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
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1.加強民族團結有利於維護祖國統一,這是全國人民的願望也是我國事業必定要取得勝利的基本保障。
2.加強民族團結有利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稱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
3.加強民族團結有利於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來,積極性調動起來,聰明才智發揮出來,同心同德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加強民族團結有利於維護少數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也是我國每個公民責任和一項基本義務。
中國民族團結的意義
民族團結是維護社會穩定、祖國統一、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穩定是大局,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歷史和現實的鬥爭經驗告訴我們,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必須堅定不移地反對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義是危害國家統一、影響民族團結的主要危險,沒有對民族分裂主義的堅決鬥爭,就沒有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就沒有穩定與發展。這些年來,我國嚴厲打擊“三股勢力”,強化各項治本措施,確保了政治大局持續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是,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面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加緊活動的新情況、新動向,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反分裂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尖銳性,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自覺肩負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神聖使命,不斷開創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新局面。
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民族團結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整合力量、一種追求,它對凝聚人心、整合社會起著重要作用。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社會的穩定;沒有民矗團結,就沒有經濟的發展;沒有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加強民族團結是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的國策,是符合全國廣大人民群眾情感和意願的大舉。面對總體穩定、區域性動盪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認識。
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意義
我國是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改革開放3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濟、攜手向前,從容應對並經受住了國際國內各種挑戰和壓力的考驗,保持了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我們黨關於協調民族關係、維護民族團結的理論方針政策不斷與時俱進,波瀾壯闊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不斷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注入活力,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日益鞏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髮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徹底否定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的錯誤理論,實現了民族工作思想理論上的撥亂反正。“文革”十年內亂結束後,我們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我國民族團結也面臨歷史選擇:繼續奉行還是徹底放棄“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的理論?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恢復和改善我國民族關係的正確航道。以1979年全國邊防工作會議和1980年中共中央批轉《西藏工作座談會紀要》為標誌,我們黨重申被實踐證明的正確民族政策,徹底否定所謂“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的錯誤理論,明確社會主義時期民族關係的性質是各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係,提出要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係。這一“否”一“明”,實現了民族工作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迎來了我國民族關係的明媚春天。與此同時,維護民族關係的重心也隨著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而轉移。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要使生產發展起來,人民富裕起來”;“只有這件事辦好了,才能鞏固民族團結”。中央專門召開西藏、雲南、新疆、內蒙古、青海、海南島等一系列座談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研究部署幫助民族地區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的政策措施。從此,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邁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民族團結煥發出勃勃生機。
把發展作為現階段解決民族問題的核心,不斷夯實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世界民族主義浪潮洶湧,國際供對勢力藉機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我國民族關係面臨嚴峻考驗。在這一重大歷史關頭,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等方面的關係。這個闡述,進一步深刻揭示了民族問題的內涵,明確了新形勢下維護民族團結的根本任務和途徑。當代中國的民族關係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鞏固民族團結的第一基礎和第一要求。因此,我們黨一再強調,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理論突破,才有了沿邊開放戰略、“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西部大開發戰略等一系列大思路大手筆,才有了民族地區大發展、少數民族生活大改善、民族關係大鞏固的生動局面,才有了中國在民族主義浪潮洶湧世界之時的“風景這邊獨好”。
鮮明提出民族工作的主題和根本任務,進一步明確新時期民族工作的前進方向。隨著人類社會邁入新的世紀,我國也進入了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胡錦濤同志鮮明指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共同團結奮鬥,就是要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來。共同繁榮發展,就是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兩個共同”的提出,打開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科......
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有哪些
加強民族團結有利於維護祖國統一,這是全國人民的願望也是我國事業必定要取得勝利的基本保障。
2.加強民族團結有利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稱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
3.加強民族團結有利於把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起來,積極性調動起來,聰明才智發揮出來,同心同德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加強民族團結有利於維護少數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也是我國每個公民責任和一項基本義務。
結合唐朝的民族政策,闡述民族團結的歷史意義
國內的不讓說,我就說國外的吧
國外的如
明鄉人、山由人、艾人:越南化,大多數人不再會漢語漢字,使用京族風俗,卻是堅定的炎黃子孫
娘惹漢族:被馬來化,使用馬來姓名說類馬來語,卻是堅定的炎黃子孫
泰國華人:泰化,使用泰國姓名泰國語言文字,卻是堅定的炎黃子孫
圖西族和胡圖族:除了膚色深淺,語言習俗等完全相同,卻相互屠殺到至今為止
緬甸印泥年輕一代華人:被土著化,使用土著姓名土著語言文字,仍是漢族
朝鮮越南,使用漢姓漢名,說漢語寫漢字(曾經很久是這樣),但是會覺得他們對漢族有感情,那是腦子被狗踢了
愛爾蘭人蘇格蘭人:幾乎英國化,通用英語和英國人不和
康沃爾人:完全英國化,但是和英國人不和
拉科塔人:完全美國化,但是歷史民族情緒導致他們要求脫離美國建立民族國家。
阿拉斯加人:完全美國化,但是要求從美國獨立。
卡斯卡迪亞:完全美國化,但是反對美國人,要求獨立。
夏威夷人:幾乎美國化,土著居民一直認為這是一次非法的吞併,並致力於恢復獨立。
波多黎各人:美國化,但是要求波多黎各從美國獨立
科西嘉人:完全法國化,但是和法國人不和,鬧獨
德裔俄羅斯人:完全斯拉夫化,但是認為自己是日耳曼人
中亞朝鮮人:高度斯拉夫化,但是認為自己是朝鮮人
東干人:高度斯拉夫化,但是認為自己是回回人
猶太人:走到哪裡被哪裡化,但是從沒認同過一個同化自己的民族。
卡拉伊姆人:完全猶太化,但是民族認同為可薩突厥人
庫爾德人:土耳其內被拉丁化,伊朗伊拉克境內被完全伊斯蘭化,語言習俗有明顯差別卻有相互的民族認同
亞述人:被完全基督化,卻一直認為自己是亞述人
俾路支人:幾乎烏爾都化,但是認為自己是波斯人
捷克人:日耳曼化,但最討厭日耳曼人。
黎巴嫩人:佔40%的基督教徒幾乎阿拉伯化,其餘完全阿拉伯化,但是都和阿拉伯世界矛盾重重。
波斯人:幾乎阿拉伯化,但是和阿拉伯人水火不容,以雅利安人的身份自豪
巽他族:完全印尼化,但和同信某教歷史長期雜居的爪哇族仍然矛盾重重
孟族,緬族化,使用緬姓緬名說緬語寫緬文與緬族長期雜居,可惜仍是緬甸7大分離勢力之一
瑪雅人:完全西班牙化,但是肯定是最痛恨西班牙的民族
加泰羅尼亞人,西班牙化,使用西班牙姓名說西班牙語寫西班牙文長期與西班牙人雜居,民間調查仍視西班牙人為世仇,要獨
巴斯克:西班牙化,長期和西班牙人雜居,但是並不認同西班牙人,鬧獨
諾曼底人:法國化,仍是諾曼底人
布列塔尼人:高度法國化,但是仍然自稱為凱爾特人
瓦隆人:完全法國化,但是認為自己是日耳曼人,希望加入德國
卡拉什人:印度化,但是依舊認為自己是亞歷山大的後代
馬紮兒人,拉丁化,使用拉丁姓名拉丁文字拉丁化語言,還是馬扎爾族,討厭日耳曼人和羅馬人
土耳其突厥,綠化+拉丁化,人都不黃種了還是突厥人
保加利亞人:完全斯拉夫化,但是認為自己是突厥人
列茲金斯人:亞塞拜然化+綠化,但是依舊以自己的民族為傲,大膽挑戰俄羅斯和亞塞拜然
哈扎拉人,綠化+波斯化,使用波斯姓名用波斯文說波斯語,但仍是蒙古人
庫爾德人:阿拉伯化,不過民族性很強,排斥土耳其突厥和阿拉伯人
柏柏爾人:完全阿拉伯化,但是並沒有認同阿拉伯人
芬蘭人,瑞典化,使用瑞典姓氏瑞典文字瑞典語言,還是芬蘭人
奧塞梯人和阿布哈茲人:和喬治亞人長期混居同化,但是卻排斥喬治亞人相互屠殺
摩洛人:除了宗教信仰與菲律賓人無疑,但是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軍事暴動不斷。
琉球人:完全日本化,但是大多數沖繩縣居民都認為自己是琉球人和接近一半的琉球人認為琉球人必須脫離日本人的殖民統治。
廓爾喀人:印度化,但是和印度人關係並不良好
阿薩姆族(傣族/泰族):......
結合唐朝的民族政策闡述民族團結的歷史意義
唐太宗開明、進步的民族觀,決定了唐初民族政策的正確貫徹執行,為民族團結、進步、融合起到積極的作用.唐王朝的強成為及其強成為的因由,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可供借鑑與汲取的東西.也為後世中華民族的統一留下了根基.
開明的民族政策,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利於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邊疆地區的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同時,也為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