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也麼哥?
元曲中的"也莫哥"是何意?
正 元曲[正宮][端正好]一套中,有一個曲牌叫做[叨叨令]。這個曲牌中,有一個固定的重句,就是“……也麼哥,……也麼哥”: “枉將他氣殺也麼哥,枉將他氣殺也麼 例如元曲〔正宮〕〔端正好〕一套中,有一個曲牌叫做〔叨叨令〕。這個曲牌中,有一個固定的孟句,就是“·”…也麼哥,·“…也麼哥”: “枉將他氣殺也麼哥,枉將他氣殺也麼哥。一”(關僅卿《竇娥冤》第三折) “是必休誤了也麼哥,休誤了也麼哥。”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 ‘兀
元曲原文,急!
雙調·大德歌關漢卿【字體:大 中 小】小山屋7451 春 子規啼[二],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三],則見雙燕鬥銜泥[四]。夏 俏冤家,在天涯[五]。偏那裡綠楊堪繫馬[六]。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七]。蛾眉淡了教誰畫[八],瘦巖巖羞帶石榴花[九]。秋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十]。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一一]。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一二],淅零零細雨打芭蕉[一三]。冬 雪紛華,舞梨華[一四]。再不見煙村四五家[一五],密灑堪圖畫[一六]。看疏林噪晚鴉[一七],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一八]。 注:雙調:宮調名。大德歌:是這個調子的曲牌。
歡樂頌裡面安迪說的也麼哥什麼意思
句末語氣詞,也麼哥和思密達意思相近
在 歡樂頌第三十四集中,安迪劉濤和祖峰奇點這對高智商情侶的日常額昂很多觀眾看不懂了,比如安迪魏渭用元曲也麼哥調情,就這個也麼哥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意 思,看來文化不夠看個電視都跟不上節奏,談戀愛談成安迪魏兄這樣的,時不時吹笙鼓篁、也麼哥一下真是文藝的有趣。魏兄日常撩個妹都要引經據典那麼高端,如 此奇特的腦回路也只有顏美多金高智商的安迪才能hold得住,現在追個劇也要學唐詩宋詞元曲莎士比亞麥兜小心語錄科學理念也麼哥,那麼也麼哥到底是什麼呢?
據悉,奇點安迪調情時說的也麼哥其實是元曲中的出現的詞語。下面來看看具體解析。
歡 樂頌34集中安迪揹帶褲這套好評,精緻的美加鄰家女孩兒的那種感覺,也麼哥的意思是句末襯字,無實義,元明戲曲中常用的句末語氣詞,也麼哥和思密達意思相 近,安迪和奇點溫馨有意思的對白,更加印證了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在一個檔次的就不要擠破腦袋,你倆戀愛談的倒是旗鼓相當,苦了觀眾這種看客。
解答關於元曲的2個問題,懂元曲的朋友進來
襯字是增強語勢和湊足音節的,有點像文言中的“之乎者也”,一般都加在一句之末,但這些襯字得真實存在,比如“老了人也麼哥”。有的襯字也需加在固定位置,這就要看你所選的曲牌名了。如果在你選的曲牌名中,有一字成一句的,那麼像“么”這類單字就需加在此位置。常用襯字的有“也麼哥、么”等。現在我們寫元曲跟古代不太一樣了,襯字一般都不加了(我不習慣加襯字)。
那麼現在說怎麼寫元曲,首先要搞明白,沒有一定積累謝不出好的元曲,這就需要你多看元曲。從一般的小令開始看起,熟悉之後可以看帶過曲和套數,因為看這兩種需要一定功底。當你讀到會背幾十首小令時,你就會熟悉常見的曲牌名了。常見的曲牌名有“水仙子、鄲桂令、殿前歡、山坡羊、天淨沙、朝天子等。和宋詞一樣,曲牌名所對應的小令字數也一定,每句一般字數相差不得多於三個。元曲不像宋詞分上下闕,元曲一首小令寫完即結束。填曲時要注意押韻,現代文字與古代有所差別,所以只要韻母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在此不必過分深究。
寫元曲時也應注意不能因為刻意押韻而失掉意境和立意;不能在字詞上過分吹毛求疵,即使如此,“煉字”也很重要。
末學才疏學淺,瞭解得不多,但對元曲也有幾分愛好。希望樓主多讀元曲,能寫出很好的元曲。
也麼哥是什麼意思.是蒙語麼
我記得是元曲裡常用的啊.
埂也麼哥”是明代戲曲裡面常用的句末語氣詞,無實義,通常用兩遍。例:兀的不氣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氣殺人也麼哥?意思是:真是氣死人了啊!
懂元曲的朋友進來元曲中的襯字有沒有
襯字是增強語勢和湊足音節的,有點像文言中的“之乎者也”,一般都加在一句之末,但這些襯字得真實存在,比如“老了人也麼哥”。有的襯字也需加在固定位置,這就要看你所選的曲牌名了。如果在你選的曲牌名中,有一字成一句的,那麼像“么”這類單字就需加在此位置。常用襯字的有“也麼哥、么”等。現在我們寫元曲跟古代不太一樣了,襯字一般都不加了(我不習慣加襯字)。
那麼現在說怎麼寫元曲,首先要搞明白,沒有一定積累謝不出好的元曲,這就需要你多看元曲。從一般的小令開始看起,熟悉之後可以看帶過曲和套數,因為看這兩種需要一定功底。當你讀到會背幾十首小令時,你就會熟悉常見的曲牌名了。常見的曲牌名有“水仙子、折桂令、殿前歡、山坡羊、天淨沙、朝天子等。和宋詞一樣,曲牌名所對應的小令字數也一定,每句一般字數相差不得多於三個。元曲不像宋詞分上下闕,元曲一首小令寫完即結束。填曲時要注意押韻,現代文字與古代有所差別,所以只要韻母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在此不必過分深究。
寫元曲時也應注意不能因為刻意押韻而失掉意境和立意;不能在字詞上過分吹毛求疵,即使如此,“煉字”也很重要。
末學才疏學淺,瞭解得不多,但對元曲也有幾分愛好。希望樓主多讀元曲,能寫出很好的元曲。
幾首元曲的寫作格式
[黃鐘]
元曲宮調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韻》:“大凡聲音,各應於律呂,分六宮十一調”“黃鐘宮富貴纏綿。”
[醉花陰]曲牌名,套數首牌。古近二體。古體5句,宋詞牌小異。近體七句,前五句同古體,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圓]曲牌名,屬北曲,小令用。有[么篇]換頭,須連用。全同宋詞。北宋人王詵(shēn)詞中有“人月圓時”,故名。又叫[青衫溼]。金元時北人喜歡唱它,隨入散曲。定格11句。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么篇換頭]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宮]
元曲宮調之一,又作“正黃鐘宮”。周德清《中原音韻》:“正宮惆悵雄壯。”
[端正好]曲牌名,屬北曲。套數首牌。與《仙呂》同,與宋詞略異,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叨叨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對句,五、六兩句疊,“也麼哥”是定格。通體都是去聲叶韻。有疊字體,疊字須有平聲。定格共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塞鴻秋]曲牌名,小令兼用。亦入[仙呂]、[中呂]宮調內。格式與[叨叨令]基本相同。凡叶韻處皆須作平平去。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小梁州]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小梁州]。亦入[中呂]、[商調]。有[么篇]換頭,須連用,與諸宮調[梁州]。始調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四、七、三、五、,計25字。[么篇]換頭,與始調不同,定格七句,定格字句:七、三、四、三、三、四、五、,計29字,全曲共50字。
[醉太平]曲牌名,小令兼用。又名[凌波曲]亦入[仙呂]、[中呂],首二句須對,五六七三鼎足對。北曲入正宮單曲、平韻,也入南曲,仄韻,定格8句,定格字句:四、四、七、四、七、七、七、四、,共44字。
[菩薩蠻]曲牌名,散套首曲,亦入[中呂]。同詞牌,惟不用換頭,亦不換韻。定格4句。定格字句:七、七、五、五,共24字。
[黑漆弩]曲牌名,小令用。有[么篇]換頭,須連用,,白賁以此凋詠《漁父》,句首為:“儂家鸚鵡洲邊往”,後人又稱此調為[鸚鵡曲]。因白氏曾官至學士,所以,此曲還稱[學士詠]。定格8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六、七、六、七、七、共54字。
[綠么篇]曲牌名,屬北曲,小令用。又名[柳梢青]。開頭兩個三字句;只喬吉寫過一首,大約是喬吉自度曲。喬海的曲。開頭兩句都有襯字,定格9句,定格字句:三、三、四、四、四、四、七、二、七,共38字。
[大石碉]
古代戲曲音樂名詞,宮調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韻》:“大石風流蘊籍。”
[青杏子]散套首牌,亦入[小石],名作[青杏兒],小令用。[么篇]同始調,用否均可。定格7句,定格字句:五、三、四、七、四、四、四, 共31字。
[仙呂]
元曲宮調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韻》:“仙呂清新緬邈。”員雜劇第一折多用仙呂宮套曲。
[賞花時]曲牌名,散套首牌。亦入[商調]。[么篇]同始調,用否均可,定格5句,定格字句:七、七、五、四、五共28字。
[八聲甘州]曲牌名,散套首牌。[么篇]同始調,南曲極相似,宋詞牌不同。定格9句,定格字句:四、四、四、四、六、七、七、五、四,共45字。
[點絳脣]曲牌名,多用作雜劇或套數的首曲,其後緊接[混江龍]。定格5句,四、四、三、四、五,共20字。
......
元曲五首及其意思 20分
11、普天樂.詠世 張鳴善
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花倚欄干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花謝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
〔註解〕
洛陽花:即洛陽的牡丹花。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稱洛陽牡丹天下第一。
梁園月:即梁園的月色。梁園,西漢樑孝王所建。孝王曾邀請司馬相如、枚乘等辭賦家在園中看花賞月吟詩。
月曾把酒問團圓夜:化用蘇軾《水調歌頭》詞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譯文:在洛陽賞花,到梁園賞月,好花應不惜錢去買,明月也應不惜錢雲買。依著欄干觀賞花開放得一片爛熳,舉酒問明月為何如此團圓。月有圓有缺花有開有謝,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過一墩別。花謝了到了三春再開,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圓,人去了什麼時候能再來呢?
12、普天樂.張鳴善
雨兒飄,風兒揚。風吹回好夢,雨滴損柔腸。風蕭蕭梧葉中,寸點點芭蕉上。風雨相留添悲愴,雨和風捲起淒涼。風雨兒怎當,雨風兒定當,風雨兒難當。
〔譯文〕雨在飄灑,風在吹揚。地場好夢風驚醒,細雨斷人腸。風過梧桐葉,寸點落芭蕉。風雨交加令人增添悲愴,雨和著風捲起陣陣淒涼。風雨讓人如何承受,但是它卻一定讓人承受,它實在難於讓人承受啊!
13、詠雪.張鳴善
漫天墜,撲地飛,白佔許多田地。凍殺吳民都是你!難道是國家祥瑞?
〔註解〕
白佔:強取豪奪。
吳民: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原作“無民”。《全元散曲》校記:“疑‘無民’為‘吳民’之訛。如作‘吾民’亦通。”
祥瑞:瑞雪兆豐年。
〔譯文〕漫天飄墜,撲地飛舞,白白地佔了許多的田地。把黎民百姓都凍壞了,說什麼是國家祥瑞?
14、折桂令.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桂體 虞集
鸞輿三顧茅廬。漢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南瀘,長驅西蜀,力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術,悲夫關羽雲殂。天數盈虛,造物乘除。問汝何如,早賦歸歟。
〔作者簡介〕虞集(1272-1348),字伯生,號道園,世稱邵庵先生。四川仁壽人,八百居崇仁(今屬江西)。官至奎章閣待書學士,晚年以目疾辭官回鄉。以詩文著稱,有《道園學古錄》。現存散曲僅一首。
〔寫作背景〕此曲由席上偶談三國蜀漢事引發。元末陶宗儀曾記載集作此曲的逸事。虞集一次在童童家宴集時,有歌兒順時秀唱一支〔折桂令〕:“博山銅細嫋香風……”一句兩韻(如:銅、風),名為“短柱”。虞集愛它新廳,就以席上偶談及蜀漢史蹟為主題,即席賦成這支“短柱體”曲子。
〔註解〕
鸞輿:皇帝的車駕,亦指代皇帝。此處指代劉備。
祚:皇位。
桑榆:指日暮時,因日暮時夕陽光照在桑樹和榆樹梢上。古人據此又用以比喻人的暮年垂老之時。
瀘:瀘水,今金沙江。
雲殂:死亡,云為語氣助詞。
天數:天命。
盈虛:圓缺。
造物:指主宰創造大自然萬物的神靈。
乘除:增減。與“盈虛”意近,都是指此消彼長的變化。
歸歟:即歸家吧。歟,語氣助詞。
〔譯文〕劉備三顧廬請諸葛亮出山。可是蜀漢王朝難以扶持,已成了一蹶不振的殘局。諸葛亮五月渡瀘,南撫夷越,西和諸戎,北拒曹魏,力阻東吳。美妙呵周瑜的神奇兵術,悲嘆呀關羽早早死去。人世間一切世事全由天定,造物所致。問你要怎麼辦?還是早點歸隱吧!
15、四塊玉.別情 關漢卿
自送別,心難捨,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指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作者簡介〕關漢卿(1230?-1297後),號一齋、已齋叟。一生主要生活在大都,與楊顯之、王和卿、珠簾秀等有來往。後南下漫遊,晚年主要生活在杭州......
元曲之《正宮·叨叨令·自嘆》是誰寫的?
正宮·叨叨令·自嘆
周文質
--------------------------------------------------------------------------------
築牆的曾入高宗夢[一],釣魚的也應飛熊夢[二],受貧的是個淒涼夢,做官的是個榮華錠。笑煞人也麼哥[三],笑煞人也麼哥,夢中又說人間夢[四]。
[一]“築牆”句:傳說是一個從事版築的奴隸,在傅巖那個地方勞動,高宗“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巖)中。……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見《史記·殷本紀》。
[二]“釣魚”句:釣魚的,指呂尚,即姜太公。《史記·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麗彡},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載與俱歸,立為師。”西伯,即周文王。按“非虎”《宋書·符瑞志》作“非熊”,後又由“非熊”論為“飛熊”,因有“飛熊入夢”的傳說。
〔三〕也麼哥:也作“也末哥”。語尾助詞,無義。此句在這裡重複兩遍,是《叨叨令》的定格。
〔四〕“夢中”句:這是化用《莊子·齊物論》中的“夢之中又佔其夢焉” 的意思。
什麼叫元曲
繼唐朝詩、宋詞之後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傳絕不及唐詩宋詞之廣,這是人們對元曲的體式感到陌生緣故,我們在此對其予以簡略介紹。
元曲有雜劇、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數,小令帶過曲之別。
我國古代音樂把調節器式叫保重宮調。曲的宮調出於隋唐燕樂,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都調,共得二十八宮調。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呂宮、南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十二種。每一種宮調均有其音律風格,故對於調子的選擇,往往有一定的習慣。如王驥德在《曲律》中說:“用宮調須稱事之悲歡苦樂,如遊賞則用仙呂、雙調等類;哀怨則有商調、越調等類。以調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宮調都有不同曲牌。套數則由兩支以上週一宮調的不同曲牌聯綴而成。
曲源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於元朝產生大變化,把詩詞之美融入樂聲中
而風行之,據考證,論曲起源可上溯至遠古生民之始〔鈞天九奏
〕〔葛天八闋〕,孔子亦詩三百篇作絃歌;安徽及湖南則以〔楚
辭九歌〕為祀歌,降至漢樂府〔延年協律〕、唐詩〔旗亭畫壁〕
、宋詞酒宴歌席,均以譜入管絃而歌之。曲為何能獨得樂曲之名
?也因其與音樂關係比樂府、詩詞更加的密切。是韻文學發展極
致,故能佔魁。就中國的韻文文學,與音樂關係密不可分。以詞
來說,其源於唐曲子,唐曲子則出於隋唐燕樂,宋詞是倚聲而作
,就是先有調,再按其所奏樂曲配詞吟唱。又〔宋元戲曲考〕載
: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調其淵源,出於宋代大麴十一、唐宋詞七十
五、諸宮調二十八。當時,文人便作另一種文學發展而擬之。宋
末,民間出現更多新樂曲;如元人楊朝英編集之〔太平樂府〕與
〔陽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數民族樂曲。宋詞漸無法
滿足當時需要,以致〔詞〕在聲樂上的地位就逐漸被〔曲〕取代
之。散曲之文學形式,約產生於宋金。在元明時期發展,乃是集
少數民族之樂曲,南北各地小調。〔南詞敘錄〕載:永嘉雜劇興
,則又即村坊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奏,徒取畸農,市
女順口可歌而已,諺所謂〔隨心令〕者,與入樂律宋詞之大成如
〔秦月樓〕〔點絳脣〕〔太常引〕〔念奴嬌〕又如曲調之〔柳外
樓〕即詞調之〔憶王孫〕,及唐宋的〔大麴〕〔鼓子詞〕〔傳踏
〕〔諸宮調〕〔賺詞〕等見於〔樂府詩集〕,北宋宣和年間,汴
京風行〔蕃曲〕即是少數民族之音樂,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
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國朝〕〔四國朝〕〔六國朝
〕〔蠻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時士大夫亦皆歌之,
金朝女真樂曲亦傳入,如北曲〔雙調〕中〔風流體〕等,〔太和
正音譜曲論〕,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風流體〕等樂章,皆以
女真音聲歌之,雖字有差誤,不傷於音律者,不為害也,在< <中< p>中<>
原音韻>>北曲黃鐘宮之〔者刺古〕雙調之〔阿納忽〕〔古都白〕
〔唐兀歹〕〔阿忽令〕,越調之〔拙魯速〕,商調之〔浪來裡〕
皆非北方漢族的曲調,應屬於女真或蒙古樂曲。在明人王世貞<<
曲藻序>>:曲者,詞之變,自金,元入主中國,所用胡樂,嘈雜
悽緊,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