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為什麼缺水?
中國華北地區缺水的原因
華北地區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最缺水的地區之一,人均水資源量位居全國後三位。作為華北地區主要過境河流的海河水系,其水資源利用率已達 73%,位於我國七大流域之首,同時,水系中絕大部分河流已成為季節河,大部分季節處於乾涸狀態。 而在元代,河北平原曾有許多沼澤,直至五六十年代時,華北地區有的地方仍有自流井,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僅有2米深。僅僅在40年後這一地區就開始為水而憂。 張宗祜院士指出,50年代以來,為了解決海河流域的洪水災害,在太行山麓各主要河流的上游修建了不少以防洪為目的的水庫,上游水庫的過度蓄水截流使得進入下游平原河道的水量大大減少,近年來更是無水可流,使得原本主要依賴河流補給的華北平原西部地區淺層地下水喪失了補給來源,形成了區域性的淺層地下水水位下降。 而華北平原東部分佈著大面積的鹹水,城市用水和工農業發展主要依賴深層地下水。70年代左右,在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誤思想指導下,這一地區在水資源利用上未能按科學規律辦事,大量開採深層地下水。同時,該地區的水井分佈極不合理,沒有考慮開採深層地下水時取水井間應預留的影響區域。正是這種不合理的開採方式,造成了該地區的深層地下水漏斗區越來越大。 長期以來,在經濟發展中忽略水資源的科學利用,也是造成目前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不少地區不顧當地水資源短缺的客觀情況,盲目上馬高耗水項目,大量抽取地下水,破壞了地下含水層,也造成了水質的惡化。而即使在今天,水資源短缺到了這種地步,不少地區高耗水項目仍屢上不止,使得原本就緊張的水資源更是雪上加霜。 解渴還需多管齊下 針對長期以來華北地區在水資源利用上存在的問題,張宗祜院士指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必須多管齊下。 節水仍應是解決華北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出路。就華北地區而言,節水的潛力很大,無論是城市生活用水,還是工農業用水,都有一定的潛力可挖,而在農業節水中,除強調工程節水外,還須通過調整農業結構、改良農業品種等措施來達到節水目的。目前,華北地區大部分城市汙水處理廠和企業處理達標的廢水還沒有實現資源化,從而浪費了大量可資利用的水資源。因此,在華北地區的城市中應加快推行分管道供水,按城市居民飲用水、衛生用水、城市綠化灌溉用水等不同需要分質供水,將經汙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後的水回用納入城市供水範圍,真正把“一方水”用成“幾方水”。 在節水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水價這一經濟槓桿的作用,以低水價保證正常的合理用水,以高水價制約浪費用水,這對華北地區大型城市尤為重要。 從長遠的經濟發展需要來看,跨流域調水也不失為一個解決華北水資源短缺的辦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以緩解河南、河北和京津地區的用水緊張。但張宗祜也指出,在上馬調水工程時也應考慮到調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其負面影響,如會不會造成工程沿線的土地鹽鹼化,以及用水地區能否承受得起調水後較高的水價等。 張宗祜院士認為,對華北地區而言,在經濟發展中應充分考慮水資源的實際情況, “以水定發展,以水定規模”,嚴格控制高耗水項目上馬。同時,合理利用現有的水利工程,使其成為綜合性的工程,既有防洪功能,又能為下游保留必要的生態用水,實現防洪與生態並重。 在對待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上也應有一個科學的態度。張宗祜說,現在有種看法認為華北平原地下已處於“疏幹”狀況,這種看法並不全面。事實上,華北西部的淺層地下水漏斗區,出現一次豐水年就可以補給上,而東部地區出現的深層地下水漏斗區雖然補給較為困難,但目前所說的深層地下水下降僅是抽水井中水頭的下降,而不是真正的水位下降;同時,在深層地下......
地理題:華北地區缺水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春天氣溫上升快,蒸發量大;雨季尚未來臨;農作物開始生長,需水量大。河流徑流量小。
人為原因:工農業用水過度,水資源汙染嚴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費嚴重。
華北地區缺水的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分別是什麼?
自然原因:本地區降水不多,且降水集中夏季,河流徑流量較小,水資源較貧乏。人為原因:工農業生產發達,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量大,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
華北地區缺水的原因
華北地區,屬於自然地理分區,不是行政區,不隨著行政區劃調整而改變,按照地理教科書,華北地區,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長城以南的中國的廣大區域;北與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相接。大致以≥10℃積溫3200℃(西北段為3000℃)等值線、1月平均氣溫-10℃(西北段為-8℃)等值線為界。
我國華北地區缺水的原因是什麼
缺水使人們更加迫切地甚至毫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水資源。因此,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連年斷流;七大江河之一的松花江江底去年曾長出楊樹苗;船隻在安徽境內的淮河干流裡不能通行……我國城市缺水範圍不斷擴大,程度不斷加劇。嚴重缺水使人們不得不把目光從地上轉移到地下人們同時也在過量地開採地下水,不管有意或無意,這種帶有掠奪性地開採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後果--漏斗區的大量出現。
華北有世界面積最大的漏斗區
地下漏斗俗稱地下水盆地,目前中國華北平原地下水盆地達到十幾個,總面積至少在5萬平方公里以上,已基本連成一片,中心水位年年下降,有的地方開採井深達數百米左右。華北地區是中國最乾旱地區之一,許多地方十年九旱。位於此地的河北省可利用水資源量只有170億立方米,而年均用水量則達200多億立方米,工農業生產嚴重缺水造成該地區大量超采地下水。
過量超采地下水,造成這一地區地面下沉、土地裂縫和塌陷等惡果。有關資料顯示,河北八個供水區地面沉降區從200毫米到1000餘毫米不等,總面積近7萬平方公里,有的市中心下沉1.6米之多。
北京的情況也令人憂心忡忡,由於地表水不夠用,嚴重超采地下水使北京市地下水位僅去年一年就下降了2米。目前,北京平原地區已經出現2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區,密雲水庫也出現了自修建以來首次水庫出水量大於入庫水量的異常情況還有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浙江嘉興市的地下水位已由原來60年代的接近地表下降至負45米,地下水超採導致的嘉興市區地面沉降從60年代就開始了,近年來仍以每年2至2.5釐米的速度遞增。
有關專家表示,大漏斗不僅伴隨著地面沉降,也預示著這一地區未來可持續發展將面臨更大的問題。伴隨著地下漏斗的產生,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鐵路路基、建築物、地下管道等下沉開裂,堤防和河道行洪出現危機。
中國的水“缺”到哪裡去了?
按總水量說,我國擁有水資源總量為27210億噸,居世界第六位。既然水多,怎麼還嚴重缺水呢?箇中原因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
客觀原因是:一、我國特殊的地理、地形、氣候等特點,水資源時空分佈十分不均;二、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多自然耗水也多,而且人均用水量就會降低;三、工農業需水量巨大。
主觀原因最主要就是各地存在嚴重的浪費情況。其中有工農業用水利用率差和重複利用率不高而產生的(其中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發達國家可達70%~80%;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不到55%(含鄉鎮工業),而發達國家是75%~85%。);有居民用水過多浪費而導致的;有與水有關的其他行業無節制用水而導致的(如洗車業,上海50萬輛機動車,一年要"洗"掉兩個昆明湖)。
在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中,有個“用水大戶”--抽水馬桶。有一份全國衛生間用水測算報告指出,如果按現時使用抽水馬桶的數量8000萬隻,每隻存水量約15公斤,平均一戶3人計算的話,全國每天馬桶用水量將達1440萬噸,每年約為52億5600萬噸。按一箇中型自來水廠日產水約8-10萬噸計算,全國抽水馬桶每年要用掉144箇中型自來水廠的產水量。
我們如何找回“缺”掉的水?
目前,水缺乏已成了嚴重製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而據專家預測,到2030年前後,中國用水總量將達到每年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而中國實際可利用的水資源量約為8000億至9500億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極限。為了實現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現在全社會都在尋求解決之道。
在未來幾年內,北京將調整工業結構,走內涵型發展道路,一些高耗水的企業將被淘......
解決華北地區缺水問題有什麼好辦法?
華北只是降水的季節分佈不均勻,只要建造水庫蓄水.
少開採地下水.
我國華北地區嚴重缺水的原因是什麼
缺水使人們更加迫切地甚至毫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水資源。因此,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連年斷流;七大江河之一的松花江江底去年曾長出楊樹苗;船隻在安徽境內的淮河干流裡不能通行……我國城市缺水範圍不斷擴大,程度不斷加劇。嚴重缺水使人們不得不把目光從地上轉移到地下人們同時也在過量地開採地下水,不管有意或無意,這種帶有掠奪性地開採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後果--漏斗區的大量出現。
華北有世界面積最大的漏斗區
地下漏斗俗稱地下水盆地,目前中國華北平原地下水盆地達到十幾個,總面積至少在5萬平方公里以上,已基本連成一片,中心水位年年下降,有的地方開採井深達數百米左右。華北地區是中國最乾旱地區之一,許多地方十年九旱。位於此地的河北省可利用水資源量只有170億立方米,而年均用水量則達200多億立方米,工農業生產嚴重缺水造成該地區大量超采地下水。
過量超采地下水,造成這一地區地面下沉、土地裂縫和塌陷等惡果。有關資料顯示,河北八個供水區地面沉降區從200毫米到1000餘毫米不等,總面積近7萬平方公里,有的市中心下沉1.6米之多。
北京的情況也令人憂心忡忡,由於地表水不夠用,嚴重超采地下水使北京市地下水位僅去年一年就下降了2米。目前,北京平原地區已經出現2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區,密雲水庫也出現了自修建以來首次水庫出水量大於入庫水量的異常情況還有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浙江嘉興市的地下水位已由原來60年代的接近地表下降至負45米,地下水超採導致的嘉興市區地面沉降從60年代就開始了,近年來仍以每年2至2.5釐米的速度遞增。
有關專家表示,大漏斗不僅伴隨著地面沉降,也預示著這一地區未來可持續發展將面臨更大的問題。伴隨著地下漏斗的產生,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鐵路路基、建築物、地下管道等下沉開裂,堤防和河道行洪出現危機。
中國的水“缺”到哪裡去了?
按總水量說,我國擁有水資源總量為27210億噸,居世界第六位。既然水多,怎麼還嚴重缺水呢?箇中原因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
客觀原因是:一、我國特殊的地理、地形、氣候等特點,水資源時空分佈十分不均;二、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多自然耗水也多,而且人均用水量就會降低;三、工農業需水量巨大。
主觀原因最主要就是各地存在嚴重的浪費情況。其中有工農業用水利用率差和重複利用率不高而產生的(其中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發達國家可達70%~80%;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不到55%(含鄉鎮工業),而發達國家是75%~85%。);有居民用水過多浪費而導致的;有與水有關的其他行業無節制用水而導致的(如洗車業,上海50萬輛機動車,一年要"洗"掉兩個昆明湖)。
在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中,有個“用水大戶”--抽水馬桶。有一份全國衛生間用水測算報告指出,如果按現時使用抽水馬桶的數量8000萬隻,每隻存水量約15公斤,平均一戶3人計算的話,全國每天馬桶用水量將達1440萬噸,每年約為52億5600萬噸。按一箇中型自來水廠日產水約8-10萬噸計算,全國抽水馬桶每年要用掉144箇中型自來水廠的產水量。
我們如何找回“缺”掉的水?
目前,水缺乏已成了嚴重製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而據專家預測,到2030年前後,中國用水總量將達到每年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而中國實際可利用的水資源量約為8000億至9500億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極限。為了實現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現在全社會都在尋求解決之道。
在未來幾年內,北京將調整工業結構,走內涵型發展道路,一些高耗水的企業將被淘......
從自然和人為因素兩方面分析華北地區缺水嚴重的原因
① 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數量少且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② 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汙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華北平原地區為什麼那麼缺水?
造成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因素
1.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是導致華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的主要原因 我國江河年徑流總量為27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上屬於水資源豐富的國家,但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卻嚴重不均。從地區分佈來看,東多西少、南多北少。華北地區五省(市)人口占全國24.互%,耕地佔全國45%,京津唐工業基地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而水資源總量只佔全國的6%,人均水資源、水土資源配置比例均大大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如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為2500立方米,而海河流域則只有 250立方米,只相當於長江流域的 1/10,珠江流域的 1/18。從降水季節分配來看,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降水集中在5月~10月,而華北地區則高度集中在7月、8月,這兩個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而冬春季則出現持續乾旱;不僅如此,華北地區降水年際變化也很大,如北京市近50年來,降水最多的年份達到1460毫米,而最少的年份只有200毫米,這些無疑是造成華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發展迅速,加劇了水資源緊張程度 華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口分佈集中地區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後,本區人口增長特別迅速,1952年,華北五省(市)人口總數佔全國的19.6%,而到1996年則上升到24.l%,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市)人口密度居我國各省(市)人口密度的前列,本區的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青島等成為我國淡水供應最緊張的城市;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我國就對海河、黃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以及對華北平原鹽鹼地進行改造,使本區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灌溉面積不斷擴大,農業用水量成倍增長;尤其是通過幾十年的建設,京津唐工業區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如首都的鋼鐵工業、燕山石化工業、天津的化學工業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業企業的建立,使淡水供應更加緊張。
3.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汙染嚴重 華北地區水利工程,特別是農業灌溉工程不夠配套,防漏、防滲設施也不完善,農業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水、漏水現象,水資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損失率高達 10%以上(包括管道漏水)。同時,大量工業廢水不斷排人河流,使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尤其以海河汙染最為嚴重,其下游河水已不能直接作為生產和生活用水。
4.生態環境惡化,乾旱頻率加大 由於長期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華北地區森林覆蓋率只有3.5%,其中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僅1%。森林覆蓋率低不僅涵養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嚴重、地下水水量減少,而且使空氣溼度降低,乾旱頻率加大,如從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間,華北地區有7年出現了 持續性乾旱天氣。另一方面,為了滿足生產和生活用水,多年來華北平原地區採取了大量開採地下水的方式,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形成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