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忠義指的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26

淺談水滸傳的忠義觀

淺談《水滸傳》的忠義觀 內容提要:孔師孟祖述忠義,自列丹青從古今。《水滸傳》作為一部反映起義的英雄小說,,忠、義道德觀始終貫穿在轟轟烈烈的起義經過之中,而小說的悲劇結局卻令人為這一百零八個好漢嘆息萬分,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梁山好漢為義相聚,為忠散亡,本文就《水滸傳》的忠義觀角度分析其思想主題。 關鍵詞:忠義、招安、拔刀相助、平等相處 一、 “忠義”釋義“忠”與“義”在先秦之前是兩個獨立概念。在儒家祖師的語錄裡,“忠”指的是盡心為人辦事,不分對上與對下。“義”指的是辦事準確,幾乎包括處理一切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問題。先秦以後,“忠”的概念逐步轉化為下對上特別是臣對君的道德觀念,“義”的概念則逐步轉化為同類人(家庭成員、親朋戚友、官場同僚)之間互相對待的道德觀念。一般說來,“忠”與“義”這兩個概念已經演化為一個對立的統一體。漢代以後,“忠義”連綴的現象開始出現,人們用“忠義”來稱讚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說明他既能對上講忠,又能對同類人講義,在“忠”與“義”這兩個概念的發展中,“忠”的含義越來越固定,具有了官方意識形態內涵。而“義”的含義卻成為地方武裝聯合、民間組織的一種號召和紐帶,而“聚義”則以“義”為號召聯合反抗官府和朝廷的人民。 二、《水滸傳》的忠義《水滸傳》原名為《忠義水滸傳》,記述了一百零八條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竿而起,聚義梁山,直至接受招安政使農民起義失敗的全過程。原名冠以忠義二字,而一群好漢聚義、起義、而後招安以求能為朝廷盡忠,顯而易見,忠義道德觀無疑是貫穿作品始終的靈魂思想。《水滸傳》的主要思想傾向是宣揚忠義,是作品中傳達出來的幾種思想傾向中最突出的思想傾向。作品中,施耐庵塑造了許多忠義形象,這就是作品所盛讚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忠義觀。宋江以“義”來團結好那些有家難歸,有國難投並且有能力的好漢。而最終宋江又以“招安”做為那些好漢們的奮鬥目標,這也就體現出了“忠”,而這個“忠”是凌駕於義之上的。作品中,忠義道德觀一直都是作為主要思想存在的,同時也作為衡量眾多正面人物的主要道德標準之一。作品中塑造的正面人物基本上都是忠義兩全的英雄好漢,其作風行事也都以忠義為先,如《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了一個“義”字。宋江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義英雄,梁山首領,招安後成為朝廷忠臣,最後悲慘而死。反映宋江仗義疏財的“及時雨”、忠於朝廷的“呼保義”和“孝義黑三郎”三個綽號都表現了他的俠義之氣。上梁山後,仗義疏財的個性是他成為義軍首領重要因素之一。但受招安以後,成了朝廷的忠臣。為國出力,保境安民。晁蓋死後,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受招安後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他也由首領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可以說宋江的一生是成於“義”,敗於“忠”。而縱觀梁山的首領傳承線索,從第一任寨主王倫的不仁不義、第二寨主晁蓋的有義無忠,到第三任宋江的全忠全義,體現了忠義的發展路線,可以看出,《水滸傳》就是一部“忠義傳”。 三、《水滸傳》忠義觀的特點1、《水滸傳》的“忠”與“義”是帶著妥協性與反抗性的矛盾體。作品裡“忠”和“義”是一對相互矛盾的概念,“義”的社會理想層面是要梁山義軍反抗黑暗,替天行道;而“忠”的倫理道德規範是要梁山義軍擁戴朝廷,維護現實的政治秩序。正因為“忠義”內涵不一,相互對立,所以二者很難兩全。要“忠”就要舍“義”,要“義”就會不“忠”。最能體現 “忠義”主旨的是義軍領袖宋江的形象。作為小說的第一主角,宋江儼然就是......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忠義思想的異同

《三國演義》中“忠”是指對漢室的效忠;“

義”是指劉關張三人的義,

《水滸傳》中的“忠”是指宋江對大宋的忠心;

“義”是指梁山好漢之間的義。

水滸傳又稱忠義水滸傳 請你談談對忠義的理解

事實上《水滸傳》有很多版本,關於水滸傳的作者、成書年代和創作過程等問題,非常學術、也非常複雜(胡適先生在1927年曾有一篇關於《水滸傳》成書及作者的考據文章,有興趣可以看一下,約兩萬多字)。總的來說《水滸傳》有三種版本,元末明初的一百回本(據考據為羅貫中所著)稱為《忠義水滸傳》,明朝中葉的七十回本稱為《水滸傳》(古本),還有嘉靖年間郭本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傳》,這三種版本是不同的。這裡需要注意以往語文課本中關於《水滸傳》作者和成書的說法,其實是存疑的,只是一種說法而已。《水滸傳》其實是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自古以來《水滸傳》其實是指前七十回本,而招安之後的徵遼、方臘、王慶、田虎等其實歷史上稱為《續水滸傳》。《忠義水滸傳》只是水滸傳的一種版本,而且是一百回本或一百二十回本的稱謂,強調了招安之後為統治者徵四寇的內容,故加上了所謂的“忠義”二字,其實是違背水滸初衷的。水滸傳本質是揭露封建黑暗統治與各種人在其環境下抗爭的一部文學作品,其意義之深,恐非“忠義”二字所能概括全的。

《忠義水滸傳序》的譯文?

司馬遷說《說難》、《孤憤》是賢聖抒發憤懣之作,看來,古代賢聖沒有憤懣是不會寫作的。沒有憤懣的寫作就像不寒而顫,無病呻吟,有什麼值得看呢。《水滸傳》就是憤懣抒發之作。自宋王朝不自振以來,本末倒置,賢人身處下僚,宵小之徒身居高位。漸使外族處於強勢,中國處於弱勢,當時皇帝宰相卻像堂上燕雀安然悠閒,甘心向外族納幣稱臣,屈膝跪拜。施耐庵羅貫中,身在元,心繫宋,對宋朝衰亡、對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心存不平,就在《水滸傳》描寫大破遼國以發洩;對宋朝南渡苟安心存不平,就描寫水滸眾將滅方臘以洩心中之憤。藉以發洩不平之憤的是什麼人呢,那是以前嘯聚水滸的強盜,想不稱他們忠義之人也不行啊。因此施、羅二位先生為水滸寫傳,又以忠義二字加在《水滸傳》之前。

為何水滸眾人都可稱得忠義呢,這麼說可以明瞭,道德不高受道德高尚人的役使,不賢之人受大賢之人役使,是事理所在,當今小賢之人役使別人,大賢之人受別人役使,能甘心不感恥辱嗎,就像力氣小的人捆縛別人,力氣大的人被人捆縛,他肯束手就縛而不反抗?這必然驅趕天下大力氣的和大賢之人歸於水滸了。稱水滸眾人是大力氣、大賢和忠義之人是可以的,但沒有宋江那樣忠義的人啊,看水滸一百零八人,一同建功,一同犯錯,同生同死,忠義之心與宋江相同,惟獨宋江身在水滸,心在朝廷,一心接受招安,專心報效國家,終於冒大險,立大功,最後與李逵、吳用、花榮服毒上吊,同死而不辭,就是一個忠烈啊。宋江忠義足以服一百零八人之心,成為一百零八人領袖,最後率一百零八人南征方臘,死亡過半,魯智深坐化六和寺,燕青泣涕辭別宋江,童威、童猛聽從李俊乘駕出海。宋江並非不知,只是他明察情勢所趨,李俊等不過明哲保身,絕非忠於君、義於友的人所屑於做的。但宋江並未挑明阻攔,這就是宋公明,這才是真正忠義啊,《水滸傳》豈可不作,《水滸傳》豈可不讀!

所以當國之君不可不讀《水滸傳》,國君讀了水滸,忠義就不會只存於水滸,而將存於國君身旁。賢宰相不可不讀《水滸傳》,賢宰相讀了水滸傳,忠義就不會只存於水滸,而將存在於朝廷。兵部掌朝廷的軍事重任,又不可不讀《水滸傳》,假如他們讀了《水滸傳》,忠義就不會只存於水滸,他們就會成為國家忠誠的保衛者。否則忠義就不在朝廷,不在國君身旁,國家捍衛者也不會存忠義之心,那忠義存於何處呢,只能存於水滸。這就是《水滸傳》所以為發憤之作的原因。如好事者只借以作為談資,用兵者只借以作為用兵的謀劃,各人只以其擅長看待《水滸》,那又從何處看到所謂忠義呢?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忠義思想有什麼不同

《三國演義》中“忠”是指對漢室的效忠;“

義”是指劉關張三人的義,

《水滸傳》中的“忠”是指宋江對大宋的忠心;

“義”是指梁山好漢之間的義。

水滸傳又稱忠義水滸傳,你認為書中誰最符合"忠義"兩個字,並說明理由

梁山泊排定座次後,宋江名正言順地當上梁山的老大,他立即為自己和梁山人找出路,打出了“招安”大旗。讓樂和唱《滿江紅》,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李逵也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鳥安!”三位剛烈的漢子同樣反對招安,可宋江對他們的言語完全不一樣。對李逵是“大喝道”:“這黑廝怎敢如此無理!左右與我推去,斬訖報來。”而對武松與魯達卻這樣說:“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來冷了眾人的心?”

從這可看出水滸的“山頭”。李逵是家奴,是宋江在江州脫險帶出來的親信,對家奴大聲呵斥不以為過,還能起敲山震虎的作用。而對武松、魯達這兩個二龍山來的頭領,他只能安撫,因為二龍山人馬和梁山人馬近似聯盟關係。一家小公司和大公司合併成一個新公司,大公司不可能完全控制小公司的高層人士。梁山人馬的基本構架是“一大”加“四小”。“一大”是原來的梁山人馬,“四小”指青州的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和華陰的少華山,好比一個大集團公司的核心層企業和鬆散型子公司的關係。後來“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眾山歸水泊是實,但“同心”卻未必。眾山同歸梁山,是為了生存,免得被各個擊破。作為核心層企業的老總,宋江有更長遠的追求,招安後,宋江、吳用等作為主要人員也許能進入皇帝的視野,而他們作為一般的跟隨者,命運如何更未可知。

當眾山人馬上了梁山後,表面上兵強馬壯,但彼此的關係更加複雜,山頭更多。從宋江三打祝家莊後,他一直留心羅致朝廷的武官。他知道,如果不改變梁山的隊伍構成,不但“招安大計”無人附和,就是那些不同出身,分屬不同山頭的各位好漢,都難以擺平。排完座次後,梁山表面處於最興盛的時期,這也是宋江和朝廷討價還價最好的時機,如果再拖下去,各個山頭的人矛盾顯現出來,宋江僅憑自己的權謀,憑戴宗、李逵、花榮等人,是難以控制住局勢的。因此招安這件事,人多做不得,人少也做不得。太早做不得,太晚也做不得。招安後宋江等人奉詔徵遼、徵田虎、青島三利騙押金王慶、方臘,不僅是朝廷利用外寇和反賊削弱梁山的力量,也可看成宋江在征戰中削弱非嫡系人馬。一百零八將中,宋江的嫡系陣亡比例最低,難道是偶然的嗎?一部水滸,直到結束依然可以看出梁山原先種種的“山頭”。

相關問題答案
水滸傳忠義指的是什麼?
非凡的意義指的是什麼?
自定義指的是什麼意思?
水秀指的是什麼意思?
缺角風水中指的是什麼?
社會主義農村耕地紅線指的是什麼 ?
產值指的是什麼?
淘寶客單價指的是什麼?
房屋結構指的是什麼?
學轉促四氣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