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浦,洗在姓氏裡怎麼讀? ?
種,浦,洗在姓氏裡怎麼讀?
種chóng
浦pǔ
洗xiǎn(也通用“冼”,比如我國國歌的作曲者冼星海)
“蒲”這個字在姓氏中念什麼?
蒲只有pú一個讀音,作姓當然念pú
蒲
pú
〈名〉
(1)
(形聲。從水丱,浦聲。本義:植物名。香蒲)
(2)
同本義 [cattail]
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說文》
有蒲與荷。――《詩·陳風·澤陂》
共其葦蒲之事。――《周禮·澤虞》。注:“以為席。”
男執蒲璧。――《周禮·大宗伯》。注:“蒲為席,所以安人。”
(3)
又如:蒲甸兒(亦作“蒲墊”。用蒲草編的坐墊);蒲柳(比喻身微低賤);蒲草毛窩(一種用蒲草編成的深幫圓底鞋子,裡面雜有雞毛、蘆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為鞭,薄罰示恥);蒲帆(用蒲葉編成的船帆)
(4)
菖蒲 [calamus]。如:蒲節(端午節);蒲人(以菖蒲紮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練(用蒲之纖維織成的布);蒲艾(菖蒲與艾草)
(5)
即今人所稱“水楊”。也稱“蒲楊”、“蒲柳” [big catkin willow]
不流束蒲。――《詩·王風·揚之水》
(6)
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楊。質性柔弱且又樹葉早落,所以用來比喻衰弱的體質);蒲姿(蒲柳之姿);蒲楊(蒲柳)
(7)
用草蓋的圓頂屋 [covering of thatched cottage]。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菴)
(8)
樗蒲 [dice]。古代一種遊戲,像後代的擲色子。如:蒲戲(樗蒲之戲);蒲弈(樗蒲之戲)
(9)
同今“葡萄” [grape]。如:蒲萄;蒲陶;蒲桃
(10)
古邑名 [Pu prefecture]
(11)
春秋衛地,戰國屬魏。在今河南省長垣縣
(12)
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隰縣西北
(13)
姓。如:漢有蒲昌、蒲遵
蒲
pú
〈動〉
(1)
伏地而行 [crawl]
奉壺飲冰以蒲伏焉。――《左傳·昭公十三年》
(2)
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蒲棒,蒲棒兒
púbàng,púbàngr
[cattail's spike] [口]∶香蒲的花穗,形狀像棒子
蒲包
púbāo
[cattail bag] 用香蒲葉編成的裝東西的用具
蒲草
púcǎo
[the stem or leaf of cattail] 香蒲的莖葉,可供編織用
蒲墩兒
púdūnr
[cattail mat] 用香蒲葉、麥秸等編成的厚而圓的墊子,農村中用作坐具
蒲服
púfú
[sit on the ground] 以跪姿坐於地上
古代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跟跪著差不多,所以《戰國策》裡說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於吳市”。――呂淑湘《語言的演變》
蒲公英
púgōngyīng
[dandelion] 多年生草本植物(Tarax acum mongolicum),全株含白漿,葉叢生,花黃色,果實褐色,上帶白色軟毛,可順風飄散,全草供藥用,能清熱、解毒
蒲劍
pújiàn
[sword-shaped bag of aromatic herbs hung over doorstep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指菖蒲葉,形似寶劍而得名
蒲節
pújié
[Dragon Boat Festival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on]端午節,因舊俗端午節在門上掛菖蒲葉而得名
蒲劇
pújù
[Puzhou opera of Shanxi Province] 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山西省南部地區
蒲葵
púkuí
[Chinese fan palm]一種常綠喬木,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葉子可以做扇子
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明·魏學......
日本姓氏“上浦”怎麼讀
作為姓氏來說,檢索到兩種讀法,分別是
【名字】上浦
【読み】かみうら(KAMIURA),うえうら(UEURA)
貌似前面一種讀法使用的更多。
洗在姓氏裡怎麼讀
xǐan冼星海就是這個發音啊。
儲做姓時怎麼讀
百家姓: 芮(ruì) 羿(yì) 儲(chǔ) 靳(jìn)
趙(zhào) 錢(qián) 孫(sūn) 李(lǐ)
周(zhōu) 吳(wú) 鄭(zhèng) 王(wáng)
馮(féng) 陳(chén) 褚(chǔ) 衛(wèi)
蔣(jiǎng) 沈(shěn) 韓(hán) 楊(yáng)
朱(zhū) 秦(qín) 尤(yóu) 許(xǔ)
何(hé) 呂(lǚ) 施(shī) 張(zhāng)
孔(kǒng) 曹(cáo) 嚴(yán) 華(huà)
金(jīn) 魏(wèi) 陶(táo) 姜(jiāng)
戚(qī) 謝(xiè) 鄒(zōu) 喻(yù)
柏(bǎi) 水(shuǐ) 竇(dòu) 章(zhāng)
雲(yún) 蘇(sū) 潘(pān) 葛(gě)
奚(xī) 範(fàn) 彭(péng) 郎(láng)
魯(lǔ) 韋(wéi) 昌(chāng) 馬(mǎ)
苗(miáo) 鳳(fèng) 花(huā) 方(fāng)
俞(yú) 任(rèn) 袁(yuán) 柳(liǔ)
酆(fēng) 鮑(bào) 史(shǐ) 唐(táng)
費(fèi) 廉(lián) 岑(cén) 薛(xuē)
雷(léi) 賀(hè) 倪(ní) 湯(tāng)
滕(téng) 殷(yīn) 羅(luó) 畢(bì)
郝(hǎo) 鄔(wū) 安(ān) 常(cháng)
樂(yuè) 於(yú) 時(shí) 傅(fù)
皮(pí) 卞(biàn) 齊(qí) 康(kāng)
伍(wǔ) 餘(yú) 元(yuán) 卜(bǔ)
顧(gù) 孟(mèng) 平(píng) 黃(huáng)
和(hé) 穆(mù) 蕭(xiāo) 尹(yǐn)
姚(yáo) 邵(shào) 湛(zhàn) 汪(wāng)
祁(qí) 毛(máo) 禹(yǔ) 狄(dí)
米(mǐ) 貝(bèi) 明(míng) 臧(zāng)
計(jì) 伏(fú) 成(chéng) 戴(dài)
談(tán) 宋(sòng) 茅(máo) 龐(páng)
熊(xióng) 紀(jì) 舒(shū) 屈(qū)
項(xiàng) 祝(zhù) 董(dǒng) 樑(liáng)
杜(dù) 阮(ruǎn) 藍(lán) 閔(mǐn)
席(xí) 季(jì) 麻(má) 強(qiáng)
賈(jiǎ) 路(lù) 婁(lóu) 危(wēi)
江(jiāng) 童(tóng) 顏(yán) 郭(guō)
梅(méi) 盛(shèng) 林(lín) 刁(diāo)
鍾(zhōng) 徐(xú) 邱(qiū) 駱(luò)
高(gāo) 夏(xià) 蔡(cài) 田(tián)
樊(fán) 胡(hú) 凌(líng) 霍(huò)
虞(yú) 萬(wàn) 支(zhī) 柯(kē)
昝(zǎn) 管(guǎn) 盧(lú) 莫(mò)
經(jīng) 房(fáng) 裘(qiú) 繆(miào)
幹(gān) 解(xiè) 應(yīng) 宗(zōng)
丁(dīng) 宣(xuān) 賁(bēn) 鄧(dèng)
鬱(yù) 單(shàn) 杭(háng) 洪(hóng)
包(bāo) 諸(zhū) 左(zuǒ) 石(shí)
崔(cuī) 吉(jí) 鈕(niǔ) 龔(gōng)
程(chéng) 嵇(jī) 邢(xín......
但在姓氏裡怎麼讀
但在姓氏裡讀 dàn
dict.baidu.com/s?wd=%B5%AB&tn=dict
薄在姓氏中念什麼呢
薄字作為姓氏時讀b績。
姓氏源流:
據《左傳·杜預注》載,春秋時期,宋國有大夫被封於薄城(今河南省商丘北一帶),於是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命姓,即薄姓。
遷徙分佈:
戰國中後期,宋國與衛國俱被滅國,薄氏子孫因避難等原因有一支徙居今江浙間地。
漢、曹魏時期,一支薄氏徙居於今山西北中部一帶。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薄氏除繁盛於譙郡與雁門郡外,還播遷到了北方之山東、河北、河南、陝西以及南方之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省份。
宋、元時期,薄氏在西北之甘肅、寧夏、內蒙以及南方之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佈。
明朝初期,山西薄氏作為洪洞大槐樹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等地。明朝中葉以後,薄氏於西南之雲南、貴州、廣西以及華南之廣東等地均有所見。
清康乾年間及其以後,漸有山東等地之薄氏伴隨闖關東之風潮入遷於東北三省者。清咸豐六年以後,亦有山西北中部之薄氏走西口,遷於今河套地區謀生。
二十世紀中期,跟隨國民黨去臺灣的薄氏人口,也已在臺灣落戶成家。
如今,薄氏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山東等地為多。儘管薄姓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但薄氏人口總數列全國第二百九十位。
中國百家姓中浦姓排名第幾
浦姓的望族居住在京兆(今天的陝西長安東)。浦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十八位門閥。浦氏起源於山東,得姓始祖為姜尚(姜太公)。根據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自變稿》的記載,浦氏是洪州人,以水為姓。而根據史籍《姓氏族譜箋釋》的記載,浦氏採出於浦山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太公之後有浦氏,見蘆若虛刻石記。”又按浦氏家譜中《浦氏由來》考中雲:“浦氏羽音,望京兆,出周甫侯後。今安甫之先為呂,故穆王命度作刑號,其篇曰呂刑,亦曰甫刑。宣王時詩曰,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甫。又與申為兄弟國。故平王為其舅申侯遣戍而非及於甫。國亡,子孫如水遂為浦氏。”
“卻”字在作為姓氏的時候該怎麼讀?
我把百家姓全部給你找出來了,可是我川發現有“卻 ” 這個姓氏啊! 不然 你自己在下面找找看!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zhào)(qián)(sūn)(lǐ)(zhōu)(wú) (zhèng)(wáng)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féng)(chén)(chǔ)(wèi) (jiǎng)(shěn)(hán)(yáng)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zhū)(qín)(yóu)(xǔ)(hé)(lǚ)(shī)(zhāng)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kǒng)(cáo)(yán)(huà)(jīn)(wèi)(táo)(jiāng)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qī)(xiè)(zōu)(yù)(bǎi)(shuǐ)(dòu)(zhāng)
雲蘇潘葛 奚範彭郎(yún)(sū)(pān)(gě)(xī)(fàn)(péng)(láng)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lǔ)(wéi)(chāng)(mǎ)(miáo)(fèng)(huā)(fāng)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yú)(rén)(yuán)(liǔ)(fēng)(bào)(shǐ)(táng)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fèi)(lián)(cén)(xuē)(léi)(hè)(ní)(tāng)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téng)(yīn)(luó)(bì)(hǎo)(wū)(ān)(cháng)
樂於時傅 皮卞齊康(yuè)(yú)(shí)(fù) (pí)(biàn)(qí)(kāng)
伍餘元卜 顧孟平黃(wǔ)(yú)(yuán)(bǔ)(gù)(mèng)(píng)(huáng)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hé)(mù)(xiāo)(yǐn)(yáo)(shào)(zhàn)(wāng)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qí)(máo)(yǔ)(dí)(mǐ)(bèi)(míng)(zāng)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jì)(fú)(chéng)(dài)(tán)(sòng)(máo)(páng)
熊紀舒屈 項祝董樑(xióng)(jǐ)(shū)(qū)(xiàng)(zhù)(dǒng)(liáng)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dù)(ruǎn)(lán)(mǐn)(xí)(jì)(má)(qiáng)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jiǎ)(lù)(lóu)(wēi)(jiāng)(tóng)(yán)(guō)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méi)(shèng)(lín)(diāo)(zhōng)(xú)(qiū)(luò)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gāo)(xià)(cài)(tián)(fán)(hú)(líng)(huò)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yú)(wàn)(zhī)(kē)(zǎn)(guǎn)(lú)(mò)
經房裘繆 幹解應宗(jīng)(fáng)(qiú)(miào)(gān)(xiè)(yīng)(zōng)
丁宣賁鄧 鬱單杭洪(dīng)(xuān)(bēn)(dèng)(yù)(shàn)(háng)(hóng)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bāo)(zhū)(zuǒ)(shí)(cuī)(jí)(niǔ)(gōng)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chéng)(jī)(xíng)(huá)(péi)(lù)(róng)(wēng)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xún)(yáng)(yū)(huì)(zhēn)(qū)(jiā)(fēng)
芮羿儲靳 汲邴糜鬆(ruì)(yì......
浦姓的姓氏名望
浦仁裕:(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國時期魏國學者。著有《平章記》十餘卷。浦源:(公元1344~1379年待考),字長源,號海生;江蘇無錫人。著名明朝畫家。能詩善畫,在福建遊歷,與林鴻輩號為“十才子”。浦源欽慕林鴻聲名才學,不遠千進城前來拜訪,苦無緣由。一日,借收購書籍為由到林鴻處,拿出自己所寫的詩給林鴻的弟子周玄、黃玄看,周、黃二位見浦源詩中:“雲邊路繞巴山色,樹裡河流漢水聲”等句極似林鴻詩。林鴻很高興,請浦源參加詩社,讓出房子緞帶浦源泉住,浦源的名聲也因此大振。舉授晉府引禮舍人。工詩,與福建林鴻為詩友,號十才子。尤善畫山水,為倪瓚弟子。據張慧劍先生《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一書,著錄無錫浦源事項計有五處:公元1373年任晉王府引禮舍人;公元1375年頃入閩收買書籍,訪福建詩人林鴻,加入鴻所結文社;公元1379年出使陝西,道經淮河落水死,終年三十六歲。公元1640年福建徐輯浦源遺集《舍人集》成;公元1693年,無錫張夏以手寫明浦源《東海生集》四卷寄與山東王士禛。由公元1379年上推三十六年,浦源生於公元1344年。但據《石鼓文》後勁本浦源親筆題記,以及安國題識,可證公元1386年浦源尚在世,且任晉府舍人年份要遲十三年,卒年至少也要晚七年以上。晉王即朱(公元1359~1398年),明太祖第三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晉王,明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清朝沈辰在《書畫緣》中記錄浦源:“長洲人,至正間仕至大中大夫封京兆郡侯。文章弘博,字畫遒勁。”此處的“長洲”地名不確。彭蘊燦在《歷代畫史匯傳》記浦源:“字長源,號海生,無錫人。舉授晉府引禮舍人。倪瓚弟子……卒年三十六。”此所記號海生,前奪“東”字,享年數則同上,惜生卒年仍未詳。此處存疑待查,謹請識者賜教。浦鉉:(公元?~1534年待考),字汝器;山東文登人。著名明朝大臣。明正德年間進士,歷官洪洞知縣、監察御史,明嘉靖年間官陝西按察使。浦鉉為官耿正,前後上疏四十餘件,皆關係到軍國大計。後在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以奏論欲救御史楊爵,忤旨,被繫獄杖死。世人皆以為冤。浦鏞:(生卒年待考),字廷用;上元人(今江蘇江寧)。著名明朝監察御史。明成化年間擢升建寧知府,以清廉節儉為治,人們很景仰它。浦南金:(生卒年待考),字伯兼;嘉定人(今江蘇嘉定)。著名明朝唐府教授。明嘉靖年間舉人。他博學多才,喜好古文,擢升國子助教。一生清貧,死後沒有留下一點值錢的遺產。著作有《詩學正宗》、《修辭指南》等傳世。浦起龍:(公元1679~1762年),字二田,號孩禪,自署東山外史,晚號三山傖父,時稱山傖先生;江蘇無錫上福鄉前澗村人。著名清朝時期官吏。浦起龍幼時好讀書。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中秀才。翌年鄉試落弟後屢試不中,困頓三十餘年,靠在鄉坐館為生。因科場受挫折而潛心研究杜甫詩作。清康熙六十年夏,浦起龍積十多年研究成果開始撰寫《讀杜心解》,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寫成,為杜詩研著中一部創新之作,書中有不少觀點被乾隆大帝刊佈的《唐宋詩醇》所採用。浦起龍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中舉,次年中進士,三年後授揚州府學教授,因父病故未能赴任。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浦起龍應邀赴雲南昆明任五華書院山長(即院長),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回無錫。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浦起龍任蘇州府學教授,主紫陽書院,其門下諸生中後來成名的有學者王昶、錢大昕,經史學家王鳴盛。浦起龍一面講學一面著手校勘《左傳》、《國語》、《國策》、《楚詞》、《文選》、《文苑英華》等十四種古籍的歷代評註,參照不同版本補脫去衍,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