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採取什麼對策?

General 更新 2024-11-27

面對通貨緊縮我們應採取哪些措施進行治理?

通貨緊縮——治理

(一)寬鬆的貨幣政策

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從而刺激總需求。

(二)寬鬆的財政政策

擴大財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總需求,還可以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私人投資的增加。

(三)結構性調整

對由於某些行業的產品或某個層次的商品生產絕對過剩引發的通貨緊縮,一般採用結構性調整的手段,即減少過剩部門或行業的產量,鼓勵新興部門或行業發展。

(四)改變預期

政府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增加公眾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信心。

(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適當改善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層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增加消費需求。

央行採取哪些措施應對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的表現: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因此,可以採取以下手段應對通貨緊縮:

1、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印貨幣,或者減少利息等),可以增加流通中的實際貨幣量,從而刺激總需求;

2、擴大財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總需求,還可以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私人投資的增加;

上述兩種方法見效快,容易操作,短期反應積極,因此常被央行使用。同時,也有一些需要長期執行才會見效,然而對經濟整體副作用更小的方法,比如:

3、採用結構性調整的手段,即減少過剩部門或行業的產量,鼓勵新興部門或行業發展;

4、改變預期 ,政府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增加公眾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信心;

5、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適當改善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層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增加消費需求;

6、調控國家綜合物價指數,只發行與國民數量相當的貨幣,後果貨幣無限升值。

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國家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通貨膨脹時中央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直接從限制支出,減少需求等方面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概括地說就是增收節支、減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1)減少政府支出。減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削減購買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資、行政事業費等;二是削減轉移性支出,包括各種福利支出、財政補貼等。減少政府支出可以儘量消除財政赤字,控制總需求的膨脹,消除通貨膨脹隱患。(2)增加稅收。增加稅收可以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降低投資支出和消費支出,以抑制總需求膨脹。同時,增加稅收還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減少因財政赤字引起的貨幣發行。(3)發行公債。政府發行公債後,可以利用“擠出效應”減少民間部門的投資和消費,抑制社會總需求。

通貨緊縮時則反之。

通貨膨脹 和通貨緊縮的區別及應當採取的應對措施

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般指: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供遠小於求】。

通貨緊縮(deflation) :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應對措施

通貨緊縮時

一)寬鬆的貨幣政策

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從而刺激總需求。

(二)寬鬆的財政政策

擴大財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總需求,還可以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私人投資的增加。

(三)結構性調整

對由於某些行業的產品或某個層次的商品生產絕對過剩引發的通貨緊縮,一般採用結構性調整的手段,即減少過剩部門或行業的產量,鼓勵新興部門或行業發展。

(四)改變預期

政府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增加公眾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信心。

(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適當改善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層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增加消費需求。

(六)惡性緊縮模型

國家綜合物價指數,只發行與國民數量相當的貨幣,後果貨幣無限升值,如戰國時齊刀幣,王莽篡漢時發行的法幣。

通貨膨脹時

1.控制貨幣供應量。

由於通貨膨脹作為紙幣流通條件下的一種貨幣現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所以各國在治理通貨膨脹時所採取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減輕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個關鍵。這主要通過實施正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就是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實現。在貨幣 政策方面,主要是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想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其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治理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給,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入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還包括限價、減稅、指數化等。

通貨緊縮的應對策略

送你一句忠告,把能賣的都賣掉。坐等經濟崩潰房市崩盤就好!股票???還遠沒跌倒底,你覺得經濟崩潰後他會不繼續深跌嗎?

通縮末期,購入資產。通脹末期拋售資產。記住這就行了!

為了抑制通貨緊縮,國家宏觀調控部門可以採取下列哪些措施

應該是AD吧

緩解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措施分別有哪些?

關於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 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通貨膨脹損害人民的利益,造成人心和社會不穩定;搞亂經濟關係,使價格失真,誤導資源配置;影響改革、開放和發展的環境,增加改革難度,影響外來投資;給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破壞市場經濟秩序。

我國抑制通貨膨脹的措施: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消費過快增長,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基本平衡;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保證農副產品的有效供給;整形市場流通秩序,規劃價格行為等。

(2)緊縮是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經濟現象。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表現為社會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通貨緊縮的過程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等現象。

我國政府所採取的解決通貨緊縮的措施: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發展生產,實行出口多元化戰略,增大外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力度等。

gdp下滑,我國可能進入“通縮”,國家可採取什麼措施

GDP對普通人最直接影響的是就業率,人人都有工作有錢掙房價自然上去,失業的人多了掙錢少房價自然下降。國家政策應該在提升就業率方向。房價上升和下降屬於市場行為,政府不用幹涉。大陸頻繁干涉是因為地方政府需要錢。

2 gdp下滑,我國可能進入“通縮”,國家可採取什麼措施

6.9%,中國在2015 年的GDP增速,低於政府 7%的目標。

有人因此講了個笑話:“ 6.9%這個數據很完美,既能說明經濟在轉型,跌破了 7%,但跌幅很小,又完全在控制之內。這個數據和女孩子說你是我第二個男朋友一樣經典,因為第一個你也不信,數據也不支持,第三個第四個你可能不開心,就第二個最好。”

果然,今天股市大漲, 6.9%確實是個“很完美的數據”。雖然很多人驚呼“ GDP增速創25 年來最低”,但冷靜觀察,情況或許還沒那麼糟糕,總理去年 10月也表態:“7%左右的 GDP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中國 2007年的GDP 增速為14.2%,不到十年,增速降幅超過一半。但此一時彼一時,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 2015年全球經濟大國的增速中僅次於印度,因此,增速首次破 7不必驚慌,這是“增速換擋期”必然遇到的結果。

經濟學者馬光遠打了個很形象的比喻:“說現在的 6.9%的增速差,相當於期待一個人在 40歲的時候身高每年增加的幅度仍然和 10多歲一樣荒唐。”馬光遠認為,無論是按照經濟增長理論,還是放到大國經濟的比較中, 6.9%仍是全球最好的增長速度之一。

當總理說“ 7%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可以接受”時,他的前提是“保持比較充足的就業、百姓收入有所增長、環境不斷改善”。

事實上, GDP增速背後的就業、收入、稅收、房價才是要害。假如 GDP一路狂飆,而就業、分配等問題卻得不到改善,高 GDP增速反而很危險,而且必定無法持續。

先說說減稅。供給側改革是 2016年經濟改革的軸線,減稅是重中之重,不減稅,無以真正減輕企業負擔,更新供給體系也無從談起。但從 2015年的經濟數據看,要實行減稅並非易事。

以房地產業為例,房地產投資從 2014年兩位數的增長暴跌至2015年的 1.0%,政府稅收來源受挫。

據《財新週刊》報道,中國 2012年開始推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此舉意在減稅,原本計劃在“十二五”完成,但是至今沒有順利收官,尚餘房地產業、建築業、金融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四塊難啃的“骨頭”。其改革進程恰逢全國財政減收壓力大、收支形勢嚴峻,官方表述已變成“適時推出”。

2015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行減稅政策”,但在財政收入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能否“有效減稅”,不容樂觀。

關於就業,早上統計局的報告有一處提到,“人口就業總體穩定”。 1月16 日,李克強在亞投行會議上講話時也特別說:“中國失業率低於預期,就業擴大高於預期”。

2015年,中國的第一產業增長 3.9%,第二產業增長6.0%,第三產業增長最快,達到 8.3%。

中國就業人群向第三產業轉移的趨勢將越來越洶湧。

2016年,中國經濟要對付的一大毒瘤是“產能過剩”,部分集中於重工業的“殭屍企業”或許會迎來退出潮,第二產業失業人數增加是大概率事件。這將對過分依賴重工業或資源行業的部分中西部省份帶來壓力。

但整體而言,受益於服務業的繁榮增長, 2016年就業人數繼續好於預期。 2015年,關於中國將迎來“失業潮”的警報聲時有響起,但從經濟基本面看,中國的就業市場依然波瀾不驚。

房地產數據也受到關注。自 2014年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已經連續 23個月下滑,2015 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僅 1%,這是前所未有的低谷。對比往年動輒兩位數的增速,房地產商受“庫存”的壓力可見一斑。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預計,中國房地產 2016年的投資增速會降到-3%。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依然被看好,三四線城市漲不起來,分化特點會更明顯。格局初定, 2016年的樓市難有驚喜。

基礎設施建設在......

相關問題答案
通貨緊縮採取什麼對策?
滯脹採取什麼政策?
什麼是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怎麼解決辦法?
通貨和真標有什麼區別?
個人如何應對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的成因?
喉嚨緊縮感是什麼感覺?
如何抑制通貨緊縮?
如何治理通貨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