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

General 更新 2024-12-28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認識

劉周在《歷史問題與理論根源》一文中認為:(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潮流,是十九、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世界性歷史潮流。但是,到了二十世紀末,隨著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的相繼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了最低的持久的低潮。這種持久低潮的出現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嚴重的失敗。它的形成固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決定的。但是,如此重大的失敗,如果說絲毫沒有理論指導上的原因,那是說不通的。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理論方面的原因。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持久低潮的發生,也有其理論方面的根源。(二)這個理論根源,在於過多地強調了階級矛盾而忽視了民族矛盾,忽視了革命過程中物質利益的驅動作用,忽視了革命只是在物質利益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社會現象。帝國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與落後民族的無產階級,存在著“長遠”的共同利益: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但是與本國資產階級則有著直接的共同利益:資產階級進行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的結果,不僅使資產階級獲得高額利潤,而且使無產階級也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工資待遇。因此,在帝國主義國家裡,無產階級實際上充當著資產階級“高額利潤”的分贓者。他們因為這種“分贓”而滋長機會主義,放鬆或放棄了對本國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而歸根結底,就是形成了恩格斯所講的“資產階級化了的無產階級”和“剝削全世界的民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338頁)。與此相對應的則是形成受剝削的民族。(三)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整個過程中,帝國主義始終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最大的敵人和最大的障礙。任何有利於戰勝和克服這一障礙的策略都是革命的和科學的。而要克服這一障礙,沒有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民族聯合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要聯合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就不能把尚未發生革命的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即統治階級)推向帝國主義一邊。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雖然也壓迫和剝削本國的無產階級,但是他們與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決定了他們必然有民族革命的要求。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必然而且也只能在少數的國家和地區首先發生,而首先發生無產階級革命的國家,只有聯合大多數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才能最終戰勝世界的帝國主義,完成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但是,首先發生無產階級革命的國家的過於激烈的國內階級鬥爭,正是在這一點上幫助了帝國主義。他們沒有注意到這樣一種內在的聯繫,即只有對本國資產階級採取一定的階級聯合,才可能真正聯合尚未發生革命的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而只有聯合了被壓迫民族中佔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才可能聯合到他們所統治的整個民族。只有聯合了大多數的整個的被壓迫民族,才可能最終戰勝帝國主義,最終完成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所以結果是,不僅把應該聯合的力量嚇跑了,而且還把這一力量推到了帝國主義一面。之所以出現這種停止不前的狀態,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大量的以資產階級為統治階級的被壓迫民族投靠了帝國主義。所以,二戰以後出現的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和共產主義國家陣營——兩大陣營的對峙——本身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戰略錯誤最嚴重的後果。這種對峙的第一個產物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停止不前,第二個產物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不斷改變“顏色”。蘇聯崩潰時的蘇共早已不是無產階級的蘇共,而是一個質變為資產階級政黨的蘇共,所以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並不是消滅蘇共的元凶,他們只是辦理了一個終止蘇共的法律手續而已。(四)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和共產主義國家陣營的對峙,也使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各國的資產階級由於害怕無產階級革命而普遍的在其國內採取了較大程度的階級讓步措施,改善本國無產階級的政治待遇和生活狀況,所以各國國內的階級矛盾均較緩和。其次是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對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採取了......

怎樣認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

馬克思、恩格斯致力於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實踐相結合。1846年初,在布魯塞爾建立的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進行了準備。1847年6月在倫敦由正義者同盟改組成立的以德國工人為主體,吸收英、法、比利時等國工人蔘加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誌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誕生。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鬥口號,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有了一個明確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它指導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勝利前進。

1848年歐洲許多國家掀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階級鬥爭特別尖銳的法國,無產階級充當推翻金融貴族專政的七月王朝的主力軍,武裝反抗資產階級,謀求自身的解放。1848年巴黎工人6月起義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抗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鬥。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盟員積極參加了歐洲1848年革命。在普魯士反動政府策劃的1852年10~11月科隆共產黨人審判案之後,根據馬克思的提議,共產主義者同盟於1852年11月解散。

無產階級的第一個國際聯合組織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於1864年9月28日在倫敦成立。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創始人之一和它的實際領袖。各國無產階級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實現聯合,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從西歐擴展到東歐、美洲的十幾個國家。第一國際奠定了國際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鬥爭的基礎。它的精神產兒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創立新型民主國家、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英勇嘗試。1865年第一國際總部遷往美國紐約。第一國際共召開過5次代表大會和兩次代表會議。巴黎公社革命失敗以後,國際工人運動面臨著各國反動勢力的迫害和內部巴枯寧分子的破壞,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第一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根據馬克思的建議,於1876年7月在美國費城代表會議期間宣告解散。

19世紀70年代以後,世界形勢和國際工人運動發生巨大變化。資本主義經過一段時間的和平發展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國無產階級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是建立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積聚和訓練本階級的力量,準備迎接未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在馬克思、恩格斯指導和幫助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旗幟的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和組織相繼建立起來。1869年成立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愛森納赫派)於1875年與拉薩爾派合併,改名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1890年又改名德國社會民主黨。它經歷了反抗俾斯麥政府的社會黨人法的艱鉅鬥爭,是當時最有影響、走在前列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19世紀70年代,在丹麥、葡萄牙、美國、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比利時和西班牙;19世紀80年代,在匈牙利、意大利、俄國、英國、挪威、奧地利、瑞典和瑞士等歐美國家,先後建立社會主義政黨或團體。

1889年7月14日,在恩格斯倡導下,有22個國家的393名代表參加的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創立無產階級新的國際組織第二國際。它是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和工人團體的國際聯合,一開始就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上,比第一國際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較為一致的思想前提。但它相當龐雜和鬆散,沒有明確的綱領,它以每隔幾年召開一次代表大會為其主要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從成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瓦解,共召開9次代表大會。第二國際,特別是它的前期(1889~1900)在組織、積聚革命力量,團結教育工人階級;積累議會鬥爭經驗,開展反對資本主義和軍國主義鬥爭;傳播馬克思主義,清除無政府主義影響;加強國際主義團結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動了國際工......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文獻共有多少本

But during the Chinese dominion

哪本書全盤顛覆了國際共產義務運動的百年曆史

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若干重要原則與戰略問題 張中雲 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狀況,一般可以概括為3類:一是仍由馬克思主義的政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已有基礎上,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二是前社會主義國家中仍堅持社會主義的政黨,認真總結經...

國際歌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佔有什麼地位?

就像馬賽曲在法國大革命中,義勇軍進行曲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地位一樣,馬克思主義是國際工人運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支柱,而國際歌則是他們的精神依託。

想了解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有什麼書籍或資料推薦

1、《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托邦主義》莫里斯.邁斯納著 ISBN 7-300-06245-8

2 、米瑟斯. 《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學的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文).

3、 考茨基. 《近代社會主義的先驅》. 商務印書館 (中文).

4、 卡爾.馬克思. 《歷史學筆記第三冊·明斯特主教管區的騷亂》. 商務印書館 (中文).

5、 考茨基. 《近代社會主義的先驅》· 商務印書館 (中文).

6、考茨基. 《基督教之基礎·第六章基督教與社會主義》. 商務印書館 (中文).

7、 恩格斯. 《論原始基督教的歷史》. 商務印書館 (中文).

8、《一個貧苦罪人的福音》·. 商務印書館 (中文).

相關問題答案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共產主義在中國?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宗旨是什麼 ?
科學共產主義誕生?
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如何看待共產主義信仰?
共產主義可以實現?
一個共產主義的幽靈?
對共產主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