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民歌是什麼意思?
漢樂府是什麼意思
樂府初設於秦,是當時“少府”下轄的一個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漢初,樂府並沒有保留下來。到了漢武帝時,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樂府,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後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漢樂府中的行是什麼意思
漢樂府就是指漢時樂府官署所採製的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採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據《漢書。藝文志》載,“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可見這部分作品乃是漢樂府之精華。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100卷,分12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歌辭,橫吹歌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氏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著錄,是收羅漢迄五代樂府最為完備的一部詩集。《樂府詩集》現存漢樂府民歌40餘篇,多為東漢時期作品,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與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辭表現愛恨情感,較為傾向現實主義風格。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彙集,不同《詩經》的浪漫主義手法,它開詩歌現實主義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佔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緻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都是漢樂府民歌,後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漢樂府什麼意思
漢朝有個政府部門叫做樂府,他們的詩統稱樂府詩。
漢樂府是什麼
漢樂府”原來是指漢武帝劉徹設立的“樂府”,就是掌管音樂的官府。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蒐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
漢樂府指什麼
兩漢樂府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蒐集、保存而流俯下來的漢代詩歌。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採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
漢樂府是指什麼?
樂府原是(漢代朝廷)設的(音樂管理)機構,職責是(蒐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後來就稱這類詩歌為樂府詩。
漢樂府民歌有哪些
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木蘭辭》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
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吾已失恩意,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
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我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
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
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具異,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遣施,於今無會因。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當,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謝阿母,母聽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
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幣多,不堪母驅使
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
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通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
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
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
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
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
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懟阿母,兒實無罪過,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叮嚀,結誓不別離,
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
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丞籍有宦官,
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
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君,中道還兄門,
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約,後會永無緣,
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
便利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