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基礎建設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5-01-27

應急管理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考核內容

(一)區(縣級市)人民政府考核內容。

1.應急準備。主要包括應急體系建設規劃、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建設、應急預案及演練、值守應急、監測預警、應急保障、宣教培訓等。

2.應急處置。主要包括響應速度、指揮協調、信息公開、處置效果等。

3.善後處理。主要包括調查評估、恢復重建、事後評估等。

4.社會評價。主要包括社會公眾對應急管理工作的滿意度、改進度評價等。

(二)市應急委成員單位考核內容。

1.應急準備。主要包括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建設、應急預案及演練、值守應急、監測預警、應急保障、宣教培訓等。

2.應急處置。主要包括響應速度、指揮協調、信息公開、處置效果等。

3.善後處理。主要包括調查評估、事後評估等。

三、考核方式

應急管理工作考核實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工作在市應急委的統一領導下,由市應急辦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四、考核程序

(一)自評。

考核對象每年1月1日前對上年度的應急管理工作情況進行總結,並分別對照《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標》(附件1)、《市應急委成員單位應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標》(附件2)進行自評。總結報告、自評情況和相關材料於1月5日前報送市應急辦。

(二)測評。

1.測評區(縣級市)人民政府。

市應急辦會同市處置四大類突發事件牽頭單位每年1月10日前根據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報送的自評情況,結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況進行測評。

2.測評市應急委成員單位。

市應急辦會同市處置四大類突發事件牽頭單位每年1月10日前根據市應急委成員單位報送的自評情況,結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況進行測評。

(三)考評。

1.考評區(縣級市)人民政府。

市應急辦每年1月20日前組織市應急委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市應急管理專家,邀請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考評組,實地開展考評工作。其中社會評價,由市應急辦委託第三方採用問卷調查和電話隨機訪問兩種形式進行。

2.考評市應急委成員單位。

市應急辦每年1月20日前組織市應急委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市應急管理專家,邀請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組成考評組,實地開展考評工作。

(四)公示。

經過測評、考評得出的考核結果,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公示。

(五)審定。

市應急辦每年2月20日前將上年度考核情況報市應急委審定。

五、考核等次

考核工作包括考評和測評兩部分。考評滿分100分,具體指標、分值、評分標準詳見《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標》、《市應急委成員單位應急管理工作考核指標》;測評滿分100分。

考核得分=考評得分×90%+測評得分×10%。

考核等次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考核得分90分以上,評為優秀;80分—89分,評為良好;60分—79分,評為一般;59分以下,評為較差。

考核年度發生人為因素造成的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1起以上,或發生人為因素造成的較大突發事件3起以上,不能評為優秀、良好等次。

六、有關要求

(一)考核工作堅持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有弄虛作假行為的,一經查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並立即給予通報,考核等次一律評為較差。

(二)考核情況作為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負責人年度績效考核的參考。對考核等次為優秀的單位,由市應急委予以通報表揚;對於考核等次為較差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考核情況將書面通報考核對象,同時抄送市委、市人大常委會。

(三)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應急管理考核工作,對考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並將整改情況及時報送市應急辦,由市應急辦彙總後上報市應急委。...

什麼的應急能力,是全部應急管理的基礎

基層的應急能力是全部應急管理的基礎。加浮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對於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紮實工作,狠抓落實,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廣泛參與,我市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總體能力有了明顯提升,但基層應急管理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些地區和部門對基層應急管理工作重視不夠,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基層應急組織機構還沒有完全落實,個別單位應急管理工作無人抓;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基層應急預案普遍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基層應急機制還不健全,預測預警體系和信息報告制度還不規範;基層應急準備特別是應急資源準備不足,先期處置能力較弱;基層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滯後,群眾自救互救能力較低。此外,我市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事故災難隱患較多,基層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誘因複雜,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對此,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有清醒的認識,牢固樹立抓基層就是抓大事的意識,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上來,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有力措施,紮紮實實地把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應急體系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 建設應急基礎設施和應急避難場所、 排查和治理突發事件風險隱患、 組建培訓專兼職應急隊伍、 開展應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和應急演練、 建立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等方面內容。

完整的應急體系由哪幾部分組成?

完整的應急體系包括組織體制、運作機制、法律基礎、保障系統

組織體制

應急救援體系組織體制建設中的管理機構是指維持應急日常管理的負責部門;功能部門包括與應急活動有關的各類組織機構,如消防、醫療機構等;應急指揮是在應急預案啟動後,負責應急救援活動場外與場內指揮系統;而救援隊伍則由專業和志願人員組成。

運作機制

應急救援活動一般分為應急準備、初級反應、擴大應急和應急恢復四個階段。應急機制與這四個階段的應急活動密切相關。應急運作機制主要由統一指揮、分級響應、屬地為主和公眾動員這四個基本機制組成。

統一指揮是應急活動的基本原則。應急指揮一般可分為集中指揮與現場指揮,或場外指揮與場內指揮等。無論採用哪一種指揮系統,都必須實行統一指揮的模式,無論應急救援活動涉及單位的行政級別的高低和隸屬關係不同,但都必須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組織協調下,有令則行,有禁則止,統一號令,步調一致。

分級響應是指在初級響應到擴大應急的過程中實行的分級響應的機制,擴大或提高應急級別的主要依據是事故災難的危害程度,影響範圍和控制事態能力。影響範圍和控制事態能力是升級的最基本條件。擴大應急救援主要是提高指揮級別,擴大應急範圍等。

屬地為主強調“第一反應”的思想和以現場應急、現場指揮為主的原則。

公眾動員機制是應急機制的基礎,也是整個應急體系的基礎。

法律基礎

法制建設是應急體系的基礎和保障,也是開展各項應急活動的依據,與應急有關的法規可分為海 4個層次:由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如緊急狀態法,公民知情權法和緊急動員法等;由政府頒佈的規章,如應急救援管理條例等,包括應急救援在內的以政府令形式的政府法令、法律等,與應急救援活動直接有關的變準或管理辦法等。

保障系統

列於應急保障系統第一位的是信息與通訊系統,構築集中管理的信息通訊平臺是應急體系最重要的基礎建設。應急信息通訊系統要保證所有預警、報警、警報、報告、指揮等活動的信息交流快速、順暢、準確,以及信息資源共享;物資與裝備不但要保證有足夠的資源,而且還要實現快速、及時供應到位;人力資源保障包括專業隊伍的加強,志願人員與其他有關的培訓教育;應急財務保障應建立專項應急科目,如應急基金等,以保障應急管理運行和應急反應中各項活動的開支。

參考資料:

wenku.baidu.com/...c7qWQi

應對突發事件的體制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

建設應急基礎設施和應急避難場所、

排查和治理突發事件風險隱患、組建培訓專兼職應急隊伍、

開展應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和應急演練、

建立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等方面內容。

應對突發事件的體制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

建設應急基礎設施和應急避難場所、

排查和治理突發事件風險隱患、

組建培訓專兼職應急隊伍、

開展應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和應急演練、

建立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等方面內容。

應急救援管理基本規定有哪些

應急管理基本原則包括如下內容: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負責做好本區域的應急管理工作。在政府應急管理組織的協調下,各相關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權限,負責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企業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建立與政府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相匹配的應急體系。

3、預防為主,防救結合。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

4、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加強區域合作和部門合作,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快速應對機制。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幹作用和社會公眾的基礎作用。

5、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企事業單位、社區和志願者隊伍的作用,動員企業及全社會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依靠公眾力量,形成應對突發事件的合力。同時,增強公眾的公共安全和風險防範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避險救助能力。

6、依靠科學,依法規範。採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範應急管理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7、信息公開,引導輿論。在應急管理中,要滿足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公開,但是,涉及國家機密、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的信息除外。不僅如此,還要積極地對社會公眾的輿情進行監控,瞭解社會公眾的所思、所想、所願,對輿情進行正確、有效引導。

應急救援管理基本規定有哪些

1、建築施工企業的應急救援管理應包括建立組織機構,預案編制、審批、演練、評價、完善和應急救援響應工作程序及記錄等內容。   2、建築施工企業應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明確領導小組,設立專家庫,組建救援隊伍,並進行日常管理。   3、建築施工企業應建立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明確應急設備和器材儲存、配備的場所、數量,並定期對應急設備和器材進行檢查、維護、保養。   4、建築施工企業應根據施工管理和環境特徵,組織各管理層制訂應急救援預案,內容應包括:   1)緊急情況、事故類型及特徵分析;   2)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與人員職責分工;   3)應急救援設備和器材的調用程序;   4)與企業內部相關職能部門和外部政府、消防、救險、醫療等相關單位與部門的信息報告、聯繫方法;   5)搶險急救的組織、現場保護、人員撤離及疏散等活動的具體安排。   5、建築施工企業各管理層應針對應急救援預案,開展下列工作:   1)對全體從業人員進行鍼對性的培訓和交底;   2)定期組織組織專項應急演練;   3)接到相關報告後,及時啟動預案。   6、建築施工企業應根據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實戰的結果,對事故應急預案的適宜性和可操作性組織評價,必要時進行修改和完善。

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

建設應急基礎設施和應急避難場所、

排查和治理突發事件風險隱患、

組建培訓專兼職應急隊伍、

開展應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和應急演練、

建立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等方面內容。

應對突發事件的體制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

建設應急基礎設施和應急避難場所、

排查和治理突發事件風險隱患、

組建培訓專兼職應急隊伍、

開展應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和應急演練、

建立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等方面內容。

相關問題答案
應急基礎建設有哪些?
建築的常用基礎形式有哪些 ?
數學基礎知識有哪些?
財務基礎工作有哪些?
經濟建設有哪些?
城市建設有哪些?
基礎類型有哪些圖片?
橋樑基礎類型有哪些?
基礎產業有哪些?
電信基礎產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