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小組學習活動有哪些形式 ?

General 更新 2025-01-17

語文課堂小組學習活動有哪些形式

小組活動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都有運用,它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展開學習內容。這種學習方法的優點教師都深有體會,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應該適度開展小組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語文課堂上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

教育觀念的更新,

小組合作學習猶如一面春風,

吹遍了大江南北。

也吹進了小學的課堂,孩子們沐浴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裡,吮吸著小組合作帶來的驚喜。

那麼,我們該怎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下面就來談談我在課堂上是

怎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

建立合作小組,營造合作氛圍,激起合作的興趣

二、教給合作學習的方法,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合作能力,在小組合作時,我會

特別強調,

每個同學都要參與,

這才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價值。

我們班就有幾個特別不愛說話

的學生,

如,

王景,

她膽子小,

說話聲音很低,

小組的其他成員就很不耐煩。

在小組活動時,

我經常關注這一小組,提醒其他人耐心等待,多多鼓勵膽子小的人。

三、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語文課堂上,我組織了一些小組

合作學習,

活動內容是由簡單到複雜,

由淺入深的,

一步一步教孩子們有序地開展小組合作

學習。

(1)

合作學習生字。很多語文老師在課堂上都會組織孩子們互相讀讀生字,這是一個

很好的教學手段。

老師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檢查每個孩子讀生字的情況。

因此在小組裡,

按照

順序挨個朗讀,同時規定一人讀時,其他人不允許插嘴,要注意傾聽,讀完可以提出建議,

糾正錯誤。有的小組速度快,能讀兩到三遍,而且變換形式讀,開火車,齊讀,兩兩讀,這

樣學生既不感到枯燥,

也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幫助。

這項合作學習比較簡易,

我在第一課

時中經常採用,效果很好,也適合低中高各個年級。

2

)合作朗讀課文。我在指導朗讀課文時,如果課文人物對話多,建議孩子們分角色

朗讀,讀完評價,找出不足之處,小組成員還可以在一起推敲人物語言,心理,還可以互換

角色,互相學習。如果課文內容長,每人讀一節,然後交流,糾正讀錯的地方。合作朗讀課

文在課堂教學中非常實用,那些膽小,不愛讀書的孩子,在小組裡,既鍛鍊了膽量,又能從

別人那兒學到朗讀的技巧。

3

)合作表演課本劇。語文書上有許多課文適合表演。

4

)合作寫習作。常合作的方式討論習作要求,寫完之後在小組內互相批改,這樣既

減輕了教師批改的負擔,也能讓孩子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培養鑑賞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既能使學生取長補短,潛能得到開發,又培養

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從而真正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老師要舍的花時間,

手把手的指導,

讓小組學習落到實處,

引領孩子們更好的開展合作學習,

讓我們的語文課堂

越來越精彩。

在語文課堂上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嘗試

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都是在

合作的基礎進行的。

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

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師

生互動、

平等參與的局面,

教學組織形式異彩分呈,

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其中一個

閃光的亮點。

小組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

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

,

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空間和時間。這樣才能培養

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學習成果。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方法。分組時我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各小

組成員在性別、成績、能力等方面......

語文教學中常用到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檔案,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檔案,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

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

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說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脫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鉤,與學習內容掛鉤,與學習效果掛鉤.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裝置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

,......

語文教研活動主題有哪些

現結合主題式校本教研的過程,梳理如下。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定要真正地紮實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進行主題式校本教研,堅決杜絕臨時找個主題,臨時準備節課,應付檢查。應付檢查與真實的按五大環節進行是明顯不同的,是應付不來的。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但是,這樣操作可能遇到的現實困難是,有的主題確立後,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不當、不精,會導致後續環節質量低下。怎麼辦?我們可以由學習材料確定主題。我們手頭現有或能夠收集的學習材料中,精選出有水平、與修訂版課標理念一致、能指導教學的材料,從這個學習材料中篩選出一個主題。這樣,就能解決理論水平的問題。

主題還要具體,針對性強,忌大而空。九個單位的主題分別為:

1、“以讀促悟,提高語文素養”(張市小學)。“語文素養”,概念太大,內涵太豐富,它包含了語文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習慣、積累、態度……不是一節課、一種方法、一次活動能夠解決的。可改為“以讀促悟,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適合文學作品閱讀。

2、“低年級朗讀指導”(大南頭小學)。這個主題很具體,操作性很強。如果改為“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會更好。

3、“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容城小學)。很實際,容易出點成果。

4、“依託文字,展開想象”(四莊小學)。實際,具體。

5、“抓語段,悟全篇”(仇小王小學)。“段”,主要對結構而非內容思想產生作用。可改為“抓關鍵詞句,感受人物形象”。

6、“咀嚼語言,共鳴情感”(王村小學)。非常好。

7、“讀寫結合,提高教學有效性”(段莊小學)。很好。

8、“以訓練點為抓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博奧小學部)。“訓練點”,什麼的訓練點?指向不明。可改為“語言訓練點”。

9、某個單位沒有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影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穫。

學習內容有兩部分組成:修訂版課標中的相關表述;收集來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一定要精心選擇,學習材料的質量,決定了整輪教研活動的質量。不學習,無論怎樣教研,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學習,才能提高。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蔘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觀察我們的課堂,有兩點突出的問題。

1、略讀與精讀不分。

有兩節課講的是略讀課文,四上《火燒雲》和六上《中華少年》。《火燒雲》成了精讀的濃縮版;《中華少年》則需要兩課時,徹底的精讀教學。雖然,我們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儘量還是要尊重教材編者的意圖,精讀是精讀,略讀是略讀。把略讀上成精讀,真正的原因,我想,還是不明白二者的區別。

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鉅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象得到的,學生遇到需要閱讀的書籍文章,也許會因沒有教師在旁作精讀那樣的詳細指導,而致無所措手。現在一般學校,忽略了略讀的似乎不少......

小學語文教學的教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學的教法有哪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展.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重於理解,即瑣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所以,從實際出發,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節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語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展. 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轉起來,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靈活組織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課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啟發,我試著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後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容,並有針對性的提出疑義,再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塊中同中求異,得到內化與積累.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的自由度,減少了分析,注重了實踐,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得到充分的落實. 二、精心設計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學家齋藤喜博甚至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可見,“問”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師的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提得好,學生就想說、會說,也就達到了運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提好問題:首先問題要新穎,所謂“新穎”,就是要教師善於從新的角度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意料,能促進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尋求答案.比如我常預先設計或在教學中隨機捕捉一些爭議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讓他們辨個明白,爭個透徹.其次,問題要有容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餘地,能促使學生圍繞老師的問題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地去解答.如一題多解、一題多練、一題多議等.在次基礎上設計問題要有啟發性.結合教學的重點難點,細緻地指導學生“說什麼”,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明確“怎麼說”. 三、巧妙創設情景 教師根據文意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表演、演示等活動,入情入景地感悟、識記和品味語言,使情景的設定與語言的訓練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達到了“寓教於樂,樂而不嬉”的目的.課堂上,我常隨意捕捉或有意設定一些情景讓學生在無意中學會運用語言.學完了《爬山虎的腳》,就讓學生用“我”的口氣對爬山虎的習性和特點作自我介紹.有一次課堂上,一隻小麻雀突然撞進了課堂,怎麼飛也飛不出去,這下,學生的眼光都隨著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動.於是,我也就停止上課,乾脆讓他們盡情地看.終於,麻雀在班級中逗留了五、六分鐘,飛出窗外.學生也都回過神來,我順勢就剛才麻雀怎麼飛進教室,如何在教室裡飛的,又是怎樣飛出教室的以及同學們的表現、心情和對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發表,發現平時不大講話的幾個學生也有了表達的慾望,課後還將一篇篇具體而生動的文章送到我的手裡. 四、營造輕鬆氛圍 鳥兒高飛,需要廣闊高遠的天空;學生展現自我,則需要自由寬鬆的氛圍.有關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參與緊密相連.當學生的情緒處......

初中語文課型有哪些

課的型別簡稱課型。它是教學過程的基本形態,一般是根據教學任務劃分出來的課堂教學的型別。

初中語文課紶可以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活動方式的不同、師生雙方作用的不同等來對課型進行命名。

按內容的不同可分為:閱讀課、口語交際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寫作課。閱讀課按師生教學活動的特徵可再分為:講讀課、半獨立閱讀課、自讀課;

按文章的體裁又可分為:古詩詞閱讀課、說明文閱讀課、記敘文閱讀課等。

按教學任務作為課的分類基點,主要劃分為: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

課堂上,開展過哪些有趣的語文活動

那洪亮的聲音久久迴盪在教室裡,那有力的動作.全教室像炸開了鍋似的,我們已經想到得獎的那一幕了,我們觀看著別人班的一個又一個節目一次有趣的語文學科節活動 5月12日,我的心像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們五六年級在多媒體教室開展了一次有趣的語文學科節活動,他們表演得實在是好,我當任的是一名差役,當看到盜鈴者那自的動作,一次有趣的語文學科節活動作文.哎呀,最後,當聽到張管家那搞笑的話語. 比賽即將開始了,真是搞笑:我辛辛苦苦幾時年. 該我們班表演了.聽到觀眾的掌聲,那優美的歌聲使裁判員連連稱讚,他們表現得這麼好,被你一偷偷到解放前,使觀眾鼓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和同學們懷著緊張的心情坐在座位上,我心裡不禁地越來越緊張起來,我們懸著的心也慢慢地落了下來,我們不會被落選吧,小學六年級作文《一次有趣的語文學科節活動作文》. 我們還觀看了別人班的節目. 當表演第二個節目. 第三個節目《審賊》是由劉屹峰與李俊嘯表演.不愧是奇志大兵編的劇本,我也被惹得笑破肚皮,全教室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我們先表演詩朗誦《在您的旗幟下》,我們更加有信心了. 當我們班的節目結束時,當聽到那知府正直無私徹底自訴,課本劇《掩耳盜鈴》時,當演到李俊嘯說,我們迅速回到座位上觀看他們的表演,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多媒體教室

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的形式有哪些 5分

我看不懂您的問題

您是想要在老師中間開展教研活動呢,還是學生中間開展教學活動呀?

你說的問題,有些前後矛盾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舉辦的“第二次語文教學研討會”和一年一度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高階論壇活動”於6月12-13日在烏魯木齊市召開,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為“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語言文字運用”。陳先雲理事長在會上作了總結髮言,現摘錄他提出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清單,供大家研究時參考。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清單

未來的小學語文教育改革要適應社會發展變革對人才觀、語文教育質量觀的需求,核心素養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輕重不分。下面試著從理解、運用、思維與審美四個維度,列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清單。 1語言理解能力

能讀懂文字的主要內容,瞭解文字表達上的特點;知道積累優美的、有新鮮感的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 2語言運用能力

能根據具體語境(語言情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獲得的言語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 3思維能力

能在閱讀、表達等言語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4初步審美能力

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他同時談到語文核心素養的實施途徑,認為素養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形成的。素養的形成過程,主要是學得的過程,學得過程不是一次能夠完成,而是經過多次培養、反覆訓練才能夠具備。這就需要大家思考這樣的問題:什麼是訓練?訓練什麼?怎麼訓練?

語言理解與運用,是處於語文核心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以對語言的理解與運用為基礎,是在培養、提升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實現的。

閱讀系列、表達系列的課,是實施的途徑;聽、說、讀、寫,是實施的途徑;生活是實施的途徑„„一般來說,聽讀屬於理解語言範疇,說寫屬於運用語言範疇(這麼說雖有歧義的,可以深入研究)。讀並不只是讀課文,應該樹立大閱讀的理念。要多讀、多思考。語文教學要注意保護好兒童的天性,如好奇心、可塑性、善模仿、喜探究等。

相關問題答案
語文課堂小組學習活動有哪些形式 ?
大學學校活動有哪些?
小班晨間活動有哪些?
學術活動有哪些?
大學生活動有哪些?
大學的活動有哪些?
小學生集體活動有哪些?
小學公益活動有哪些?
小學生社會活動有哪些?
小學生數學活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