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老師交流和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4-11-19

怎樣學會和老師巧溝通

溝通的平臺:

1、直接溝通。學校是教育的主導者 ,學校堅持以孩子為本,構建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和諧教育,為家長搭建了很好的溝通平臺。例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網上家長學校、印發家長信、學校開放日、歡迎家長校訪、家長參與的學生集體活動、e校通、老師的手機、QQ、短信、家訪、書信、家校聯繫本、作業簽字等等。

2、間接溝通。通過孩子的言行和其他家長的談論及其他渠道對老師的瞭解。

直接溝通和間接溝通都是顯性的溝通,隱性的溝通更重要,因為它是思想的溝通,體現家長自身素養的溝通。在與老師的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中,家長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與老師溝通。

有效溝通:

1、 家長的家教理念和能力,交往習慣和交流方式,文化水平和素養等,都影響著與老師溝通的質量。以家長給孩子的作業簽字為例。孩子到家後可能講到課堂學習的情況和老師的要求,家長要停下手中的活兒,眼睛看著孩子,認真傾聽,這種負責任的態度,這就是和老師最有效的溝通。指導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讓孩子自己先認真檢查作業,家長幫助檢查後再簽字。如果有能力就檢查對錯,沒能力就觀察孩子的作業態度,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把簽字當成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措施。有時可直接簽名,有時候可寫上孩子的努力,遇到的難點及所用時間,例如孩子作業時遇到某道難題,自己看課本後複習了知識點做來了;改正了某道錯題又做了一道相似的課外題等。有時這樣簽字是為了配合老師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當然要經過孩子的同意。家長對孩子作業的態度和做法就是在與老師溝通,一種隱性的溝通,溝通在教育理念的一致上。

2、家長的儀表舉止也是向老師傳達著信息。例如去開家長會,家長穿戴要莊重大方,千萬不可珠光寶氣濃妝豔抹。家長會前要自覺把手機設置震動,不要在開會間接打電話,也不要在樓道內打電話。見老師要問好,散會後要和老師說再見和謝謝。如果需要校訪,提前和老師約定,除了班主任外也應拜訪課任老師,如果老師上課,讓別的老師轉達自己的謝意。包括到學校存放汽車、自行車也都要有禮貌按要求。因為我們去的是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成長的地方。家長內心深處對學校的敬重,對老師的感恩,都在儀表舉止言談話語上表達出來。

3、家長到學校參加活動是家長的再學習。現在提倡校園文化,家長可以早一些到學校,參觀校園,看看校訓、掛圖、光榮榜、板報、班級展覽等。在家長會前一般都有校領導講話,不要以為與己無關,這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在聽老師講話的時候,一定作簡要的記錄,擡頭聽,低頭記,到家想。家長如何真心實意地聽老師講座,孩子就如何認真聽老師講課。家長認真學習,不僅會使老師感到尊重,還會激發老師的教育熱情。

4、孩子問題多,平時常溝通。按老師的要求教育好孩子是最好的溝通。越是好孩子的家長越是很少與老師聯繫。他們始終保持著和老師教育理念的一致。如果孩子問題稍多一些,就需要平時主動與老師多聯繫。往往有這種情況,家長會後家長裡三層外三層圍著老師,老師不可能一一細說,出於對家長的尊重也不可能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一個孩子。還有,因為家長缺乏主動溝通,孩子出現問題被請到學校後,所有的任課教師都告狀,家長滿臉賠笑,一肚子怒火。當被請家長時,家長應該知道這是老師在尋求家長的幫助,他實在沒辦法了。也說明老師在我們孩子身上已經付出很多,我們的孩子佔據了很多別的孩子的教育資源。應該感謝老師,沒任何理由對老師反感。

5、家長會上要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家長會後要客觀積極向孩子轉達。老師面向全體家長主要講孩子們共性的多,發展的規律,教育的方法等。家長不要敏感地揣測老師的講話,是不是說我們孩子啊?不要往自己身上生拉硬拽。更不要根據自己的揣測,回家編......

老師如何與學生溝通

教師對學生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與學生溝通,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來向學生表達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要求,無論是面對全體的要求、評價,還是針對個人進行的談話、寫信等,都是為了達到教師的教育目的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成功的教育取決於多種因素,這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是其中一個很

而溝通工作的實際的大小,取決於師生溝通的效能。在大量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在向學生熱情地傳遞知識、價值觀等,而學生毫無興趣,面臨的是學生的抗拒,低度的學習動機,這是一個可悲的事實。從這個角度講,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效能產生的關鍵,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大部分教師都瞭解師生關係相處的原則,但事實上,如何將這些理論與自己的實際工作接軌,如何將其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出來,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還是需要多畫一些心思去琢磨的。

首先,教師要有同理心,能夠做到換位思考。

教師要關心學生,那必須要了解學生,而要了解學生,首先必須進入學生的情緒和思想的系統中去,以學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學生的心情去體會學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後有效地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這樣的同理心可以使對方會感到理解與尊重,從而產生溫暖感與舒暢的滿足感,這種感受可以誘發出彼此充滿體諒和關懷的溝通氛圍。同理心是與學生進行良好溝通的前提,俗話講也就是換位思考。關鍵是一個教師能不能真正放下身段,站在一個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的困難和困惑。當一個教師不願意設身處地從對方去考慮,會使學生覺得老師不去理解他,不關心自己,對教師的信任度降低,與教師的溝通就會停止,而老師則不能真正地接納學生,非常容易對學生提出無益的指責與批評,也不能正確地對學生做出積極的迴應。老師願意見到的事實是學生通過老師有效的教育能夠改正不良習慣、錯誤思想,從而形成良好習慣、確立正確思想。因此,在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同理心與換位思想是開啟心智世界的鑰匙,是教育效能產生的前提。

例如,我班內有個學生叫王海蘭,如果要找她的問題可是一大堆,大錯不少小錯不斷,如果只是挑她的毛病那真是說也說不完。可是挑她的毛病真的能夠幫助他進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不管她犯多大的錯誤也都要儘量先去理解她,考慮她做這件事情的合理性,從她的合理性乃至優點長處切入,進而在去談他的問題,並深信他通過努力、改正是可以進步可以有變好的,不止作為老師要這麼想,而且也要讓她自己知道老師對於她的這份信任和期望。事實證明,她不乏優點,而且,通過教育放大他的優點達到了教育目的:她進步了。那麼,這樣的溝通與教育也就是有效的。這是對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很深的信任感,教師從自己的內心深處相信學生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會給學生信心與勇氣。這就要求老師在對待學生是要多鼓勵、多誇獎,少責備、少批評。

其次,信任。有了理解,才能信任學生。

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願望的,但事實並不是每個老師對學生的良好的願望都能被接受,甚至被抵觸。我想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在溝通時,學生對老師的真誠的高低感受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對學生必須要信任,這樣教育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如果作為教師們真地做到了理解學生,那麼信任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老師信任學生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結合學生的特點使其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而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教師的體貼與關懷,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只要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他們去不斷的主動探索,這樣就可以使他們得以充分發展。誇獎和鼓勵是一劑良藥,可以幫助孩子確立信心,取得更大的進步。如對於王海蘭揚長......

怎樣與老師溝通

與老師溝通,最需要的是真誠。是帶著對老師的尊敬而進行的溝通。老師也是人,他也需要別人的尊重。而且老師在這方面可能比其它人更多幾份敏感。我曾接過一個班,原班主任是被幾個有身份的家長吵得調離了學校。開學第一天,其中一個家長就對我說,是他們趕走了那位老師。我聽了,毫不客氣地對他說,我不吃你這一套,建議你有事情當面和我談,如果我沒做錯什麼事,而你四處告狀,吃虧的肯定不是我。我對絕大部分家長是相當客氣的,也把他們當作朋友來對待的。那位家長是想給我一個下馬威,如果我態度軟弱,就會遭他欺負。

還有部分家長,特別是學習比較落後的學生家長,怕見老師。這種心理是正常的。說實在話,我也怕見我孩子的老師。我認識一些家長,他們說:“到老師那兒丟什麼臉,我臉皮沒那麼厚。”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老師的心中,他真的沒有厚此薄彼的思想,真的不存在看不起某某同學的思想,至少我是這樣。即使偶然因為學生犯了錯誤,或者讀書有點問題而責怪學生幾句,事後他也不會放在心裡。家長主動去和老師溝通這是老師求之不得的事情。如果你實在怕當面見老師,那你可以打個電話,寫個紙條什麼的,同樣也能達到目的。

如果老師與家長交流的目的是彙報孩子的不足,那麼家長一定要冷靜。儘管部分家長內心可能不平靜,但表現上一定要控制住,否則就會影響交流的效果,弄得大家不歡而散。畢竟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我見過一位學生,他撕壞了同學的六本本子,當然要賠償的。於是,老師打電話給他的爸爸,可是那位爸爸的脾氣卻大得很,不客氣地說:“為什麼要陪?是誰不好?你老師調查清楚了嗎?等調查清楚了再賠。”你看,這位家長就太沖動了。以這樣的心態怎麼能搞好家長和老師間的關係呢。

和老師交流,有些家長總是有流於形式的表現。他們只問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並不與老師討論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實,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儘管每個家長都是專家,但是,老師更是這方面的專家,因為他見識的各種各樣的孩子更多,總結出來的經驗更多,值得家長參與的有價值的建議更多。所以,當你問清了孩子的情況後,一定要問老師:你看用什麼樣的方法教育孩子更好?並且在討論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告訴老師,不能無條件地接受,因為老師的建議是否符合你孩子的情況,是需要你作出正確的選擇的。

很多家長可能還想知道與老師交流要不要送點什麼東西。老實講,如果你是老闆或者是公務員,帶點也無所謂,增加一點感情,但如果你只是一個平民百姓,就根本沒有必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絕大多數老師並不是看著這點禮物而與你接觸的,他是看你對孩子的關心而樂意與你交流的。絕大部分老師是很體諒人的,禮物不會影響到他對你孩子的態度。只要你關心自己的孩子,就會激發起老師對你的孩子的關心。

如何與老師溝通

溝通的首要是父母要經常和老師保持聯繫。一般在接孩子時,父母時間比較充裕,老師此時已安排好孩子作安靜的桌面遊戲或整理活動,這時較適宜和老師溝通,交流一下孩子在園在家的情況,但還不適宜作長時間的交談,老師要顧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內的孩子全被接走時,此時是最佳溝通時機,你可以跟老師較詳細地交流。一般情況下,老師為了多瞭解一些孩子的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即使父母擔擱她的休息時間,她也是很樂意的。

其次是父母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都應該去一下幼兒園,瞭解一下班級的新環境;可以向老師諮詢一下孩子將學哪些遊戲、技能,要達到什麼教學目標;再詢問一下老師的聯繫方法。(電話等聯繫手段)

再次,父母不要在孩子的問題變得嚴重時再找老師交流。如果父母對老師的做法不滿,不妨這樣做,先請老師對孩子的行為做一個評價,然後肯定一下老師的工作,再委婉地提出父母自己的看法。如,如果父母認為老師給孩子看的書太難,影響了孩子對早期閱讀的興趣,可以先說:我很感謝老師培養我孩子讀書的習慣。然後說:我很擔心我的孩子看不懂這麼深的書,請你幫我孩子挑一些他能看懂的書。這樣的建議,大多數老師都是樂於接受的。

總之,父母無論什麼時候找老師談孩子的情況,老師都是歡迎的。

怎樣和老師和同學溝通問題

你說的要先讓老師接受

如何與老師交流?

其實溝通都是一個很高深的話題了,我還來這裡跟大家一起掰 “如何與老師溝通”,真是有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

可是,作為一個身在教育工作崗位又是一個新生的家長來說,我又很想對茫然的家長們說一說我的方法。

我的孩子在班上算是比較聽話的,可能沒激什麼研究性。但是即使是這樣的學生依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首先,我想對家長們說,孩子是自己沒錯,所以教育的重任還是在自己的身上。

何為“教育” 。

教在前育在後,也就是說自己養育,培養才是重中之重,平時要對孩子嚴,更是要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傳遞負面信息,更不能在老師面前批評老師,我們大人有時候都會斷章取義更何況是孩子。他們太乾淨不適合大人提前去描繪。

我們家長常常也要會換位思考,設想自己在課堂上是老師,面對整整一個班的學生時,遇到問題我們會如何做,如何說。

有的家長說老師也無非是一個職業而已,還真是的~~所以才需要大家平等的一起交流。

不要帶觀點

老師拿了工資就應該做事,何況這個事情比起一般的事情意義更加重大,正如所有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一樣,老師也希望自己的工作出色。越是付出越是希望有回報,這是人之常情。

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比老師跟積極的去解決。

打電話,留短信,或者寫信,約時間面訪都可以。

還有溫馨提示一下,,如果老師打電話過來後,跟老師說,請掛掉我給你打過去,那樣老師會覺得更暖心一些的

還有老師都是二流學生來當的,不要指望都是精英,但是大多數老師既然能長年在這個位置,必定有她的一套可行方法。一個好老師重要的不是她的業務水平而是她的那顆愛學生的心。

很多家長接孩子最關心的就是今天上學學到了什麼,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其實每天上學的重點不是學知識的,只是家長不願意面對而已。他們是來和喜歡的地方,喜歡的人消磨時間的。這是一個病句,但是如果說孩子還願意來學校願意和老師溝通講話,至少這還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那我們家長該如何溝通呢?

遇到具體的問題,孩子受委屈了,老師衝動了,孩子違反紀律了,怎麼跟老師理論呢

大多數老師上課完後,會當堂消化問題的,如果她意識到冤枉了某的孩子,那她一定會下次注意,如果碰到言辭激烈又偏偏不反思的,,那家長們當然應該勇敢的站出來,在家裡跟孩子一起抽絲剝繭事情的經過,找出自己不妥的地方,然後反覆醞釀,最後找老師說清楚。

千萬不要在家埋怨,這樣問題既得不道解決反而激化矛盾。

新生的座位問題

我相信這應該是家長們最頭疼的吧,一個班上最好的位置其實是在中間,但是又不可能人人在中間。怎麼辦,,其實老師也是頭疼的,

我們只能是見招拆招,如今的老師都佩帶了擴音器,所以聽清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之外的問題就是眼睛不好,這個佩戴眼鏡和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

我家孩子就是因為個子高只能做後面的,正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要求她不看電視和玩電腦。效果很好,凡事都有他的兩面性,有時候多想想總會有他豁然開朗的一面。...

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

一、溝通需要教師理解和尊重學生。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強,逆反心理強,害怕吃苦,害怕困難。作為老師要理解和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不願意完成老師和家長佈置的硬性任務,我們要講道理,不能一味批評指責。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態度,甚至諷刺、挖苦的方式對待他們,必然會傷及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對學生的傷害。學生遇到難題時,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理解和尊重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原則,也是溝通的重要原則。老師對學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樣也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師生之間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關係。二、溝通觸立在師生平等的關係基礎之上。師生良好的溝通,平等不可少。教師一直高高在上,總是俯視學生,總是看到學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是不能很好和學生溝通的。人與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們就要把學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學生有錯,加以正確的批評和引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走入正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自己有時難免有錯,要勇於自我批評,勇於向學生承認錯誤。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在老師以身作則的影響下,學生肯定會養成勇於承認錯誤的好習慣。其次,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在一個班級裡,學生肯定會有差異,成績上的差異、個性上的差異、家庭情況的差異……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差異,就“差異”對待學生。學生自尊心很強,內心很敏感,老師的所作所為對他們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優等生的確討老師喜歡,但是處在中游的學生和後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我們應該把愛心撒向每一個學生,絕不能施給部分學生或個別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溝通的前提條件。三、溝通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教師和學生溝通最慣用的方式是面對面。面對面有很多好處,直接方便,有利於溝通徹底。但是,這種面對面的溝通也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教師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好時,即使有學生違反紀律,最好也別找學生溝通。這時如果學生不能意識到錯誤,教師比較容易發火,導致矛盾激化,事態惡化。教師要善於自我調節和控制,不能把怒氣、怨氣撒到學生頭上。要在情緒穩定的時候找學生溝通,比較容易溝通成功。學生自尊心很強,如果課堂上、大庭廣眾之下就指出他的錯誤,他們會覺得丟面子。即使意識到自己錯了,也不肯很好的接受。所以應儘量避免人多的場合批評學生。可以課後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當然最好其他老師不在的時候,和學生心平氣和的交流。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還可以把學生叫到無人經過的樓道,單獨和學生談話。要避免直接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和學生談話,同班同學可能會圍觀、起鬨,影響溝通效果。四、溝通需要持之以恆。溝通不能只在學生犯錯後,溝通應該是經常性的事。學生犯錯,要和學生溝通;平時也要和學生溝通,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興趣,有什麼想法和意見等等。除了面對面和學生溝通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與學生溝通。比如作業本也可以作為溝通的橋樑。老師可以把對學生的要求、表揚、批評、建議、看法等寫在每次作業的後面,用文字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有時比直接用語言的方式效果好。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寫在後面,達到雙方溝通的目的。對於那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語的學生,這種方式比較適合。通過這樣的交流,很多學生都會心領神會,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繼續保持,壞的方面積極改正。總之,教師只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順利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建立一種健康、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教學相長,師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作為一名老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在溝通中和學生一起成長,不斷豐富教書育人的經驗,以期有更大的進步和收穫。

作為一名老師要如何與學生進行朋友間的交流呢?

一、放下師道尊嚴,微笑面對學生

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感情的人,而不僅是一架教書的機器。如果學生畏懼老師,則必然會妨礙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老師在課內外如果放下師道尊嚴,多一些微笑,對學生多幾句鼓勵的話語,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堅持“無錯原則”,那麼,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各抒己見的場面,而課外也會主動與教師打交道,出現其樂融融的場面。於是我給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帶微笑地上每一節課,不在課堂上批評學生,不用過多的時間處理不良問題,表揚激勵的語言不離口。另外,在校內校外,見了學生,我也會熱情主動地與學生打招呼,這些做法使我的師生關係大大融洽了。在學期末,絕大多數學生都給了我這樣的評語:您總是微笑著走進教室,微笑著面對同學,使我們上您的課沒有壓力,說實在的,您的溫柔、善良都讓我們想進一步與您接觸,成為知心朋友……這使我非常感動,確實,我希望學生從我這裡得到的不只是知識,還應該有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善良、寬容、友情等等。

二、切實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幫助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們需要老師的尊重、愛護和幫助。記得有一天中午,我正坐在辦公室休息,學生劉思佳端來一杯熱豆汁,擺在我面前,說:“老師,您的嗓子啞,我給您買了一杯熱豆汁,潤潤嗓子”說著就跑出了辦公室。端著這杯熱豆汁,我竟覺得眼睛有些發熱,彷彿我端的不是一杯熱豆汁,而是學生對老師的一顆關愛之心。老師關愛學生,乃份內之事,我從不奢求得到回報,但望著手中熱騰騰的豆汁,我知道我確確實實地得到了回報!可見,教師尊重學生,無私的關愛、幫助學生,無形中也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人之師,又有什麼能比培養出有愛心的一代更值得欣慰呢?

三、要對學生耐心細緻,善於換位思考

如果我們有耐心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那麼很多事情就會順利解決,否則欲速則不達。只有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思想感情,努力克服“自我中心”的傾向,常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體驗,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這樣學生才會信賴你,向你敞開心扉,教師也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四、要用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要培養朋友式的師生關係,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外,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與學生交流。課上你的眼神、手勢,甚至一個微笑都能讓學生感覺到你在與他們交流,但,僅此是不夠的。

此外,作為教師,保持樂觀開朗、情緒穩定也非常重要,這樣才會使學生敢於接近你,樂於接近你。我想,對善於做學生朋友的老師,有哪個學生不喜歡呢?當然,朋友關係並非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一分嚴格之水,再摻上九分感情之蜜,我想即使有時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批評得過火一點,學生也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並樂於改正的。師生關係如此,作為教師,還有什麼比此更值得愜意呢?

老師與學生如何溝通

應該說,老師與學生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教育成功的祕訣之一。 那麼,老師與學生應該怎樣溝通呢? 一、多問 比如說,新生入學後,老師對班上每個學生都是陌生的,要想盡快熟悉學生,瞭解學生,一個最簡單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問” 。問什麼?問他們適不適應新環境,學習上是否有困難等等。在不斷詢問的過程中,既瞭解學生,又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與愛護,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打下堅 實的基礎。同時,通過與家長接觸,詢問其子女在家裡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等。另外,還可把其子女在校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實行教育互動,使學生快樂健 康地成長。 二、巧談 曾教過一名姓馬的學生,他經常不寫作業,上課喜歡找人說話,下課經常欺侮人,對老師的批評卻不以為然,還常與老師“講理”,在班上造成不良影 響。這樣的學生如果僅靠訓斥就只會越訓越皮。為了轉化他,首先從溝通師生情感入手,再犯錯誤時,我總是心平氣和地單獨與他談話,幫他分析危害,細心耐煩地 引導他走上道德規範的正軌。他看到我對他不討厭,不嫌棄,一直對他很真誠,慢慢地,對我越來越親近。終於,我用情感的繮繩套住了這匹脫繮的“小馬” 。 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老師與學生談心要平等待人,不“居高臨下”;講知心話,不“空洞說教”;要選擇時機,不“急於求成”;要善於傾聽,不“先入為主” 。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善觀 老師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慧眼,不僅要觀察班集體的變化,更需要透過每個學生的細微變化表現其思想本質,真正做到知微見著。這樣才能發現問題,妥善處理問題,把工作做在前頭,防患於未然。 老師要發現差生的缺點很容易,但要發現優生隱蔽的缺點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優生因為自己經常受到表揚,便以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以致萌發“優越 感”,甚至發展到瞧不起同學,有時還仗勢欺負一些差生。有的優生甚至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故意歪曲事實,給教師錯覺,導致部分差生滿心委屈,卻無處申辨, 從而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認為老師不公平,於是就更加消極。因此,不論遇到什麼問題,老師必須善於透過現象看清事物本質,從而妥善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係, 無形之中為師生心理溝通掃除了障礙。 四、常誇 俗話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表揚。 學生施某,學習成績差,但我發現他平時熱愛勞動,便經常給予表揚,並把班級的衛生任務交給他。後來,他不但衛生搞得好,而且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 進步。學生季某,學習成績中等以下。有一天,她問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我給她解答的同時,又表揚了她。我說,不管問題難易,只要肯提問題,就說明你在認 真學習,認真鑽研。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從此,該學生經常問問題,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 總之,老師與學生溝通時,必須有效把握師生之間心理溝通的藝術,使學生從情感上深切地感受到老師是可敬可愛的,既是學業上的導師,又是生活裡的父母,更是個人成長中的朋友。

如何和小學老師溝通

溝通的平臺:

1、直接溝通。學校是教育的主導者 ,學校堅持以孩子為本,構建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和諧教育,為家長搭建了很好的溝通平臺。例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網上家長學校、印發家長信、學校開放日、歡迎家長校訪、家長參與的學生集體活動、e校通、老師的手機、QQ、短信、家訪、書信、家校聯繫本、作業簽字等等。

2、間接溝通。通過孩子的言行和其他家長的談論及其他渠道對老師的瞭解。

直接溝通和間接溝通都是顯性的溝通,隱性的溝通更重要,因為它是思想的溝通,體現家長自身素養的溝通。在與老師的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中,家長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與老師溝通。

有效溝通:

1、 家長的家教理念和能力,交往習慣和交流方式,文化水平和素養等,都影響著與老師溝通的質量。以家長給孩子的作業簽字為例。孩子到家後可能講到課堂學習的情況和老師的要求,家長要停下手中的活兒,眼睛看著孩子,認真傾聽,這種負責任的態度,這就是和老師最有效的溝通。指導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讓孩子自己先認真檢查作業,家長幫助檢查後再簽字。如果有能力就檢查對錯,沒能力就觀察孩子的作業態度,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把簽字當成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措施。有時可直接簽名,有時候可寫上孩子的努力,遇到的難點及所用時間,例如孩子作業時遇到某道難題,自己看課本後複習了知識點做來了;改正了某道錯題又做了一道相似的課外題等。有時這樣簽字是為了配合老師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當然要經過孩子的同意。家長對孩子作業的態度和做法就是在與老師溝通,一種隱性的溝通,溝通在教育理念的一致上。

2、家長的儀表舉止也是向老師傳達著信息。例如去開家長會,家長穿戴要莊重大方,千萬不可珠光寶氣濃妝豔抹。家長會前要自覺把手機設置震動,不要在開會間接打電話,也不要在樓道內打電話。見老師要問好,散會後要和老師說再見和謝謝。如果需要校訪,提前和老師約定,除了班主任外也應拜訪課任老師,如果老師上課,讓別的老師轉達自己的謝意。包括到學校存放汽車、自行車也都要有禮貌按要求。因為我們去的是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成長的地方。家長內心深處對學校的敬重,對老師的感恩,都在儀表舉止言談話語上表達出來。

3、家長到學校參加活動是家長的再學習。現在提倡校園文化,家長可以早一些到學校,參觀校園,看看校訓、掛圖、光榮榜、板報、班級展覽等。在家長會前一般都有校領導講話,不要以為與己無關,這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在聽老師講話的時候,一定作簡要的記錄,擡頭聽,低頭記,到家想。家長如何真心實意地聽老師講座,孩子就如何認真聽老師講課。家長認真學習,不僅會使老師感到尊重,還會激發老師的教育熱情。

4、孩子問題多,平時常溝通。按老師的要求教育好孩子是最好的溝通。越是好孩子的家長越是很少與老師聯繫。他們始終保持著和老師教育理念的一致。如果孩子問題稍多一些,就需要平時主動與老師多聯繫。往往有這種情況,家長會後家長裡三層外三層圍著老師,老師不可能一一細說,出於對家長的尊重也不可能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一個孩子。還有,因為家長缺乏主動溝通,孩子出現問題被請到學校後,所有的任課教師都告狀,家長滿臉賠笑,一肚子怒火。當被請家長時,家長應該知道這是老師在尋求家長的幫助,他實在沒辦法了。也說明老師在我們孩子身上已經付出很多,我們的孩子佔據了很多別的孩子的教育資源。應該感謝老師,沒任何理由對老師反感。

5、家長會上要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家長會後要客觀積極向孩子轉達。老師面向全體家長主要講孩子們共性的多,發展的規律,教育的方法等。......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與老師交流和溝通?
如何與別人交流的書籍?
發佈會如何與客戶交流?
如何交流和溝通?
如何與客戶交流?
大學生如何與老師相處?
如何與客人有效的溝通?
學生怎麼和老師交流?
小老闆如何與導師相處?
如何給老師寫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