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膽量?
如何訓練孩子的膽量
孩子的膽量的大小是後天形成的.孩子的膽小, 多是父母故意創造渲染恐怖的苦果,而孩子變得膽大,富有勇氣,在很大程度上是鍛煉出來的.孩子的膽量生來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天生不愛說話,害怕生人,不敢表現自己,我們寧可把這看成是他的性格特點,而不要簡單的看成是缺點.有些孩子膽小,父母也有責任.父母安全意識過強,老是嚇唬孩子,孩子幹什麼父母都說“危險”,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總結出一條經驗,最可靠的辦法是什麼也別摸,什麼也別幹,在我們成年人看來,自然就是膽小怕事,沒有勇氣。 別刺傷孩子的自尊心。有的父母老是指責孩子:“你看人家,小嘴叭叭的,你再看看你,像木頭疙瘩是的。”這種“定位”式的批評特別容易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好強化了它的怯懦。不要批評,要有耐心,要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交往,交給他一些與同齡人交往的技巧,培養他對新鮮事物地興趣,養成熱情,活的性格。從小練膽量--平衡木上走一走幼兒期是吸收性思維和各種感覺的敏感期,在心理上也表現出對外界事物產生興趣的無選擇性。幼兒期教育沒有困難和容易、怕和不怕的概念,所以那些在成年人看來較難學的運動、將來會學得較困難的事(如溜冰、走平衡木、游泳、跳水等等),對幼兒來說,並不是件難事。應及早讓孩子接觸,激發他的興趣,他會像學走路那樣容易接受。通過激發興趣,在娛樂中學習技能,既鍛鍊了身體又掌握了在成人看來是很難的運動技術,同時對智力開發、心理髮展過程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害怕”是自我保護意識和識別危險、進行躲避的一種敏感的表現。從這種意義上講,膽小的孩子比起那些什麼也看不見和不顧前後的孩子來,要懂事得多。新的知識越增加,害怕的事就越多。然而為了自我保護而抑制了自己的好奇心,則會失去得到新的體驗的機會。若是特別膽小,倒是有必要查找一下原因。 孩子為什麼會形成膽小的性格呢? 孩子膽小的性格受一定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環境影響是形成膽小更重要的因素。父母親所做的事無意中能影響孩子,母親見到蟲子或老鼠如嚇得大叫起來,同樣會給孩子帶來恐懼心理;還有的父母用嚇唬的辦法制止孩子哭鬧:“別哭了,大灰狼聽見小孩哭就要來吃你了!”或用類似的嚇唬辦法讓孩子睡覺,使孩子大腦受到驚嚇,不安的刺激形成恐懼心理;過分溺愛、嬌寵孩子也易使孩子膽小。所以孩子膽小性格的形成與父母的關係是很大的。未來社會需要堅強無畏、有勇敢精神的人,而膽小總是使人聯想到懦弱、退縮、無能。為了避免孩子成為“膽小鬼”,除了要避免環境造成的影響外,在幼兒期培養孩子練習幾樣須大膽的運動,可使孩子變得勇敢。如溜冰、游泳、走平衡木、跳水、盪鞦韆等被一般人認為較困難、需膽量的運動,在孩子看來是沒有難易之分、恐懼之感的,他們並不知“難”“易”為何物,此時學習反而容易,在此期間學習過的運動,長大後再接觸就不會怕,而且學得比一般人好。 l-2歲的孩子會走步後,可在平衡木上練習走,雖然只是走路,動作不復雜,但是由於視覺的影響和心理害怕的暗示,站高了走就容易晃動,摔下來。這類動作小兒由於身材矮小,重心低,不知怕,學起來較容易。一方面可以培養他們身體掌握平衡的能力,一方面也訓練膽量,訓練集中注意力。開始在路邊的水泥石條上牽著走,然後到長凳條上牽著走,逐漸上到高平衡木上牽著走。即使還沒學會在平地上獨立走也可到平衡木上牽著走,主要是讓孩子熟悉在高處掌握身體平衡、調節肌肉緊張度的能力。父母要表現出欣賞、鼓勵的態度讓孩子行走,不要作出緊張的表情。要使孩子感到越走高越新奇、越高興,使成為一種愉快的印刻記憶,而決不要故意逗嚇孩子,或提高難度,急於放手讓孩子獨立行走,造成失敗,使孩子......
怎麼鍛鍊孩子的膽量
決定孩子膽量和性格的因素有先天的氣質和後天培養。但後天的培養可以起主導的作用。 1. 不要對孩子的表現流露出失望的心情。這樣只會加重他自卑的心理。 2. 鼓勵他多多表現自己,給他一些機會。比如講故事,口頭描述自己所做的事。 3. 儘量少拿他和比他外向的孩子做比較,雖然你們可以鼓勵他向外向的孩子學習。 4. 不要在他面前鼓勵文靜或內向的行為,或讚美其他孩子膽小傾向的行為。 5. 只要是他自己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干涉,甚至指導。 6. 只要你覺得沒什麼危險,就鼓勵他一個人出去找其他小朋友玩耍。 7. 遇到挫折,讓他自己嘗試去處理。 8.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讓他品嚐做事膽大和自我表現的樂趣。只要培養起了興趣,他就會自己去嘗試的。 相信多給他一點空間和鍛鍊,他會慢慢的樹立信心,敢於表現。很多取得成就的人士,都是年輕的時候比較靦腆,後來自覺地克服性格弱點後就取得了成功。(共勉。我家的小傢伙在外面也有點膽小,我們正努力培養她敢於和其他小孩子交往的能力
如何訓練孩子的膽量?
大人要放開 幫助寶寶脫敏 碰到寶寶出狀況,父母需要鑑別寶寶到底是膽小還是撒嬌,或者是其他原因。鍛鍊寶寶膽量的辦法,就是鼓勵他,讓他對害怕的事情脫敏。有些寶寶只是因為很敏感,在陌生環境缺乏安全感表現得比較謹慎,適應新環境的時間也比較長而已。■奶寶媽 不要恐嚇孩子 不要經常責備或者訓斥孩子,不要恐嚇孩子,通過一些活動獲得自信心,例如參加體育鍛煉、培養一些特長以及結交一些性格活潑開朗的朋友等,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謝振君 及時鼓勵 孩子的膽量不是天生的,這跟性格和後天的培養有關。我經常這樣跟兒子說:你是男子漢,男子漢就要勇敢,男子漢只流血不流淚。所以,兒子還是有一定的膽量的,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遇到怯場時我就會對他豎起大拇指告訴他:“相信自己,你最棒!” ■洋洋媽 多和小朋友接觸 我家昀昊天生膽小,他去坐滑滑梯時被大點的小朋友從上面擠了下來,嚇得不敢去玩了。我和昊爸爸決定把昊送到幼兒園去,讓他多和小朋友接觸,相信久了就不會那麼膽小了。■昀昊媽媽 孩子不情願不要太強求 有的事明知他不情願就不要太強求他了,天性使然,他自己會慢慢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照《愛和自由》一書的說法,他會自我教育,我們只在必要時或是他要求時提供幫助就好。■瑞仔仔 讓孩子獨自買東西 以前我家濛濛膽子特別小,遇到不熟的人跟她講話從來不搭理。後來我就常帶她到一些人多的場所,鼓勵她與陌生的小朋友交談,並經常有意識地讓她獨自去我家附近的超市買東西,鍛鍊她講話的勇氣和與人交往的本領,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 ■濛濛媽媽 有所畏懼和無所畏懼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一是要寶寶有所畏懼,二是要寶寶無所畏懼。有所畏懼是指電啊,火啊,裝了熱水的熱水瓶啊等等這些對寶寶來說都是很危險的東西,這些是要他怕的;無所畏懼指的是一般生活中對寶寶的安全沒有威脅的小事,比如小鳳小時候很怕電吹風的,一聽到電吹風響就哇哇大哭,後來我就拿著電吹風在她面前,告訴她這是媽媽用來吹乾頭髮的,還讓她感受一下。慢慢的小鳳就不怕電吹風了。 ■小鳳媽 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多“預防式”教育 要避免對孩子過多“預防式”教育,為了讓孩子聽話而經常對孩子說這樣不好、那樣也不行,甚至為了達到目的嚇唬孩子,這樣無形中會抹殺孩子的冒險精神,久而久之就膽小了,俗話說“無知者無畏”,其實很多小朋友開始都是挺膽大的。■安安媽 大人自己要勇敢 不強化他的膽小怯懦 家人的過度保護,是培養孩子勇敢精神的大敵。儘量不強化他的膽小怯懦,而是鼓勵他參與其中。不要用一些孩子怕的東西來嚇唬他。千萬別說“你不能幹,妖怪就把你抓走了”、“別去那邊,那邊有老虎會吃你”之類的話。■圓圓媽 我會陪著他 最近兒子晚上睡前一個人不敢離大人太遠,比如去倒水喝、去上衛生間,要拉著我一起去才肯。我會不動聲色地鼓勵他自己去,同時也會陪著他去,但要在他不拒絕的情況下離他一定的距離。或許是最近在“三隻小豬進階英語”裡看到大灰狼會吃小豬。我想他是到了知道害怕的敏感期了。■秋語
如何培養孩子的膽量
看到一篇文章,美國人如何培養孩子的膽量,簡單摘抄如下,和朋友分一起分享如何教育孩子:
一 自立訓練從幼兒開始 美國很多孩子在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張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著,以驅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懼.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句"孩子,我愛你!晚安!做個好夢!"就回自己的臥室睡覺,孩子抱著布娃娃,狗熊之類的玩具安然入夢.
二 決不總是圍著孩子轉 愛孩子但決不盯著孩子,抱著孩子.六七個月的孩子自己抱著瓶子喝水,喝奶,大一點就用學用刀吃飯,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子上,地上,但父母決不餵飯,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做遊戲也是自己做或跟著小朋友一起做,很少纏著父母.父母外出旅遊會把很小的孩子寄放在別人家,辦晚會或者去參加別人家的宴會,看不到家長總牽著自己的孩子.
三 讓孩子接受鍛鍊 工程師傑姆斯帶著3歲的兒子大城外10公里的鄉下看望父母.吃過晚飯,天已黑,進城的公共汽車已經停開.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傑姆斯卻帶著兒子步行回城.兒子走一段,他背兒子一段,就這樣摸黑回家.為什麼這麼做?傑姆斯回答說:"為了使兒子熟悉黑暗和吃一點苦."
四 教孩子使用工具 教孩子從小認識和使用各種工具及電器,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應學會這些工具,有什麼東西壞了,你就可以自己動手修理."工具包裡有手鋸,刨子,銼刀,螺絲刀,鉗子等.父母教給孩子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讓孩子掌握操作要領,並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們.五,六歲的孩子,父母就要他們使用煤氣灶,電爐和洗衣機.家裡東西無論哪裡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勵孩子大膽嘗試修理.
五 教孩子適應環境 約翰夫婦假日裡帶著孩子到山區旅遊.每當經過山澗時,就叫孩子觀察水勢,尋找水流較淺或較緩的涉水點,然後由父母決定是否可行.如果選擇不當,就講明道理,並教孩子怎樣識別水深及流速.上山時,他們從不乘做纜車,而由孩子選擇登山路線.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讓孩子判斷有無危險,決定是否攀登,並問孩子怎樣保證安全.經過多次跋山涉水的實踐,孩子自然那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險了.
六 進行自我保護訓練 上街時教給孩子交通規則並囑咐其他注意事項,說明怎樣走危險,怎樣才安全,許多家長還叮囑孩子記住必要的電話號碼,如父母單位的電話,警察局電話,消防電話,醫院電話等.
怎樣培養孩子的勇氣和膽量
1,
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父母要時時處處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當然,開始時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導,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問不管,否則會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
2.
讓孩子嘗試做一些不喜歡做的事
有些孩子總是屈從於他人,不敢鼓足勇氣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時間久了就會誤以為自己生來就喜歡某些東西,而不喜歡另一些東西。
應該讓孩子認識到,什麼事情都要敢於去嘗試,嘗試做一些自己原來不喜歡做的事,就會品嚐到一種全新的樂趣,從而慢慢從老習慣中擺脫出來。關鍵要看是否敢於嘗試,是否能把自己的想法貫徹到底。
3,
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父母要鼓勵和帶領孩子多和別人交往,特別是開朗活潑的同齡人交往,並帶孩子到各種集體場合,別人表示的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孩子感到快樂,孩子也會願意與人交往。
父母也可以藉助家庭、學校、孩子的夥伴、親朋好友的作用,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平臺。
4.
讓孩子樹立自信心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樹立自信心是戰勝膽怯退縮的重要法寶。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懷疑,結果可能會由於心理緊張、拘謹,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
因此,父母要教導孩子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應該為自己打氣,相信自己有能力發揮自己的水平,然後按照想法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
如何讓孩子的膽量變大
就像童話故事中說的,男子漢要有膽量,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膽量,有膽量的寶寶才能面對更多的挑戰。但是面對膽子小的孩子,家長?怎樣訓練孩子的膽量呢?查理:9個月的查理能做什麼?這個週六,爸爸和哥哥去外面補習功課了,我和媽媽留在家。媽媽忙著在陽臺上晾晒衣服,我就自己興奮地扶著窗櫺站了起來,望著窗外的媽媽,偶爾和媽媽言語兩聲,媽媽也朝著我微笑。等媽媽晾好了衣服,忙完了,竟自顧自地去玩她的電腦了,而我還站在窗臺旁邊。我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我可是剛剛學會了站立哦!於是,我只有選擇了——哭!是的,大哭!以此來向媽媽呼喚!向媽媽求助!媽媽:我的小兒子查理會站了。我原以為他可以站很久,所以忙完後就自個回屋休息去了。沒想到這個時候他竟然大哭起來。我剛開始還以為他弄痛了自己,回頭看他,結果他還是站在原地,一動也不敢動……向前走,也不敢……坐下來,更不敢,最後只好用非常哀怨的眼神望著媽媽。我趕緊奔向他,不過我並沒有抱他,我只是把我的手放在離他一個手掌的距離,準備接著。這時,他顫顫巍巍地把右手給了我,然後膽子大了一點,就轉過了身體,順勢把左手又遞了過來,撲向我的懷裡。這時,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孩子在學走路的時候,從站到走路,其中都有個膽量的問題。那好吧,從現在開始,媽媽就開始訓練你的膽量,凡事有過體驗,才可能會成功。媽媽相信你——我的查理王子一定行!
孩子膽小,怎麼培養膽子大點
參加對抗類運動,
或者對帶孩子出去見見世面。
多鼓勵孩子,
同時發現孩子能力強的一面,
然後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讓孩子找到自信。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膽量
自卑感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它可以一口一口地吃掉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許多有自卑感的孩子都認為自己在家裡不能得到父母的愛。相反,那些父母很喜歡、很疼愛的孩子,即使在某一方面不如其他孩子,也不會產生很嚴重的自卑。由此可見,父母的愛對孩子是多麼重要。從小關愛孩子,會使他們多一分自信,少一點自卑。父母是孩子的鏡子,是孩子最好、最親近的老師,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孩子身心的發育。因此,父母要先使自己堅強起來,充滿自信而樂觀。 事實上,每個年齡不同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的表現,都需要多一點關懷和鼓勵,請別吝嗇給孩子機會,一次又一次、一次再一次,總有一天,他會是個充滿自信的孩子。一定要記住:不要責難。例如:幼兒在爬的階段中,儘可能給他讚美,即使打破什麼、撞倒什麼也請別責罵,唯有一再地鼓勵支持,幼兒才能不膽怯地勇往直前。又如,幼兒在學拿湯匙吃飯時,先給少一點的米飯,不但吃起來方便,也可避免飯粒掉出碗外的麻煩,即減少可能犯錯的機會。但不可否認,錯誤就是經驗的積累,只要再一次給他機會,就能在錯誤中成長。無論在遊戲或學習的過程中,父母只要能有愛心、耐性,別忘了隨時提醒孩子、鼓勵孩子、讚美孩子,就可減少孩子產生自卑的機會,成為一個有自信的健康兒童。 哥倫布曾經說過:世界是勇敢者的天下。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將來肯定競爭不過那些勇氣不足的孩子,因為每個人在人生競途中都需要勇氣,而這種勇氣要從小培養。為人父母的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還須施愛有道,引導有方。對孩子事必躬親並不一定是愛,與其死死盯住,不如留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放開手腳給機會去鍛鍊他們的能力,讓孩子去經歷風雨搏擊人生,去親身品嚐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滋味,更加健康活潑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