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飲食要注意什麼?
端午節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端午節即將來臨,粽子、鹹鴨蛋、皮蛋陸續登場逐漸成為飯桌上的“常客”。中醫認為,棕葉是清熱解暑的良藥,糯米也具有益氣生津、清熱的藥效,總的來說,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鹹鴨蛋則有清肺火、降陰火的功效;皮蛋性涼,火旺者最宜。看來,這三種都屬於應季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人人都適合食用。
端午節一般吃什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端午節一般都會吃粽子。除了 粽子還有雞蛋,但是注意這裡的雞蛋是要用艾葉煮過的才好。還有艾饃饃,顧名思義是用艾蒿來蒸的的饃饃。和黃酒,即雄黃酒,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具體具體就是為了避開五毒中的的蛇。
端午節養生要注意什麼
端午話養生:注意五個方面
端午節前後有季節轉換的特點,長江流域將進入梅雨時節,暑氣加溼氣容易對人體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帶來影響,也是比較容易生病的季節。從人與自然協調相適應的角度而言,應該注意科學養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襲。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漿和烏梅湯
端午佳節粽飄香,總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但對於患有慢性病或是愛美想減重的民眾而言,可得小心粽子驚人的熱量!營養師表示,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以一顆裹蒸粽為例,熱量就約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個裹蒸粽就相當於攝取了一天1/3的熱量,加上內餡多為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對於部分慢性病患者更應該酌量攝取。
在品嚐粽子時儘量減少醬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觀念,攝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內所含的高油脂及補充不足的營養素,進而達到健康的均衡飲食,避免過了一個端午佳節,身上多了一層一層的游泳圈。
專家也建議可在品嚐粽子後喝點茶葉。飲茶的保健功效雖然最近幾年已陸續獲得證實,但一般民眾普遍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特定茶種才能油切,但其實只要是茶類都可以減少體內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發酵程度較低的綠茶、包種茶及烏龍茶油切效果最好。
美食達人發明了粽子新的吃法,就是和豆漿一起吃,每天早上一個粽子一杯豆漿,對於上班族來說是既營養又便捷。由於粽子多半是用糯米制作的,在食用中務必控制數量,每次食用不宜超過60克為宜。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配喝茶水或豆漿等,以幫助吞嚥和消化。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每天食用一個大肉粽或蛋黃粽等,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可以有效的保持皮膚的彈性,增加肌膚的光澤度。
如果想要快速潤腸,可以適量的飲醋,由於醋的酸性成分與胃裡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腸胃、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食用時每次不要超過1小湯匙,食用後緊接著飲一杯溫開水。端午以後暑熱漸盛,這個時候喝一杯涼爽的烏梅湯不僅可以解暑,還能增進食慾、改善乏力心煩等症狀。和粽子一起食用,還能緩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中草藥避毒祛邪
說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藥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溼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薰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空氣潮溼,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汙濁,淨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此外,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藥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後當茶飲用,或者泡酒飲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可以預防疾病。
端午之後溼熱漸盛,各種真菌、細菌大量繁殖,人體溼熱出汗,空氣中的過敏原增多,蚊蟲活躍,日照增強。於是,各種皮炎、溼疹、手足癬、蕁麻疹、白癜風等皮膚類疾病開始多發。專家強調,將菖蒲、生艾葉、佩蘭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預防以上提及的皮膚病。菊科的佩蘭有香氣,煎水沐浴有解熱清暑、化溼健胃、止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預防感冒,防止蚊蟲叮咬的作用。
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習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亂腹痛、驅逐腸胃充氣等功效。以它入藥的藿香正氣類製劑,更是備受專家推崇。
三、夜臥早起、穿衣簡單涼爽
端午節前後如何才能養陽呢?《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夜臥早起,無厭於日”。
“夜臥早起”與春天的養生原則是一樣的,但是相對於春天來說,此時日照時間更長,白晝時間更長......
端午節的習俗和飲食
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擡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擡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
端午節應該吃什麼,做什麼
1、粽子: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食材,基本上全國各地的地方,端午節都會吃粽子。
2、綠豆糕:綠豆糕也是一種端午節食材,這個基本上在南方會有,北方人一般很少吃。
3、鴨蛋: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端午節還要吃鴨蛋,最少是鹹鴨蛋,這個安徽那邊的人,基本上都有這類風俗。
4、茶葉蛋:茶葉蛋在端午節的時候,很多的地方有吃這個的習俗,例如上海。
5、魚肉葷菜:節日都需要有葷菜,魚肉蝦之類的,都是必備的食材。
6、餛鈍:餛鈍可以自己家包包,在節日時候一家人可以吃吃。
端午節要吃哪些食品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吃豆腐。
河北省: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
山西省: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江蘇省: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在綿陽市和遂寧市的部分地區,有端午吃包面[和餃子類似,用麵皮包餡煮食]的傳統,具體由來有待考證。
湖北省: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五月二十五又稱“末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臺灣什麼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哦,很多民眾也很樂意展示自己的創意。臺南地區端午節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種叫“煎堆”(又叫“煎錘”)的食物。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吃餾米:在部分晉語地區盛行,餾米即黃米(黍)蒸制的米飯
其實我自己也對端午節不怎麼了解,只知道吃粽子,賽龍舟什麼的,過的也不怎麼正式了····
這些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參考資料:網上資料
傳統端午節前後的養生吃什麼好
端午節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龍舟節、粽子節、地臘節、詩人節……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要數吃粽子、賽龍舟了。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他們還把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蝦,以免吃屈原的屍體。一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媽媽還會用五種彩色的線,搓成五彩縷給我戴在手腕、腳腕和脖子上,意謂可避災、除病、保安康。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五黃、戴香包、掛艾草等。怎麼樣,咱們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端午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端午節傳統美食:1、粽子 2、鴨蛋 3、艾饃饃 4、“五紅”——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黃魚或者黃鱔 5、茶蛋 6、打糕 7、大蒜蛋 8、煎堆 9、黃酒
端午節飲食現象及其積澱的內涵
1、吃粽子
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
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將粽子加熱後再吃,既安全衛生,又減輕消化負擔。
2、吃“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有吃豆腐的習俗。
3、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4、喝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
一般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5、吃油糕
端午節當天除了吃粽子,還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黃桂、玫瑰、核桃仁、豬油做成的餡,下油鍋炸。表皮鬆泡,餡心甜美,外形美觀。
6、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7、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8、採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採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採草藥,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9、糖棗糯米飯
端午節,納西族要吃糖棗糯米飯。糯米飯能溫補脾肺、補虛寒,而且糯米會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維生素,大量的磷質、鈣質、鐵質、蛋白質及脂肪,更加會增加人體血液中的血。所以要特別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進食。
10、吃臊子面
陝西人在端午節當天是一定要吃哨子面的。臊子面是陝西的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十種,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臊子面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麵湯油光紅潤。而岐山臊子面鄉土風味尤為濃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
11、吃葉子餑
葉子餑,是玉林人的節日食品尤其在端午和重陽這兩節屬必不可少的美食。關於葉子餑的傳說有很多已不可考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歷史頗久遠。到了後來葉子餑漸漸演變成玉林當地一種大眾化的地方傳統特色小吃。
12、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13、吃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
端午節吃棕子應該注意哪些東西?拜託了各位 謝謝
吃粽子是我國過端午節時的傳統習俗,買棕子時要注意以下五點: 一要看看粽子標籤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別買變質粽子; 二要小心粽子的口味變化,如果嚐到粽子餡有點酸、有點發苦、口味不正,不要再食用; 三要小心粽子的質量,一定要買商場、餐飲企業、超市的正規粽子; 四要小心粽子的外包裝,買安全、衛生的粽子; 五要小心吃粽子是不是對路,有胃病的不要吃太甜的粽子,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不要吃肉粽、蛋黃粽和太油膩的粽子。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以下幾種人宜吃棕子。 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種繁多,其中肉粽子和豬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易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兒童。粽子多用糯米做成,黏性大,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食用,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的胃酸過多、腹瀉、腹脹、腹痛等症狀。 胃腸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粽子的糯米,性溫滯氣,含植物纖維又多又長,吃多了會加重胃腸的負擔,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人若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昏迷、中毒,搶救不及時還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