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效率怎麼計算?
求人工效率的工具與方法
人工效率的計算公式:
人工效率=(產出數量X 標準工時)/(日工作小時 X 直接人工數 - 損失工時)X100% ;
人工生產率=(產出數量X 標準工時)/(日工作小時X 直接人工數)X100%。
生產效率主要用來考核純生產能力,不包括由技術、材料等其它問題所引起的能力損耗。
生產率用來考核整個生產過程中的能力,是製造成本的標示之一。
如何核算人工利用率
(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標。包括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企業從業人員年人約工作時數、企業銷售收入(營業收入)、企業增加值(純收入)、企業利潤總額、企業成本(費用)總額、企業人工成本總額等。
企業從業人員人均工作時數=(企業年制度工時+年加班工時-損耗工時)/企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
純收入(1)生產法: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2)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淨額+營業盈餘
人工成本=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費用+其他人工成本
(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指標
1、銷售收入(營業收入)與人工費用比率
人工費用比率=人工費用 / 銷售收入(營業收入)
=(人員費用/員工總數量)/(銷售收入(營業收入)/員工人數)
=薪酬水平 / 單位員工銷售收入(營業收入)
2、勞動分配率
勞動分配率=人工費用 / 增加值(純收入)
直接人工的計算公式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產量×單位產品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實際工時例:新新機械廠加工A產品需車加工,其標準工資率為5元/工時,實際工資率為6元/工時,標準工時為500工時,實際工時為450工時,試求某產品直接人工的工資率差異和效率差異。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實際人工成本-標準人工成本=6×450-5×500=200(元)(U)200元的逆差由以下兩部分組成: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 (6-5)×450=450(元)(U)直接人工效率差異 = (450-500)×5=-250(元)(F)
人效如何計算
筆者所問應該是人均勞效的計算方式:
人均勞效是人均平均勞動效率的簡稱,代表了一個公司、企業、團隊的勞動效率。在企業管理中通常通過人均工時、人均產值、人均銷售收入、人均利潤等指標來進行評價。
在社會和企業生產中鑑於不同的管理需要,面向不同的對象會採用差異化的指標進行對比和檢討:
1、企業內部生產部門的人均勞效評價通常會直接評價計件或定額員工等直接生產員工的勞動效率,此時的人均勞效會採用月(年)人均工時進行衡量。公式:月(年)完成工時總量/月(年)平均生產員工人數=月(年)人均工時【PS:月平均人數=每日現員人數之和/月曆自然天數】。
2、企業整體產值規模和銷售收入的評價通常以產值、銷售收入為基數,公式:月(年)工業總產值(或商品產值)/月(年)企業平均人數=月(年)人均產值;月(年)銷售收入/月(年)企業平均人數=月(年)人均銷售收入。
3、在某些對標場合,通過結果來衡量人均績效時也會以利潤作為評價指標,公式:月(年)利潤總額/月(年)企業平均人數=月(年)人均利潤。
4、除以上直接描述勞效的指標外,企業HR部門還會通過萬元產值人工成本指標去衡量企業的人工成本與產出是否匹配,該指標也可對比本企業在行業中單位產值人工成本的水平,即體現同行業同類員工的薪資水平和勞作效率。公式:當期企業人工成本總額/當期企業工業總產值(萬元)=萬元產值人工成本。
人均效能測算公式是什麼? 10分
人均效能即人均勞動效率是指考核商業企業每個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完成工作量的指標。是活勞動消耗與經營成果的比較。在計算時,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中不完全相同,批發企業一般只計算全員勞動效率,而零售企業則既要計算全員勞動效率,又要計算營業人員的勞動效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全員勞動效率=商品純銷售額/全員平均人數
營業人員勞動效率=商品純銷售額/營業人員平均人數
勞動效率越高,單位商品流通所耗費的活勞動越少,取得的經濟效益就越大;反之,則經濟效益就小。用勞動效率衡量商業企業的經濟效益,要剔除商品種類構成和價格因素的影響。
請問人均效率怎麼計算啊?
總的工作效率/總人數
第五題中傳遞效率如何計算,人工輸入能量是否算同化量
第一空 10%到20% 這是一個基礎的知識點 書上寫的很明白 人工輸入要算 因為輸入的能量是植食性動物攝入的能量 所以第二空應該是2.5
精益生產管理中什麼是編程效率,計算人工的
精益生產範圍很大,要看你們公司是著重精益在哪些方面?最好的方式是去諮詢公司的前輩或是瞭解這方面的人幫忙。
如何計算人力成本投入產出比
1、 人力資源的取得成本 人力資源的取得成本是企業在招募和錄取職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具體包括以下幾項:(1)招募成本,它是為吸引和確定企業所需人力資源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對企業內外的廣告宣傳費用。(2)選擇成本,是企業為選擇合格的職工而發生的費用。(3)錄用成本,是企業為取得已確定聘任職工的合法使用權而產生的費用。(4)安置成本,是企業將被錄用的職工安排在確定工作崗位上的各種行政管理費用;錄用部門為安置人員所損失的時間費用;為新職工提供工作所需裝備的費用;從事特殊工種按人員配備的專用工具或裝備費;錄用部門安排人員的勞務費、諮詢費等。 2、 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 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是企業為提高職工的生產技術能力,為增加企業人力資源的價值而發生的費用。具體包括以下幾項:(1)上崗前教育成本,是企業對上崗前的新職工在思想政治、規章制度、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基本方面進行教育所發生的費用。(2)崗位培訓成本,是企業為使職工達到崗位要求對其進行培訓而發生的費用。(3)脫產培訓成本,是企業根據生產加工作的需要,允許職工脫離工作崗位接受短期(一年內)或長期(一年以上)的培訓而發生的成本,其目的是為企業培養高層次的管理人員或專門的技術人員。 3、 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是企業在使用職工的過程中而發生的成本。具體包括以下幾項:(1)維持成本,是保證人力資源維持其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所需的費用。(2)獎勵成本,是為激勵企業職工,使人力資源發揮更大作用,對其超額勞動或其他特別貢獻所支付的獎金。(3)調劑成本,是調劑職工的工作與生活節奏,使其消除疲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滿足職工必要的需求,穩定職工隊伍,並吸引外部人員進入企業工作而發生的費用。 4、 人力資源保險成本 人力資源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資源在暫時或長期喪失使用價值時的生存權而必須支付的費用。具體包括以下幾項:(1)健康事故保障成本,是企業承擔的職工因工作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健康欠佳不能堅持工作而需給予的經濟補償費用。(2)勞動事故保障成本,是企業承擔的職工因工傷事故應給予的經濟補償費用。(3)退休養老保障成本,是社會、企業及職工個人承擔的保證退休人員老有所養和酬謝其辛勤勞動而給於的退休金和其它費用。(4)失業保障成本,是企業對有工作能力但因客觀原因造成暫時失去工作的職工給於的補償費用。 5、 人力資源的離職成本 人力資源的離職成本是由於職工離開企業而產生的成本。包括以下幾項:(1)離職補償成本,是企業辭退職工或職工自動辭職時,企業所應補給職工的費用。(2)離職前低效成本,是職工即將離開企業而造成的工作或生產低效率損失費用。(3)空職成本,是職工離職後職位空缺的損失費用。 人力資源成本項目的內含確認之後,就要選擇一定的計量基礎和計量方法,將人力資源成本加以量化,應根據人力資源成本項目各自不同的特點,把各個項目所涉及的費用直接或經計算相加。在本文中對此處不再詳加說明。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骸為帳戶設置、帳務處理與財務報告三部分。在帳戶設置方面,由於人力資源本身是一種特殊的資源,相應地決定了人力資產不同於其他資產的特性,所以帳戶設置便不同於傳統會計中成本項目的帳戶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科目:人力資產、人力資源、取得成本、人力資源開發成本、人力資源保障成本、人力資產費用、人力資產攤銷、人力資產損失準備、人力資產損益。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工業企業增加值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銷售收入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職工人數人工成本產出系......
如何提高人工效率
反覆訓練,就會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