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實錄怎麼寫?
採訪實錄是什麼?
就是對某個人的採訪記錄
訪談記錄表
(訪問的學生填寫)
課題組名稱
訪問者(學生) 被訪問者
被訪問者工作單位
職務
專長
訪問日期 訪問地點
訪談方式(電話、書信、面談、其他)
訪談記錄(可用附件)
結論(被訪談者,建議)
訪問的總時間
訪問者體會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比如:
採訪時間:7月8日下午
採訪對象:媽媽
採訪實錄:
問:媽媽,您小的時候都玩些什麼遊戲呢?
答:我小的時候,玩的都是一些跳長繩啊、踢毽子啊之類的遊戲。
問:那您都怎麼玩?跟我們現在一樣嗎?
答:一部分一樣,另一部分不一樣。
問:哦?怎麼不一樣?
答:像我小時候玩的陀螺,以前是木陀螺,沒有現在的高級。木陀螺只要用一根繩子抽一下,就轉了。
問:哦!我明白了!
採訪心得:從這次採訪中,我瞭解到了以前的生活是多麼艱辛。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這樣好的生活條件及環境。
採訪時間:7月15日上午
採訪對象:同學
採訪實錄:
我:同學,你現在都在看什麼書呢?
同學:我呀,同在看水滸傳。
我:那你看水滸傳有沒有有趣的事啊?
同學:當然有啦,小時候媽媽都不然我看小說。一次,我在看小說,媽媽來了,我就把小說藏起來,桌上全是擺著正課。
我:看來你很喜歡看書嗎。
採訪心得:一個人要學會看書,書是人類的階梯喲。
採訪記錄怎麼寫
採訪記錄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採訪的過程。從文體上來看,它屬於活動記錄的一種,比如調查記錄、聽課記錄、學習記錄等,在格式上有著共同的特點,其內容的基本構成有:活動主題、活動時間、地點、對象、調查項目、實況記錄、結果分析等。具體到新聞採訪,要在文中標明採訪時間、採訪地點、採訪人、記錄人、被採訪人、職業以及採訪過程,最後可以附上一段簡短對採訪內容的分析。對於初學者來將,採訪過程的寫作最好使用問答的形式,這樣可以使採訪琺錄顯得脈絡清晰。下面看例子:
採訪記錄
採訪時間:2009年12月1日
採訪地點:xxxx學校
採訪對象:XXX 記 錄:XXX
採訪者:XXX (女) 職 業:三年級小學生
採訪過程:
問:請問你們課餘時間XXXXXXXXX?
答:事實上XXXXXXXXXXXXXXXXX。
總結:通過這次採訪活動,我們發現XXXXX。
注:記錄人和職業可以不寫
採訪記錄怎麼寫啊,急 啊
採訪記錄
採訪時間:2009年12月1日
採訪地點:xxxx學校
採訪對象:XXX 記 錄:XXX
採訪者:XXX (女) 職 業:三年級小學生
採訪過程:
問:請問你們課餘時間XXXXXXXXX?
答:事實上XXXXXXXXXXXXXXXXX。
總結:通過這次採訪活動,我們發現XXXXX。
訂:記錄人和職業可以不寫
訪談錄的格式與寫法
龔仁先生訪談錄參考一下吧
王:看了你在“搜狐”網上發表的小說《兵團戰士回憶》,我們想把它改編成電視劇,你同意嗎?
龔:那還能不同意。這就好比我們家後院扔著一堆破鐵料,你要拿它給我換一輛汽車。我不光同意,甚至有點兒不敢相信。但首先聲明,可不能跟我要錢。
王:我們還給你錢。
龔:那就行!
王:我想問你幾個問題,以便對你有更深的瞭解。
龔:隨便問。
王:你的小說發表過多少篇了?
龔:這是第二篇。我屬於那種不走運的人,記得年輕時就希望當個作家,這個希望就象一根沾了水的鞭子,無情地抽著我。那時天天寫稿投稿,三十多歲了我的處女作才發表,是一個短篇小說。記得那天我興奮異常,來到一個小飯館,要了半斤二鍋頭一盤涼拌海蟄絲,喝完了醉醺醺地出來。當時天已大黑,我帶著哭腔大叫:發表啦!我不是處女了!大街上的人嚇得直跑。
王大笑:我當時要在場也會嚇跑的。後來還寫嗎?
龔:又寫了好幾十篇,不是退稿就是石沉大海。到發表這篇小說,我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也就是說為發表處女作我奮鬥了十多年,到發表第二篇小說我又奮鬥了十多年。按此算,我的第三篇小說估計是寫敬老院的事。第四篇就該寫陰間的故事了。
王:是夠不幸的。
龔:當時我覺得可能自己水平太低,後來我發覺不光是水平的事。當時頌揚類的文章佔據著文壇,可我寫的是一種和當時反向的文體——諷刺體。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上級決定編輯的命運,編輯決定一個作者的命運。編輯要是看不上你,你這輩子就沒出世的可能了。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中國搞諷刺體是沒有出路的。那時我就說過,我就象樹尖上的柿子,不熟透了不掉下來,掉下來也要摔得稀爛。可反過來說,我從來沒有不幸的感覺,我總是從奮鬥中得到無盡的享受。我挺煩那些一說到過去就端出一盆委屈來,把自己扮成灰姑娘或醜小鴨。我說這些只是告訴你我不走時運罷了。
王:現在言論很自由了,你可以發揮了。另外跟你接觸的感覺,覺得你不是寫那類文章的人,似乎毫無幽默感,可看你的小說還挺刻薄挺幽默。
龔:我根本就沒有幽默的素質,我只是一個寫實的作者。主要文革時期太幽默了,你只要如實地寫就是幽默的。就象你如實地寫一個瘋子,寫他吃屎吃尿;寫他說領著咱們幹革命的國家主席是國民黨派進咱們內部的奸細。是你幽默嗎?不是!是這個瘋子幽默。
王:我看你的小說,感覺它既象小說又象散文,有的地方還象雜文,但挺耐讀的。
龔:耐讀就成了。這你就看出來了,我是外行寫小說,根本就不懂那些格式,也正因為不懂所以沒有約束。就象我自己琢磨出來的炸醬,既放大醬還放料酒醋醬油甜麵醬番茄醬核桃仁芝麻等等。要是跟正宗炸醬麵大廚子一說,人家會鄙夷地笑話你外行,可我家裡人都愛吃。
王:哪天應該嚐嚐你做的炸醬麵。
龔:我認為那些寫作章法、規矩之類都是人定的,只要不是上帝定的,凡是人定的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那些狗屁章法未必就是對的。寫小說無非就是編一個故事,編圓了有人愛看就完了。你要聽某些人講寫作,呵!三要素五要素的能把你嚇死。比方說有一塊錢,他們不說有一塊錢,非說有二百個零點五分錢。顧弄玄虛!
王:我非常欣賞你小說的真實感。我想問你這篇小說有多少真實的成份有多少虛構的成份?
龔:百分之百的真實;百分之百的虛構。
王:我明白了,全是真事,但進行了加工。
龔:對!
王:現在好些小說太假,脫離現實。就象一個抹白了臉的女孩,抹得再自然也不象那種天然白的女孩。
龔:沒錯,那是兩種本質不同的東西。抹出來的怕洗臉、怕下雨時沒帶傘,天然的就不怕。我們單位......
訪談錄怎麼寫啊?
訪談錄,顧名思義就是對訪問談話的記錄。它是一種常見的新聞文體,在當今的各種新聞媒介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如香港鳳凰衛視的王牌欄目之一——“楊瀾工作室”,本質上就是訪談錄的一種,其文字結集出版,名之曰《我問故我在》。而國內所有高品位的報紙,也都有這種文體。下邊就以我校高一(2)班吳芸芸同學發表在《碧桂學子報》總第七期第八版的《林文韜同學訪談錄》為例,談一談訪談錄寫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訪談錄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訪問對象、訪談內容、時間背景等的介紹;第二部分是訪者與談者的對話。前者相當於小序,後者則是全文的主體。如《林文韜同學訪談錄》一文,開端先介紹了訪問對象林文韜,然後點出採訪的時間(中考前夕)和訪談內容(對高中生活的感受等),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個問題,林分別作答,構成了本文的主體。最後一次問答則是訪談結束時的禮節性語言。至此,一篇完整的訪談錄就成型了。
以上介紹了訪談錄的基本結構格式。寫好訪談錄的關鍵是什麼呢?
如果說寫詩“功夫在詩外”的話,那麼,寫訪談錄,成敗的關鍵也在“寫”外——那就是“訪問”。而成功的訪問,首先要有一箇中心話題,它是和讀者關心的焦點問題、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目的等分不開的。仍以《林》文為例,其中心話題是“對高中生活的感受”。之所以以此為中心話題,是因為很多同學及家長對高中生活非常關心又缺乏瞭解,而本文的寫作目的正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因此四次問答都圍繞這一中心展開,這樣就抓住了關鍵,重點突出,訪談不枝不蔓,記錄成文自然就緊湊嚴整。
其次,提出的問題要按一定的次序展開,或時間,或空間,或邏輯(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這樣才利於訪問的順利進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脈絡清晰,條理分明。切忌東拉西扯,亂問一氣。《林》文就主要是以時間先後為序展開提問的。
再次,提的問題要內容具體,讓訪問對象有話可說,切忌空泛。更不要提假大空的問題,否則被訪者要麼不願配合,要麼胡亂應付,都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諸文字,讀者也會望而生厭。
另外,還可以在每次提問新的話題前,適當的接過對方的話,延說幾句,然後再轉換到新的問題上,這樣可以緩和採訪現場的氣氛,使文章過度自然,前後連貫。如《林》文的第四問,作者就先接著林談的遊戲機大賽的話題延說一句:“對,我也現場觀看了比賽,對了,你還是參賽選手之一呢!”一句話拉近了採訪者和受訪者之間的距離,然後話題一轉,過渡到下一個問題。
總之,訪談錄的寫作難度並不大,關鍵是要做好寫前的訪問。願同學們,尤其是小記者同學們能利用好這個工具,將身邊有價值的信息記錄下來,及時向家長,向社會作出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