-具體的否定之否定後,才對事物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才能認識事物的規律與本質。經濟新常態,就是人類經濟發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波浪式前進的成果;經濟學新常態,就是人類經濟認識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結晶。
簡述把紀律挺在前面工作目標中提出的"四個新常態"
把紀律挺在前面”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內在要求。習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抓好黨建就是最大的政績”,各級黨委、基層黨組織必須主動適應“四個全面”的時代要求,破除“唯GDP論”的各種條條框框,著力糾正錯誤的政績觀,著力轉變舊有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通過落實監督責任、嚴格執紀問責,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政治紀律保障。
“把紀律挺在前面”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反腐敗鬥爭是個系統工程,其中“懲治”和“預防”是兩個重要環節。如果只有預防沒有懲治,規矩和紀律就成了稻草人;如果只有懲治沒有預防,就會養癰為患、給黨和國家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就會留下“焦頭爛額為上客、曲突徙薪無恩澤”的笑柄。顯然,注重預防不僅僅會將損失降到最低,同時也是對黨員幹部最好的教育和保護。
“把紀律挺在前面”是“上醫治未病”的至高境界。“上醫治未病”講的就是事前預防比之事後補救成本更小、成效更顯、價值更大的道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高擎反腐利劍,一批危害社會主義建設的蛀蟲被挖了出來,這些非常之舉對於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是及時且必要的。但僅僅依靠事後的追責、懲處並非長久之計,唯有轉變觀念、抓好主業,將紀律挺在前面,方能與新常態要求相適應。
誠如省紀委書記侯長安所言,“把紀律挺在前面”的要求不僅僅在強調“講紀律、守規矩”的重要性,更重要的導向意義在於關口前移、事前預防,抓早抓小、抓深抓細。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深化了黨對管黨治黨規律性的認識,為做好新時期紀律檢查工作,通過抓好黨風廉政建設主業更好地服務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簡述新常態下四個全面的形式與任務
習總第一次提及“新常態”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當時,他說:“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首先,什麼是新常態。
新常態:“新”就是“有異於舊質”;“常態”就是時常發生的狀態。這個詞本身就是矛盾的。在新的環境下發生的以前總是發生的狀態,這不是廢話嗎?
政府拿新名詞繞藤老百姓,就像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中國夢一樣,中國根子不改變,結出的果
子還是以前那樣的。
你說新常態和以前有區別嗎?
新常態告訴你,在新的環境下,濤聲依舊。
以前怎麼樣現在依舊怎麼樣就行
怎樣理解經濟新常態下的“四個全面”
“四個全面”高度凝鍊了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棋局,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點任務,表明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黨執政規律認識新的提升,表明我們正在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新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發展新格局,全面實現升級版。
中國發展進入升級版。經濟發展的約束和動力條件正在發生變化,處於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以經濟發展邁向新階段為基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和軍隊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漸次展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展現發展新氣象。
紀檢工作的四種常態
一是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堅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
二是適應依法治國新常態,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反腐相統一。
三是適應作風建設新常態,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問題。
四是適應廉潔自律新常態,正人先正己。
什麼是四個全面.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意義,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二.經濟新常態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二、“四個全面”之間具有內在邏輯關係。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發展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簡單並列關係,而是有內在邏輯聯繫的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建成全面小康、煥發改革精神、增強法治觀念、落實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不僅勾畫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也勾畫出了“第二個一百年”目標中的中國未來藍圖。
三、“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黨中央在治國方略上開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
把握新常態響應中央推進四個全面
1.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協調推進“四個全面”,不僅是工作佈局的重大創新,更是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四個全面”涵括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統攬治國理政的全局。應強化問題導向,抓住重大問題和關鍵問題研究思考,著力研究和解決“四個全面”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體制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推動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頂層設計,針對法治工作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出強有力的舉措,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加強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頂層設計,分析黨的自身建設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把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2.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國是一個大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方面和各領域差異大,需要處理的問題多,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突出重點,著力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十個指頭彈鋼琴”,注重的是全面,但更講究的是十個指頭的動作要協調配合,否則就是亂彈琴。面對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既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中央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就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我們既要注重整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在工作中,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不能主次不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必須始終圍繞戰略目標,不能絲毫偏離方向;必須緊緊抓住三大支柱,任何一個支柱都不能軟、不能弱。
3.協調推進“四個全面”,關鍵是全面從嚴治黨,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是艱鉅繁重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以保證正確方向、形成強大合力。因此,在“四個全面”中,全面從嚴治黨是關鍵。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我們黨更加堅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協調各方面力量,使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取得新進展。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帶動全黨全國人民一起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上不斷見到新成效。
一面旗幟,四個全面,一箇中心,六大建設,一大目標",分別指的是什麼內容
“一面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個全面”就是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一箇中心”就是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六大建設”就是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一大目標”就是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如何理解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四個沒有變
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讓中國的經濟改革面臨新的挑戰。概括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量依然可觀,但穩定經濟增長任務繁重。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體量已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經濟總量,可在全世界排到第十七位。從經濟總量看,我國目前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從發展速度看,30多年來,中國經濟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高速發展,創造了經濟增長的“中國奇蹟”。經濟新常態下,依靠依然可觀的實際增長,能夠有效保障國家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而財力的增加能夠對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經濟和社會中的薄弱環節、切實改善民生、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衝擊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從我國的發展實際看,依靠依然可觀的實際增長,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是能夠實現的,也將為中國經濟帶來“大國紅利”。但客觀講,經濟新常態下,經濟下行的挑戰亦十分明顯,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施策,使經濟增長運行在合理區間。二是經濟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但核心動力源正在培育中。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從城鎮化角度看,我國正在經歷世界上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過程,城鎮化伴隨的大規模人口遷移,將推動消費持續增長,這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2013年我國的名義城鎮化率僅為53.73%,戶籍城鎮化率則低得多,僅為36%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工業化角度看,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沒有完成,除東部部分省市基本完成工業化外,中部、西部等省區工業化的發展還不是很充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機遇。但也應當看到,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臨的創新挑戰和技術瓶頸依然存在,離依靠“技術紅利”創造經濟增長核心動力源還有較遠的距離。三是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還有很大空間。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4年的統計公報顯示,這一比例攀升至48.2%,這是非常好的經濟結構優化跡象。在支撐我國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內需結構中投資佔比相對較高,但2010年消費率和投資率達到各佔50%之後,消費率出現較快增長趨勢,在經濟結構中佔比再次超過投資率,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逐步得到體現。由於地理條件、發展基礎、歷史文化等因素,我國區域經濟結構中,東中西部發展差距較大,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區域結構亦在逐步得到優化,將為中國經濟帶來“發展紅利”。但同時應看到,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產業結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顯得較為落後,需求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這些因素在制約著中國經濟質量的整體提高。四是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但轉變政府職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經濟新常態下,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新一屆政府將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當頭炮”,目的就是要從體制機制上給各類市場主體鬆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013年以來,國家先後取消和下放了共700餘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涉及到將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等一系列具體舉措。2014年前3個季度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2013年增長60%以上。這些舉措既對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將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