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不進攻瑞士的原因 ?
希特勒不進攻瑞士的原因
希特勒並不是侵略狂,他是一個極端狂熱的民族主義分子.這一點對理解德國在二戰初期的侵略行為極為重要,希特勒認為所有有日爾曼人生活的地區都應併入德國版圖,所有猶太人都應從地球上消失。所以基於第一個原因,他吞併了捷克和匈牙利,因為波蘭佔領了一戰德國戰敗而割讓的領土,極大損害了希特勒的民族自尊心,所以他向波蘭提出歸還領土。被波蘭拒絕,所以德軍侵略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原來希特勒不準備破壞北歐的中立,但挪威國防部長吉林斯告訴希特勒挪威準備投降英法,挪威是德國重要的資源補給基地。又是德國鐵礦石的中間站,所以德國必須佔領挪威和丹麥。在德國佔領挪威和丹麥後曾向英法提出和平建議,在希特勒看來,西歐民族是高貴的,他在描述英人時說“我根本不想毀滅甚至傷害這樣一個帝國、一個我畢生景仰崇拜的偉大帝國。”無奈英法拒絕,所以德軍乾脆消滅了法國,把英軍逐出歐洲。為了保護羅馬尼亞的油田不被英軍控制,德軍希望巴爾幹半島保持中立,但希臘和南斯拉夫堅決反對,所以要了他們的命。希特勒一直以來是要消滅東方的共產主義幽靈——蘇聯和它統治下的劣等民族——斯拉夫民族,所以入侵蘇聯。由於義大利出兵北非並吃了敗仗,德軍為保護義大利,被迫增兵北非,從而形成了德國在二戰中的各個主戰場。瑞士和德國無怨無仇,瑞士人又是希特勒心中的高等民族,德國為什麼要侵略瑞士?
二戰中希特勒為什麼沒有打瑞士?
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永久中立國”瑞士?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籤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併瑞士。
至於維也納會議,是歐洲列強為了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之後混亂的歐洲版圖,對瑞士中立國的身份的確立只是一個不很起眼的小協定。雖然維也納會議是通過壓制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張在歐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統而遭到了歷史學家的譴責,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次會議達成的協議為歐洲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瑞士的中立國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瑞士在二戰時期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區。事實上,瑞士在二戰中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有資料說瑞士曾組織軍隊反抗德國,但是更多資料顯示瑞士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助紂為虐”,不止在經濟上對德國進行幫助,對猶太民族難民的間接迫害更是為後人所不齒。
下面是相關資料
瑞士是一個人口704萬(二戰期間為400多萬),土地面積41284平方千米的中歐小國。但是在二戰中,當希特勒的軍隊肆虐著整個歐洲時,它仍然能夠免於戰火的破壞。每當學習到這段歷史時,很多學生就會問道:“瑞士在二戰中為什麼能保持中立?”有的資料說,面對希特勒的威脅,瑞士曾於天內動員了43萬大軍[1],並迅速進入作戰陣地,顯現了堅強的防衛作戰能力和決心,加之納粹德國因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因而放棄了入侵瑞士的意圖。其實不然,在這場關係著人類命運的大搏鬥中,瑞士並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紂為虐,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瑞士為什麼要屈從希特勒?
在歷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為了限制法國,反法同盟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的宣告,瑞士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
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瑞士的中立和獨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納粹德國的出版物稱,所有以德意志人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國”的邊界之外,也都是德國人。因此,它們把瑞士人稱為“在瑞士的德國人”(瑞士人口中64%屬於德意志民族)[2]。而納粹德國繪製的地圖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內。與這種反動的種族主義鼓譟相呼應,在瑞士德語區出現了親納粹社團,其中以“國民陣線”以及“瑞士國社黨人”兩個極右組織勢力較強。得到希特勒政權支援的瑞士法西斯勢力一時甚囂塵上,對瑞士當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威脅著瑞士國家主權的獨立和完整。此外,德國還威脅要切斷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當二戰已經迫在眉睫時,瑞士議會於1939年8月30日通過決議,重申它將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制訂了以突襲方式迅速佔領瑞士的幾種方案,統稱為“冷杉行動”。只是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未將它付諸實施[3]。
1940年6月,法國的半壁江山淪陷,小小瑞士轉瞬間落入德、意強鄰及其兼併或佔領區的四面包圍之中。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吞併野心,瑞士當局最終選擇了屈從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二戰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貓膩?
1、在經濟上向法西斯國家輸血。
德國曆來是瑞士的最大貿易伙伴。二戰中,瑞士一直都維持了同德國的經貿、金融關係。大戰爆發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德方則允許瑞士商品經由德國轉口。義大利亦從同瑞士的經貿關......
希特勒為什麼在二戰中不打“永久中立國”瑞士呢?
瑞士在二戰中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有資料說瑞士曾組織軍隊反抗德國,但是更多資料顯示瑞士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助紂為虐”,不止在經濟上對德國進行幫助,對猶太民族難民的間接迫害更是為後人所不齒。 德國曆來是瑞士的最大貿易伙伴。二戰中,瑞士一直都維持了同德國的經貿、金融關係。大戰爆發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德方則允許瑞士商品經由德國轉口。義大利亦從同瑞士的經貿關係中獲益。瑞士還向德國賣電,讓德國工廠保持生產,直至1945年3月德國敗局已定時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廠還同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蘇黎世的軍工廠提供的40毫米口徑高射炮,是德國應付盟軍空襲的重要防衛武器。二戰時瑞士一直讓貫穿阿爾卑斯山脈的具有戰略意義的15公里長的聖哥大隧道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瑞士還是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的主要地點。瑞士銀行則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鉅額差價。據稱,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就是通過瑞士銀行進行的。納粹通過戰爭掠奪來的鉅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納粹德國帝國銀行副行長索性露骨地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瑞士聯邦政府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反思。
二戰期間,希特勒基本佔領歐洲但為什麼不打下瑞士?
首先要明白,世界大戰本質是大國之戰,也就是德國要獲得在世界上的相應地位,與當時的主導國際秩序的英法展開的大戰。
所以說,作為二戰,只要能把對方的大國擊敗,就等於獲得勝利,就如同你把最強的幹掉,所有的弱國都會臣服於你。
因此中立國都是小國,他們處於是否中立完全是受大國之間的對抗影響,其實二戰許多小國也是想要保持中立的,但是他們處在大國對戰的一些戰略或是資源爭奪範圍內,完全是身不由己,被大國所捲入。也就是說歸根結底,瑞士所處的地緣政治位置,使得雙方的大國都沒有考慮通過武力佔領瑞士,來威脅對方或者說條件不成熟。
舉一個例子,兩個A和B大國較量,一個弱小的中立國地理位置平坦,並且位於B這個大國較為薄弱的側翼處,你想想,這個小國能夠維持住中立嗎?大國A為了擊敗大國B,必然會進攻中立小國,從而直插這個大國B的薄弱點,作為大國B要麼讓中立小國導向自己,要麼直接用武力佔領這個中立小國,保護其薄弱點。
還有就是某個中立小國擁有戰爭必須的能源,那麼這個時候,這個中立小國想要維持中立也是較難的,大國為了防止對方搶奪能源,會強迫小國選邊站,否則就是入侵拿下小國。
所以說希特勒不拿下瑞士,肯定是從,大國之戰的角度(英、德、美供等),從戰略利益上做出的,而不是由於所謂的瑞士自己選擇中立造成的。
為何二戰德國納粹未入侵瑞士?
瑞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是一個在狼窩邊睡覺的國家!!!他們國家的國防部部署的好,買下大量地雷,和調整兵役制度,60歲以下18歲以上的男人都可以當兵保衛國家。全國400萬人裡,就有85萬個軍人。女人代替男人的工作!!要知道,瑞士有一張王牌,那就是德國通往義大利的聖哥達和辛晉龍隧道。德國人必須通過這個隧道運輸物資給義大利,瑞士一旦用地雷毀掉這一隧道。就截斷德意之間的唯一聯絡。這是希特勒最不想看到的!!!德國不去侵略瑞士,因為瑞士大多數是的日耳曼族,希特勒也認為沒必要侵略這個彈丸之國。所以,瑞士一直安然無讓!!!至於瑞士一直是中立國,因為瑞士的中立政策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15世級末與法國“永久和平”條約,17世紀,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瑞士保持中立。第一次世界大戰,瑞士保持中立。由此看來,瑞士一直堅持中立政策!!!
希特勒和拿破崙為什麼不打瑞士?
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籤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併瑞士。
至於維也納會議,是歐洲列強為了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之後混亂的歐洲版圖,對瑞士中立國的身份的確立只是一個不很起眼的小協定。雖然維也納會議是通過壓制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張在歐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統而遭到了歷史學家的譴責,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次會議達成的協議為歐洲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
希特勒為什麼不打瑞士和瑞典
瑞典sKF工業軸承,一個連羅斯福都害怕被它制裁的名字,為了這一點他甚至不得不容忍瑞典始終跟小希勾勾搭搭。相反德國更害怕失去它。70年前瑞典艦船軸承,雙列自動對心滾珠軸承到今天我們都無法複製
二戰中希特勒為什麼放過了瑞士
西班牙《阿貝賽報》8月22日發表題為《為什麼希特勒沒有入侵瑞士?》的文章,作者為胡里奧·託瓦爾,編譯如下:
希特勒在1937年2月向當時的瑞士聯邦委員會外長埃德蒙·舒爾特斯表示,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他都會尊重瑞士的不可侵犯性和中立。那麼希特勒為什麼如此尊重一個位於歐洲核心位置的國家呢?瑞士不是西班牙或者土耳其那樣的歐洲邊緣大國,且瑞士銀行可謂全球資本主義的瑰寶,此外在上世紀30年代,德國還在追查猶太人存在瑞士的財產。
其實據後來史料記載,二戰期間希特勒對瑞士的態度多次改變,甚至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入侵計劃以期拔掉“這根歐洲之刺”,而德國人也認為瑞士是一個“異端”。這一切都發生在法國淪陷後不久。
歷史學家克里斯蒂安·萊茨在他寫的一本關於二戰期間中立國家的書中記錄了一段1941年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的對話,從中可以看出希特勒對瑞士的真實看法:對於希特勒來說,“瑞士的政治體制和人民讓人討厭。瑞士人是新德國的死敵”。當墨索里尼問當時的德國外長,瑞士的存在是否真的不合時宜以及(德國)對瑞士的未來有何打算時,外長回答說,“這個問題必須要您跟元首親自討論”。
1941年這個時間並非偶然,德國對瑞士的入侵計劃在一年前已經制定,即所謂的“聖誕樹計劃”,從1940年6月25日開始。德國吞併法國後,瑞士即被完全包圍。希特勒計劃用21個師對付瑞士的13個師,很快他把軍隊數目降到11個師,但仍然制定了詳細計劃,而瑞士領導人也增強了防衛,尤其是在南部。
對於希特勒來說,瑞士軍隊根本不足為懼,他把它稱之為“玩具軍隊”。儘管如此,瑞士還是在“內堡”防禦基礎上部署了軍隊,“內堡”是瑞士在19世紀期間完美的防禦體系,目的是為避免瑞士再次遭到拿破崙式的入侵,同時也可以讓瑞士人民北撤,那裡阿爾卑斯山脈是牢不可破的天然屏障。
但是事態的發展超越了這場行動:1940年11月11日,納粹軍官沃格茨基的一通電話終結了這場行動,據他認為,入侵瑞士行動已經無關緊要,因為已經落後於事態發展。德國計劃入侵蘇聯,而德軍的資源並非綽綽有餘。到了1941年,形勢逐漸平靜並演變成簡單的貿易戰。瑞士人向納粹提供戰爭裝置,與此同時維持它與盟軍的貿易。這種情況導致德國與瑞士之間外交關係緊張,但是對這些產品的需求阻止了雙方採取懲罰行動。
直到1943年,希特勒試圖再次啟動入侵瑞士計劃。這年年底,德軍計劃呼叫12個師和3支山地作戰部隊入侵瑞士,這一次要從瑞士北部入侵,希望能夠保證瑞士工業不受破壞。但是同一時期盟軍登陸義大利,使得德軍無法對瑞士採取任何行動,瑞士成為少數未被德軍鐵蹄踐踏的國家存活下來。
雖然瑞士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納粹領導人一直把瑞士視為德國的一部分,而義大利和法國也對瑞士頗感興趣,但所有人最感興趣的還是瑞士的經濟實力。瑞士工業是支撐德國戰爭以及德國南部電力的重要保障。希特勒本人也明確說過:“我們與瑞士發生任何衝突,都不應把它逼上絕路,最好與它達成協議。”
希特勒為什麼沒有進攻瑞士
瑞士是永久中立國,戰略位置不是很重要,也沒有什麼很豐富的物資,貿然進攻中立國可能會引起其他中立國的不滿,甚至可能會導致許多中立國明的或暗的幫助盟軍。
二戰中希特勒為什麼唯獨不侵佔瑞士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籤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2.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併瑞士。
3.從地理因素上來說,瑞士多山地,裝甲部隊難以施展,不利於德國義大利進攻而利於防守,瑞士雖然是中立,仍保有較完整的軍工體系,軍備力量不算弱,而且瑞士缺乏德意所需要的自然資源(石油、稀有金屬),攻擊它能獲得的收益還沒可能造成的損失大4.德國的資本家、官員和政府本身都在通過瑞士的銀行業進行洗錢,資本家和官員是以此牟取私利,德國政府是為了把從佔領區搜刮的財富兌換成戰爭資源,所以一個獨立的瑞士比一個被佔領的瑞士對德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