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斤是多少 ?

General 更新 2025-01-23

古代一斤是多少

漢唐制度,一石=120斤,一斤=16兩,一兩=24銖(宋代廢銖,一兩=10錢),明清沿襲宋制。

古今度量衡換算簡述:

西漢每斤,258.24克;東漢每斤,222.73克;魏晉每斤,222.73克;南齊每斤,334.10克;樑、陳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東魏每斤,445.46克;北齊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

從有“斤”這個概念開始,一直到民國結束,歷朝歷代的“斤”統統是16兩,而不是今天的10兩。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兩”的重量輕而易舉,一律除以16就是。

內丹術語:一斤,又稱二八,為十六兩,古代重量之數。道教內丹用此來表示精炁相當,陰陽均衡,藥成丹結之象。道教內丹家認為,人在出生時,稟受天地之炁360銖,為一週天之數,加上稟受父母之炁24銖,合為384銖,與易象卦爻之數和一斤之銖數相合。 384爻中陽爻 192,陽爻192,由此內丹家藉以討論丹道之妙。認為人身陰陽二炁相匹配,就好像水火既濟,必須二者相當。《悟真篇》曰:“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託陰陽。”宋翁葆光認為此藥為烏肝和兔髓,實指元炁和元精,文曰:“烏肝八兩、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曰藥重一斤須二八也。”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793853.htm?fr=aladdin

古代一斤是多少千克

古代的單位制市斤一斤是正好是十六兩,所以說半斤八兩。

後來50年代才把一市斤改成10兩,

而1市斤=0.5千克

所以換算的話古代1兩=0.5千克/16=31.25克

古代的一斤相當於現在的多少斤

具體參看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12696.html?si=1

古代一斤多少兩

秦朝的統一衡制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

秦代至西漢1斤相當於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當於668.19克,隋末1斤相當於222.73克等。

另外,根據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銅則,自記重一百斤,實重64公斤。那麼每斤相當於640克(《歷代度量衡簡表》的標準是596.82克),跟漢代258.24克相去甚遠。

1959年開始 一斤等於十兩:1959年6月25曰國務院釋出《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確定米制為中國基本計量單位,在全國推廣使用,保留市制, “市制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為十兩為一斤。” 中藥計量仍襲舊制不變。

從1979年1月1曰起,中藥計量單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兩、錢、分” 等。

“錢”換算為“克” ,近代以來普遍採用的換算方式是:500克(1斤)÷16(舊制十六兩為一斤)÷10(舊制十錢為一兩)=3.125克(1錢),一些中醫院校教材中也是這樣的算的(此換算方法實際上並不正確)。

古代量制歷經多次變革,明代以後才大體穩定,變化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5克一斤改為500克一市斤。還應特別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將中藥計量作為例外對待,仍襲舊制不變。這樣,從明代到1979年,錢換算為克的正確公式應為595÷16÷10,1錢約等於 3.72克(3.71875克)。

古代一斤是多少克

從秦始皇制定統一度量衡,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一直沿用一斤十六兩的計量方法。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人們普遍採用的換算方式是500g(1斤)÷16(舊制十六兩為一斤)=31.25(克),一些中醫院校教材中也是這樣的,實際上,這個換算方法也是有紕漏的。

古代量制歷經多次變革,明代以後才大體穩定,變化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5g一斤改為500g一市斤。還應特別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將中藥計量作為例外對待,仍襲舊制不變。這樣,從明代到1979年,兩換算為克的正確公式應為595÷16=37.2克。

古代的一斤是現代的多少兩?

半斤八兩,一斤當然是十六兩……

古時候大臣不知道應該把一斤定為幾兩,就來請示皇帝,皇帝告訴他四個字:天下公平,大臣靈機一動,就把這四個字的筆畫加在一起,共16畫,後世就沿用一斤十六兩的計算方法……

古時,一斤幾兩?

現在1斤=10兩,1斤=500克;

在古代1斤=16兩,這就是為什麼半斤八兩這個成語表示相當的原因,因為半斤=8兩。

但是在古代1斤等於多少克是有變化的,不同朝代1斤相當於多少克如下:

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

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

古時的一斤黃金是多少兩

黃金的一斤,習慣上仍以過去的16兩計算。在我國香港和臺灣都是這樣來衡量黃金的。

在內地,改“斤”為“千克”(公斤)雖已多年,但人們還是習慣用

“斤”作為衡量重量的單位(特別是日常生活中買菜、買油等等)。

1斤=500克。1斤等於10兩,1兩等於10錢搐

在黃金的計量過程中(我國的香港、臺灣):

1斤(16兩)=500克。所以,1兩(10錢)=31.25克,1錢=3.125克。

在內地,黃金的計量都已改用“克”計。還算關係如下:

1斤(10兩)=500克。1兩(10錢)=50克。1錢=5克。

白金(鉑金,PT)和白銀的計量,在我國範圍內如同上述

古代的一斤具體有現在的多少克呢??

漢代的量供一般分斛(石)、鬥、升、合幾種,採用十進位制。一升相當於現在的200毫升左右。漢代的尺一尺相當於現在23釐米左右。至於衡器,分為銖、兩、斤、鈞、石五種單位,進位制是24銖等於一兩;16兩等於1斤;30斤等於一鈞;4鈞等於一石。漢代的一斤相當於現在的250克左右。 而明朝的一斤為16兩,相當於現在的590克。

古代的一斤是古代的十六兩,是現在的幾兩?

從秦始皇制定統一度量衡,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一直沿用一斤十六兩的計量方法。南宋數學家楊輝在他的《日用演算法》(1262年)中編造了 “斤價求兩價” 的歌訣: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記;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兩價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轉身變做五。” 意思就是一兩等於0.0625斤,二兩等於0.125斤……到了元朝,偉大數學家朱世傑的《算學啟蒙》(1299年)書中,推進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單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那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度量衡變動很多,又需要根據當時一斤等於多少克來換算,請檢視《歷代度量衡簡表》。如:秦代至西漢1斤相當於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當於668.19克,隋末1斤相當於222.73克等。 另外,根據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銅則,自記重一百斤,實重64公斤。那麼每斤相當於640克(《歷代度量衡簡表》的標準是596.82克),跟漢代258.24克相去甚遠。 1959年開始一斤等於十兩:1959年6月25曰國務院釋出《關於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確定米制為中國基本計量單位,在全國推廣使用,保留市制, “市制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為十兩為一斤。” 中藥計量仍襲舊制不變。 從1979年1月1曰起,中藥計量單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兩、錢、分” 等。 “錢”換算為“克” ,近代以來普遍採用的換算方式是:500克(1斤)÷16(舊制十六兩為一斤)÷10(舊制十錢為一兩)=3.125克(1錢),一些中醫院校教材中也是這樣的算的(此換算方法實際上並不正確)。 古代量制歷經多次變革,明代以後才大體穩定,變化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計量改革,將舊制595克一斤改為500克一市斤。還應特別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將中藥計量作為例外對待,仍襲舊制不變。這樣,從明代到1979年,錢換算為克的正確公式應為595÷16÷10,1錢約等於 3.72克(3.71875克)。 希望對你有幫助

求採納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一斤是多少 ?
古代一斤是多少克 ?
古代一升是多少斤?
古代一斗是多少?
漢代一石是多少公斤?
明代一兩是多少克?
古代三尺是多少釐米?
古代一刻是多久?
古代二寸是多少釐米?
古代三分是多少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