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期分幾個階段?
怎樣幫助幼兒很好的過分離焦慮期
兒童分離焦慮主要的心理機制是:1、擔心父母離開他不回來了;2、離開父母沒有安全感,覺得害怕;3、對新環境感到緊張,不熟悉。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反應太嚴重,大部分是因為平時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造成的,其實是雙向的,就是父母也對孩子有分離焦慮,孩子也是感覺到父母對他不捨,他的分離焦慮鬧得越厲害。所以建議如下:1、溫和地像孩子保證下班準時來接他,他只是在學校(幼兒園待一天);2、鼓勵和讚賞他和老師、同學在一起學習獨立,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他做的很好;3、向他解釋每個孩子(包括大人)面對新環境都會緊張,鼓勵他去適應。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要有堅定的內心,將分離焦慮看成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過程和正常反應,“忍心”讓孩子去面對新環境和新起點。
幼兒分離焦慮症分幾個階段恢復?
伊頓幼兒園的老師表示幼兒基本入園2到3周就恢復了,分三個階段,1.剛入園的情緒極度不穩定,2.情緒基本穩定,3.情緒穩定。
寶寶什麼時候過分離焦慮期
嬰兒早期與自己親人分離時的啼哭也是正常的,這在嬰兒心理學上稱為“分離性焦慮”。在嬰兒早期生活中,他在與母親接觸中獲得安全感,如果與母親分離他就會感到孤單,甚至產生恐懼,這是他對安全的渴望和愛的呼喚,是寶寶心理健康的另一種表現。但是我們不能讓寶寶的這種焦慮長期持續下去,一旦寶寶由輕度焦慮轉向高度焦慮,由短期焦慮轉向持續的長期焦慮,就可能危及到嬰幼兒的心理健康。為此,我們需要及時地、自然地緩解這種分離性焦慮。
鮑爾比 每個嬰兒都經過分離焦慮三階段嗎
和親密的撫養者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安情緒和行為,就叫做“分離焦慮症”。它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而這種不適應行為或情緒,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越小的孩子,會表現出來緊緊抱著父母不放、害怕、非常愛哭;而較大的孩子,則會有懼怕的表情出現、情緒非常不穩定、又叫又跳的、耍賴、哭躺在底上不起來等等。
如何幫助孩子度過新入園的“分離焦慮期”
2—3週歲的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所熟悉的家庭環境、親人,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集體後,由於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往往會出現煩躁、拒食、拒睡、出逃、呆坐、跟人等負面情緒反應,我們在心理學層面上稱之為入園期“分離焦慮”。所謂入園期分離焦慮是指幼兒在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親人而導致煩躁、憂傷、緊張、恐慌、不安等負性情緒。那家長該如何引導緩解幼兒與家長間的分離焦慮呢?專家們給出以下建議:
1.要正確引導,只能說幼兒園好,千萬不要當孩子面講出你的擔心,他們鬼精靈一個,既便是在旁邊玩呢,你以為他沒聽到,其實他都懂了,哪怕只有兩歲多。
2.剛去時回家千萬別問諸如:幼兒園好不好啊,想不想媽媽呀,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啊,吃沒吃飽啊類似的問題,這無疑在暗示他幼兒園是個不安全的地方,不管你有多擔心他在幼兒園的情況,也不能問。
3.不能在孩子面前爭論到底要不要去幼兒園的問題,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只要有人一說別去了,他馬上就會隨聲附喝,這也是不好的暗示。
4.如果他在家提到在幼兒園的事,你可以輕描淡寫,也可以往好的方面引導,比如說吃了好吃的,你就說媽媽都沒吃到,幼兒園真好啊,媽媽也想去,可媽媽太大了,幼兒園不要我啊之類的話。
5.休息的時候可以帶他出去玩玩,排解一下他的壓力,其實孩子上幼兒園時的壓力很大的,如果你換一個新工作,什麼都要從頭開始,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他比你那時更無助,作為媽媽,一定要充分理解他。
6.專家稱上幼兒園為心理斷奶期,由此可見上幼兒園哭鬧是每個孩子的必經階段,不管能不能講清道理的孩子,你一定不要偷著溜走,讓他感覺你不要他了,這是最不可取的,走要當面走,告訴他只要乖乖的吃飯,睡覺,媽媽下午就會早點接他回家。
7.既然是心理斷奶期,上火就是一定的了,不用一上幼兒園就馬上吃藥,但要多喝水,多吃西瓜,綠豆水等去火的食物,在幼兒園一般都是定點喝水,小一點的孩子又不會主動要,所以注意在家給孩子多補充水份,會減少生病的機率。
8.千萬不能孩子一哭就心軟不送了,如果想好了要送就一定要堅持到底,不然只會越來越難,他會認為哭鬧可以解決問題,只會哭鬧得更嚴重。
新生入園後的幾個主要反應:
(1)哭鬧:2—3歲的幼兒年齡較小,正是分離焦慮表現較明顯的時期,幼兒與朝夕相處的親人分離,第一次從“家庭”這個小環境進入幼兒園這樣“小社會”的集體環境,難免有哭鬧現象,請家長放心,為了讓幼兒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老師會精心安排豐富的一日活動,以轉移幼兒的焦慮心理,讓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2)“我不去幼兒園”:入園後最初的一兩個星期,孩子會對幼兒園產生抵觸情緒,也可能因為身體不適,不願去幼兒園。請家長經常和孩子進行積極的交流,引導孩子說說幼兒園的事:如幼兒園發生了什麼高興的事,和老師小朋友們玩了哪些好玩的遊戲,聽了什麼故事等。最好不要問孩子是不是受了什麼委屈了,是不是想媽媽了,有沒有哭等等消極的對話,家長對孩子入園綜合症的心理承受力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入園適應期的長短,願您的孩子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3)驚醒:初入園的幼兒可能會出現夢中驚醒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陌生感和不安全感造成的,這些反應都屬正常,家長不必擔憂。
★入園不僅是對孩子適應能力的檢驗和挑戰,也是對家長的考驗,孩子入園後,家長和孩子都有一段適應期,家長的作用很關鍵,您這樣做了嗎?
○ 和老師溝通,加強相互的信任、體諒和配合,共同幫助孩子儘快度過適應階段。
○ 傍晚接到孩子後,不用著急回家,先帶孩子玩一會,讓孩子緩解一下......
分離焦慮的影響
焦慮會引起孩子生理上的應激反應,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剛入園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患兒整日纏住父母,不斷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時擔心父母發生意外,或擔心意外災難會使自己與父母失散。害怕自己離開父母會被拐走。患兒因此不願上學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兒所後哭鬧,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現出頭痛、腹痛、噁心等軀體症狀。病程可持續數年。分離焦慮是孩子離開母親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媽媽在哪裡?我要找媽媽!孩子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的出現。大部分孩子從七八個月起,就會明顯表現出這種分離焦慮,有些孩子甚至更早。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孩子的不安全感有關。最初,這種焦慮的出現,是具有特殊的適應意義的。因為,它促使孩子去尋找他所親近的人,或者發出信號,呼喚媽媽的出現。這是孩子尋求安全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是,由於焦慮中的孩子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有時,他們甚至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這些平時最能引起親近的人關注的行為,成了他用來呼喚親人的一種方法。當然,其他的活動可能就進入不了他們的視線了。當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分離焦慮就越發不可忽視了。很多寶寶因害怕去幼兒園,會以不起床、假裝生病、賴地哭鬧的手段進行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