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十七,二十七為什麼要吃麵條? ?
初七,十七,二十七為什麼要吃麵條?
人日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正月初七有吃“人七菜”的習俗。這種菜用白菜、蘿蔔、蔥、姜、蒜等7種菜加黃豆麵製成。緣何這一天非要吃“人七菜”?“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初七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人們渴望在初七裡吃‘人七菜’,能帶來這七種蔬菜的豐收.
“人七日”在唐時叫“人勝節”,不論“人勝”、“人七”或“人情”,這天按習俗都是人的生日。在這一天,許多地方都是以天氣晴陰來預示今年人丁興旺和人身健康。午飯要吃麵條,這些“七”裡全都要吃麵條,取尊老愛幼、全家老老少少健康長壽之意。
正月初幾吃麵條
正月初七吃麵條
正月初七日為人日,唐代稱為“人勝節”,山東民間習稱“人七日”或變稱“人情日”。據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淄博、濰坊地區此日吃各種野菜做的小豆腐,即是荊楚遺風。據說人日主人丁興旺和人身健康。龍口、招遠等地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中午吃麵條以祝人們健康長壽。壽光等地人日“樹訊息”,削三木片,以軸貫之,聯以絲車,剪綵為絡絲娘,懸之高竿,以驗風佔歲。
有的地方人日還有祀神活動。沂南在這天推磨壓碾,送天地神。鄒城這天祭祀火神祝融。單縣一帶這天送火神。
鄆城民間傳說人日是玉皇大帝的七姑娘生日,婦女在這天用秫秸、布條做一個“七姑娘”,扶著她先轉井,再轉碾臺和磨臺。邊轉邊唱:“七姑娘,轉井臺,教俺繡花做繡鞋”,“磨道去,碾道來,針線筐,不離懷”。蒙陰在人日這天有“扎姑姑”的習俗,未婚少女聚在一起“扎姑姑”。她們用木條、乾草、葫蘆頭、彩色布條等,做成“姑姑”,葫蘆頭塗上白粉,畫上五官,還用雞血點染腮脣。然後讓“姑姑”站在供桌上,大家輪流給姑姑跪拜,祈求降福。最後有人舉著“姑姑”給每個少女點頭,據說,給誰點頭多,誰就有福。沂南的未婚女子,在初七的落日前,用初一早晨發紙時用過的紅筷子,到灶王爺前占卜,預測婚嫁吉凶。
人日這天,臨清、濟南等地忌諱婦女做針線。單縣早晨吃餃子,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這天吃小豆腐,象徵吃老鼠腦。
大年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傳統習慣要吃麵條,這樣可以保佑老年人健康長壽。這當然屬於傳統迷信。
為什麼今天要吃麵條
農曆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人類的生日”。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古人認為正月初七以晴為好,寓意人壽年豐,天下大同。漢時東方朔的《佔書》中就有“初七人日,從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見星辰,人民安,君臣和會”的說法。可見“人日”的說法至少在漢朝時就已流傳了。 在中國南方一些地區還保有“撈魚生(類似吃生魚片)”的習俗,寓意“越撈越高,步步高昇”;而在中國北方則保有用炒過的大米拌上飴糖,做成球狀或方狀食品食用,叫“響太平”,寓意“太平安康”。現在,民間還有人日吃麵條的習俗,並把這習俗發展到正月十七、正月二十七。吃麵條的用意是“栓腿”,正月初七是栓小孩腿,十七栓成人腿,二十七栓老人腿,仍然是祈求平安健康的一種願望。
今天是正月初七,是什麼日子,今天有什麼講究和忌諱嗎?
初六之前,老天爺在在捏貓捏狗,初七這一天開始捏人了,所以初七是人的日子,有的地方習俗是這一天吃麵條,除此之外,就是要高興,因為人類誕生了!
正月十七應該吃麵條嗎
按照習俗,正月逢七(初七、十七、二十七)都是“人”日子,要吃麵條,保平安,其中又分初七是小孩的日子,意指用麵條絆住小孩的腿;十七是中年人的日子,要絆住中年人的腿;二十七是老年人的日子,要絆住老年人的腿。
正月初七吃手擀麵的由來
正月初七,是“主”小人兒(小孩子)的日子。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麵條,謂之——栓小人兒。
在這天裡,對於小孩子來說,吃麵條就有了重要的意義:既是長長遠遠的象徵,又有健康長壽的祈福。湯水裡,盡是父母們濃濃的心意和深深的親情。這天,孩子們也是最肆無忌憚的一天,不管怎麼鬧騰,大人們都不會打罵,因為這天是小人兒們的“主”日啊。
正月十八為什麼要吃麵條
可能一個地方一個風俗吧
什麼節日吃麵條
生日吃長壽麵啊,,不知我的回答滿意嗎?
今天是人七日,大家吃麵了嗎
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