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什麼時候開始?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我國的簡體字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

簡體字發展歷史

· 1920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

· 1935年8月21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膽一批簡體字表》,次年2月宣佈廢止。

· 1955年1月中國文改會擬定了《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 1956年1月28日中國國務院審訂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

· 1964年5月中國文改會發表了《簡化字總表》。

· 1977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試用一段時間(約八年)後因為字形過於簡單且混亂而宣佈廢除。

中國大陸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簡體字?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籤"、"須"兩字重見,實際為2236字),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

簡體字到底什麼時候出現的

不是那個人發明的

現在大陸通行的簡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的,以後雖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為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1977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在報刊上試用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就宣佈廢除了。'

簡體中文

簡體中文(Simplified Chinese),是現代中文的一種標準化寫法,與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相對。簡體中文主要由傳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中國大陸地區推行的簡化字所組成。

簡體中文通常被等同於中國大陸現在的中文用字系統(規範漢字),不過其實此係統和臺灣、香港的用字系統的差異除了簡繁漢字本身的分別外,也有很大部份源於不同的異體字選擇和字形的分別,所以“簡體中文”的筆劃不一定較少;例如臺港用的“強(因字形顯示關係,未能正確展示該字形,該的組合形態方式與簡字相同,由[弓][厶][蟲]組成,不過[口]的位置由[厶]取代)”字,大陸用的是“強”,筆劃還比較多。

目前,簡體中文主要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一些華人社區中使用。過去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並存於聯合國各式文件中,然而中華民國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目前聯合國中無成員國家使用繁體中文字體。

簡體用語

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除了漢字寫法(如簡化字和繁體字間,以及各地漢字寫法規範)的差異外,通常認為還存在詞彙上的差異。例如繁體中文裡多用的“原子筆”,在簡體中文中多用“圓珠筆”等等。由於有這種差異,“簡體用語”這種說法隨之產生。不過其實這並非繁簡中文本身的差異,而主要是由於使用兩者的人群,尤其是中國大陸和臺灣在20世紀中葉由於政治原因分隔後交流較少,造成了用詞習慣的差異。這種現象在1980年代以來由於科技術語的不同而更加明顯。而且,在同樣使用簡體中文的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地也存在一些用詞習慣的不同。因此,有人指出正確的提法應為“中國大陸用語”、“新加坡用語”等,而非“簡體用語”。

電腦中的簡體中文

由於使用簡體中文的主要是中國大陸,故此電腦中的“簡體中文”一直以來其實代指“中國大陸中文”,意即絕大部份軟件的“簡體中文版”使用的是中國大陸的用語和翻譯,此等軟件亦通行於其他使用簡體中文的社群。

中文編碼

簡體中文自1980年代以來通常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總局公佈的GB 2312,以及其後繼的GBK和GB 18030中文編碼。近年來隨著Unicode跨語言編碼集的出現,也被廣泛使用。

簡體中文的來歷

中國文字的簡化,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中國大陸政府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主持關心下,結合了上百名專家,對數千個常用的中國文字進行了一次字體的簡化。當時的出發點,應該說是分析了中國的國情。中國經歷了上百年的內憂外患,國弱民窮。中國又是一個幾千年的農業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在農村,而當時中國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而要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文化,建設國家,識字掃盲成了一個重要的歷史任務。簡化文字,當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數以億計的人民大眾,能夠儘早儘快地識字認字,提高使用文字的速度,提升文化水平,方便學生在校學習,以此為最基本的基礎,才有可能學習科技,建立一個富強的國家。

有些臺灣人第一眼看到簡體字,大概會感到驚訝。中國大陸的字改變了那麼多,尤其是離鄉幾十年的老兵,看到家鄉變了,文字也變了。有的人討厭看簡體字,一見到它就說是「匪書」、「匪文」。更有的人把文字簡化運動看滿清政府的剃髮相提並論,說共產黨為了要改造人民,強迫人民閱讀簡體字,事實上不然。

漢字自古以來就有繁體與簡體兩......

簡體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簡體字是漢字演變的邏輯結果。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

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

而簡體字正是楷書的簡化。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體字已見於南北朝(4-

6世紀)的碑刻,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

”。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簡化字,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例如“營”、“壽”

、“盡”、“敵”、“繼”、“燭”、“壯”、“齊”、“淵”、“婁”、“顧”

、“獻”、“變”、“燈”、“墳”、“驢”,等等。唐代顏元孫著《幹祿字書》

和王仁〔日句〕著《刊謬補缺切韻》,都收了極多的俗體字。宋代以後,隨著印刷

術的發明,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簡體字的流行

範圍,數量大大增多。根據《宋元以來俗字譜》,宋元明清12種民間刻本中所用

的簡體字多達6240個,合為繁體字共1604個,平均每個繁體字有3.9個

不同的簡化字,與今天使用的簡體字完全相同的有“實”、“寶”、“聽”、“萬

”、“禮”、“舊”、“與”、“莊”、“夢”、“雖”、“醫”、“陽”、“鳳

”、“聲”、“義”、“亂”、“臺”、“黨”、“歸”、“辦”、“辭”、“斷

”、“羅”、“會”、“憐”、“懷”等等共達330多個。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

體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採用已在民間流行

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

,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歷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

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為正體字應用於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

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復、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

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彙

》,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收簡體字3

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

委員會提出《蒐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

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採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收

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歷史上由政府公佈的第一

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

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

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

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

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產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

產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用簡體字代替繁體字的

簡體字的演化有一個歷史原因,50年代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掃盲,那個時期在工廠、街道、農村到處都組建了掃盲班,識字和學文化是那一時期的熱潮,但是遇到困難,繁體字筆畫多,難寫難認,掃盲的對象是大批的大字不識一個的成年人,為了這一需要才根據群眾中的一些書寫習慣形成了簡化字,這為全社會的掃盲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目前大陸使用的簡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的,以後雖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為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1977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在報刊上試用很短的一段時間後宣佈廢除。

漢字簡化的原則和方法: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種“簡體字是共產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國民黨的宣傳。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種: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眾”、“禮”、“無”、“塵”、“雲”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了的(參見方舟子《字源和漢字簡化》一文)。

2、草書楷化。如“專”、“東”、“湯”、“樂”、“當”、“買”、“農”、“孫”、“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如“雞”、“觀”、“戲”、“鄧”、“難”、“歡”、“區”、“歲”、“羅”、“劉”、“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份。如“聲”、“習”、“縣”、“醫”、“務”、“廣”、“條”、“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遷”、“郵”、“階”、“運”、“遠”、“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併為簡單的那個字。比如“里程”的“裡”和“裡面”的“裡”合併,“面孔”的“面”和“麵條”的“面”合併,“皇后”的“後”和“以後”的“後”合併,“憂鬱”的“鬱”和“鬱鬱蔥蔥”的“鬱”合併。這些合併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裡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有幾個常用字特別值得一提:“龜”字,繁體近二十筆,簡直是一筆一畫在畫一隻龜,難寫(我至今不知其正確筆順、筆畫),難記(經常閱讀繁體字書籍的尚且我認得寫不得,何況小學生),簡化後保留其輪廓,僅剩七筆。“憂鬱”的“鬱”,繁體多達二十九筆!寫法極其複雜,也很難記(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人靠寫出這個字贏得一片掌聲),簡化後以“蔥鬱”的“鬱”代替,僅八筆。“籲”繁體字多達三十一筆,也極難記住寫法,簡化後改為“口”形“於”聲的形聲字,好記得很,且不過六筆。“釁”的繁體字二十六筆,寫法也相當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記得其寫法,簡化後僅十一筆。這些都是人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想當初學繁體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幾個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簡體字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記住,難怪有人對簡體字大為不滿--他當初的心血簡直是白費了。繁體字動則十幾、二十幾筆,而簡體字平均七、八筆,不僅書寫快速,對於計算機用字也極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幾筆的字一個個都塞進十六針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現在大家使用的免費字體,簡體是漂亮的宋體,而繁體卻什麼體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來的。...

中文簡體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簡體中文是現代中文的一種標準化寫法,與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相對。簡體中文主要由傳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中國大陸地區推行的簡化字所組成。

中國的簡體字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

1920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

1935年8月21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次年2月宣佈廢止。

1953年毛澤東主席指出:“作簡體字要多利用草體,找出簡化規律,作出基本形體,有規律地進行簡化。漢字的數量也必須大大減縮。只有從形體上和數量上同時精簡,才算得上簡化。”

1954年12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改組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簡稱文改會,直屬於國務院。

1955年1月中國文改會擬定了《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1956年1月《漢字簡化方案》由國務院正式公佈。為慎重起見,方案中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從1956年2月至1959年7月先後分四批推行。

1964年5月文改會編印出《簡化字總表》撫經過補充、調整,簡化字由方案收錄的515個增加到2236個。

1977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發佈“二簡字”,試用一段時間(約八年)後,因為字形過於簡單且混亂而宣佈廢除。

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又對原來總表中的個別字進行了調整。

簡體字是什麼時候開始普及的

1935年8月21日,由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頒11400號令,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列出324字。其中大半與大陸現行簡體字相同,如:壓、價、過、禮、辭、體、爾、彌、擬、礙、獨、滬、燭、譽、趕、橋、變、戀、堅、亂……

當年10月,國民政府由主席、行政院長、教育部長聯署,頒佈第744號訓令,其後行政院頒發第5378號訓令,教育部也頒發第14397號訓令,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據說第二年停執行此令,是否確實待考

1956年,第一批簡體字才正式公佈

中國是什麼時候推行簡體字的?

推行簡化字是一個過程。早在1952年,就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開始著手收集、整理、編制《漢字簡化方案》。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1956年11月教育部正式發文《關於在各級學校推行簡化漢字的通知》。也就是說,應該算從1956年開始實施。1964年和1986年又分別修訂、公佈過《簡化字總表》,對先前的版本進行了個別修整。期間,在1978年前後出過一個非正常版的(比如:鋒-夆,國-囗),後來廢除了。

簡化字什麼時候開始

近代的漢字簡化行為,始於太平天國。在太平天國控制的地區內,實行了簡體字政策,以一批簡化了的漢字,取代原來的漢字。

簡體字發展歷史

· 1920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

· 1935年8月21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次年2月宣佈廢止。

· 1955年1月中國文改會擬定了《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 1956年1月28日中國國務院審訂通過了《漢字簡化方案》。

· 1964年5月中國文改會發表了《簡化字總表》。

· 1977年,曾公佈《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試用一段時間(約八年)後因為字形過於簡單且混亂而宣佈廢除。

望採納

相關問題答案
簡體字什麼時候開始?
體彩什麼時候開售?
什麼時候開始不裹腳?
總絕賽什麼時候開始?
青春痘什麼時候開始長?
卵泡什麼時候開始形成?
胎動一般什麼時候開始?
什麼時候開始閉關鎖國?
春晚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天天向上什麼時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