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主要看什麼?
要看cpu的性能好壞主要看什麼
大致上是這樣的:首先看CPU的核心數量,一般核心越多性能越好,當然耗電也越大,其次看CPU的核心架構,可以理解成處理的效率,比如流水線級數(大致是越少越好),分支預測等等,專業名詞太多,我也就胡亂賣弄下哈哈,這裡的話現在最好的還是酷睿的架構。酷睿的比AMDK8架構要有效率,K8比以前的老雙核奔D要好,反正就這樣理解吧。。。再次是看CPU主頻,這個肯定是越大越好,當然耗電也越大越多,然後是看製造工藝,比如65NM,45NM,製造工藝越高超(納米數越小),性能越好(體現在超頻上),也更加省電,發熱更低!最後是看2級緩存大小,這個好比CPU的數據高速臨時存儲站,這個也是越大越好E8系列是6M的,當然現在常一些四核的CPU還有三級緩存,作用道理大致和二級緩存一樣,你也可以相同理解。
電腦的性能主要看什麼
最佳答案檢舉 硬件主要就是看cpu,主板,內存,顯卡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一臺微型計算機功能的強弱或性能的好壞,不是由某項指標來決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統結構、指令系統、硬件組成、軟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決定的。但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指標來大體評價計算機的性能。
(1)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揣常所說的計算機運算速度(平均運算速度),是指每秒鐘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百萬條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來描述。同一臺計算機,執行不同的運算所需時間可能不同,因而對運算速度的描述常採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CPU時鐘頻率(主頻)、每秒平均執行指令數(ips)等。微型計算機一般採用主頻來描述運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頻為133 MHz,PentiumⅢ/800的主頻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頻為1.5 GHz。一般說來,主頻越高,運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長。一般說來,計算機在同一時間內處理的一組二進制數稱為一個計算機的“字”,而這組二進制數的位數就是“字長”。在其他指標相同時,字長越大計算機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早期的微型計算機的字長一般是8位和16位。目前586(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32位,現在的大多裝人都裝64位的了
(3)內存儲器的容量。內存儲器,也簡稱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訪問的存儲器,需要執行的程序與需要處理的數據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內存儲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計算機即時存儲信息的能力。隨著操作系統的升級,應用軟件的不斷豐富及其功能的不斷擴展,人們對計算機內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斷提高。目前,運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統至少需要 16 M的內存容量,Windows XP則需要128 M以上的內存容量。內存容量越大,系統功能就越強大,能處理的數據量就越龐大。
(4)外存儲器的容量。外存儲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盤容量(包括內置硬盤和移動硬盤)。外存儲器容量越大,可存儲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裝的應用軟件就越豐富。目前,硬盤容量一般為10 G至60 G,有的甚至已達到120 G。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標。除了上述這些主要性能指標外,微型計算機還有其他一些指標,例如,所配置外圍設備的性能指標以及所配置系統軟件的情況等等。另外,各項指標之間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實際應用時,應該把它們綜合起來考慮,而且還要遵循“性能價格比”的原則。
CPU主要看什麼好詳細
CPU的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CPU從雛形出現到發展壯大的今天,由於製造技術的越來越先進,其集成度越來越高,內部的晶體管數達到幾百萬個。雖然從最初的CPU發展到現在其晶體管數增加了幾十倍,但是CPU的內部結構仍然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CPU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機的性能,因此CPU的性能指標十分重要。 CPU主要的性能指標有以下幾點:
(1)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鐘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
一般說來,一個時鐘週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CPU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不能完全用主頻來概括CPU的性能。至於外頻就是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頻=外頻×倍頻。我們通常說的賽揚433、PIII 550都是指CPU的主頻而言的。
(2)內存總線速度或者叫系統總路線速度,一般等同於CPU的外頻。
內存總線的速度對整個系統性能來說很重要,由於內存速度的發展滯後於CPU的發展速度,為了緩解內存帶來的瓶頸,所以出現了二級緩存,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內存總線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工作頻率。
(3)工作電壓。工作電壓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
早期CPU(386、486)由於工藝落後,它們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發展到奔騰586時,已經是3.5V/3.3V/2.8V了,隨著CPU的製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Intel最新出品的Coppermine已經採用1.6V的工作電壓了。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熱過高的問題,這對於筆記本電腦尤其重要。
(4)協處理器或者叫數學協處理器。在486以前的CPU裡面,是沒有內置協處理器的。
由於協處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浮點運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機CPU的浮點運算性能都相當落後,自從486以後,CPU一般都內置了協處理器,協處理器的功能也不再侷限於增強浮點運算。現在CPU的浮點單元(協處理器)往往對多媒體指令進行了優化。比如Intel的MMX技術,MMX是“多媒體擴展指令集”的縮寫。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為增強Pentium CPU在音像、圖形和通信應用方面而採取的新技術。為CPU新增加57條MMX指令,把處理多媒體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
(5)流水線技術、超標量。流水線(pipeline)是 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開始使用的。
流水線的工作方式就象工業生產上的裝配流水線。在CPU中由5~6個不同功能的電路單元組成一條指令處理流水線,然後將一條X86指令分成5~6步後再由這些電路單元分別執行,這樣就能實現在一個CPU時鐘週期完成一條指令,因此提高了CPU的運算速度。超流水線是指某型 CPU內部的流水線超過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Pentium pro的流水線就長達14步。將流水線設計的步(級)數越多,其完成一條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適應工作主頻更高的CPU。超標量是指在一個時鐘週期內CPU可以執行一條以上的指令。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難想象的,只有Pentium級以上CPU才具有這種超標量結構;這是因為現代的CPU越來越多的採用了RISC技術,所以才會超標量的CPU。
(6)亂序執行和分枝預測,亂序執行是指CPU採用了允許將多條指令不按程......
電腦配置主要看哪些東西 40分
內存 顯卡 cpu 主板
cpu參數主要看什麼?啊
最重要的是核心,如Intel的處理器核心的性能順序為Kentsfield,Conroe,Presler,Smithfield,Presscot,northwood,Wellemett。其次分別是主頻、前端總線頻率(FBS)、外頻、一級和二級緩存,這些都是越大越好。
CPU 參數詳解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的縮寫,CPU一般由邏輯運算單元、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組成。在邏輯運算和控制單元中包括一些寄存器,這些寄存器用於CPU在處理數據過程中數據的暫時保存。大家需要重點了解的CPU主要指標/參數有:
1.主頻
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鐘頻率,簡單地說也就是CPU的工作頻率,例如我們常說的P4(奔四)1.8GHz,這個1.8GHz(1800MHz)就是CPU的主頻。一般說來,一個時鐘週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主頻=外頻X倍頻。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AMD的Athlon XP系列處理器其主頻為PR(Performance Rating)值標稱,例如Athlon XP 1700+和1800+。舉例來說,實際運行頻率為1.53GHz的Athlon XP標稱為1800+,而且在系統開機的自檢畫面、Windows系統的系統屬性以及WCPUID等檢測軟件中也都是這樣顯示的。
2.外頻
外頻即CPU的外部時鐘頻率,主板及CPU標準外頻主要有66MHz、100MHz、133MHz幾種。此外主板可調的外頻越多、越高越好,特別是對於超頻者比較有用。
3.倍頻
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例如Athlon XP 2000+的CPU,其外頻為133MHz,所以其倍頻為12.5倍。
4.接口
接口指CPU和主板連接的接口。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卡式接口,稱為SLOT,卡式接口的CPU像我們經常用的各種擴展卡,例如顯卡、聲卡等一樣是豎立插到主板上的,當然主板上必須有對應SLOT插槽,這種接口的CPU目前已被淘汰。另一類是主流的針腳式接口,稱為Socket,Socket接口的CPU有數百個針腳,因為針腳數目不同而稱為Socket370、Socket478、Socket462、Socket423等。
5.緩存
緩存就是指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它先於內存與CPU交換數據,因此速度極快,所以又被稱為高速緩存。與處理器相關的緩存一般分為兩種——L1緩存,也稱內部緩存;和L2緩存,也稱外部緩存。例如Pentium4“Willamette”內核產品採用了423的針腳架構,具備400MHz的前端總線,擁有256KB全速二級緩存,8KB一級追蹤緩存,SSE2指令集。
內部緩存(L1 Cache)
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級高速緩存。在CPU裡面內置了高速緩存可以提高CPU的運行效率,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L1緩存越大,CPU工作時與存取速度較慢的L2緩存和內存間交換數據的次數越少,相對電腦的運算速度可以提高。不過高速緩衝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複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L1緩存的容量單位一般為KB。
外部緩存(L2 Cache)
CPU外部的高速緩存,外部緩存成本昂貴,所以Pentium 4 Willamette核心為外部緩存256K,但同樣核心的賽揚4代只有128K。
6.多媒體指令集
為了提高計算機在多媒體、3D圖形方面的應用能力,許多處理器指令集應運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三種便是I......
CPU的性能主要看哪些參數?
雙核同有2個單核的CPU,從理論上說,是單核CPU的兩倍,也就是如果單核的頻率是2.0,那麼就相當於雙核1.0。實際上雙核性能比單核是略小於2倍的買CPU主要看幾個參數:核心數、主頻、核心類型、二級緩存或者三級緩存,支持的功能(比如新的intel酷睿,通俗地講是支持動態超頻,這種技術不會對cpu有損害,性能也大大提升!)
電腦配置的高低主要看什麼
主板,CPU,顯卡,內存,硬盤大小和轉速,最明顯是前4樣
電腦配置主要看哪些
通常說的電腦配置,也就是常說的裝機配置,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CPU
2、顯卡
3、內存
4、硬盤
5、主板
6、顯示器
7、電源
8、機箱、鍵盤鼠標、光驅
決定電腦性能的主要是CPU、主板、顯卡和內存。
主要看cpu顯卡內存主板硬盤電源
cpu相當於大腦 顯卡相當於眼睛 主板相當於身體 內存相當於短時間內能記得東西 硬盤相當於能記多少東西 電源相當於心臟
首先要看幹什麼事情,如果是軟件設計的話,cpu好點就是大腦好點處理得快,顯卡沒必要太好,如果主玩遊戲的話就顯卡好點眼睛好點看的特效多,cpu不用太好,現在內存至少要4g,更大的更好,硬盤500g或1t的就行了,主板方面看cpu,什麼大腦用什麼身體,電源當然要名牌而且額定功率最好400瓦礎上,還有就是顯示器大小決定顯卡的顯存大小,一般23寸以下包括23寸1g顯存足夠以上2g顯存,總之看預算了,什麼預算配什麼電腦
不管你打算裝機還是看現成的機器,請仔細閱讀以下幾條建議:
一、關於CPU,Intel口碑比AMD好,個人也認為Intel的功耗控制的好,所以穩定性更可靠;CPU看的是主頻高低和核心數量。核心數量越多,主頻越高越好。這裡有一個常識,例如I5 3450除第一個3表示三代外,基本上同位置上的數字越大性能就越好,當然也越貴。比如,I5 3450 1239可是I5 3470就1300了。除了上面的主頻高低,CPU還要看的是插槽,因為CPU要跟主板的插槽保持一致,不然就插不進去咯。
二、主板,需要研究的是品牌,用料(比如固態電容,USB3.0),支持內存雙通道?支持內存DDR3多少頻率?一般都選華碩,技嘉,華擎,微星,當然最重要是跟你選的CPU插槽類型一致。
三、內存,沒什麼好說的,研究過主板就都沒啥值得看了,看品牌,看價格~
四、顯卡,你要是圖片、影像處理,玩兒遊戲等,就弄一塊好點的顯卡。一般來說好點的顯卡是指合適的顯卡,這個“合適”不能量化,是根據你的CPU性能來搭配選的,簡單說如果你的CPU買成800塊,那你也就再看800塊左右的顯卡吧!當然500元和1200元的顯卡也能用,不過你要弄一塊2000的,就不值當了,自己把握。
五、硬盤,容量越大越好,一般來說1T的足夠了,硬盤不能圖便宜,太影響數據讀寫了。
六、光驅,機箱,看個人喜好,反正夠使就行~~如果你不嫌佔地方,儘量買大點的機箱。裝進去的東西有空間散熱,太小的話可能裝不上顯卡,或者也太擠不利於走線和散熱;
七、電源,這個很重要哦~~ 儘量大一點的,一般家用或者遊戲影音,450W夠用了~為什麼這麼重要,百度上都有,我就不重複了。
八、顯示器,鼠標鍵盤音響等外設,根據自己需要吧。我經常打開大的圖紙,就弄了一個27英寸的……一般來說屌絲選19寸,小資選23寸。。。
全部手打……………………………………………………
怎麼看CPU的參數,主要看哪幾點?
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臺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服務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服務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異步運行,(臺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異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服務器系統的不穩定。
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板前端總線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倍頻係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係。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頻而得到高倍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樣版的Intel的CPU都是鎖了倍頻的,少量的如Inter 酷睿2 核心的奔騰雙核E6500常和一些至尊版的CPU不鎖倍頻,而AMD之前都沒有鎖,現在AMD推出了黑盒版CPU(即不鎖倍頻版本,用戶可以自由調節倍頻,調節倍頻的超頻方式比調節外頻穩定得多)。
CPU內核和I/O工作電壓
從586CPU開始,CPU的工作電壓分為內核電壓和I/O電壓兩種,通常CPU的核心電壓小於等於I/O電壓。其中內核電壓的大小是根據CPU的生產工藝而定,一般製作工藝越小,內核工作電壓越低;I/O電壓一般都在1.6~5V。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熱過高的問題。
CPU的性能好壞最主要看什麼? 是不是看它的頻率多少Hz?
菜鳥看cpu要看測試軟件的。
給一個主流性能比較:
酷睿常速龍x2 3800+》PD805》速龍3000+》PD503》閃龍》賽揚D。
賽揚D應該跟P4差不多。Intel的cpu,除了酷睿,功耗都遠高於amd的cpu。
酷睿也會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