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不祗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什麼意思
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四方沒有憂患,我因此感到安寧。
語出《尚書·畢命》
康王命作冊畢,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於豐。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釐東郊。
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敷大德於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於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勸。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嘉績多於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王曰:「嗚呼!父師,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別淑慝,表厥宅裡,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貴有恆,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商俗靡靡,利口惟賢,餘風未殄,公其念哉!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敝化奢麗,萬世同流。茲殷庶士,席寵惟舊,怙侈滅義,服美於人。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雖收放心,閒之惟艱。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惟德惟義,時乃大訓。不由古訓,於何其訓。」
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茲殷士。不剛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三後協心,同厎於道,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四夷左衽,罔不鹹賴,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基,亦有無窮之聞。子孫訓其成式,惟乂。嗚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慎厥事。欽若先王成烈,以休於前政。」
譯文:
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日,月亮新放光明。到第三天壬申日,康王早晨從鎬京行到豐邑,把成周的民眾,命令給太師畢公安治於東郊。
康王這樣說:“啊!父師。文王武王行大德於天下,因此能夠承受殷的王命,代理殷王。周公輔助先王安定國家,告戒殷商頑民,遷徙到洛邑,使他們接近王室,因而他們被周公的教訓感化了。自從遷徙以來,已經過了三紀。人世變化,風俗轉移,今四方沒有憂患,我因此感到安寧。治道有起有落,政教也隨著風俗改革。若不善用賢能,人民將無所勸勉仰慕。我公盛德,不但能勤小事,而且輔助過四代,嚴正地率領下屬,臣下沒有人不敬重師訓。你的美好功績被先王所重視,我小子只有垂衣拱手仰仗成功罷了。”
康王說:“啊!父師。現在我把周公的重任敬託給公,我公前往吧!我公到那裡,當識別善和惡,標誌善人所居之裡,表彰善良,疾恨邪惡,樹立好的風氣。有不遵循教訓和常法的,就變更他的井居田界,使他能夠畏懼和敬慕。又要重新畫出郊圻的境界,認真加固那裡的封疆守備,以安定四海之內。為政貴在有常,言辭應當體現精要,不宜好異。商地舊俗喜好侈靡,以巧辯為賢,餘風至今沒有斷絕,我公要考慮呀!
“我聽說:‘世代享有祿位的人家,很少能夠遵守禮法。’他們以放蕩之心,輕蔑有德的人,實在是悖亂天道。腐敗的風俗奢侈華麗,萬世相同。如今殷商眾士,處在寵位已經很久,憑仗強大,忽視德義,穿著華美過人。他們驕恣過度,矜能自誇,將會以惡自終。放恣之心今天雖然收斂了,但防閒他們還是難事。資財富足而能接受教訓,可以長久。行德行義,這是天下的大訓;若不用古訓教導,他們何時會順從呢?”
康王說:“啊!父師。我國的安危,就在於這些殷商眾士。不剛不柔,那樣的教化就真好。開初,周公能夠謹慎對待;中間,君陳能夠使他們和諧;最後,我公當能夠成功。三君合心,共同歸向於教導,教導普遍了,政事治理了,就能潤澤到生民。四方各族被髮左衽的人民,都會受到福利,我小子也會長受大福。我公當治理好成周,建立無窮的基業,也會有無窮的美名。後世子孫順從我公的成法,天下就安定了。啊!不要說不......
XP會不會比98更加充分的發揮硬件的性能,從而使遊戲運行更順暢?
作為服役十餘年的系統,它已經迎來了自己的歸宿。現在,全世界的網友不禁為這一頑強存在於microsoft十餘載的系統肅然起敬。只有不斷地探索、嘗試、創新,才能使系統運行更人性化。這一點,是XP無法與7和8.1相媲美的。
畢公的歷史評價
姬釗:“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嘉績多於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司馬貞《史記索隱》:“畢公之苗,因國為姓。大名始賞,盈數自正。胤裔繁昌,系載忠正。”
人自賤不可活的全文是什麼
天作踐,猶可違,自作踐,不可活。
周公請代武王
周公之事,即“周公代武王死”事,見於《史記。周本紀》:“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穆卜,周公乃祓齋,自為質,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史記。魯周公世家》中則更為詳細,其中有史策祝詞“以旦代王發之身”。周公願意捨身替代周武王【原文】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1。二公2曰:“我其為王穆3卜。”周公曰:“未可以戚4我先王?”公乃自以為功5,為三壇同墠6。為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搐7璧8秉珪9,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冊10,祝11曰:“惟爾元12孫某13,遘14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15子之責於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16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17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18畏。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今我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19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20璧與珪。”乃卜三龜,一習21吉。啟籥22見書,乃並是吉。公曰:“體23!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於三王,惟永終是圖;茲攸俟,能念予一人。”公歸,乃納冊於金縢之匱24中。王翼25日乃瘳26。【譯文】在戰勝商國後兩年,周武王生了重病,不再快樂了。太公、召公說:“我們為大王去穆卜吧。”周公說:“不可以讓我們先王擔憂。”周公就自己作主開始土木營造,在一個廣場上立了三座祭壇。又在三座祭壇的南方向北築臺,周公就站在上面,置放玉璧拿著圭玉,向太王、王季、文王禱告。史官寫冊書,周公祝告說:“你們的長孫姬發,遭受危險厲害的疾病。假若你們三位先王有尊奉姬發的職責於天,就用我姬旦來代替姬發的身體吧。我仁愛柔順巧能,多才多藝,能侍奉鬼神。你們的長子長孫不如我姬旦多才多藝,不能夠侍奉鬼神。他剛被上帝任命,普遍地保佑四方,一定能安定你們的子孫。天下的百姓無不敬畏他。嗚呼!不喪失上天降給周國的寶貴使命,我們的先王也就永遠有所歸依了。如今我聽命於大龜,你們答應我,我就拿著璧和珪等候你們的命令;你們不答應我,我就摒棄璧和珪。”於是卜三龜,一次調節是吉祥。打開鎖鑰看書,也都是吉祥的。周公說:“成形的!大王的病沒有什麼危害。我小子剛剛祝告三位先王,只謀求國運長遠;現在所期待的,是先王能思考我一人去侍奉鬼神。”周公回去,把禱告的簡書用金色絲帛纏束裝入櫃子中。周武王第二天便痊癒了。【說明】本節所敘述的是周公姬旦在周武王生病時所作的禱告辭,它表現出周公願意捨身替代周武王去死,去侍奉鬼神,說明周公姬旦沒有篡奪王位的野心。這只是本篇的一個鋪墊。
周公祈求代死,納冊金滕之匾是否事實?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
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為功,為三壇同墠。為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
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於天,以
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
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嗚
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今我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
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
乃卜三龜,一習吉。啟籥見書,乃並是吉。公曰:“體!王其罔害。予小子
新命於三王,惟永終是圖;茲攸俟,能念予一人。”
公歸,乃納冊於金滕之匱中。王翼日乃瘳。
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周公乃告
二公曰:“我之弗闢,我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於後,
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鴞》。王亦未敢誚公。
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
盡弁以啟金滕之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
事。對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王執書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今天動威
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國家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
禾則盡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熟
太甲的史籍記載
原文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於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惟嗣王不惠於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闢。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後嗣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闢。闢不闢。忝厥祖。王惟庸。罔念聞。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啟迪後人。無越厥命以自覆。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欽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懌。萬世有辭。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於弗順。營於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王徂桐宮。居憂。克終允德。 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作書曰。民非後。罔克胥匡以生。後非民。罔以闢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厎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協於下。惟明後。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並其有邦厥鄰。乃曰。徯我後。後來無罰。王懋乃德。視乃厥祖。無時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視遠惟明。聽德惟聰。朕承王之休無斁。 太甲下伊尹申誥於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於有仁。鬼神無常享。享於克誠。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後。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慎終於始。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志。必求諸非道。鳴呼。弗慮胡獲。弗為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於休。 譯文太甲上嗣王太甲對伊尹不順從,伊尹作書給王說:“先王成湯顧念天的明命是正確的,因此供奉上下神祇、宗廟社稷無不恭敬嚴肅。上天看到湯的善政,因此降下重大使命,使他撫安天下。我伊尹親身能輔助君主安定人民,所以嗣王就承受了先王的基業。我伊尹親身先見到西方夏邑的君主,用忠信取得成就,輔相大臣也取得成就;他們的後繼王不能取得成就,輔相大臣也沒有成就。嗣王要警戒呀!應當敬重你做君主的法則,做君主而不盡君道,將會羞辱自己的祖先。”王像往常一樣不念不聞。伊尹就說:“先王在天將明未明的時刻,就思考國事,坐著等待天明。又遍求俊彥的臣子,開導後人,不要忘記先祖的教導以自取滅亡。您要慎行儉約的美德,懷著長久的計謀。好象虞人張開了弓,還要去察看箭尾符合法度以後,才發射一樣;您要重視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遵行你的祖先的措施!這樣我就高興了,千秋萬世您將會得到美好的聲譽。”太甲不能改變。伊尹對群臣說:“嗣王這樣就是不義。習慣將同生性相結合,我不能輕視不順教導的人。要在桐營造宮室,使他親近先王的教訓,莫讓他終身迷誤。”嗣王去桐宮,處在憂傷的環境,能夠成就誠信的美德。太甲中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著禮帽穿著禮服迎接嗣王太甲回到亳都,作書告王說:“人民沒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沒有人民,無法治理四方。上天顧念幫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實在是商家萬代無疆之美啊!”嗣王拜跪叩頭說:“我小子不明於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敗壞法度,放縱就敗壞禮制,因此給自身召來了罪過。上天造成的災禍,還可迴避;自己造成的災禍,不可逃脫。以前我違背師保的教訓,當初不會責備自己;還望依靠您的匡救的恩德,謀求我的好結局。”伊尹跪......
書.畢命是那個朝代所著
春秋戰國時期。
《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它以記言為主。自堯舜到夏商周,跨越2000千年歷史文獻。是《三墳五典》的可考記錄。
《尚書》列為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
自漢初以來,有今文、古文兩種不同的傳本。《漢書·藝文志》說,《尚書》原有100篇,孔子編纂併為之作序。
《尚書·周書·畢命》:
作者:佚名
康王命作冊畢,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於豐。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釐東郊。
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敷大德於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於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勸。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嘉績多於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王曰:「嗚呼!父師,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別淑慝,表厥宅裡,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貴有恆,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商俗靡靡,利口惟賢,餘風未殄,公其念哉!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敝化奢麗,萬世同流。茲殷庶士,席寵惟舊,怙侈滅義,服美於人。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雖收放心,閒之惟艱。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惟德惟義,時乃大訓。不由古訓,於何其訓。」
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茲殷士。不剛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三後協心,同厎於道,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四夷左衽,罔不鹹賴,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基,亦有無窮之聞。子孫訓其成式,惟乂。嗚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慎厥事。欽若先王成烈,以休於前政。」
新皇登基大典上頒發的聖旨中大概的內容一般是什麼
一般就是謙讓一番,表一下祖宗的美德啥啥的,都不一樣,也看不同的歷史時期說辭不一樣。
東漢【劉秀】
皇天上帝,后土神只,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人父母,秀不敢當。群下百辟,不謀同辭,鹹曰:「王莽篡位,秀髮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曹魏【曹丕】
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后帝:漢歷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海困窮,王綱不立,五緯錯行,靈祥並見,推術數者,慮之古道,鹹以為天之歷數,運終茲世,凡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漢數終之極,魏家受命之符。漢主以神器冝授於臣,憲章有虞,致位於丕。丕震畏天命,雖休勿休。群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將士,洎於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群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丕只承皇象,敢不欽承。卜之守龜,兆有大橫,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謹擇元日,與群寮登壇受帝璽綬,告類於爾大神;唯爾有禪,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魏世享。
蜀漢【劉備】
建安二十六年夏四月丙午,皇帝臣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享。今曹操阻兵安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備宜修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備惟否德,懼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之威,又懼漢邦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僚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大神。惟大神尚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孫吳【孫權】
皇帝臣孫權,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漢饗國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氣數終,祿胙運盡,普天弛絕,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奪神器。丕子睿繼世作慝,竊名亂制。權生於東南,遭值期運,承乾秉戎,志在拯世,奉辭行罰,舉足為民。群臣將相州郡百城執事之人,鹹以為天意已去於漢,漢氏已終於天,皇帝位虛,郊祀無主,休徵嘉瑞,前後雜沓,歷數在躬,不得不受。權畏天命,敢不敬從。謹擇元日,登壇柴燎,即皇帝位。唯爾有神饗之!左右有吳,永綏天極。
晉【司馬炎】
皇帝臣炎,敢用玄牡,明告於皇皇后帝:魏帝稽協皇運,紹天明命,以命炎曰:「昔者唐堯禪位虞舜,虞舜又以禪禹,邁德垂訓,多歷年載。暨漢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撥亂濟民,扶翼劉氏,又用受禪於漢。粵在魏室,仍世多故,幾於顛墜,實賴有晉匡拯之德,用獲保厥肆祀,弘濟於艱難。此則晉之有大造於魏也。誕惟四方之民,罔不祗順,開國建侯,宣禮明刑,廓清樑、岷,苞懷揚、越,函夏興仁,八紘同軌,遐邇馳義,祥瑞屢臻,天人協應,無思不服。肆予憲章三後,用集大命於茲。」炎惟德不嗣,辭不獲命。於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獻陪隸,暨於百蠻君長,僉曰:「皇天鑑下,求民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讓所得距違。」天序不可以無統,人神不可以曠主,炎虔奉皇運,畏天之威,敢不欽承休命,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類上帝,以永答民望,敷佑萬國。惟明德是饗。
【劉裕】
皇帝臣裕,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晉帝以卜世告終,歷數有歸,欽若景運,以命於裕。夫樹君司民,天下為公,德充帝王,樂推攸集。越俶唐、虞,降暨漢、魏,靡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勳陟帝位,故能大拯黔黎,垂訓無窮。晉自東遷,四維弗樹,宰輔焉依,為日已久。難棘隆安,禍成元興,遂至帝王遷播,宗祀湮滅。裕雖地非齊、晉,眾無一旅,仰憤時難,俯悼橫流,投袂一麾,則皇祚克復。及危而能持,顛而能扶,奸宄具殲,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