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是什麼?怎樣計算?
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是"平均分配有剩餘",
計算法則是"餘數要比除數小"。
有餘數的除法怎樣教學
並會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3,積累觀察,並能與他人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發展應用意識、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培養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態度和習慣,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2、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操作、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建立自信心,結合具體實例,掌握計算方法、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目標 教材分析,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益處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內容包括有餘數除法的認識和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教學難點。 2、討論,學會與人合作、交流: 1、抽象,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態度、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知道餘數要比除數小,以及一次實踐活動,能運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餘數的實際意義。讓學生經歷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幫助學生體會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教學重點。教學理念: 1
什麼馬最老
古羅馬
如何進行“有餘數的除法”教學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內容包括有餘數除法的認識和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以及一次實踐活動。
讓學生經歷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幫助學生體會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結合具體實例,益處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理念:
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有餘數的實際意義,知道餘數要比除數小。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能運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
3、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養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態度和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並會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
除法,被除數,除數和商有什麼意義
比的前項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數中的分子
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法中的除數,分數中的分母
比號相當於除法中的除號,分數中的分數線
比值相當於除法中的商
除法的由來
[chú fǎ] 除法
除法概念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若ab=c(b≠0),用積數c和因數b來求另一個因數a的運算就是除法,寫作c÷b,讀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數,b叫做除數,運算的結果a叫做商。
如在10÷5中,被除數為10,除數為5,商為2。在代數式的書寫中,也可以將a÷b簡單寫作分數形式a/b。大部分的非英語語言中,c/b還可寫成c : b。英語中冒號的用法請參照比例。
除法法則:除數是幾位,先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哪位上面,不夠商一,0佔位。餘數要比除數小,如果商是小數,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數是小數,要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計算。
商不變性質: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非零自然數,商既不變。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中文名:除法
外文名:division
概 念:四則運算之一
法 則:除法法則,商不變性質
除 號:÷
計算公式:被除數÷除數=商(a÷b=c)
除法算式題表示的含義是怎麼想出商的
除數,商,餘數都是兩位數,最大可以是:除數=99,商=99,餘數=98。被除數最大是:99×99+98=9899除數,商,餘數都是兩位數,最小可以是:除數=11,商=10,餘數=10。被除數最小是:11×10+10=120
如何上好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有餘數除法單元複習課
這堂課引入有餘數除法時只涉及到了包含除(幾個一組)而沒讓學生平均分,可以讓學生通過分小棒的活動形成認知衝突,產生學習需要。如讓學生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給幾個人?學生邊操作邊完成表格,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並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後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餘的,一種是有剩餘的。這時學生就產生了認知衝突,萌發學習需要,需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教學活動水到渠成,而剩餘的部分就是餘數,凸顯了有餘數除法的的概念與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