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怎麼找到食物?
螞蟻怎樣尋找食物的?
螞蟻為膜翅目蟻科小動物。其成蟲有工蟻、兵蟻、雄蟻、雌蟻之分,其形態也有差異。
其總體形態為身軀細小、平滑、有柔毛、條紋和瘤突,體色多種,以黑色和棕黃色為多,也有紅色和紅黑、黑藍混色的。體形的大小各不一樣,大型工蟻可長達1.2釐米,小的僅0.3~0.4釐米,頭部較大,有觸角,頭頂有複眼和單眼,並有發達的口器。
螞蟻身體由頭、胸、腹3部分組成,有6只足。其胸翅較硬叮易破碎、體薄,有彈性。軀幹胸部明顯,單胸腹節與後胸相結合而伸長。1~2腹節與腹部、腹柄相連,腰極細,腹柄為1節或2節,每節有背瘤或鱗片。腹柄後節為膨大的腹部,由7~8節組成,其中有摩擦發音器。
工蟻數量較多,體長一般為0.5~0.7釐米,但大型種可超過1釐米。體黑色,密披青銅色茸毛,頭部毛較稀,胸、腹部較密。體外有刻紋。頭部較寬,有細皺紋。觸角柄長,具12節,超出頭頂。複眼圓形,突出。足細長,各脛節下方有一排短刺。腹部膨大如卵形。背板5節,以首節最大。
雌蟻專司繁殖,稱蟻后,體長0.7~0.9釐米,有翅2對,交配後翅即脫落,雄性的繁殖蟻較細長,體長0.6~0.7釐米,胸部發達,腹部末端較尖。交配後翅脫落,壽命6個月左右。
螞蟻是群集而居的社會性昆蟲,而且戀巢性很強。多數種類築巢於地下,且食性雜,一般植、肉兼有。同巢中世代重疊,同時間內三品(蟻后、蟻王、兵蟻)都有。在一般地理及氣候條件下無明顯的休眠或滯育現象。 擬黑多刺蟻和其它螞蟻一樣,一般以窩為一個家庭。一窩中有蟻王(雄蟻)蟻后(雌蟻)有一個或數十個。工蟻專築巢、覓食、育幼等,數量最多;兵蟻保衛群眾安全,數量較少。一窩螞蟻一般為500~2000只,一年可繁殖分出15~25窩。 螞蟻生長、繁殖溫度為15~40℃,適宜溫度為19~29℃,10℃以下入洞冬眠
螞蟻王國的形成!
螞蟻又稱“玄駒”、“蚍蜉”、“狀元子”。螞蟻是一種既渺小而又平常的社會性昆蟲。在分類上,螞蟻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在昆蟲界它種類最多、生存量最大。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一億年前的恐龍時代,那時地球上就有螞蟻的祖先繁衍。隨著地球生態環境的變遷,身驅龐大的恐龍早已滅絕了,而身軀細小的螞蟻在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自然界依靠集體的力量和頑強的生命力一直生存繁衍到今天,而且形成了家庭興旺的螞蟻王國。目前,全世界的螞蟻約有260屬,16000多種,在我國約有2000多種。據世界級蟻學權威、美國哈佛大學的昆蟲學和生態學教授愛德華· 威爾遜統計,目前全世界已命名的螞蟻有8000多種,我國佔600多種。據已故英國生態學家C·B·威廉斯教授估計,地球上螞蟻總重量約佔陸生動物總量的10%。
螞蟻的擁有十大吉尼斯世界紀錄!
1、螞蟻的力氣大的驚人,可稱得上是生物界的冠軍。根據哈佛大學昆蟲學教授馬克莫費特觀察,螞蟻能舉起超過自身重量400倍的物體。其奧妙在螞蟻“六肢”上的剛毛,剛毛裡面的肌肉是一部高效的發動機,對能量的利用率高達90%以上,而火車、飛機對能量的利用率不超過30%。
2、螞蟻的巢,有的建築早高達十餘米的樹上,不怕風吹雨打,其結構精密,牢固程度稱得上高級“建築師”的佳作。
3、螞蟻搬家,不雨就幹。螞蟻是出色的氣象預報專家。
4、螞蟻所向無敵,史書上有螞蟻活吃眼鏡蛇,活吃身長10餘米蟒蛇的記載。
5、螞蟻有嚴密的組織性、紀律性、戰鬥性、團結性,它具有堅強的毅力,是三大社會性昆蟲之一。
6、螞蟻是個營養寶庫。
7、螞蟻是許多害蟲的天敵。
8、螞蟻是一群天才的藝術家。
9、螞蟻體內的含鋅量是所有動、植物中含量之最。每公斤螞蟻喊......
螞蟻如何找食物
螞蟻整天忙忙碌碌爬個不停,它們有時分頭行動,有時成群結隊,像有人在無聲地指揮。
我發現,不論什麼時候,螞蟻頭上的兩根觸角總是不停地左右晃動,不論是單個螞蟻在尋找食物,還是幾隻螞蟻在搬運食物,它們的觸角總是在不停地晃呀晃,真有意思。那麼它們的觸角有什麼功能呢?我對它產生了興趣。
經我多次觀察,我發現,螞蟻在找到食物後,在路上碰到夥伴時,兩隻螞蟻的觸角都擺動得特別頻繁,好像在親切交談。不一會兒,它們就從洞穴中搬來大隊兵馬,向著有食物的地方進發。螞蟻不會說話,怎麼通過觸角的擺動就傳遞信息呢?科技輔導老師告訴我們:螞蟻的某些腺體在不同的情況下,能釋放出不同的化學物質,彌散在空氣中,產生不同的氣味,而螞蟻的觸角上長著靈敏的嗅覺器官,通過觸角的不停擺動,使螞蟻感受到充分的氣味信息。原來,他們是在用氣味語言交談的,太妙了!我弄明白了,螞蟻尋找食物時,觸角的左搖右擺,是在感受空氣中食物的氣味。
螞蟻認路的本領很強,別看它們那麼細小,可有時能遠征到幾十米,它們也不會迷路,螞蟻認路是不是也靠觸角呢?我做了這樣的實驗,把正在歸途中的螞蟻從地上捉起來,小心地剪掉它的兩個觸角,再把它放回原地。嗬!螞蟻在地上盲目地轉了幾圈後,就呆在一個地方不動了,即使蟻巢離它很近,它也回不到巢裡,為什麼沒了觸角,螞蟻就會失去認路的本領呢?我翻閱了有關資料後得知,螞蟻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一種稱為示蹤激素的化學物質,螞蟻就是靠觸角上的嗅覺感受器來感受這種化學物質的氣味而認路的,怪不得我在螞蟻走過的地方滴幾滴風油精,螞蟻回來時經過的那條路所留下的氣味被打斷,只得像沒頭的蒼蠅亂轉,找不到原路了。
螞蟻沒有耳朵,靠什麼聽聲音呢?我抓了一些螞蟻,分別裝在兩隻透明的瓶子中,其中一個瓶子裡的螞蟻觸角都被剪掉了,當兩隻瓶子中的螞蟻都爬得不願動時,我在瓶子邊拍了幾下巴掌。嘿,一個瓶子裡的螞蟻被驚得滿瓶子亂爬,而那些剪了觸角的螞蟻卻充“耳”不聞,毫無反應,即使在旁邊放鞭炮,它們也無動於衷。由此看來,螞蟻的聽覺器官是長在觸角上,沒有了觸角,它們就成了聾子。為了驗證螞蟻的聽覺有多靈敏,我把一根縫衣針輕輕地掉在有觸角的螞蟻的瓶子裡,結果,螞蟻都被驚動了。
螞蟻的觸角又怎麼能聽到聲音呢?我挑了幾隻個頭特別大的螞蟻拿到放大鏡下觀察,原來螞蟻的觸角並不是光溜溜的,在觸角鞭節上長著一圈很密的,極為纖細的長毛,一有聲音,這些長毛就能引起反應,頻頻振動,這不就是聽覺毛嗎?
由於經常抓螞蟻在手上觀察,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完好無損的螞蟻在我手上爬幾下後會勇敢地從我手上跳下去,而失去觸角的螞蟻卻會變得特別膽小,在我手掌中總是爬來爬去,盲目兜圈子,沒有一隻敢往下跳,好像要摔死似的。我想,這是不是說明螞蟻的觸角有維持平衡、感覺空間位置、主管運動的功能呢?
螞蟻能預知天氣,如果要下雨,它們會成群地往高處搬家。那究竟螞蟻靠什麼預報天氣?我從生物百科知識書中尋找答案後得知,天要下雨了,空氣中的水蒸氣濃度加大了,被螞蟻觸角的靈敏感受器感受到,從而能預知未來的天氣。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分析,我認為螞蟻觸角的主要功能如下:
1、高度靈敏的嗅覺功能,因尋找食物、認路、和同伴傳遞信息都得靠螞蟻的觸角。
2、敏銳的聽覺功能,它可幫助螞蟻接受外界的信息,躲避危險。
3、運動功能,感受自己的空間位置,維持身體平衡,沒有觸角的螞蟻即使在平地上也寸步難行。
生活等領域,不是有著廣泛的前景嗎?總之,螞蟻的觸角是它生活中最重要的器官,它比眼睛等其他任何器官都重要。它的兩根觸角,就像電視機的兩根天線,時刻不停地接受外界信息。
小小的螞蟻,細微的......
螞蟻用什麼尋找食物
其實螞蟻是靠嗅覺和觸覺找到食物的~它頭上的兩根觸角就是它的觸覺器官,也可以用它來和同類進行交流.
螞蟻靠什麼找食物?
螞蟻一般依靠嗅覺和龐大的隊伍來尋找食物,如果你觀察小隊的螞蟻如何找食物,你會發現他們都自行其道,只是在身後留下一些化學激素。找到離食物最短捷徑的螞蟻最先回來,然後整個蟻巢傾城出動,沿著這一捷徑去搬食物。 螞蟻的頭部、觸角、胸部和前腳的脛節都含有聽覺器官,可以感受聲音振動。觸角除有精確的味覺、嗅覺和聽覺之外,其觸覺更為出色。觸角上密佈短短的觸毛,觸毛的根部與非常發達的神經末梢相連。螞蟻的大部分活動都因接收到化學物質而產生的,這些化學物質稱之為外激素,據說大概有五六十種。
螞蟻怎樣找食物? 5分
螞蟻一般依靠嗅覺和龐大的隊伍來尋找食物,如果你觀察小隊的螞蟻如何找食物,你會發現他們都自行其道,只是在身後留下一些化學激素。找到離食物最短捷徑的螞蟻最先回來,然後整個蟻巢傾城出動,沿著這一捷徑去搬食物。 螞蟻的頭部、觸角、胸部和前腳的脛節都含有聽覺器官,可以感受聲音振動。觸角除有精確的味覺、嗅覺和聽覺之外,其觸覺更為出色。觸角上密佈短短的觸毛,觸毛的根部與非常發達的神經末梢相連。螞蟻的大部分活動都因接收到化學物質而產生的,這些化學物質稱之為外激素,據說大概有五六十種。
螞蟻找到食物後如何找到回窩的路
群體生活的螞蟻經常獨自外出尋找食物,有時走很遠的路。從很遠的地方回到蟻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小小的螞蟻卻有一套傑出的認路本領,即使濃雲密佈,或者地面上被破壞,它們仍舊會找到蟻巢,只不過要多走些彎路而已。
為什麼螞蟻能夠準確尋找歸途,這個問題像謎團一樣,長久吸引著動物學家的興趣。在探索過程中,研究者也找到了螞蟻用來辨別方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方說,發揮超常的記憶力,利用氣味信息等。
不過,最新的研究發現令人意想不到———螞蟻能夠將“幾何信息學”有效地“應用”在認路上。螞蟻的這個特點是由英國科學家發現的,而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科學家肯定,化學信息在螞蟻識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當螞蟻外出覓食或在回家的途中,一般情況下它們都會釋放特殊的信息素氣味來標示行進的軌跡———當行進路線出現一定角度的轉彎,它們便會釋放這種微量的特殊氣味作為路口路標,同時標示出來的路口角度還會暗示是否有食物源存在,或僅僅就是一條普通的岔路口。
研究人員在文章中介紹稱,在對野外螞蟻活動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發現,當專職負責偵察任務的偵察螞蟻從蟻穴出發後,它們會運用一種有特殊氣味的信息激素全面標示出其行進的軌跡,而後續出洞的工蟻們將依照這些信息素的指示向有食物的目的地不斷進發。
假如上述方法不能奏效,螞蟻該怎麼辦?
法老蟻最初生長在南非,如今已成為常見的家庭害蟲。一般情況下法老蟻會通過釋放稱為信息素的特殊化學物質來標示各自行進的軌跡。從理論上講,迷路的法老蟻可以通過信息素軌跡,根據信息素氣味尋找食物或者回家的路。
但據拉特尼克斯教授和其他兩位研究人員、謝菲爾德大學計算機學系教授鄧肯傑克遜和邁克·霍爾克姆表示,這種方法相對而言比較浪費時間。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在觀察一種名為法老蟻的小型螞蟻搬運草料時發現,螞蟻辨別方向時更好的辦法是利用反向軌跡。
反向軌跡是指滿載而歸的螞蟻在返回蟻巢時,只要按照與出來時相反的角度便能循路而歸。
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小組稱,過去一直研究螞蟻信息素軌跡的研究人員並未發現這種方向標誌或者反向性。正如他們所預想的那樣,螞蟻不僅僅通過軌跡路線上信息素濃度的不同尋找食物或者巢穴,而且還通過幾何學。
為了驗證他們的理論,科學家將單個螞蟻在直線軌跡和55度的軌跡分別方向的能力進行了比較。科學家發現,在直線軌跡上的螞蟻無法準確地確定它們的方向,而它們處於分岔軌跡時,大約45%的螞蟻都能夠在第一個岔路口準確分清它們的方向。科學家的實驗證明,幾何形岔路口向法老蟻提供了所需要的反向性。
螞蟻準確定位的軌跡交叉的最理想角度是60度左右。
研究小組接著又對呈30度和120度等各種不同角度的軌跡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螞蟻準確定位的軌跡交叉的最理想角度是60度左右。他們發現,不僅法老蟻在處於這個角度的岔路口時定向最為準確,而且其它種類的螞蟻也有同樣的規律。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植物動物學教授弗朗西斯·拉特尼克斯表示,通過幾何學(想象一個大寫的Y),迷路的螞蟻能夠重新找到回家的方向。在軌跡的交叉點,從洞中出來的螞蟻會發現兩條大約呈30度角(相對於目前前進軌跡)的軌跡(想象一隻螞蟻從巢穴———Y的下部———向外爬行)。這就意味著當螞蟻們從蟻穴出發時,只要沿著這些事先標好角度的特殊路徑行進,就一定能夠找到食物資源,而當滿載而歸的勞動者要返回蟻巢時,只要根據這一螞蟻家族自創的“60度法則”,按照相反的角度循路而歸。由此一來,只要嚴格遵循這些路標的指示,外出的螞蟻就絕對不會錯過回家的路。
幾何學方法定向的發現讓科學家大感吃驚。
美國堪薩斯大學生態學和進化生......
螞蟻找到食物後怎樣處理
螞蟻找到食物後,趕忙奔回巢穴,一路上匆匆忙忙,碰到另一隻螞蟻就用觸角相互碰一碰。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螞蟻被帶出巢穴。發現食物的螞蟻在回巢的途中留下了食物的氣味和肛門排出的特殊氣味。同伴追隨這種氣味,就能找到食物。
螞蟻怎樣尋找食物
螞蟻常會出來找尋食物,有時運氣好,馬上就找到了;有時運氣差,走了好久還沒找著,等要回去時,大半天的路,他們還認得出來嗎?
頑皮的小朋友,常會把螞蟻剛爬過的路,用手把它抹去一段,然後發現螞蟻要找原路時,遇到被抹去的那段,就變得沒方向感了。確實螞蟻有時會在爬過的地方留下氣味,但也有螞蟻不留氣味,而記住沿途的天然氣味,然後找到回家的路。
另外,螞蟻的視覺還非常靈敏,能利用陸上、天空的景緻來認路。曾有人用圓筒狀工具,遮住一群正要回巢的螞蟻,讓他們只能看到天空,結果他們仍能按照正確路線前進。後來,人們又用一塊大板子,水平擋在螞蟻的上方,並且儘量放低,讓他們不能看到天空及周圍的景物,於是發現,他們開始失去方向,並且胡亂爬行了。
由此可知,不僅周圍景緻、太陽的位置,和藍天上反射下來的日光,都可幫助螞蟻辨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