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祭祀先人? ?
為什麼要祭祀先人?
一、祭祀先人,目的是為了教育後人。以祭祀先人的方式,教育後人勿忘本。當體念祖先、父輩創業之不易。爾等子孫後人應當勤儉守業,並努力把先人的事業發揚光大,為祖宗爭光,為子孫後代樹立榜樣。通過祭祀,讓後人知道,我們之所以有今天,全賴祖宗擇善而居,勤懇創業,治家有方才有的。建立祠堂,乃是為了教育在世的人,讓他們知道,我們遷徙到此,已經有多少年代,有多少先人,有哪些先人為我們的家族作出了巨大貢獻,誰是家族宗親。舉辦祠堂酒會,是為了讓在世的同宗族人來聚會,讓大家彼此相識,增加宗親情誼,希望大家互相幫助,共同致富,共同為光宗耀祖出力。就猶如當今的政府教育中、小學生懷念革命先烈、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一般。可謂殊途同歸!祭祀先人,其實也是家長做給孩子們看的。借祭祀先人,來教育子孫後代勿忘親情,上當尊老,下當愛幼。對上輩人,活在世上時,要尊敬、要孝順、要給予生活上的保障。對去世後的長輩,要常加祭祀,經常緬懷。一年四節,不能忘記:清明拜墳掃墓,端午祭祀,七月半鬼節祭祀,以及到過年之時,設宴祭奠先人,燒些冥物、冥幣、佛法經文等“迷信用品”給先人,以安慰先人在陰間之靈魂。就猶如去烈士陵園獻花圈給革命先烈一般。通過祭祀,教育孩子們對同輩份人、下輩人,要互相友愛。要記住家人、族人乃是血肉相連的同胞,應當謹記親情,勿起糾紛,和睦相處。宗親是祖宗同門,對有困難的人,只要自己有能力,就應當要互相幫助。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能力與命運是各不相同的,但相同的是,大家都是一脈相傳、宗親後裔。須知一雙筷子容易折,十雙筷子擰不斷的道理。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能把我們家族的事業做成,創造輝煌。同時也告訴自己的小孩子們,長大後別忘記了孝敬父母親,兄弟姐妹要友愛,與大家和睦相處,做個受人尊敬的人。也讓他們知道,只有積極向善,多行善事,才會有好的結果。其實,只要是有益無害於社會的事,都應該被視作好事,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據我所知,設宴祭奠先人是這樣做的:先把有橫豎形態、紋理的餐桌,轉移個方向。即:平時我們生活上吃飯時,飯桌是豎著朝向大門的。而做節設宴祭奠先人呢,就要把飯桌旋轉90度,成橫朝向,然後把菜餚、老酒或者啤酒、酒盞、筷子、蠟燭臺、插香的罐或祖先的香爐(不能太佔地方)等擺到桌面上來,再擺開筷子,把老酒或者啤酒往酒盞裡倒上一點,再點燃紅色蠟燭一對、插上燭臺,再點燃香二柱(如果是燒給神明的話,大神三柱、小神一柱),先對空敬拜,口中唸唸有詞。就是默唸:今日某某節日,恭請某某人、某某人等先人來過節,請某某人坐首席,某某人坐哪個位置或者說請大家隨意就坐。說完後,把香用左手插上去。宴會即開始。過不一刻鐘後(大約五到十分鐘),朝著桌子方向說:你們吃好了嗎?我要焚燒冥物、冥幣、佛法經文等給你們啦。然後開始焚燒。焚燒冥物、冥幣、佛法經文的時候,最好能分開幾堆來燒,即將要燒的時候,要說明哪一堆給某某人,然後再說由某某人作主去分攤某一堆給那些我們所不知道的、還在陰間的那些先人。以表示我們並沒有忘記他們。其餘各堆都說明給某某人。焚燒經文時,是不能把經文弄散了,那樣的話,陰人拿去就不完整了。就猶如我們收到一張殘缺不全的破幣一般了。快燒完的時候,把香拔起放進去一起燒了。蠟燭可燒可不燒。全部燒完後,最好把灰裝袋子裡扔到河裡流走。城市裡的,最好把灰埋樹下或者草皮下面去。最好別扔垃圾桶裡。據三明製藥廠老王說,他同廠的一個人的女兒,在做節時,看到她去世的先人,在光著身子吃東西。(能看到陰人的小孩子是很少的,一般我們是看不見陰人的。)原來,她的先人去世時,是赤身裸......
為什麼要祭祀先人?
祭祖是由於祖先崇拜而產生的一種儀式。祖先崇拜是鬼神崇拜的發展,也是鬼神崇拜的一種形式。祖先崇拜和一般的鬼神崇拜不同的是它有長期固定的崇拜物件,處且與崇拜者有血緣關係。人們尊崇祖先的亡靈,定期舉行祭祀,認為祖先的亡靈會保佑子孫後代, 賜予他們幸福。 後來人們又用這種民間信仰來維護宗法制度,因此,中國古代特別重視祖先崇拜。從商周開始,喪葬、 祭祀便成為重要的禮儀系統。重喪,所以盡哀;重祭,所以致敬。中國古時的祭祖活動都是在宗廟裡舉行的,祭祀時所用的器具、擺設、祭者的服飾、儀仗與祭祀的程式,都依主祭人的身分等級及祭祀名目的不同而有著詳細、嚴格的規定。祭祖成了維持統治秩序與道德關係的一種倫理手段,其目的在於增加整個社會的凝聚力,所謂「報本反始,民德歸原也」。因而,祭祖以及由此而形戶的一系列宗廟制度,就成了中國倫理文化的中心。
為什麼要祭祀?祭祀的起源?祭祀的原因?祭祀的作用?
歷史由來:
祭祀
英譯:offer sacrifice to gods or ance頂ters
是向神靈求福消災的傳統禮俗儀式,被稱為吉禮。
原始時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把便是這種靈魂觀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動比較簡單,也比較野蠻。人們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靈偶像,或在石巖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神靈形象,作為崇拜物件的附體。然後在偶像面前陳列獻給神靈的食物和其它禮物,並由主持者祈禱,祭祀者則對著神靈唱歌、跳舞。進入文明社會後,物質的豐裕,使祭祀禮節越來越複雜,祭品也越來越講究,並有了一定的規範。
為什麼要祭拜祖先
淨空法師---祭祀祖宗是好事,是盡孝道;但是祭祖先,不能用葷腥,只能用素菜,為什麼?因為殺生祭祀會增長祖先的罪業。
1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祖日子,中國過去儒家的教學,什麼最重要?祭祖先最重要,《禮記》你開啟第一篇,五禮第一篇是“吉禮”,吉祥的吉,吉是祭祖。中國古禮裡面,祭祖先是最重要的。祭祀祖宗是好事,是盡孝道;但是祭祖先,不能用葷腥,只能用素菜,為什麼?因為殺生祭祀會增長祖先的罪業。
2 除了清明節,中國人過年也要祭祖先,外國人看到很奇怪,祖先你又沒有見過面,你也不認識他,幾百年、幾千年了,你還紀念他幹什麼?他不懂孝道,他不但祖先不紀念,他父母也不紀念,兒女長大離開父母了,可能一生都不會跟父母見面,他的理念、他的處事待人接物,跟我們中國人不一樣。
3 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要祭祖先?《論語》上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讓我們的心養成一個厚道的心、養成一個孝順的心、養成感恩的心,所以我們中國人祭祀祖宗是教育,不是迷信。
4 我們中國人連幾千年的老祖宗都不忘記,逢年過節還紀念他,這個心行多麼深厚!老祖宗都不忘,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現在兒女為什麼不孝順父母?把祖宗丟掉了。兒女沒有過失,過失在哪裡?過失在做父母的人,父母把祖先丟掉了,你要想兒女孝順你,沒這個道理!
末後引用蓮池大師一段開示,話雖然只有兩句,很要緊,“故云棲有祭先不宜殺生,以資冥福”,這一句話是蓮池大師說的。祭祀先人、祭祀祖先不可以殺生,你祭祀先人、祭祀祖先殺生,殺生的殺業這個帳算在祖先的頭上,為什麼?為他殺的,不祭祀就不殺了,為他殺的,所以這是加重祖先的罪業,這叫大不孝。可是這個殺業跟前面功德一樣,你不要以為我祭祀祖先,這個殺業他背了,我沒有事情,你就錯了。這個殺業七分,你殺生的人六分,祖先只一分,同樣一個道理,你要曉得。你就嫁禍於人,他沒有叫你殺,你為他殺,所以這個殺業責任,自己還要承擔六分,祖先只承擔一分,存亡都不利。蓮池大師也是再來人,他知道這些事實真相。
為什麼要祭祀舜帝
祭祀,在古代,是向神靈求福消災的傳統禮俗儀式;現代增添了緬懷、悼念之意。古代非常重視祭祀,《左傳》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將祭祀與戰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災、求福、報謝。
清明節為什麼要祭奠祖先
淨空法師----但是我們每一年祭拜祖先,這是禮節,這是報恩,報本反始。教育的意義
問:每逢年節祭拜祖先,請問是否會有靈魂回來收領這些食物?
淨空法師答:有,也有的沒有。怎麼說有?他在鬼道,他就來了;他如果又投生到人道,投生到畜生道、其它道,他就不會來了。這個要知道。人在六道里頭永遠不斷的在輪迴,隨著業力流轉。但是我們每一年祭拜祖先,這是禮節,這是報恩,報本反始。教育的意義比鬼神來領食物的意義還重,因為現在人都不孝,我們能這樣做,帶動讓很多人看到,他能孝順父母,他能紀念祖先,這個功德就很大。所以不要重視祖先來不來,要重視我們對社會這分的貢獻。
=====================================
淨空法師----祭祀祖先,答謝鬼神絕不能夠殺生祭祀。
1 中國人逢年過節,往往殺生祭祀祖先,祭祀鬼神,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自己不能夠覺知,這些事情我們見得太多了。
2 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自己喜慶之日應當答謝鬼神,答謝鬼神絕不能夠殺生祭祀。什麼原因?殺生祭祀,不但我們殺生的人有罪業,來生一定墮落在三途;接受祭祀的鬼神也因此而加重罪業,他的前途更困難。
3 殺生祭祀,善神、善鬼都遠離,不願意承擔這個罪過。為什麼?你是為他而殺的,如果他接受供養,這個罪過他要承當。
4 唯有一些惡神凶煞,他毫無忌憚地接受血食的供養,人與鬼神都因此而墮落——人造作這個惡業,來生墮地獄;鬼神造作這個罪業,來生也墮地獄。明瞭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決定不可以殺生。
人們為什麼要祭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傳曾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作成《論語》。
古代統治者為什麼要祭祀自然神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物件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觀則記載儒教《周禮》《禮記》與《禮記正義》《大學衍義補》等書解釋。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時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祀便是這種靈魂觀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動比較簡單,也比較野蠻。人們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靈偶像,或在石巖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神靈形象,作為崇拜物件的附體。然後在偶像面前陳列獻給神靈的食物和其它禮物,並由主持者祈禱,祭祀者則對著神靈唱歌、跳舞。祭祀禮節祭品有一定的規範。舊俗備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並求保佑。
為什麼祭奠一般要用菊花?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菊花淵源 菊花在中國的花木文化中的地位頗重。早在東周,即有“九月榮菊”的記載,而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他在離騷中揮墨,形容自己“夕餐秋菊之落英”,且“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東風”。而真正菊文化的創始人是晉代陶淵明,這位“菊友”與菊花朝夕相伴以至於住處也“秋菊盈園”,他得菊境之深,古往今來無人能及。唐代的孟浩然描繪了“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鄉村賞菊之境;其同時代黃巢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成為今人的談資。到了宋代則是“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的重陽盛景。明代詩人李夢陽“只今秋色裡,忍為菊花來”和清乾隆帝的“楓葉梧青落,霜花堆白菊”都可見明清時菊風益盛。在《紅樓夢》中的眾首菊詩,更是牽腸之筆。 在這些菊花的篇章中,並沒有絲毫與哀悼有關的筆墨。 菊花的哀悼含義來自國外 很少有人意識到,用菊花掃墓如同用玫瑰表達愛情一樣,其實主要是“西俗東漸”的結果;而更少會有人知道,菊花是從中國遍及世界的。 歐洲的詞典上出現“菊花”一詞,大約是17世紀末荷蘭人在經商時將其從我國引入之後,18世紀菊花傳入法國,而後19世紀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歐洲的詞典上出現“菊花”一詞,大約是17世紀末荷蘭人在經商時將其從我國引入之後,18世紀菊花傳入法國,而後19世紀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在歐洲,菊花栽種得最多之處是墓地,因為歐洲的傳統文化認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話,此花是萬萬不可攜帶的。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稱。可見其在西方的地位。 又有訊息報道,中國的菊花大量出口至東鄰日本,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一海相隔之遙,搭上這些保藏運輸的高昂費用,居然也能獲利頗豐;這是由於日本對菊花需求量之大以致日本國內供不應求。在日本,即使是一個普通人離世,也常常要用到兩三萬枝菊花;更何況一個墓地每年對菊花的需求量。在國外是如此;而在菊花的故鄉中國,它為什麼又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含義呢? “儒文化”和“重陽節”詮釋菊花內涵 與國外迥異,菊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兩層含義,一是高尚的氣節;二是吉祥長壽。 和道家的“師法自然”相反,儒文化講究的是“比德”,主觀地以自然山水來對應人的品行。菊花即以它凌霜而放,西風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開盡更無花”的氣度被賦予了堅貞不屈的高潔情操。另外,菊花開放在九月,“九”是單位數中最大的數,被稱做“至數”、“陽數”,因而菊花與九九雙陽相疊的重陽一樣,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寓意。“採菊東籬下”是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悠然見南山”也照應了“壽比南山”之意。 可見,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讚賞活者;而今則是用其悼念故人。參考資料 bkb.ynet.com/article.jsp?oid=19825727
為什麼祭祀的時候一般都用牛頭或豬頭
用豬頭祭祀說法最多的是源於商代,因為商代對野豬的自然威力有所崇拜,出土器皿上都有豬面紋,而後來發展為饕餮紋,所以很有可能因此而用豬頭祭祀。
而且古云;六畜豬為首。豬頭乃首中之首,用來祭祀,表示鄭重其事。以前有許多“封建迷信活動”,要用到豬頭來祭祀,而選用豬頭之時,首選面部皺紋呈“壽”字形的,以討吉利,而這種有特殊皺紋的豬頭,就叫“壽頭”。有古書為證,清吳穀人《新年雜詠》中寫到“杭俗,歲終禮神尚豬首,至年外猶足充饌。定買豬頭在冬至前,選皺紋如‘壽’字者,謂之‘壽頭豬頭’。”
現代人很多會將三牲五穀、時鮮供品敬獻於供品臺上。而三牲在古代亦稱太牢,是古代祭祀用的供品,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頭、豬頭和牛頭,用於大型祭祀;而五穀則是糧食作物的統稱,包括了大豆、芝麻、粟米、小麥和稻穀,象徵著五穀豐登。後來呢人們認為羊和牛都還有其他更好的用處(羊毛可用來織物,牛耕地)所以漸漸豬頭就是祭祀時的首選祭品了呵:)
說回來我們現在的清明祭品,是人們希望我們現在生活裡有的也讓去逝的人也擁有,所以就想出各種各樣的東西 。這些東西 都是源於我們生活的,用的多的就是豬了,因為豬的吉利哦^-^比如豬頭在江浙地區也叫利市,廣東港澳也喜歡豬,豬頭、全豬都吉利的~~廣東豬舌頭叫“豬利”(寫起來是個月字旁加個利).在北方也叫招財~~~浙江沿海地區叫“賺頭”。而廣東豬肝則叫“豬潤”(寫起來是個月字旁加個潤),豬耳朵叫“順風”~~~~
本來當然應該是用整豬的,但因為客觀條件不足,常以豬頭豬尾作為整豬忌拜,作“有頭有尾”之意。而有些地區還要加四隻豬蹄,或者一隻豬內臟,或者一團豬毛。意思也是以零示整。不過現在也蠻多人是用整豬忌拜的,不講究的,乾脆一塊燒肉也一樣可以忌拜。
除了我們中國人韓國人也是哦,他們認為豬會帶來福氣,就用豬頭來祭祀。他們認為豬代表著福氣。所以,很多人如果晚上夢到豬,第二天就會去買彩票。最近有人對樂透彩的中獎者做過一個調查,發現竟然有一大半都是夢見了豬以後去買彩票的很神奇吧?不管怎樣,反正韓國人就是很喜歡豬。古代的韓國人祭祀時,也常常用豬頭作祭品,這種風俗一直保留至今。在電影或電視劇開拍之前,劇組還會用豬頭舉行儀式,希望工作進行得順利。另外,大家還喜歡根據豬的造型製作儲蓄罐。由此可見,韓國人對豬是多麼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