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學生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4-07-06

如何和學生更好的溝通

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

(一)學會了解

瞭解學生是師生溝通的首要條件。瞭解每一個同學是輔導員與學生儘快溝通的必要條件。因為了解學生方能深刻理解學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心理上的共鳴。這也是輔導員的本職。我們輔導員對於學生而言,不是官,而是直接的管理者。因此,在學生的心目中,我們往往是居高臨下的,這就使我們之間有了一定的隔閡。再加上我們與學生有年齡的差異,有不同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從而很容易產生認識上的差異。所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我們習慣於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認知去解決問題,有時候也會把我們的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學生的身上。這樣就使得我們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了,不利於我們和學生之間的溝通。

兵法有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應該瞭解學生各方的情況,包括他們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思想狀況,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而且在與他們的溝通過程中,如果僅僅拘泥於問答形式的談話,不可能產生心靈交流的良好效果,很難真正的瞭解他們。我們應該學會走入他們中間,比如:開展一些班級活動,師生共同參與其中;或者在課後到學生的寢室去,真正的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與他們共同議論,探討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等。我們要讓學生們感到輔導員也是班集體中的一員,是他們值得信賴的良師益友,這樣,才能使得我們更好的溝通。

(二)真心對待

輔導員傾注愛心是溝通的根本保證。熱愛學生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同時也是師生間相互溝通的橋樑。如果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對象不能傾注愛心,又哪裡談得上與他們溝通呢。因為愛能驅使輔導員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去克服與學生溝通交流中出現的問題,同時也能夠

激起學生對我們的親近感和信任感,從而使溝通能夠順利進行。對於學生來說,我們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子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孫子曾經說過:“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也就是說,將帥對待士卒像對待嬰兒那樣,士卒就會跟他們赴湯蹈火;帥對待士卒像對待自己偏愛的孩子那樣,士卒就會與他們同生共死。這就告訴我們,輔導員待學生要像家長待孩子一樣,兼嚴父與慈母二任於一身。既要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真誠地愛護學生,與學生彼此信賴,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毫不放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也曾經指出:“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為人所化,教育愛心很重要。”作為一名輔導員,我們尤其要對學生投入真誠的愛心。只有我們用真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才會對我們敞開心扉,親近我們,信任我們。因為教育總是互相感化的,學生感受到這種愛,自然願意去和班主任或其他教師交流,那麼溝通也不是件難事了。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對學生的愛應貫徹以下兩條原則:一是這種愛應該是不含任何偏見和無私的,不只是施於少數人,而是普遍地給予所有的學生,切不可親此疏彼;二是這種愛應該是理智的,我們對學生的情感必須能夠使他們的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提高。而且,這種情感要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具體環境和學生自身的特點,來決定我們情感的傾向、表現方式和分寸。總之,我們對學生的愛應該表現為愛而不縱,怨而不棄。這樣的愛可使我們的教育像春雨一樣滋潤學生的心田,在師生之問產生心與心相契、情與情相融的良好效果,使我們和學生之問能夠很好地溝通。

(三)學會尊重

在師生溝通中尊重是師生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因為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只有有了信任,教師才可能深入......

老師如何與學生溝通

教師對學生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與學生溝通,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來向學生表達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要求,無論是面對全體的要求、評價,還是針對個人進行的談話、寫信等,都是為了達到教師的教育目的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成功的教育取決於多種因素,這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是其中一個很

而溝通工作的實際的大小,取決於師生溝通的效能。在大量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在向學生熱情地傳遞知識、價值觀等,而學生毫無興趣,面臨的是學生的抗拒,低度的學習動機,這是一個可悲的事實。從這個角度講,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效能產生的關鍵,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大部分教師都瞭解師生關係相處的原則,但事實上,如何將這些理論與自己的實際工作接軌,如何將其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出來,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還是需要多畫一些心思去琢磨的。

首先,教師要有同理心,能夠做到換位思考。

教師要關心學生,那必須要了解學生,而要了解學生,首先必須進入學生的情緒和思想的系統中去,以學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學生的心情去體會學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後有效地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這樣的同理心可以使對方會感到理解與尊重,從而產生溫暖感與舒暢的滿足感,這種感受可以誘發出彼此充滿體諒和關懷的溝通氛圍。同理心是與學生進行良好溝通的前提,俗話講也就是換位思考。關鍵是一個教師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站在一個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的困難和困惑。當一個教師不願意設身處地從對方去考慮,會使學生覺得老師不去理解他,不關心自己,對教師的信任度降低,與教師的溝通就會停止,而老師則不能真正地接納學生,非常容易對學生提出無益的指責與批評,也不能正確地對學生做出積極的迴應。老師願意見到的事實是學生通過老師有效的教育能夠改正不良習慣、錯誤思想,從而形成良好習慣、確立正確思想。因此,在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同理心與換位思想是開啟心智世界的鑰匙,是教育效能產生的前提。

例如,我班內有個學生叫王海蘭,如果要找她的問題可是一大堆,大錯不少小錯不斷,如果只是挑她的毛病那真是說也說不完。可是挑她的毛病真的能夠幫助他進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不管她犯多大的錯誤也都要儘量先去理解她,考慮她做這件事情的合理性,從她的合理性乃至優點長處切入,進而在去談他的問題,並深信他通過努力、改正是可以進步可以有變好的,不止作為老師要這麼想,而且也要讓她自己知道老師對於她的這份信任和期望。事實證明,她不乏優點,而且,通過教育放大他的優點達到了教育目的:她進步了。那麼,這樣的溝通與教育也就是有效的。這是對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很深的信任感,教師從自己的內心深處相信學生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會給學生信心與勇氣。這就要求老師在對待學生是要多鼓勵、多誇獎,少責備、少批評。

其次,信任。有了理解,才能信任學生。

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願望的,但事實並不是每個老師對學生的良好的願望都能被接受,甚至被抵觸。我想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在溝通時,學生對老師的真誠的高低感受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對學生必須要信任,這樣教育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如果作為教師們真地做到了理解學生,那麼信任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老師信任學生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結合學生的特點使其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而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教師的體貼與關懷,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只要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他們去不斷的主動探索,這樣就可以使他們得以充分發展。誇獎和鼓勵是一劑良藥,可以幫助孩子確立信心,取得更大的進步。如對於王海蘭揚長......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的技巧

主講:林秀明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瞭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瞭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臺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敬。人說崇敬是要的,在我看來,崇敬的另一面,就是拉遠了與別人的距離。我們教師也希望學生能聽自己的話,因此算不上喝令,命令還是有的;算不上“畏”,“敬”總還是要的。正是基於這些微妙的聯繫,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便也以它的工作性質存在著。 試想我們又要孩子出於崇敬多多的聽話,又要他們完全而充分的信任我們,這是多麼的矛盾,好比今天領導要你去聊聊,帶給你的究竟是忐忑多還是輕鬆多?自然不言而喻。 再說還有年齡的差距。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麼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裡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不需細說的。為了打開這一扇門。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遊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瞭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讚美......

老師與學生如何溝通

應該說,老師與學生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教育成功的祕訣之一。 那麼,老師與學生應該怎樣溝通呢? 一、多問 比如說,新生入學後,老師對班上每個學生都是陌生的,要想盡快熟悉學生,瞭解學生,一個最簡單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問” 。問什麼?問他們適不適應新環境,學習上是否有困難等等。在不斷詢問的過程中,既瞭解學生,又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與愛護,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打下堅 實的基礎。同時,通過與家長接觸,詢問其子女在家裡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等。另外,還可把其子女在校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實行教育互動,使學生快樂健 康地成長。 二、巧談 曾教過一名姓馬的學生,他經常不寫作業,上課喜歡找人說話,下課經常欺侮人,對老師的批評卻不以為然,還常與老師“講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 響。這樣的學生如果僅靠訓斥就只會越訓越皮。為了轉化他,首先從溝通師生情感入手,再犯錯誤時,我總是心平氣和地單獨與他談話,幫他分析危害,細心耐煩地 引導他走上道德規範的正軌。他看到我對他不討厭,不嫌棄,一直對他很真誠,慢慢地,對我越來越親近。終於,我用情感的繮繩套住了這匹脫繮的“小馬” 。 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老師與學生談心要平等待人,不“居高臨下”;講知心話,不“空洞說教”;要選擇時機,不“急於求成”;要善於傾聽,不“先入為主” 。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善觀 老師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慧眼,不僅要觀察班集體的變化,更需要透過每個學生的細微變化表現其思想本質,真正做到知微見著。這樣才能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問題,把工作做在前頭,防患於未然。 老師要發現差生的缺點很容易,但要發現優生隱蔽的缺點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優生因為自己經常受到表揚,便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以致萌發“優越 感”,甚至發展到瞧不起同學,有時還仗勢欺負一些差生。有的優生甚至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故意歪曲事實,給教師錯覺,導致部分差生滿心委屈,卻無處申辨, 從而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認為老師不公平,於是就更加消極。因此,不論遇到什麼問題,老師必須善於透過現象看清事物本質,從而妥善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係, 無形之中為師生心理溝通掃除了障礙。 四、常誇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 學生施某,學習成績差,但我發現他平時熱愛勞動,便經常給予表揚,並把班級的衛生任務交給他。後來,他不但衛生搞得好,而且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 進步。學生季某,學習成績中等以下。有一天,她問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我給她解答的同時,又表揚了她。我說,不管問題難易,只要肯提問題,就說明你在認 真學習,認真鑽研。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從此,該學生經常問問題,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 總之,老師與學生溝通時,必須有效把握師生之間心理溝通的藝術,使學生從情感上深切地感受到老師是可敬可愛的,既是學業上的導師,又是生活裡的父母,更是個人成長中的朋友。

如何與學生溝通

”由此可見,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作為教師,該怎樣引導師生之間的溝通呢? 一. 愛心是基礎,教師的愛心能驅使教師以最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挖掘自身的潛能;教師的愛,對學生的發展也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 二. 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師生溝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學生的各種差異,教師除了要重視語言的表達內容外,還要重視表達語言的技巧。 教師幽默的表達方式,委婉的溝通技巧走進學生中間,學生才會感到快樂,感到自己是被尊重,溝通也就通暢了並且在理智及情感上接受老師的意見了。 三、積極聆聽, 學生講話時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師生溝通失敗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溝通,需要耐心的聆聽對方,瞭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聆聽的態度, 可以使學生覺得受到重視並肯定自己的價值,要避免當學生在講話時,急於表達自己的反應,後注意力不集中在對方的講話上,打斷學生的講話等。 四、教師體態語及微笑應用;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無意識的做著體態語的溝通, 而平時大部分的時間教師與學生交往接觸時,他們的體態語也是無意識的。微笑,微笑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臉上常常微笑,學生會感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並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 在教育活動中, 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和讚美的話語, 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 一個會意的微笑,都會讓學生感到你的親近,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要俯下身看學生, 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交流的方法很多,我們只有使用合理的溝通方法,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怎樣和小學生溝通

小學是人生正式開始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小學生從學齡前兒童的性格開始走向成熟的世界觀,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對他們未來的意識形態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溝通是教育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才能為全面素質教育的開展鋪平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溝通了解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工作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個老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如果作為一個“頭”來說“手下”就是孩子,所以說,如何去了解他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去教育他們,是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無法迴避的。那麼,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呢?平時我一直在思考,和同事們不斷地討論,互換經驗,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加深了對他們的瞭解,更方便因勢利導,因人施教。在日積月累的工作中,思路也逐步清晰:通過與孩子溝通,然後對孩子瞭解,再對孩子實施教育。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溝通。 作為一個成年人,思維方式也已經成人化,如何去了解他們?聽說現在的孩子早熟,可究竟熟到怎樣的程度?一段時間摸索下來,孩子開始漸漸愛上了我,我也更愛孩子了。原來溝通的的最大障礙是距離,而距離是人為,拉近距離也可以人為。 二、克服距離 老師給學生的感覺總是高高在上,要問為什麼,首先,你的身高就比孩子高,孩子對你的目光天生就是仰視的,這些東西我們沒辦法改變,但也說明,從學生進學校的一刻起,他們和老師之間莫名的就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平等”,自然也就產生了客觀的距離感。 其次,社會和學校給予我們教師管理學生的權利,便讓小小的三尺講臺像國王的王座一樣讓人油然而起一種崇崇敬感,我們多數老師是從苦日子過來的,所以思想言語中總有些歷史的“沉澱”和“滄桑”,我們關心的是家庭、事業、自己的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學生,一出生就沒碰見過“大事”,生活就是吃飯、睡覺、上課、玩樂這麼簡單,加上他們又趕上信息變化極速的時代,他們關心的是明星、自己的興趣,學習成績。同樣為人,但是頭腦裡裝的卻是多麼不同的東西!這其中的距離是毋需細說的。所以如果這時候上帝告訴你距離就在這裡,那麼要跨過的,就已有這三座階梯了。也正因為克服這三座階梯的艱難性,使得長久以來師生的關係難有大突破。然而素質教育來了,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例如在上體育實踐課時,我就會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和他們做遊戲、跳短繩……,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是沒有距離的。 三、溝通渠道 “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為本,同樣的教師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也當以這個為行為指導。 1、創造一切互動機會: 孩子愛說話,這其實是逐步認識、瞭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感冒”,正說到遇到感冒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氣惱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已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象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 2、和孩子聊聊家常話 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

如何與學生更好地溝通,學習

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見到有老師與學生之間出現矛盾。這些矛盾如果沒有及時解決,就會導致師生之間的誤解,造成老師一門心思為學生付出,反而得不到學生的認可,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一個好的老師首先要懂得如何與自己的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而一個受到學生歡迎的好老師,他的課學生一定會願意用心去學習的。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呢?根據我的閱讀體驗和實踐觀察,我想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一個好老師應該用愛心去接納每一個孩子。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不同的孩子來自不通的家庭,他們成長的環境不盡相同,因而個性也都不一樣,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和學習效果也都因為各種先天和後天的因素而不盡相同。他們或可愛聰明,或邋遢遲鈍,或調皮搗蛋……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孩子,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並且用自己的愛心去接納他們中的每一個,並付之以關心。這是讓孩子們接受老師的前提。

其次,一個好老師應該有耐心去尊重和理解每一個學生。

中學生正處於心智發展的叛逆期,他們對於自己的事情有主見,不喜歡被人指手畫腳,對於老師和家長的批評,他們尤其難以接受。其實,老師自己也都是從這樣一個時期走過來的,對於學生,老師應該多用一些耐心。要尊重他們,不妨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就不難理解他們了。根據調查,大部分的學生都喜歡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的老師。所以,要想取得與學生溝通的勝利,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是很重要的一點。

第三,一個好老師還應該用誠心去讚美和鼓勵每一個學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正如我們自己有缺點也有優點一樣,每個孩子身上出去缺點之外,都有閃光的地方。一個好的老師應該善於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並通過適時並且誠懇的表達方式加以讚美和鼓勵,向孩子傳遞老師對他的欣賞之情。有時候,老師甚至可以尋找機會讓這些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長處的空間。當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真誠的欣賞的讚美之時,也是他增長自信,接納老師的時候。

此外,好的老師應該用真心去與每一個孩子交朋友。

朋友之間的溝通應該是最容易的,如果老師在完成自己教學任務的同時,能夠把自己放在與學生比較同等的地位,與他們交朋友,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多瞭解他們的思想,甚至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或者組織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就一定能夠更容易與學生進行溝通。

最後,一個好的老師還應該懂得以身作則帶動每一個學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當這個榜樣是孩子們尊敬的老師的時候。古人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老師,“身正”應當是首要的。很難想象一個處處對自己不嚴格要求的老師能夠讓學生嚴格要求自己。所以,老師應該經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在學生面前。

教師如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

”由此可見,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的體會到: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並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通過平時的教學實踐,我發現要想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特別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理解並尊重學生。作為教師,我們都希望學生能夠理解我們的嚴厲,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同樣的,作為學生,我想他們也希望我們能夠理解他們的一些學習表現行為,希望老師能夠從他們的角度思考一些問題。具體的教學實踐也告訴了我,只有師生之間相互理解,才能達到心靈上的共鳴,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事實證明,任何教育教學行為,都應該是以理解和尊重學生為前提的。在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注意方式和方法,會無意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和感情,這種情況下,教師無論有怎樣的良好用心,學生也不會接受了。因此平時我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總是會盡可能的考慮到他們的具體情況和特殊原因,儘量地做到既能良好的教育了學生,又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 第二,學會愛學生。對於學生來說,老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這種愛是無私的。它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作為一名教師,我也很願意用心去愛我的學生們,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愛之情。讓我感到很欣慰的是,當學生感受到我對他們的真摯的愛的時候,他們就會對我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很高興地與我交流並告訴我他們遇到的一些問題,從而可以使我“對症下藥”,收到很好的效果。通過這一點,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所有的教育行為中,愛的教育應該是最有說服力的。 第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於學生而言,他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一視同仁,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差生”,他們更渴望如此。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總是儘可能的給所有的學生一樣的學習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是公平的,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就我而言,我希望我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尤其是那些學習自制力不是很強的學生,更需要我多去關注他們,引導他們。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對所謂的“差生”有偏見,我想任何一個學生的學習願望都是好的,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的賞識。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環境的變化,教師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都是會進步的。作為教師,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即使不能將其培養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經驗告訴我們,教師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教育教學行為的順利進行。這就需要我們要俯下身看學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學生的信任,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如何與小學生溝通

1.課餘時間多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老師在課餘時間找機會與學生交流,並參與他們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到老師容易親近,從而贏得學生的好感。有些老師上課的時候表情嚴肅認真,課後也經常難見笑容,學生覺得這老師“真可怕”,不敢接近,更不用說溝通。每一位老師,既要能當“嚴父”又要能當“慈母”。在學習之餘,與學生談談生活上的事,談談他們的愛好,談談他們的喜怒哀樂,關心他們的成長,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去了解他們的感受。老師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對於他們的發問、好奇,在儘可能的範圍內給予回答。2.以文傳情,拉近距離。老師還有一個與學生溝通的方法,那就是用文字進行交流。比如班主任老師可與班上的學生交換日記,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希望老師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鬧事的方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作為老師,我們要求自己能夠觸覺敏銳,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沒有成見,都能一視同仁,儘量對所有學生接納的程度都一樣,心目中絕無寵兒。3.創造一切互動機會。小學生愛說話,這是他們逐步認識、瞭解世界的表現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上課時特別喜歡插嘴,雖然他們說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題,例如對孩子在上健康課時,提出“如何預防腮腺炎”,正說到腮腺炎的症狀時,結果一個孩子馬上說起來“哎,我上回就在……”雖然一方面我對學生還沒學會上課有問題舉手很氣惱,但也讓我知道他確實正在很專注地聽我的課,還在積極思考問題。所以我沒有制止他,而是請他再按照課堂常規重新來一遍,耐心地聽他講完,最後補充“請想到什麼,或將要想到什麼的同學下課再來和我討論。”下課後,許多小孩子還圍在我身邊興致很高地說一些他們的見聞。對我來說這才算完美地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由此孩子才覺得真正參與到了課堂中,也於不知不覺間拉近了距離。像這樣,給孩子一個主動與我溝通的機會比我找機會去與孩子溝通要效果好得多。4.和孩子聊聊家常話。孩子願意親近貼近和關心他們生活的人。有事沒事碰見孩子就可以問問他最近怎麼樣,媽媽身體好嗎?最近在看什麼動畫片?有什麼奇聞趣事?等等,學生會一下覺得,原來老師也和我一樣,也愛看動畫片!便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戒心,還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聊他的興趣。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讚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真偉大”、“你提的問題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意,老師也沒想到。”……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鬥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潛能。無論是採用哪種溝通方式,恐怕最累的就是老師了,因為溝通需要時間,聊天需要時間,關心也需要時間。老師本身要面對教學這一重頭任務,時間已被“剝奪”的所剩無幾,哪還有這閒工夫?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所以縱然千百年來有人認識到這一點,可始終無甚大改變。可是,我覺得,如果老師是真心愛孩子的,就不會把他們當成負擔,就像父母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過多的一樣道理。所以我們不妨做一番嘗試,當孩子向你露出會心一笑時那時的幸福也無可比擬吧!事實上,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難以盡善盡美,只要我們儘自己最大可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學生學得輕鬆、快樂,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怎樣與學生溝通交流

多年來,我一直注重與學生溝通,時刻提醒自己,不瞭解情況的問題不談,沒有把握的事情不說,務必使所做的溝通工作,學生能夠口服心服。

1、捕捉教育時機撫以理導其行。

對問題學生的缺點錯誤,絕不能姑息遷就,無原則地讓步,或是簡單地說教懲罰,要堅持批評與說理相結合。要通過說理,對事件進行合理、客觀的分析,讓他認識他所犯的錯誤及可能會產生的嚴重後果。在說服教育中也要講究技巧。抓住時機,引導其換位思考,並進一步對其進行說理,讓他從中去親身體會應如何與同學和睦相處。而當他對自己的錯誤有所認識時,老師及時肯定了他的這一做法,並轉述了其他學生的話去鼓勵他,讓他感受到教師與同學對他是真誠、善意的。

2、巧設情境氛圍,用愛動其心。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育在心理上從來不單向流動的。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態度,一經轉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產生相應的態度來對待教師。一旦教師與問題學生之間有情感的溝通,教師就會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就會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師的寬容和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樑。師生之間的雙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師對學生所表示的積極情感為前提。一次我們班小宇又去玩泥巴時,我沒有急於去教育他,而是先用紙幫他擦試臉上的汙跡。這一小小的舉動,很大程度除去了他的懼怕、不安,使他對我產生信任。主動向我認了錯還保證一定沒有下次了。

3、凝聚集體力量,用情暖其心。

人若處在一個互相關心、幫助、和諧的集體中,其心態會更健全,人也會更加積極向善向上。有時候,同學們的認可、理解、鼓勵、接納比老師的教育更有用。我們班的一個同學是後轉入我班的,他自我意識強,不懂與人相處,班上的同學對其是疏遠的,他自己也身有體會,在他心理上有一定陰影,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解決。我針對這一情況對全班的學生進行疏導,交心談話,讓他們接納屬於班裡的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懂得,尊重是相處之根本,想得到關心是每一個人的情感需求。這樣在同學的理解、包容、關愛中,他深受感動,從而影響了他在行為規範、思想道德觀念及行為、生活方式上的轉變,使他獲得了感悟和啟迪。集體的這種溫暖的力量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4、與家長共攜手,搭起教育的橋樑。

對問題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與其家長密切配合,包括扭轉其家長不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要達成共識。首先就要主動與其家長聯繫,為他實事求是、客觀地分析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及其成因,引起家長的重視,並誠懇告訴他,孩子的這種毛病,光靠學校是無法矯正過來的,要求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並且要指導家長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總之,要和學生真正溝通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那麼的困難,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真心,一定會換回一顆真心。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和學生溝通?
在學校怎麼和學生溝通?
怎樣和老師溝通?
課堂上如何和學生溝通?
怎樣和顧客溝通技巧?
怎樣和孩子溝通?
供應商怎樣和客戶溝通?
家長怎樣和老師溝通?
老師怎樣和家長溝通?
怎樣和領導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