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思?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思!要簡潔明瞭!
書要讀得多,實踐要豐富。
讀萬卷書——是指要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
行萬里路——是指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也就是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有什麼含義
“讀萬卷書”是指應該全面吸收書本知識,使自己具有淵博、紮實的文化素養;
“行萬里路”是指不能單純地沉迷於書本,還必須廣泛瞭解、認識和接觸社會,並把書本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
說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含義
含義:
“讀萬卷書”是指應該全面吸收書本知識,使自己具有淵博、紮實的文化素養;
“行萬里路”是指不能單純地沉迷於書本,還必須廣泛瞭解、認識和接觸社會,並把書本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
綜合這兩句話的整體內涵,就是既要重視書本知識,也要重視社會實踐,或者說必須注重理論工實踐的有機結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什麼意思
比喻要努力讀書,讓自己的才識過人並讓自己的所學,能在生活中體現,同時增長見識,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
7zk8
怎樣理解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追求。因為這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那麼這兩者之間重要性是否一樣呢?有沒有區別?
如果單純論哪個重要,我覺得“行萬里路”要比“讀萬卷書”重要得多。
你可以這樣反駁我:如果一個人一點書不讀,只行萬里路,也一樣不會成才。這是我們經常在討論問題時擡槓的一種句式,也是很有用的一個句式。但放在這裡好像沒有多大的效果。
在商業界好些有這樣的結論,在企業創業之初,文化程度較低的往往容易獲得成功。也有人做過統計,目前全國有名的企業經理人中,第一學歷專科以下學歷佔絕對優勢。我們身邊的情況也一再證明,一些非常有創新能力的企業老闆很多高中都沒上過。這恐怕不是用特殊情況能一言蔽之的。相反,一個閉門讀死書的人很久以來就成了我們嘲笑的對象。我們是否可以說行路比讀書更重要呢?
“行路”我理解為在實踐中學習。人類進化是從行路開始的。從樹上到了地面,我們的祖先首先學會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為了尋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時也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大禹是在隨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視實踐在學習中的作用,並通過周遊列國治國安邦來印證所學。李時珍、徐霞客、馬可波羅、達爾文、哥倫布都是靠“行路”寫出了宏偉鉅著或取得重大發現。可見,“行萬里路”較“讀萬卷書”要重要得多。
把“讀書”與“行路”關係作個比喻:“讀萬卷書”好比人們通過一個窗口看到了知識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還要靠走出門去“行萬里路”。
讀書一方面能夠使我看增長知識,學習到別人的經驗,但同時也給你的頭上加了一道“緊箍”(這是經驗的特徵,經驗越多,人們頭腦受到的束縛越多,創新意識越差)。“讀萬卷書”之後,只有“行萬里路”,走出去親自看一看,體驗一下書中描述的情景,你才會發現書中所說的不及體驗的千分之一,同時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對這種情景的感受並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較,從而放大你的知識,只有這時讀書的效果才能體現出來。所以說:讀書好比一個放大鏡,不管你心中的知識是“真”是“假”,它都會放大若干倍(當然,讀書越多,放大倍數越大)。
只讀書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縛就越來越多,好比吃多了飯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贅,不但無益而且“害人不淺”。
作為教師這個職業,一向崇拜讀書,比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無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輕視“行路”的想法。知識分子從書本到書本已經幾千年了。
可以看到,現在的教師群體已經脫離實踐太久了,多數的教師已經被隔離在社會之外(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教師這個職業也自然被“神聖”到無以理解的地步。要得到社會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會的理解,要得到社會的理解首先要融入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