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美食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12-20

中國傳統食品都有哪些呀?

滿漢全席 佛跳牆 馬打滾 驢打滾 粽子 糯米粑粑 餃子 湯圓 餛飩 麵條 包子 獅子頭 煎餅 千層餅 壽糕(中國人的蛋糕) 月餅 油條 豆漿 拉麵 刀修面 羹 涼麵 豆拌麵 回鍋肉 烤鴨 烤雞 燉豬蹄 火鍋 滷肉

川菜 粵菜 桂菜 湘菜 小吃

中國傳統食品都有哪些呀?

中國傳統食品有很多,各個地方都有地方特色食品, 簡直是數不勝數啊。如:月餅 油條 豆漿 拉麵 刀修面 羹 涼麵 豆拌麵 回鍋肉 烤鴨 烤雞 燉豬蹄 火鍋 滷肉 川菜 粵菜 桂菜 湘菜 小吃滿漢全席 佛跳牆 馬打滾 驢打滾 粽子 糯米粑粑 餃子 湯圓 餛飩 麵條 包子 獅子頭 煎餅 千層餅 壽糕(中國人的蛋糕)

中國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傳統小吃的做法

燒 麥

中國點心。又稱燒麥、稍麥、稍梅、紗帽、壽邁等。用薄的水調麵包餡,上部攏折收腰成型後蒸制而成。燒賣一詞最早見於宋元時期話本《快嘴李翠蓮記》中。李翠蓮在誇耀自己的烹飪手藝時曾說過:“燒賣匾食有何難,,三湯兩割我也會。”又據公元14世紀中期出版的《樸通事》記載,元大都(今北京)午門外的飯店中有“稍麥”出售。註文中說:“用面作皮,用肉為餡,頂部捏作花蕊形,叫做稍麥。”由此可知,中國的燒賣迄今已經700年左右的歷史了。明清時期,燒賣開始在中國流行,品種也逐漸多了起來。

燒賣的製法:以水調面揉團摘劑,擀成圓形薄皮或圓形荷葉邊薄皮,包裹餡心,上部攏口處收腰,如石榴狀或白菜狀,蒸熟而成。燒賣的外皮,除麵皮外還可以用雞蛋液烙成。還有一種不包外皮純以豬肝或牛肉等斬茸製成丸形加調味蒸熟的,稱為豬肝燒賣、牛肉燒賣,與通常的燒賣名同而實異,為廣式早茶中供應的點心。燒賣的形狀、大小及開口處的折紋在不同的地區又有變化,燒賣的餡心通常採用糯米、肉、蝦、蟹或綠葉菜等。有葷有素。口味上有鹹有甜。

古往今來,中國的燒賣品種甚多。明代,北京有桃花燒賣,清代中葉,江浙地區有以海蔘、蟹肉、火腿,雞肉為餡的葷餡燒賣,以板油丁、胡桃仁、白糖為餡的油糖燒賣及用糯米為主料餡心糯米燒賣等。如今,北京有都一處燒賣店用海蔘、蝦仁、玉蘭片為餡製作的“三鮮燒賣”,山東臨清縣有羊肉餡燒賣,廣州有蟹肉瑤柱(鮮貝)幹蒸燒賣、揚州福春茶社有以青菜泥、白糖、豬油為餡心製作的翡翠燒賣等等。

豆 漿

中國小吃。用黃豆加水磨成漿,經過濾、煮至而成。色白如乳,營養豐富,經濟實惠。

製作要領:①將黃豆5千克挑去雜質,漂洗乾淨,浸入水中(春秋浸9小時,夏浸4小時,冬浸15小時),之黃豆漲發。②用石磨將浸好的黃豆加水70千克磨成漿,要邊磨邊加水,並注意控制水量,以使豆漿濃度不低於規定標準(豆漿在20攝氏度的情況下,濃度為6度)。③將磨出的漿水連豆渣一起舀入潔淨的豆包布內,加入少量油腳(有去沫的作用),經過濾即為生豆漿。然後入鍋燒沸,即成可食用的豆漿,無論淡食、甜食或鹹食均可。

油 條

中國點心。又稱餜子。用小蘇打(或鹼、礬、鹽)和制面團,切成長面片,每兩片合攏炸成。因形似棒槌,故又稱棒槌油條。多為早點食品。

沿革:

在南北朝時《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宋代有“油炸從食”。據《清稗類鈔》載:“油炸檜:長可一尺,捶面使薄,以兩條絞之為一,如繩,以油炸之。其初則肖人形,上二手,下二足,略如×字,蓋宋人惡秦檜之誤國,故象形以誅之也。”說明炸油檜是源於南宋秦檜賣國,國人作成人幸而炸之,故名。此名在清末才傳到北方,清末《南亭筆記》記有濟南早晨有童子賣油炸檜之事。民間還將油條稱之為“餜子”。山東有四批果子(又叫平條果子)、八批果子、糖果子等。如今的油條已成為南北方共同稱呼的名稱、頗受歡迎的早點食品。

製作要領:

用麵粉加小蘇打(或鹼)、礬、鹽溶液加水,和成軟麵糰,反覆揉搓使勻,餳過之後,擀成片,切成長條,取兩條合攏壓過,伸長下入油鍋內,用常筷子不斷翻轉。由於受熱,面坯中分解出二氧化碳氣,產生氣泡,油條就膨脹起來,炸成油條,色棕黃並鼓之園胖,酥脆而香。有的油條(如山東濟寧的清油小餜子)還在麵糰中摻入芝麻仁,在炸制的油中加入部分芝麻油,所以更加鮮美。

肉末燒餅

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肉末燒餅中的燒餅與市場中的燒餅做法有些不一樣。它是將發麵摻上鹼,再加上白糖揉勻,揪成小坯子,將坯子放在案板上壓成圓片,拿在......

中國特色美食有哪些

中國的特色小吃可多了,從南到北哪個地區都有特色的小吃,河間的驢頭火燒,陝西的涼皮、肉夾饃,武漢的熱乾麵,重慶的火鍋,都挺好的。

中國春節傳統美食有哪些

餃子、春捲、潮汕滷水、釀豆腐、客家盆菜、圍爐或火鍋、蒸魚、年糕、餈粑

中國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米飯,麵條,饅頭,包子,豆漿,餃子,月餅,粽子,湯圓

中國都有哪些名小吃?

1.陳麻婆豆腐

成都小吃創立時間最早、最負盛名和代表性的小吃,一道用石膏豆腐、牛肉末及各種配料燒製而成的傳統川味菜。據說此菜是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成都萬福橋旁開一家小店的陳森富之妻所創,因她臉上微麻,人們就稱做“陳麻婆豆腐”。所制豆腐色鮮味美,具有麻、辣、燙、囫、嫩、鮮的特點。

地址:成都市西玉龍街197號

電話:028—86754512

2.夫妻肺片

成名於本世紀30年代,由成都人郭朝華夫婦創辦。因起始賣的原料是用牛肉、牛心、牛舌和頭皮等切成片雜薈在一起,稱“薈片”,因“薈”與“肺”的音相近,傳開後便叫“肺片”。因調製得法,香味濃郁,被稱讚為“車行半邊路,肉香一條街”。

地址:總府街53號

3.龍抄手

創立於本世紀40年代。因由“濃花茶社”老闆籌辦。遂借“濃”為“龍”,取龍鳳呈祥,生意興隆之意,定名為“龍抄手”。其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香醇可口,細嫩滑爽,有“薄如紙,之美譽。

地址:春熙路南段68號

電話:028—86666947  86726947

4.賴湯圓

因賴源鑫於1937年創辦而得名。最初是在總府街一帶擺攤設點,以賣“雞油湯元”為業。所做湯圓皮薄滋潤,心子香甜可口,日久而出名,後開店營業,遂以“賴湯圓”稱之。流傳至今,成為成都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小吃。

地址:總府街27號

電話:028—86629034  86629976

5.鍾水餃

“鍾水餃”是四川水餃的代表,初創於成都荔枝巷鍾少伯開的“協森茂”。由於餃子皮薄、餡嫩、味鮮,為其它同行不及,遂打出“荔枝巷鍾水餃”折招牌,沿用至今,蜚聲遠揚。

地址:提督街7號

電話:028—86753402

6.燈影牛肉

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相傳唐代詩人元稹任四川通州(今達川)司馬時,在達川落花溪一鄉間酒店飲酒時,發現店裡賣的牛肉薄如紙張,舉於燈前,隱約可見燈影,細品之麻辣鮮香,回味悠長。元稹觸景生情,取名為“燈影牛肉”。

地址:提督街口

7.川北涼粉

清朝末年創立於南充。創始人謝天祿在南充港口搭棚賣涼粉,其涼粉細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濃,逐漸賣起了名氣,謝家便世代相傳專賣涼粉,後正式辦起川北涼粉店。現已流傳全省,成為著名小吃。

8.宜賓燃面

宜賓烯面原名敘府燃面,早在清光緒年間,便開始有人經營,是宜賓傳統的名小吃。

這種小吃選用本地優質水面條為主料,配以宜賓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仁、金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宜賓燃面的特點是:鬆散紅亮、香味撲鼻、麻辣相間、味美爽口,既可佐酒,又可果腹。因其油重無水,引火即燃,故取名燃面。此面經濟實惠,獨具一格,不僅本地人喜愛,就是中外遊人也讚不絕口。

9.敘府糟蛋

敘府,是宜賓的舊稱。敘府糟蛋是宜賓傳統名特產之一。它是精選優質鴨蛋,用物種工藝去殼留膜,放入上等糯米酒糟,經過一定時期浸泡製作而成。這一傳統工藝,相傳已有100餘年歷史。

敘府糟蛋以蛋質細嫩,色澤醬黃,光潔發亮,飽滿完整,醇香甘美,營養豐富,獨具食法的特點而著稱於世。它不但暢銷國內,還遠銷香港、日本等地,曾先後獲四川省計經委和商業部優質名特產品稱號。

10.蛋烘糕

四川傳統風味小吃。具體形成年代已無從考證。蛋烘糕是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適量紅糖調勻(也有用白糖、蜂蜜調製的),在平鍋上烘煎而成。烘烤加入芝麻、核桃仁、天生仁等不同......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有哪些

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五味調和的美食觀《黃帝內經》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味是飲食五味的泛稱,和是飲食之美的最佳境界。這種和,由調製而得,既能滿足人的生理需要,又能滿足人的心理需要,使身心需要能在五味調和中得到統一。美食的調和,是對飲食性質、關係深刻認識的結果。味是調和的基礎。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飲食五味的調和,以合乎時序為美食的一項原則。中國烹飪科學依據調順四時的原則,調和與配菜都講究時令得當,應時而製作餚饌。追求餚饌適口,應以適口者為珍。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可以說中國的飲食無處不在。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為我們積累下的屬於我們炎黃子孫的寶貴物質及精神財富。

中國傳統飲食發展歷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舊石器時代):當時人們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飲食狀況是茹毛飲血,不屬於飲食文化。

2.燧人氏:鑽木取火,從此熟食,進入石烹時代。主要烹調方法:①炮,即鑽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後燒;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燒紅的石子燙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燒熱,再把植物種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飲食上,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

4.神農氏:"耕而陶",是中國農業的開創者,嘗白草,開創古醫藥學,發明耒耜,教民稼穡。陶具使人們第一次擁有了炊具和容器,為製作發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兒因為當時沒灶,還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鬹用來煮酒的。

5.黃帝:中華民族的飲食狀況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為灶神,集中火力節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廣泛使用在秦漢時期,當時是釜,高腳灶具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蒸谷為飲,烹谷為粥"首次因烹調方法區別食品,蒸鍋發明了,叫甑。蒸鹽業是黃帝臣子宿沙氏發明,從此不僅懂得了烹還懂得調,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時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成形時期,以穀物蔬菜為主食。春秋戰國時期,自產的穀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結構與現在不同,當時早田作業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稱穀子,長時期占主導地位,為五穀之長,好的稷叫樑之精品又叫黃梁。黍,是大黃粘米僅次於稷,又稱粟,是脫粒的黍。麥,大麥。菽,是豆類,當時主要是黃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窮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還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後中原才開始引種稻子,屬細糧,較珍貴。菰米,是一種水生植物茭白的種子,黑色,叫雕胡飯,特別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裡揉來脫粒。

7.漢代: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時期,歸功於漢代中西(西域)飲食文化的交流,引進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黃瓜、菠菜、胡蘿蔔、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於馬糧),萵筍、大蔥、大蒜,還傳入一些烹調方法,如炸油餅,胡餅即芝麻燒餅也叫爐橈。淮南王劉安發......

中國的傳統小吃有哪些

你沒手藝做什麼小吃啊,還不如去做點簡單不用技術的項目呢,我閨蜜現在就做了種創意牆畫,不用任何技術,也不用筆就可以做出一副背景牆,並且圖案好好看的,她說這個是非筆牆繪。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風味多樣.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我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第二,四季有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徵.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

第三,講究美感.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對菜餚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個紅蘿蔔,還是一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菜餚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也有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來命名的,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東坡肉’……

第五,食醫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繫,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傳統美食有哪些?
韓國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中國傳統手藝有哪些?
中國傳統舞蹈有哪些?
中國傳統農具有哪些?
美國傳統工業有哪些?
中華的傳統美德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
泰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園傳統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