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b7abfc823470944?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如何具體推進科技創新

順勢而為 構建大科技格局

思維決定觀念,思路決定出路。科技創新覆蓋面廣,內涵豐蘊,極具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但是在一些地方往往就科技抓科技,侷限於一些具體工作,不善於共享科技資源,科技與經濟的融合度還不強,因此思路還不夠清晰,目標還不夠明確,重點還不夠突出,特色還不夠鮮明,可以說,科技創新任重而道遠。

適應形勢,順應潮流是基層科技創新發展的根本所在,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把創新創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地方各級順勢而為,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比如嘉禾縣,及時出臺了《關於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科技創新紮實有效推進。然而,當前一系列綜合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邁入深水區,處於攻堅期,各種利益格局需要新調整,各類矛盾交織凸顯。要化解這些矛盾,破解種種瓶頸,必須適應形勢,依靠科技進步,力促產業提檔升級、轉型發展,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著眼全域性,立足高遠是基層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科技創新雖然無小事,但更重要的要辦大事,辦特事。重點圍繞基層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別是特色產業發展,當好參謀,搭好平臺,打牢基礎,尋求突破。在推進科技創新的過程中,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份積累,立足高起點,重在強基礎,認真做好前瞻性、服務性、特色性、重點性等工作,循序漸進,凸顯成效。

激發活力,攻堅克難是基層科技創新的核心所在。善於藉助各種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制度與機制,在公共科技服務平臺搭建、高新技術企業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合同交易、基層資訊點培育、科技專案對接、產學研結合,以及專家工作站建立等方面有所作為,有所突破,著力聚焦科技創新閃光點。

基層科技創新的突破口究竟在哪裡?

氛圍不濃、意識不強、主動作為不夠是制約和影響基層科技創新的一大因素。認為科技工作多一些少一些無關緊要、無礙大局,致使有的認識缺乏,有的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認為科研投入了,一時又難以見成效,造成科技推動乏力。如何破除這些不良傾向,就是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激勵為輔助、社會參與為手段,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科技創新的濃厚氛圍,並充分運用各種輿論媒體,注重典型引導、重點指導,積極採取“幫、扶、引”,逐步形成點面結合、條塊互動、上下聯合的大科技發展新格局。

一些重點工作難以在短時期內有較大進展。由於基層科技創新的基礎還比較薄弱,產業科技含量還不高,科研投入相對不足,導致科技創新步履維艱,困難重重。比如:科技專案對接欠主動積極,普遍認為爭取科技專案難高攀,即使申報也是一些小專案,影響力不大,因而在立項申報時有些縮手縮腳,尋找切入點的辦法點子少,特別是結合實際研究上級科技政策還不深入、不透徹,存在得過且過、抱無所謂的思想,工作一般性推進就行了。縱觀當前科技發展趨勢,科技創新的重點正在往基層傾斜,科技投入將進一步加大,適用新型等應用技術專案將得到青睞,基層科技創新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又比如:建立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這項工作程式複雜、要求高、難度大,既要從源頭上注重培育現代式管理企業,又要從方式方法上注重上下配合、協調聯動,更要從長遠發展上重視引進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新流程,促進產業往更高層次發展。再比如:科技成果轉化,一方面可通過產學研結合,加大科研技改力度,擴大企業智慧財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切實增加一批他無我有、他有我優的自主產品;另一方面,也可將國內較為先進的科技成果加以應用和轉化,使之成為地方特色產品,著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帶動力和影響力。這些都需要找準切入點,尋求突破口,認真紮實、有條不紊地強力推進。

科技與金融結合還不......

結合材料一,說明國家是怎樣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

①發揮財政、稅收等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扶持力度。

②落實創新體系執法,尊重企業的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加強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活力。

③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建立健全有利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分配製度。

④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提高我國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能力。

⑤堅持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形成科普事業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如何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的建設

為深入實施人才高地策略,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實現區域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向人才驅動、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的轉變,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建鄴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競爭優勢,促進區域又好又快發展,現就推進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創新突破、科學發展”的主題,牢固樹立“人才是科學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把自主創新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力,立足“一區五城”產業發展格局,立足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和重大專案,立足重大應用型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為重點,充分發揮新城產業發展載體、平臺和專案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作用,推進專案、資金、技術、人才的“四位一體”,為打造“四個適宜”的現代濱江生態新城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十百千”計劃(3—5年內,培育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10個,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建設科技創新創業載體1000萬平方米)和人才隊伍建設“十百千”計劃(3—5年內,引進10名海內外領軍人才、100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000名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迅速集聚一支擁有自主創新成果、通曉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善於整合運作國內外資源的高素質企業管理和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成以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南京新城科技園為主體的科技城,形成高新技術、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地,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根本轉變,區域自主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南京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創新資源集聚地和創新成果輻射中心。

三、實現路徑

以“打造功能園區、培育產業叢集、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服務環境、集聚領軍人才”為基本路徑,加快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聚集,實現科技資源優勢向現實生產力優勢轉化,為實現跨越發展提供強大驅動。

打造功能園區。全區域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重點打造科技城、金融城、會展城、文體城、商貿城,實施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南京新城科技園、街道特色產業園的梯度建設,分別集聚高階資本和產業形態、高新技術產業和中小科技企業。結合功能園區建設,引進和培養各類各層次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產業培育夯實基礎。

培育產業叢集。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建設,制定並實施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形成高新技術企業、高技術服務企業集聚;聚焦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加快構築若干高階產業叢集。以新的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吸引高階人才,形成產業促人才成長,人才促產業壯大的良性互動機制。

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的政策體系和配套措施,創新人才和科技企業引進、培育機制,以新城科技園為主要創新創業基地,形成具有區域特點的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化機制、科技企業成長機制、領軍人才集聚和培養機制。

優化服務環境。著力打造科技創新服務和人才服務兩個平臺,為科技企業和各類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積極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優化投融資平臺,著力營造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援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良好環境。

聚集領軍人才。大力實施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工程,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形成一支有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家和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重點吸引在產業核心領域有突出創新創業能力的領軍人才,為打造創新型城區提供有力支援。

四、主要措施

1、......

推進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有哪幾方面

黨的十八大報告表述為: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佔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重大技術瓶頸。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加強技術整合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準、激勵機制、轉化機制。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整合,把全社會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 可以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創新環境,擴大科技開放合作等方面結合著說。

怎樣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近幾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導向,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大力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轉型步伐明顯加快,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過去的五年,江蘇經濟年均增長13.5%。2010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萬億元,人均達到7700美元;新興產業銷售收入佔工業銷售收入的2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3%,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4%,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首位;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20.6%和42%;社會和諧穩定。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江蘇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經濟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科技成果轉化有待進一步加快,企業的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之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科技與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與創新已成為影響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幸福的主導力量。未來五年,是江蘇全面實現小康並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將緊緊抓住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加速發展的新機遇,以“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把科教與人才強省作為基礎性戰略,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依靠科技創新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我們要堅持高階引領,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科技創新與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緊密結合,增強產業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服務經濟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集中資源,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體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和新一代資訊科技等六大新興產業。主攻高階技術,加快推進重大產業技術研發和重大共性技術攻關,爭取在掌握優勢產業核心技術、前沿先導技術、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積極發展高階產品,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加強重大創新產品應用示範,努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要突破高階環節,大力發展知識、人才密集的高附加值行業,加快向自主研發跨越、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階攀升,打響“江蘇創造”的品牌。以科技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物流、金融、科技服務、資訊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新一代網路服務、網際網路內容產業、網路電視等新興服務業。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推動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技術和裝備水平,

增強企業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建立能力,提高產業層次和市場競爭力。

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包括哪些內容

《方案》的出臺,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和需求?具體包含哪些內容?對於推動重慶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將有怎樣的作用?3月7日,市科委主任李殿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對《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讀。

《方案》是將創新驅動發展“路線圖”具體化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傳統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遭遇較大挫折的情況下,要實現持續較快發展,就需要轉型,尋找經濟增長的替代動力。”李殿勳說。

那麼,如何轉型?他表示,未來五年,搞創新驅動將是我國轉型的根本性支撐,也就是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要搞創新驅動,就先要認識創新驅動。他認為,要把握創新驅動的關鍵有四點:

一是創新驅動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就掌握了創新發展的主動權。

二是要讓文化與理論創新發揮基礎作用,儘快培育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

三是要進行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互促進,才能實現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再平衡。這一條更帶有根本性質。

四是要實現全民創新,以及在全民創新引領之下的全民創業。其根本目的是啟用微觀經濟來支撐巨集觀經濟的真正穩定,是盤活人力資源,把以體力消耗為主的人口優勢轉變為以智力貢獻為主的人才優勢,釋放中國新一輪的人口紅利。

李殿勳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級政府推進創新也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去年,市委、市政府出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綱領性檔案,為重慶未來五年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繪製了“路線圖”。

在他看來,此次《方案》的出臺,實際上是將創新驅動發展“路線圖”具體化,是把五年目標任務分解之後,明確今明兩年具體要做什麼。

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結合重慶的實際,我們應該以建設西部創新中心為統攬,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李殿勳認為。

他表示,此次出臺的《方案》強調要在創新突破、創業培育、基地建設、人才改革、投融資等領域抓出成效,總結起來,具體措施大致可以分為抓改革、建平臺、搞服務、促轉型四個方面。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有動力來源,抓改革就是為了從體制機制上消除創新的障礙,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動力。”他說,這包括科技體制改革,以及與創新驅動發展直接相關的其他各項改革,如《方案》中提到的科研專案改革、科技平臺改革、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改革等。

建平臺著眼於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系統,圍繞我市產業鏈佈局創新鏈,包括在液晶面板、積體電路、軌道交通、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組建行業領先的研發創新中心,引導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來渝建立分支機構、搭建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眾創空間、企業孵化器、科技創新園區等。

搞服務是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推行研發設計、技術轉移、創業孵化和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依託重慶科技服務雲平臺和大市場,推動建設以智慧財產權交易為核心的區域性科技要素交易市場等。

促轉型則是通過技術創新引領和創投資本跟蹤“兩手並用”,引領新興產業的培育。比如《方案》提出,要制定併發布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路線圖,釋出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指南,要重點推進先進製造、網際網路、大健康三大新興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的技術創新、創投跟蹤、招商引資與配套服務等。

加快編制西部創新中心的專項......

如何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

. 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的作用和意義,科技的自主和創新必須放在國家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只有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體制的改革必須從立足與國內實際結合國際視野來新良好科技發展環境等三個方面著手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

一、要紮實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各項任務的落實

1、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1)、切實引導和支援企業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建設。

(2)、建立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

(3)、建立國家創新調查制度。

2、建立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

3、建立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

二、要以全球視野推動科技創新

1、要瞄準世界前沿,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1)、加強基礎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2)、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力爭取得重大突破。

(3)、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高起點推進科技創新。

2、加強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1)、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2)、加強高新技術整合示範和產業化,支撐產業結構調整。

(3)、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4)、大力發展民生科技,促進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

3、要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條件建設,夯實創新基礎。

三、要著力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環境

(1)、優化政策環境。完善和落實現有創新政策,研究制定一批新政策。

(2)、優化人才環境。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3)、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倡導求真務實、團結協作的良好學風。

如何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根本目的是為了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支撐國家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贏得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地位。無論是從我們國家近代以來的歷史看,從我們國家現代化建設程序看,還是從國際社會激烈競爭看,科學技術的地位和作用都日益凸現。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社會主義大國而言,沒有自主的世界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的支撐,就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就不可能避免受制於人的局面。所以,新中國的幾代領導人都高度重視發展科學技術,並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舊中國科學技術極端落後的狀態得到了根本改變。但是,要突破制約我國發展的能源、資源、環境問題,核心還是要通過自主創新進一步實現重大技術、關鍵技術的突破,進一步縮小與世界科技強國的差距,力爭在某些領域能夠超越。進入新世紀,中央作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頒佈並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已取得顯著成就。2010年在加快推進科技進步方面要進一步重點做好哪些工作呢?《報告》強調了四個方面。

一是“要認真貫徹自主創新的方針,全面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或者說基本上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這是一個重大戰略目標,還需要較長時間的持續努力。而不斷推進的抓手就是實施科技重大專項。要按照既定的計劃,紮實推進重大專項實施,完善組織管理體系,創新實施機制,儘快攻克一批重大核心關鍵技術,帶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二是“著力突破帶動技術革命、促進產業振興的關鍵科技問題,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問題,突破增強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高技術問題”。《報告》強調的三個突破,涵蓋產業、民生、國家安全,既是對科技工作的要求,也是科技工作的目的。要強化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工作,加快產品開發和產業化,形成完整產業鏈。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充分發

揮國家高新區的重要載體作用,著力培育和壯大一批有基礎、有條件、有特色,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和資源消耗低、帶動系統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三是“前瞻部署生物、納米、量子調控、資訊網路、氣候變化、空天海洋等領域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報告》的這一部署,意義重大。人類科學技術正在醞釀新的革命性突破。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我國科技工作必須具有長遠眼光,善於搶佔先機,及早行動,贏得主動,在關係未來的重大科技領域取得發言權。要強化創新基礎條件建設,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在戰略必爭領域部署一批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重大專案,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建設,強化科技持續創新能力。

四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要大力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應用和保護。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報告》提出的這些要求,核心就是以改革的辦法,最大程度地動員和整合全社會科技創新資源,著力在創新主體、創新要素、創新機制和創新服務上下功夫,積極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特別是要深刻認識科技創新的規律和發展趨勢,下大力氣加快推進國家科研院所和大學的深度融合,實現要素資源效益最大化,增強科技工作的活力、動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引領力。

各級政府貫徹《報告》關於科技工作的部署,就要自覺地把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擺在實施國家戰略的高度,擺在貫徹落實科學......

怎樣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

著力培育創新主體,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宣傳、引導、落實扶持政策等措施,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全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達35家,佔全市總數的37%,有56家企業被新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佔全市總數的22.1%。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橋樑,推進企業多元化、多方式進行產學研合作,提升創新能力。目前區內80%以上的規模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僅科技大學、農業大學、醫學院等駐泰高校或院所創辦和聯合創辦的企業就近60多家。對接區域市場需求,積極支援輸變電、汽車及零部件、礦山裝備、儀器儀表、電子資訊、醫藥等行業,重點支援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進行科技創新。目前,15個專案獲得立項,獲得財政科技扶持資金2493萬元。積極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企業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

如何推進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 10分

現在全世界的計算機系統和CPU全部由美國控制,蘋果手機IP4S IP5的面世,那是一臺筆記本的價格,我看在北京年輕人手中一人一機了,你說科技創新有用吧,沒有科技創新引領不了潮流,靠什麼掙錢啊!走別人走過的路,沒錢掙了。

相關問題答案
277b7abfc82347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