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意識形態?

General 更新 2024-06-26

什麼是意識形態?

什麼是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的系統的思想觀念,代表了某一階級或社會集團(包括國家和國家集團)的利益,又反過來指導這一階級或集團的行動,

依據這個定義,可以說意識形態就是一種思想觀念,但不是一般的思想觀念,

它有三個特徵:

第一是群體性,即不是個別人的思想觀念,而是已經被某個群體(階級或社會集團)所接受的思想觀念,代表這個群體的利益並指導其行動;

第二是系統性,即不是支離破碎的想法和觀念,而是形成了體系;

第三是歷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的。

意識形態的核錠內容是價值觀.

意識和意識形態有什麼區別?

意識,它是哲學、心理學以及其它有關學科共同的研究對象或研究課題。究竟

什麼是意識,不僅它本身是一個一時難於說清楚的複雜問題,而且從古至今人們對

它的理解也很不一致,眾說紛紜,讓人莫衷一是。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稱的“意識”一詞有兩種用法:一個當動詞用,即指

“意識到”的活動,亦即認識活動;一是當名詞用,即指與物質相對立的活動的結

果,如知識、思想、觀念等等。

心理學研究意識問題與哲學研究意識問題有一致之處,但又有所區別。從一致

處來說:二者研究的都是意識問題,而且科學心理學對意識問題的研究,接受馬克

思主義哲學的指導。 從區別來說: 哲學研究的是作為名詞使用的“意識”,即與

“物質”相對立的意識,是總體研究人的意識,其基本問題是意識對存在的關係問

題,即指個人意識,也指社會意識;心理學研究的是作為動詞使用的“意識”,即

指“意識到”的活動、認識活動,是較為具體地研究人的個體意識,研究它的實質、

發生和發展、結構和功能等,雖然在心理學的一些學科(例如社會心理學)中也不

免會較多地涉及社會意識問題,但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它所研究的畢竟是

個體意識。

因此,在心理學中,意識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對客觀現實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

。 筆者曾撰文(《意識問題雜談》,載《心理學探新》,1982年第4期)談到:作

為人所特有的心理現象的意識,是包括感覺、知覺、思維在內的一種具有複合結構

的最高級的認識活動,思維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人類以共同勞動等實踐

活動為基礎結成的社會中同語言一起產生、又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它是

藉助於第二信號系統而實現的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它具有自覺性、能動性、創造

性等特點;在人的各種心理活動中,它發揮著調節、控制、指導的作用;它不僅是

社會的產物,而且在階級社會中還會帶有階級性色彩。這後一句話反映了個體意識

與社會意識的必然聯繫性。1992年,筆者在《論消費者的意識》(該長篇論文提交

湖北省心理學會學術年會交流,後經刪節為《消費者的意識與消費類型》一文,載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 ,1993年第3期)一文中再次寫到意識:“從廣義方面來理

解,‘意識’是指與物質相對的活動的結果,用作名詞,如知識、思想、觀念等等,

哲學中常說的‘存在決定意識’這‘意識’是精神的東西,所以,‘意識’與‘心

理’是相通的,但二者內涵不完全相同”;從狹義方面來理解,‘意識’是指人的

認識活動,用作動詞,如‘意識到’,所謂‘意識到’也就是‘認識到’,心理學

中所說的意識,就是指的‘意識到’,即人的心理活動,它是一種認識形式,是一

種反映形式。……在醫學上,意識是指‘神志清晰狀態’或‘醒覺狀態’;在精神

醫學上,意識是指病人整個精神活動的清晰程度和清晰範圍”。因此,“‘意識’

作為人的一種高級認識活動,包括對環境和人自身的識別能力以及其清晰的程度。

正常人在清醒的時候,意識是明晰的,神志清楚,能正確地識別和理解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以及自己的經濟收入和消費狀況,能對周圍環境的作用(包括周圍他人

消費情況對自己的影響作用)作出相應的、合適的、有目的的、能動的反映和反應。

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人有意識。

意識形態

講簡單點就是人類對於人類社會的認識角度,共產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資本主義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下面是諸多哲學家描述的 。

意識形態(ideology)

阿爾圖塞(Louis Althusser)

意識形態是一個諸種觀念和表象(representation)的系統,......

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東西

意識形態是人的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

意識形態(英文:Ideology,也寫作“意識型態”)是指一種觀念的集合。孔迪亞克的學生托拉西創制了“意識形態”這一新概念,試圖為一切觀念的產生提供一個真正科學的哲學基礎。

意識形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種觀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觀),存在於共識與一些哲學趨勢中,或者是指由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對所有社會成員提出的一組觀念。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意識形態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繫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宗教(神祕特殊的意識形態)、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意識形式。意識形態的內容,它是社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和人與人的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的反映。意識形態的各種形式起源於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社會物質生活。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各以特殊的方式,從不同側面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構成意識形態的有機整體。

每個社會的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都是佔社會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它集中反映該社會的經濟基礎,表現出該社會的思想特徵。每個社會的意識形態都是複雜的,往往存在3種不同的體系:

①反映該社會佔統治地位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併為其服務的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

②反映已被消滅的舊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識形態殘餘。

③反映現存社會裡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併為建立新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務的新的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什麼意思

意識形態,就是世界觀或價值觀,有許多種,如封建主義、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個人主義、自由主義、集體主義、利他主義、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實用主義、理性主義、清靜無為等等。它是屬於思想觀念的東西,通常看不見摸不著,說複雜極複雜,說簡單極簡單。在開放的社會裡,各有各的意識形態,因為對同一個問題,各有各的看法。比如說金錢,有人說它萬惡,有人說它萬能,有人僅以平常心態看待它。說它萬能的,認為金錢是最寶貴的財富,不單可以滿足人世間的一切欲求,還可以使得靈魂得救,來世永遠過天堂美妙的生活。說它萬惡的,認為它是私有制的根源和基礎,造成了人世間的一切不平等,必須消滅私有制,搞公有制、義務勞動。單從這個例子,就可見在一個社會裡,意識形態領域存在大量的、複雜的、尖銳的、難以調和的矛盾,統治者要想決定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非常困難。這類矛盾如果複雜化,就是血流成河、屍積成山,也解決不了。意識形態只能等閒視之;只要大家相互寬容,自己活,讓別人活,意識形態就成了不用多管的最簡單的事。

什麼叫意識形態的差異?

意識形態,屬哲學範疇,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理解、認知,它是一種對事物的感觀思想,它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而是源於社會存在。人的意識形態受思維能力、環境、信息(教育、宣傳)、價值取向等因素影響。不同的意識形態,對同一種事物的理解、認知也不同。

意識形態是什麼意思?

意識形態 (ideology) 是指一種觀念的集合。英文ideology這個詞是德崔希伯爵 (Count Destutt de Tracy) 在十八世紀末的時候所創造,用來界定一種“觀念的科學”。意識形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種觀看事物的方法,存在於共識.與一些哲學趨勢中,或者是指由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對所有社會成員提出的一組觀念(這是馬克思主義定義下的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有政治的、社會的、知識論的、倫理的等等。

在社會研究中,政治意識形態是一組用來解釋社會應當如何運作的觀念與原則,並且提供了某些社會秩序的藍圖。政治意識形態大量關注如何劃分權力,以及這些權力應該被運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說,二十世紀中最具有影響力與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識形態之一就是共產主義,它是以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學說為其基礎。其他的例子有:無政府主義、資本主義、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企業自由主義(corporate liberalism)、基督民主主義(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義、君主主義、民族主義、納粹主義、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social-democracy)。“系統意識形態”(systematic ideology)是指將意識型態當作意識形態來進行研究(而非研究個別的意識形態)。請見條目《資本主義》文章下的〈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型態〉段落。

意識形態受歡迎的程度有部份原因是受到道德事業家(moral entrepreneur)的影響,他們常常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動。政治意識形態是指提出某種政治與文化計劃作為參考的社會運動、機構、階級或大團體,他們的整體觀念、原則、教條、迷思或符號。它也可以是通常用來界定某個政黨及其政策的一整個政治思想結構。

通常是某些丁德觀(ethic)形塑了意識形態的基礎

什麼是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

社會意識形式有意識形態與非意識形態之分。

意識形態是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形態、從而也反映一定階級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和梗求的觀念體系,在階級社會中具有強烈的階級性。

非意識形態是指不反映一定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識形式,在階級社會中不具有階級性,如自然科學、語言學、形式邏輯等。這些非意識形態也是社會觀念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社會的觀念結構中,意識形態的各種形式有其不同的內容和作用。這些不同的形式各有特點,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觀念結構。社會的觀念結構就是由藝術、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學、科學等有確定規範的系統化的社會觀念及其聯結方式形成的有機系統。

什麼叫意識形態?

一、何謂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繫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意識形式。

意識形態的內容,是社會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和人與人的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的反映。意識形態的各種形式,起源於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社會物質生活。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各以特殊的方式,從不同側面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構成意識形態的有機整體。

二、意識形態的特徵

1、現實性

意識形態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但並不是純粹空洞的東西。它有指向性,總是指向現實。無論是佔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還是居非統治地位的思想、學說,要麼是為了維護現存的政治制度,要麼是為了批判現存的政治制度。

2、總體性

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藝術、倫理、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

3、階級性

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功能。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由於其利益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不同的意識形態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階級的地位決定的。

4、相對獨立性

意識形態雖然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是相對獨立的。

5、依賴性

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的,歸根結底來源於社會存在。

“意識形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意識形態”一詞最早是由法國哲學家特拉西(Destutt deTracy)於19世紀初提出的,用來指“觀念的科學”。在特拉西看來,作為觀念學的意識形態,主要任務是研究認識的起源、界限和認識的可靠性程度。除了理論上的、哲學認識論上的意義之外,特拉西還賦予了意識形態學說以實踐的意義:作為一切科學的基礎,意識形態是負有社會使命的,它的目標在於為人類服務,甚至拯救人類。基於這一主旨,特拉西和他的信徒們曾設計了一種國民教育制鄲,以期把法國改造成一個理性的、科學的社會。

意識形態是特定階級的社會意識的總體,是一個社會上層建築的觀念形式,是代表一個階級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觀念的總和。意識形態作為思想上層建築.既是對一定社會的經濟形態以及由經濟形態所決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覺反映,又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有著能動作用。

它屬於一個社會精神領域中的現象,對社會的政治生活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參考資料:《政治社會學導論》

什麼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世界觀基礎,反映無產階級的根本經濟政治利益的、自覺的、系統化的思想觀念體系。科學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資產階級思想家們研究意識形態的成果,在總結和概括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鬥爭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併成熟起來的。隨著以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發展,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不斷得到豐富和完善。

社會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也一樣具有多種多樣的複雜形式的構成。它具體表現為:

第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這是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政治經濟制度的精神力量,也是共產黨人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的信念支柱;它以公有制為基礎,表現為共產主義的理想、集體主義的精神、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對社會主義國家的

發展起著指導作用。

第二,以資產階級思想為代表的敵視和反對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是社會主義社會中意識形態構成的重要方面,是阻礙社會主義發展的主要精神障礙。它包括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兩部分。儘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意識形態本身存在著矛盾,甚至具有相對抗性,但它們都對社會主義產生破壞作用卻是共同的。就目前來看,由於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工業國家以其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優勢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和平演變”戰略,用各種途徑向社會主義國家傳播、輸入頗具迷惑色彩而表面上令人神往的西方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及其生活方式,因此,相對而言,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更具有危險性和破壞性。對此,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工作者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深刻的批判揭露。

第三,作為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一體化、社會生活現代化的精神的現代西方發達工業社會流行的各種學術思潮和一些思想觀念,是社會主義社會意識形態構成的一個補充。這些學術思潮和思想觀念產生於資本主義社會,具有曲解甚至攻擊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的消極性的一面,也有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種種不合理現象的批判和揭露、對現代化社會尤其是科學技術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理性分析和概括的積極性的一面。對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採取批判和否定的態度,而要進行辯證的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克服其中的消極性東西,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啟迪我們的思維,充實自己,促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學術思潮的繁榮。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意識形態?
社會意識形態包括什麼?
什麼叫社會意識形態?
什麼德意志意識形態?
非社會意識形態是什麼?
如何加強意識形態工作?
怎樣看待意識形態問題?
水貨是什麼意思形容人?
電影中的意識形態是指?
主要的社會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