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舞哪個民族的?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盅碗舞”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自古以來,漢族各種民間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廟會、迎神廟會中表演的。表演者在鬥妙爭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稱讚。漢族民間舞蹈正是在這種技藝求精中不斷髮展的。(1)安徽花鼓燈。花鼓燈中的“盤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為上盤鼓、中盤鼓、地盤鼓。上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擺成各種姿態的技巧表演。中盤鼓是蘭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雙人武功表演。地盤鼓是鼓架子單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滿地抓”、“豚跳”等。藝人們在展現技巧的同時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專長。他們常常在變幻莫測的拐彎和罕見的技巧中,洋溢著過人的才華和能力。例如懷遠的石敬禮(藝名“石猴子”、洪雲藝名“小水子”)、鳳台的武佩軒(藝名“氣死猴”),從他們的藝名就可以看出他們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矯健。(2)山東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場與武場之分,武場正是“鼓”、“棒”、“傘”大顯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動時步大身低,落腳生根,蹬腳揚塵,堅實有力;跳躍時則強調幹拔與上竄,猶如“旱地拔蔥”。如果不能熟練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種蹲、踢、跳、轉技巧,那麼鼓子秧歌的穩健瀟灑、淳樸剛勁的風格就很難體現。鼓子秧歌的發源地——魯北地區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術之鄉滄縣和雜技之鄉吳橋。武術與雜技的影響,極大地豐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藝表演。(3)還有諸如安塞腰鼓、廣東英歌、湖南花鼓、遼南高蹺、東北秧歌等漢族民間舞蹈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2.藏族藏族舞蹈中的熱巴,是技巧性很強的舞蹈,在民間是由世襲的流浪藝人表演的。其中鈴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藝人手持犛牛尾和鈴鐺,女藝人右手持單柄手鼓,左手持長鼓槌擊打。開始時,男女一起表演,男縱跳揮鈴,女旋轉擊鼓。當跳到氣氛熱烈時,就拉開場小進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員集體表演鼓技,有“頂鼓旋轉”、“纏頭擊鼓”、“扭腰打點”等技巧動作。表演完鼓技之後,鼓隊散開站立一旁,由男演員上場,在鼓聲伴奏下一個接一個應聲呼叫,抖肩起“法兒”,各自表演不同的技巧動作,有“單腿跨轉”、“躺身平轉”、“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還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兒,如“滾毛”、“掄背”等。鈴鼓舞有很多套鼓點,每套鼓點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動作。演員應場上鼓聲而舞,騰躍飛舞,在快速倒腳步中結束。又如藏族民間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種靠技巧表演來抒發情感的舞蹈,跳起來粗獷奔放,氣勢磅礴。3.蒙族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豐年節日由婦女表演,分集體舞和單人舞兩種表演形式。舞時,她們左手橫握鼓柄,右手持一帶穗木棍,邊擊邊舞。身段動作一般比較誇張,基本舞姿多是以腰為軸心的仰俯、傾、側,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彈性,雜有跳轉等技巧,技藝嫻熟者可同時舞耍四、五面鼓,在身體不同部位盤繞回旋,帶有競技色彩。盅碗舞,亦稱“打盅子”。過去由男藝人表演,本世紀20年代以後,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動作舒展流暢,柔美端莊,高潮時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藝高超者,還頭頂燃燈起舞。筷子舞多於喜慶歡宴的場合由男子單人表演。舞者原地單手或雙手握一把筷子,隨著腿部韌性屈伸,身體的左右晃擺,快而碎地抖動雙肩,兩臂鬆弛流暢地用筷子擊打手、腰、腿等各個部位。舞者時而轉身打地,時而蹲跳打腳,由慢轉快,最後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結束。4.維族盤子舞是維族舞中技術性很強,難度較大的一種舞蹈,盤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頂碗小碟舞”的俗稱,通常是由女子單人表演。表演時舞者兩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挾手筷,和著音樂,邊打邊舞,邊舞邊轉。並在頭上頂著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

哪個民族頭頂碗跳舞?

蒙古族或維吾爾族

碗盅舞

1。剛開始練習時把碗綁在頭上,先習慣帶著跳

2.脖子動得少,頭是絕不能有歪斜的

3.現在頂碗舞已並不限定某種舞種,但多為民族舞用,如蒙古舞。

4。頂碗舞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佔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鄂爾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2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裡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頂燈、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子的規律之後,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越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越豐富多彩,充分展現出舞者的技藝、智慧和民間舞蹈豐富、靈活、多變的特性。

哪個民族的舞蹈是頭上頂著碗的

蒙古族 維吾爾族都有這種舞蹈

baike.baidu.com/view/1948412.htm

民族歌舞有哪些

白族的三月街民族節,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景頗族的木腦縱歌節壯族節日 有壯年、春節、清明節、牛神節、六月十四或七月十四節、吃新節、老人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從江壯族以過壯年和六月十四為最隆重節日,其次是清明節和吃新節。納西族傳統的節日有:“正月農具會”、“三月龍王廟會”和“七月騾馬會”等。土家族每年春節期間舉行擺手舞會,參加的多達萬人之眾。瑤族的節日很多,小節幾乎每月都有,各地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大節日有春節、社王節、清明、“達努節”、“耍望”節等。佤族 娥絨克繞”是佤語的新水節,該節是雲南省南部佤族民間傳統節日。侗族的花炮節 彝族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歌舞、鮮豔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裡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曆一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曆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曆二月屬龍日

“苦扎扎”(六月年節) 打鞦韆、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裡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鞦韆、歌舞 農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鋩鑼、牛皮鼓,巴烏、四絃琴 農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節 鞦韆、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節 爬花杆、蘆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節 爬刀杆、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西族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農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夏曆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庫族 拉祜族庫扎節(年節) 象腳鼓舞、對歌 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篝火、歌舞 農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節 祭祀、歌舞 佤歷“格瑞月”/公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岡永節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獨龍族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頗族 景頗族目腦縱歌 祭祀、歌舞 農曆正月

怒族 怒族年節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採集鮮花、歌舞 農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會街 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農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節 盪鞦韆、賽馬、歌舞 臘月初六

普米族轉山會 遊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節/藏曆年 賽馬......

手絹舞在哪個民族

藏族的民間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於日常生活中人們都穿著長袖的"楚巴"(藏式長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順邊"的美;而虔誠的宗教心理,則給舞蹈渲染上許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廟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還有:"諧"、"果日諧"、"卓"以及"熱巴"等。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點是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彙新穎,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灑脫,表現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傳統的馬刀舞、鄂爾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亞特婚祀、馴馬手、小青馬、盅碗舞等,節奏歡快、舞步輕捷,都表現出了蒙古族勞動人民純樸、熱情、精壯的健康氣質。保留節目有"筷子舞"、"馬刀舞"、"馴馬舞"、"盅碗舞"、"擠奶員舞"、"鷹舞"、"牧民的喜悅"、"祝福""鼓舞"等傣族的舞蹈豐富多彩,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為群舞、單人舞、對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現的內容可以分為孔雀舞、象腳鼓舞、刀舞、蠟條舞、長指甲舞、撈魚舞以及馬鹿舞、獅子舞等。其中,最象腳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 朝鮮族民間舞蹈的特點是動律優美、細膩、柔和而悠長,動中有靜、柔中帶剛的舞步恰似輕靈高雅的白鶴。其中著名的民間舞蹈有:歡快喜慶豐收的《農樂舞》、身挎長鼓抒情柔美的《長鼓舞》、代表了朝鮮族民間舞蹈藝術精華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劍舞、頂水舞、扇舞、鶴舞、績麻舞等民間舞蹈也廣為流傳。? 黎族的舞蹈有顯著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在結婚、蓋新房、歡慶佳節或農閒娛樂時,都要成群結隊地跳起民間舞。在許多的舞蹈中,大致可以分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產舞三種。前者有捉鬼舞(即“驅鬼舞”)、招福舞(即“招魂舞”)、年舞(即“平安舞”)、打碗舞(即“跳娘舞”)等;生活舞有打柴舞(即“跳竹竿)、鑼鼓舞、逗娘舞、錢鈴雙刀舞、錢串領舞等;生產舞有舂米舞等。 漢族的民間舞蹈不但內容豐富,而且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即使是相同種類的歌舞,因地區的不同,也會在風格、裝扮和表現形式上各有特色、獨具魅力。 《龍舞》,是在數名男子高舉支撐龍體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龍打滾”、“龍擺尾”、“金龍纏玉柱”等極有氣魄的造型舞蹈 。此外,流傳在浙江,由眾多女子雙手各持雲朵和蓮花,在優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後,由荷花花瓣為鱗片連接成的《百葉龍》,在耍龍人逗引下浮游於彩雲之間,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鄉,以稻草紮成龍形、龍體遍插燃香,專門舞耍於年節深夜的“草龍”,宛如一條漂浮於夜空、星光閃爍的火龍,在硝煙繚繞中盤旋、飛舞,別有風采。此外,以龍爪行走於地,同時不斷向四方仰頭噴水的《地龍》,卻是清代流傳下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的象徵 ;將製作精美的小龍縛於長凳之上,由三名男子各舉一凳腿,奔跑跳躍、翻轉作舞於喧天鑼鼓之下的《板凳龍》,是黃河以南省份被人喜愛的龍舞形式。此外,把龍體分為若干“段”或“節”的《段龍》、《五節龍》;由一人獨自戲耍,留存於蘇杭和川北,小巧的“蒼龍”、“紙龍”;還有為人鮮知,延續於浙江沿海漁村,幾乎沒有龍形而呈船狀的“首飾龍”、“十八檔龍”等等,真是異彩紛呈、數不勝數。春節期間,這些飛舞在漢族廣大地區品種各異、形態離奇的龍形,充分顯......

頭頂著碗的是什麼舞蹈?是什麼民族的舞蹈?

碗盅舞

蒙古族或維吾爾族

1。剛開始練習時把碗綁在頭上,先習慣帶著跳

2.脖子動得少,頭是絕不能有歪斜的

3.現在頂碗舞已並不限定某種舞種,但多為民族舞用,如蒙古舞。

4。頂碗舞形式新穎,動作優美,氣質高雅,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佔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鄂爾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慶佳節的聚會上1人或2人頭頂茶杯或碗狀小油燈或碗,碗裡盛滿清水或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頂燈、頂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套數、掌握好基本動作和擊盅、打筷子的規律之後,舞者現場即興發揮,情緒越激昂,動作、舞姿的變化越豐富多彩,充分展現出舞者的技藝、智慧和民間舞蹈豐富、靈活、多變的特性。

5.以前我們就是把新疆舞和蒙古舞融合在一起,加入頂碗的元素。舞步以大步子加屈膝和轉腰,時而有細碎的小步子,手臂就做大幅度的擺動。其實主要是頭別動(保持頭頂的水平),其他都沒什麼很特殊的。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44536767.html?si=1

中國哪個少數民族最擅長舞蹈

1、蒙古族:筷子舞、燈舞、盅碗舞、查瑪舞、安代舞、馴馬舞等;2、藏族:果日諧、卓、熱巴等;3、霸王鞭舞、白鶴舞、鹿鶴同春、鳳趕麒麟、耍牛、耍馬、耍刀、圍棺舞等;4、維吾爾族:薩瑪舞、賽乃姆、多郎舞、盤子舞、手鼓舞等。

中國少數民族有哪些舞蹈?

1、蒙古族:筷子舞、燈舞、盅碗舞、查瑪舞、安代舞、馴馬定等;2、藏族:果日諧、卓、熱巴等;3、霸王鞭舞、白鶴舞、鹿鶴同春、鳳趕麒麟、耍牛、耍馬、耍刀、圍棺舞等;4、維吾爾族:薩瑪舞、賽乃姆、多郎舞、盤子舞、手鼓舞等。

少數民族舞蹈有哪些

藏族的民間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於日常生活中人們都穿著長袖的"楚巴"(藏式長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順邊"的美;而虔誠的宗教心理,則給舞蹈渲染上許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廟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還有:"諧"、"果日諧"、"卓"以及"熱巴"等。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點是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彙新穎,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灑脫,表現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傳統的馬刀舞、鄂爾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亞特婚祀、馴馬手、小青馬、盅碗舞等,節奏歡快、舞步輕捷,都表現出了蒙古族勞動人民純樸、熱情、精壯的健康氣質。保留節目有"筷子舞"、"馬刀舞"、"馴馬舞"、"盅碗舞"、"擠奶員舞"、"鷹舞"、"牧民的喜悅"、"祝福""鼓舞"等傣族的舞蹈豐富多彩,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為群舞、單人舞、對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現的內容可以分為孔雀舞、象腳鼓舞、刀舞、蠟條舞、長指甲舞、撈魚舞以及馬鹿舞、獅子舞等。其中,最象腳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 朝鮮族民間舞蹈的特點是動律優美、細膩、柔和而悠長,動中有靜、柔中帶剛的舞步恰似輕靈高雅的白鶴。其中著名的民間舞蹈有:歡快喜慶豐收的《農樂舞》、身挎長鼓抒情柔美的《長鼓舞》、代表了朝鮮族民間舞蹈藝術精華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劍舞、頂水舞、扇舞、鶴舞、績麻舞等民間舞蹈也廣為流傳。? 黎族的舞蹈有顯著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在結婚、蓋新房、歡慶佳節或農閒娛樂時,都要成群結隊地跳起民間舞。在許多的舞蹈中,大致可以分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產舞三種。前者有捉鬼舞(即“驅鬼舞”)、招福舞(即“招魂舞”)、年舞(即“平安舞”)、打碗舞(即“跳娘舞”)等;生活舞有打柴舞(即“跳竹竿)、鑼鼓舞、逗娘舞、錢鈴雙刀舞、錢串領舞等;生產舞有舂米舞等。 漢族的民間舞蹈不但內容豐富,而且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即使是相同種類的歌舞,因地區的不同,也會在風格、裝扮和表現形式上各有特色、獨具魅力。 《龍舞》,是在數名男子高舉支撐龍體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龍打滾”、“龍擺尾”、“金龍纏玉柱”等極有氣魄的造型舞蹈 。此外,流傳在浙江,由眾多女子雙手各持雲朵和蓮花,在優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後,由荷花花瓣為鱗片連接成的《百葉龍》,在耍龍人逗引下浮游於彩雲之間,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鄉,以稻草紮成龍形、龍體遍插燃香,專門舞耍於年節深夜的“草龍”,宛如一條漂浮於夜空、星光閃爍的火龍,在硝煙繚繞中盤旋、飛舞,別有風采。此外,以龍爪行走於地,同時不斷向四方仰頭噴水的《地龍》,卻是清代流傳下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的象徵 ;將製作精美的小龍縛於長凳之上,由三名男子各舉一凳腿,奔跑跳躍、翻轉俯舞於喧天鑼鼓之下的《板凳龍》,是黃河以南省份被人喜愛的龍舞形式。此外,把龍體分為若干“段”或“節”的《段龍》、《五節龍》;由一人獨自戲耍,留存於蘇杭和川北,小巧的“蒼龍”、“紙龍”;還有為人鮮知,延續於浙江沿海漁村,幾乎沒有龍形而呈船狀的“首飾龍”、“十八檔龍”等等,真是異彩紛呈、數不勝數。春節期間,這些飛舞在漢族廣大地區品種各異、形......

中國少數民族舞蹈有哪些

1、蒙古族:筷子舞、燈舞、盅碗舞、查瑪舞、安代舞、馴馬舞等;2、藏族:果日諧、卓、熱巴等;3、霸王鞭舞、白鶴舞、鹿鶴同春、鳳趕麒麟、耍牛、耍馬、耍刀、圍棺舞等;4、維吾爾族:薩瑪舞、賽乃姆、多郎舞、盤子舞、手鼓舞等。

相關問題答案
碗舞哪個民族的?
長鼓舞哪個民族的?
弦子舞曲是哪個民族的?
舞龍是哪個民族的?
孔雀舞是哪個民族的?
民族舞是哪個民族的?
弦舞歌飛是哪個民族的?
長鼓舞是哪個民族的?
五月節是哪個民族的?
藏戲是哪個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