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什麼時期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12-27

商鞅是什麼時期的人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參考:baike.baidu.com/...search

商鞅是什麼人?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全名為衛鞅。因衛鞅本為衛國公族之後,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受到貴族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車裂而死。其在秦執政十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並使秦國長期凌駕于山東六國之上。但最後還是死於自己的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後,魏惠王對公叔痤囑託不以為然,也就沒有照做了。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欲收復秦之失地,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商鞅三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讚許,併成為秦國強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

公元前359年,正當商鞅輔佐秦孝公醞釀變法時,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禮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更法篇》《史記·商君列傳》)。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輿論準揣。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這時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復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變法日久,秦民大悅。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前340年,率秦趙軍敗魏國公子昂將軍,魏割河西之地與秦,將人民遷居至大梁,此時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衛鞅因功封於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過刻薄寡恩,設連坐之法,制定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尤其是軍功爵制度,造成秦國貴族多怨。秦國公族趙良勸說商君積怨太深,宜“歸十五都,灌園於鄙”、“不貪商、於之富,不寵秦國之教”,商鞅不聽。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趙駟(《大秦帝國》劇誤稱嬴駟)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願收留。後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於彤,滅商君之族。

[編輯本段]商鞅變法

商鞅從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規模地推行過兩次變法。商鞅第一次變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楊寬《戰國史》185頁有這樣一段說明:“《史記秦本紀》說:秦孝公三年‘衛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龍、杜摯等弗然,相與爭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為左庶長。’據此,秦孝公三年已‘用鞅法’,六年因‘百姓便之’,提升衛鞅為左庶長。但是《史記商君列傳》說:孝公‘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據此則下令變法,應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衛鞅任左庶長之後。兩說相較,當以後說為是。《戰國策秦策》一說:‘商君治秦,......

商鞅是什麼時代的人物?

商鞅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在位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

商鞅生平簡介 商鞅是什麼人他和衛鞅是同一個人嗎

商鞅,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

(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1-2]

人,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給後人留下最重大的印象就是變法了。

商鞅是哪個朝代的?

商鞅(約前395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又稱衛鞅、公孫鞅(衛鞅之“衛”即氏於國,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諸侯之子曰公子,諸侯之孫曰公孫,公孫之子以王父字為氏”。衛鞅之祖為衛國君,故又稱公孫鞅。)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受到秦貴族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車裂而死。其在秦執政二十餘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並使秦國長期凌駕于山東六國之上,但最後還是死於自己的法。

商鞅變法的商鞅是戰國時代哪個國家的人?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全名為衛鞅。因衛鞅本為衛國公族之後,故又稱公孫鞅 。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受到貴族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車裂而死(即五馬分屍)。其在秦執政二十餘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並使秦國長期凌駕于山東六國之上。最後,商鞅變法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後,舊貴族挑撥秦惠王以謀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聽到消息,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客店準備住宿,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對他說:“商鞅定下規矩,留住沒有憑證的人,我要受“連坐”的處罰。”商鞅只得逃往魏國避難,但是因為他曾率領秦兵攻打過魏國,所以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商鞅只好重返商地,最後遭擒,被車裂而死.商鞅變法是指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郡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開始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出現了“家給人足”的繁榮景象,全國百姓以私下鬥毆為恥,以為國家立下戰功為榮,國家戰鬥力不斷增強,富國強兵的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國力驟增,使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最終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

衛鞅是什麼朝代的人,做什麼的

衛鞅就是商鞅,戰國時秦國人,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主要功績是在秦國推行變法

商鞅(約前395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又稱衛鞅、公孫鞅((衛鞅之“衛”即以國為姓,商鞅之“商”即以封地為姓或以官職為姓)。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受到秦貴族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死後被車裂。商鞅在秦執政約二十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並使秦國長期凌駕于山東六國之上,為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屈原和商鞅是同一時代人嗎

大時代相同 都是春秋戰國時期人 具體的商鞅在前屈原在後 商鞅變法死了以後 秦國才迎來張儀做相國 而屈原是楚國人 和張儀同一時期人 張儀欺楚的時候屈原任楚國大夫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 商鞅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

商鞅秦朝時是什麼職位

記住那不叫秦朝,那叫戰國時代的秦國。戰國時期有100多年。

秦朝是統一六國才有的稱呼,只有15年。

商鞅是戰國時代的人,他在秦孝公時期擔任丞相。

羋月傳裡的商鞅是什麼人,好人嗎?

商鞅(約前395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莊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為後來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被車裂的原因:

商鞅以“太子犯法,他的師傅應當替他受罰”為由,竟將太子的兩個師傅處以割鼻、刺字的刑罰。

商鞅以法治國,他變法的一個核心內容是集權,削弱原來貴族階層的權力,而強化王權。

商鞅的變法,這種集權符合了秦王的利益,卻動搖了貴族王權的勢力,得罪了不少王孫貴族。

秦孝公之死使商鞅失去了生存的理由。

嚴刑峻法得罪了太多的人,失勢之後就出現了牆倒眾人推的局面。

相關問題答案
商鞅是什麼時期的人?
孟子是什麼時期的人?
孟嘗君是什麼時期的人?
燭之武是什麼時期的人?
勾踐是什麼時期的人?
祁黃羊是什麼時期的人?
曹操是什麼時期的人物?
商鞅是什麼學派的?
商鞅是什麼時候?
天壇是什麼時期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